2018年湖北考研中医考试真题卷
•
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刻为180
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要一个最契合题意) 1.雷丸入药,宜____ A.入煎剂 B.包煎 C.烊化 D.入丸散
参:D
雷丸含蛋白酶,加热60℃左右即被损坏,故不入煎剂,宜入丸、散服。
2.有用成分难溶于水,需文火久煎的药物是____ A.使君子 B.槟榔 C.苦楝皮 D.南瓜子
参:C
苦楝皮有毒,有用成分难溶于水,需文火久煎。
3.下列药物归于真菌的是____ A.使君子 B.槟榔 C.雷丸 D.南瓜子 参:C
雷丸为白蘑科真菌雷丸的枯燥菌核。
4.具有润肠通便效果的药物是____ A.使君子 B.鹤虱 C.榧子 D.南瓜子 参:C
榧子具有杀虫消积,润肠通便,润肺止咳的成效。
5.大蓟的成效是____
A.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B.凉血止血,解毒利尿
C.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D.凉血止血,清热疗疮
参:A
大蓟归于止血药,性味甘、苦,凉,归心、肝经,成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主治:①血热出血证: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②热毒痈肿。
6.以下各药中,哪一个生用可行血化瘀,炒炭能收涩止血?____ A.三七 B.茜草 C.蒲黄 D.花蕊石
参:C
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均归于化瘀止血药。A项,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补虚健壮。用法:煎服,3-9g;研末吞服,1次1-3g;外用适量。B项,茜草:凉血,祛瘀,止血,通经。用法:煎服,6-10g止血炒炭用,活血通经生用或酒炒用。D项,花蕊石:化瘀止血。用法:4.5~9g,多研末吞服;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以上三药均纷歧起具有生用可行血化瘀,炒炭能收涩止血的功用。C项,蒲黄:收敛止血,活血化瘀,通淋。用法:煎服,5~10g,包煎。外用适量,敷患处。止血多炒炭用,化瘀、利尿多生用。
7.既凉血止血,又清热利尿的药为____ A.小蓟 B.大蓟 C.白茅根 D.地榆
参:C
C项,白茅根成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A项,小蓟成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B项,大蓟成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D项,地榆成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8.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特色的药为____ A.大蓟 B.茜草 C.白及 D.三七
参:D
三七成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补虚健壮。具有化瘀生新,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特色。
9.医治脾阳虚、脾不统血的要药为____ A.艾叶 B.附子 C.血余炭 D.炮姜
参:D
炮姜辛,热。归脾、胃、肾经。成效:温经止血,温中止痛。本性格温,主入脾经,能温经止血,主治脾胃虚寒,脾不统血之出血病证。
10.痔疮胀痛出血应首选____ A.地榆 B.侧柏叶 C.大蓟 D.槐花
参:D
槐花苦,微寒。归肝、大肠经。成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本性格属寒凉,功用凉血止血,可用治血热妄行所造成的的各种出血之证。因其苦降下行,善清泄大肠炽热,故对大肠火盛之便血、痔血、血痢最为适合。
11.蒲黄入汤剂宜____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烊化
参:C
