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4主体性课堂学习案例

4主体性课堂学习案例

来源:九壹网


主体性课堂学习案例

一、主体性课堂的界定

主体性教学,最早在1982年,由钱梦龙同志首先提出,它改变了教与学的传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教育理念的一次变革尝试;也是人的发展观的变革。

主体性课堂是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使学生张扬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意志、品质、情感和行为能力得以发展的课堂。

主题性课堂具备以下几方面特征:

1、在学生观上,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在教学价值观上,关注每个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个性发展。

2、在师生观上,强调师生互动,提倡尊师爱生、民主和谐;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知能统一、知情和谐