A项,矿石类、介类药物及毒副效果较强的药物宜先煎。B项,芳香类药物宜后下。C项,粘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宜用纱布包煎。蒲黄属植物枯燥的花粉,应包煎。D项,胶质类及粘性较大的药物宜烊化。
12.止血药中,能清肺胃热的药物是____ A.白茅根 B.小蓟 C.槐花 D.地榆 参:A
白茅根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的成效。
13.医治血热所造成的之痔血、便血,宜首选____
A.小蓟 B.艾叶 C.槐花 D.灶心土
参:C
A项,小蓟具有凉血止血,利尿的成效,可用于医治血尿、血淋。BD两项,艾叶、灶心土具有温经止血的成效,非血热出血。C项,槐花具有凉血止血的成效,其功在大肠,善治血热所造成的之痔血、便血。
14.素有伤科要药之称的药物是____ A.大蓟 B.艾叶 C.三七 D.花蕊石
参:C
AB两项,大蓟具有凉血止血的成效;艾叶具有温经止血的成效。均无活血疗伤之功。C项,(1)三七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成效,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特色。(2)大凡出血,不管体表里出血,或有无瘀滞,皆可运用,对外伤性出血尤效。且单用有用,为伤科之要药。D项,花蕊石具有化瘀止血的成效,但活血止痛力缺乏。
15.医治肺胃出血,宜首选____ A.槐花 B.小蓟 C.地榆 D.白及
参:D
AC两项,地榆、槐花具有凉血止血的成效,其性下行,善治下部之血热出血证。B项,小蓟具有凉血止血,兼能利尿的成效,以治血热所造成的之血尿、血淋为宜。D项,白及质粘味涩,为收敛止血之要药,主入肺胃经,尤善治肺胃出血证。
16.既能温中止血,又可医治胃寒吐逆、脾虚久泻的药物是____ A.艾叶 B.仙鹤草 C.降香 D.灶心土
参:D
A项,艾叶具有温经止血的成效,可用于医治虚寒性出血,月经不调,痛经,胎动不安。B项,仙鹤草具有收敛止血的成效。C项,降香具有化瘀止血的成效。D项,灶心土具有温中止血,止呕,止泻的成效,可用于医治虚寒性出血,胃寒吐逆,脾虚久泻等。
17.最早记载于《本草纲目》的药物是____ A.小蓟 B.三七 C.紫珠 D.降香
参:B
A项,小蓟最早记载于《名医别录》。B项,三七最早记载于《本草纲目》。C项,紫珠最早记载于《本草拾遗》。D项,降香最早记载于《证类本草》。
18.艾叶以产于何地者为最佳____ A.辽宁 B.广东 C.四川 D.湖北
参:D
艾叶以李时珍故土湖北蕲州所产者为最佳,又叫“蕲艾”。
19.降香的成效是____ A.凉血止血 B.温中止血 C.化瘀止血 D.温经止血
参:C
降香味辛性温,具有辛散温通,化瘀行血而止血的成效。可用于医治瘀血性出血。
20.三七研末吞服,常用量是____
A.3~10g B.10~15g C.30~60g D.1~1.5g
参:D
(1)三七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的成效,可用于医治各种出血证及瘀血胀痛。(2)既可研末吞服,又可煎汤内服;也可外用。若煎服,常用量为3~10g;研末吞服,常用量是1~1.5g。
21.止血药中有小毒的药物是____ A.三七 B.蒲黄 C.花蕊石 D.艾叶 参:D
艾叶有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22.下列哪项不是白茅根的主治证?____ A.尿血 B.目赤 C.血淋 D.黄疸
参:B
白茅根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的成效。可用于医治:(1)血热出血对膀胱湿热蕴结而致尿血、血淋之证,尤为适合(2)水肿,热淋,黄疸(3)胃热吐逆、肺热咳喘。
23.生用能活血化瘀、止血,炒用而凉血止血的药物是____
A.槐花 B.白茅根 C.苎麻根 D.茜草 参:D
茜草具有凉血化瘀止血,通经的成效。止血炒炭用。
24.内服能治下焦血热所造成的的出血证,外用又能医治烫坏、湿疹的药物是____ A.穿心莲 B.地榆 C.垂盆草 D.白及
参:B
(1)地榆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的成效。味苦性寒入血分,善于泄热而凉血止血。其性下行,尤适宜下焦之便血、痔血、崩漏下血。(2)地榆苦寒能泻火解毒,味酸涩能敛疮,可用于医治湿疹及皮肤溃烂,为治水火烫坏之要药。(3)外用可浓煎外洗,或用纱布浸药外敷,亦可配煅石膏、枯矾研末外掺患处。
25.具有止血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之特色的药物是____
A.白及 B.三七 C.茜草 D.蒲黄
参:B
三七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成效。入肝经血分,功善止血,又能化瘀生新,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特色。对人体表里各种出血,不管有无瘀滞,均可使用,尤以有瘀滞者为宜。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多个契合题意)
1.患者神疲乏力,多食善饥,大便干结已两年,渐致腰膝酸楚,小便频多,下肢水肿,视物含糊,耳鸣耳聋,舌淡胖,脉沉细,其确诊是____ A.虚劳 B.消渴 C.水肿 D.腰痛
参:B,C
A项,虚劳是以五脏虚证为首要临床体现的多种缓慢衰弱证候的总称。B项,消渴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首要症状的病证。C项,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众多肌肤,引起以眼睑、头面、四肢、腹背乃至全身浮肿为首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D项,腰痛是指以腰脊以及腰脊两旁痛苦为首要症状的一种病证。“多食善饥,伴小便频数,视物含糊”,可确诊为消渴病,又“下肢水肿”,可确诊为水肿。
2.《景岳全书》以为,虚劳的原因有____
A.劳倦不管者多成劳损 B.色欲过度者多成劳损 C.少年纵酒者多成劳损
D.疾病误治及失于调度者,病后多成虚损
参:A,B,C,D
《景岳全书》以为:劳倦不管,色欲过度,少年纵酒,疾病误治及失于调度者,病后多成虚损。
3.下列选项中,不首选六味地黄丸医治的病证有____
A.肾阴亏虚的喘证 B.肾阴缺乏的虚劳 C.阴虚火旺的心悸 D.肾阴亏虚的消渴
参:A,B,C
六味地黄丸补养肝肾,主治肝肾阴虚证。A项,喘证之肾阴虚证,治法:补肾纳气。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B项,虚劳之肾阴缺乏证,治法:补养肾阴。代表方:左归丸。C项,心悸之阴虚火旺证,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D项,消渴之肾阴亏虚证,治法:滋阴固肾。代表方:六味地黄丸。
4.血虚型之虚劳多见于____ A.汗水虚 B.肝血虚 C.脾血虚 D.肾血虚
参:A,B,C
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故血虚之虚劳中以心、脾、肝的血虚较为多见,称为汗水虚证、肝血虚证,脾血虚常与汗水虚一起并见,故临床常满意脾血虚。
5.发呆的常见证候是____ A.气血亏虚 B.痰浊蒙窍
C.瘀血内阻 D.心怒火旺
参:A,B,C,D
发呆是由髓减脑消,神机失用所导致的一种神志反常的疾病,以呆傻愚笨,智能低下,善忘等为首要临床体现。根本病机为髓海缺乏,神机失用。精、气、血亏本缺乏,髓海失充,脑失所养,或气、火、痰、瘀诸邪内阻,上扰清窍所造成的。其常见证候有:髓海缺乏证、脾肾两虚证、痰浊蒙窍证、瘀血内阻证、心怒火旺证。
6.与神机劳累关系密切的病证有____ A.发呆 B.狂病 C.癫病 D.痫证
参:A,B,C,D
A项,发呆是由髓减脑消,神机失用所导致的一种神志反常的疾病。根本病机:髓海缺乏,神机失用。BC两项,癫与狂都是精神失常的疾患。根本病机:阴阳失调,七情内伤,痰气上扰,气血凝滞。其间,癫证多由痰气郁结,遮盖心窍,久则心脾耗伤,气血缺乏所造成的;狂证多因痰火上扰,心神不安,久则火盛伤阴,心肾失调所造成的。D项,痫证是一种发生性神志反常的疾病。各种原因导致肝脾肾的损害是痫证的首要病理根底。根本病机:痰浊内阻,脏气不平,气机逆乱,风阳内动,神机劳累,元神失控。
7.医治汗水瘀阻之胸痹证,可选用____ A.香附旋覆花汤 B.桃红四物汤 C.血府逐瘀汤 D.丹参饮
参:B,C,D
汗水瘀阻之胸痹证,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代表方为血府逐瘀汤。别的,(1)血瘀轻证者,方选丹参饮;(2)气虚血瘀者,用人参养营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3)卒然心痛发生者,可含化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4)痰瘀互结者,可合用涤痰汤;(5)痰瘀热互结者,用温胆汤或小陷胸汤。
8.癫狂的病理要素有____ A.火 B.痰 C.气 D.瘀
参:A,B,C,D
癫与狂都是精神失常的疾患。其病理要素首要是气、痰、火、瘀,而以气郁为先,继而化火或生痰,日久致瘀,终致心窍遮盖或神明被扰,引发神志反常之癫狂。病位在脑,触及肝、心、胆、脾,久而伤肾。
9.患者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吐逆,舌苔白腻,脉弦紧。治宜选方____ A.半硫丸 B.温脾汤 C.麻子仁丸 D.济川煎
参:A,B
依据题意可辨证为冷秘,其病机为阴寒内盛,凝滞胃肠。治法是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代表方为温脾汤合半硫丸加减。B项,温脾汤攻下冷积,温补脾阳,主治阳虚寒积证。C项,麻子仁丸润肠泄热,行气通便。主治脾约证。D项,济川煎温肾益精,润肠通便。主治肾虚便秘。
10.癃闭的医治办法有____ A.清邪热 B.补脾肾
C.利气机 D.散瘀结
参:A,B,C,D
癃闭的病理要素:湿热、热毒、气滞、痰瘀。医治准则:应以“腑以通为用”为准则,但通利之法,又因证候真假之不同而异。实证者宜清邪热,利气机,散瘀结;虚证者宜补脾肾,助气化,不行不经辨证,乱用通利小便之法。关于水蓄膀胱之急症,应合作针灸、取嚏、探吐、导尿、外敷等法急通小便。
11.归于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辨别关键有____ A.起病缓急 B.热势凹凸 C.体质真假 D.病程长短
参:A,B,D
外感发热是因感触外邪引起,起病较急,病程较短,热势大多较高,属实证居多。内伤发热是由脏腑之阴阳气血失调,郁而化热,热势凹凸纷歧,常呈低热而见间歇,其发病缓,病程长,多伴有内伤久病虚性证候,多为虚证或真假搀杂之证。二者的辨别关键首要在于起病缓急,病程长短,热势凹凸等方面。
12.以龙胆泻肝汤为主方加减医治的血证有____
A.鼻衄 B.吐血 C.齿衄 D.便血
参:A,B
龙胆泻肝汤请泄肝胆实火,清利肝胆湿热,主治肝经实火上炎,肝经湿热下注。临床凡因肝胆湿热所造成的病证者,皆可选用。鼻衄之怒火上炎证、吐血之怒火犯胃证其病理体现尽管不同,但病机均是由于怒火炽盛,迫血妄行,均可选用龙胆泻肝汤进行医治。C项,齿衄常因胃火炽盛,循经上犯,灼伤血络,或肾阴缺乏,虚火上炎,络损血溢所造成的。D项,便血多因湿热蕴结肠道,头绪受损;中气亏虚,气不摄血;或中焦虚寒,统血无力等导致。
13.痉证的临床体现有____ A.忽然昏仆 B.角弓反张 C.项背强急 D.四肢抽搐
参:B,C,D
痉证临床体现为项背强直,四肢抽搐,乃至口噤、角弓反张。A项,忽然昏仆可见于中风。
14.医治风湿热痹的常用丹方有____ A.白虎加桂枝汤 B.防风汤 C.宣痹汤 D.犀角散
参:A,C
风湿热痹的病机为风湿热邪壅滞经脉,气血阻塞不通。治宜清热通络,祛风除湿。代表方为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前方以清热宣痹为主,适用于风湿热痹,热象明显者;后方重在清热利湿,宣痹通络,适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痛苦明显者。
15.风寒伤风与风热伤风的首要辨别是____
A.脉象数与不数
B.口渴与不渴,咽喉红胀痛苦与否 C.头身痛苦的程度轻重 D.恶寒发热的孰轻孰重
参:A,B,D
风寒伤风的临床体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时流清涕,咳痰淡薄色白,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风热伤风的临床体现为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面赤,痰黄,咽喉红胀痛苦,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其间咽部胀痛与否,常为风北风热辨证首要依据。
16.癫、狂病位在心,与其发病关系密切的脏腑有____ A.肝 B.脾 C.肺 D.肾
参:A,B,D
癫与狂都是精神失常的疾患。病位在脑,触及肝、心、胆、脾,久而伤肾。 癫证病理以痰气为主,多属虚证,病变脏器首要在心、肝、脾;狂证以痰火为主,多属实证,病变脏器触及心、肝、胆。
17.徐灵胎在评《临证指南医案·噎嗝》时以为,噎嗝与下列哪些要素隔绝胃气有关?____
A.瘀血 B.邪毒 C.顽痰 D.逆气
参:A,C,D
徐灵胎在《临证指南医案·噎膈》中评注:“噎膈之证,必有瘀血、顽痰、逆气阻胃气,其已成者,百无一治。其未成者,用消瘀去痰降气之药,或可望其通利。”
18.医治歇息痢,扶正与祛邪统筹的丹方有____ A.温脾汤 B.补中益气汤 C.连理汤 D.四神丸
参:A,C
歇息痢的治法温中清肠,调气化滞。代表方为连理汤。别的脾阳虚极,肠中寒积不化,遇寒即发,症见下痢白冻,厌倦少食者,用温脾汤以温中散寒,消积导滞。BD两项,补中益气汤与四神丸为纯补之剂。
19.下列选项中,契合晕厥病因的有____
A.情志不遂 B.年高肾亏 C.病后体虚
D.跌扑损害,瘀血内阻
参:A,B,C,D
眩是指目炫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本身或外界景象旋转。二者常一起并见,故统称为“晕厥”。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厌恶、吐逆、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晕厥的病由于:(1)情志不遂。(2)年高肾亏。(3)病后体虚。(4)饮食不节。(5)跌仆损害,瘀血内阻。其根本病机为髓海缺乏,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风、火、痰、瘀打乱清空。
20.内伤头痛之病机多与哪些脏腑的功用失调有关?____ A.心 B.肝 C.肾 D.脾
参:B,C,D
头痛的病机有外感与内伤之别:外感头痛的病机是外邪上扰清空,壅滞经络,络脉不通;内伤头痛的病机是肝、脾、肾三脏功用失调。脑为髓之海,依赖于肝肾精血充养及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输布气血上充于脑。
21.遗精的病因病机有____ A.肝气郁结 B.湿热下注 C.心脾两虚 D.心肾不交
参:B,C,D
遗精的根本病机:肾失封藏,精关不固。其病理性质:有真假之别,且多真假搀杂。实证多因君相火旺、湿热下注,扰动精室,精关不固所造成的;虚证多因心脾两虚,气不摄精,或肾精亏虚,封藏渎职,精关不固导致。
22.患者小便不畅或点滴不通,咽干,烦渴欲饮,呼吸短促,或有咳嗽,舌红,苔薄黄,脉数。其医治办法是____ A.清泄肺热 B.通利水道 C.清利湿热 D.行瘀散结
参:A,B
依据题意,“小便不畅或点滴不通,咽干,烦渴欲饮,呼吸短促”病机为肺热壅盛,失于肃降,不能通调水道,无以部属膀胱。故上述症状属癃闭之肺热壅盛证。治法为清泄肺热,通利水道。
23.下列各项中,可用归脾汤医治的病证有____
A.气血亏虚晕厥 B.心脾两虚不寐 C.气血亏虚内伤发热 D.心阴缺乏盗汗
参:A,B,C
归脾汤成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①心脾气血两虚证,证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纤细。②脾不统血证,证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者。临床上凡气血亏虚、心脾两虚的病证均可用于医治。D项,心阴缺乏的盗汗,当补养心阴,清热止汗,一般不必归脾汤医治。
24.下列归于《景岳全书·新方八略引》原文的有____
A.攻方之制,攻其实也 B.固方之制,固其泄也
C.和方之制,和其不好者也 D.用散者,散表证也
参:A,B,C,D
《景岳全书·新方八略引》中说:“补方之制,补其虚也,和方之制,和其不好者也,攻方之制,攻其实也,用散者,散表证也,寒方之制,为清火也,为除热也,热方之制,为除寒也,固方之制,固其泄也,因方之制,因其可因者也。凡病有相同者,皆按证而用之,是谓因方”。
25.下列各项中,归于《景岳全书·新方八略引》原文的有____
A.补方之制,补其虚也 B.和方之制,和其不好也 C.因方之制,因其可因者也 D.寒方之制,为清火也,为除热也
参:A,B,C,D
张介宾《景岳全书·新方八略引》中说:“补方之制,补其虚也”;“和方之制,和其不好者也”;“攻方之制,攻其实也”;“用散者,散表证也”;“寒方之制,为清火也,为除热也”;“热方之制,为除寒也”;“固方之制,固其泄也”;“因方之制,因其可因者也。凡病有相同者,皆按证而用之,是谓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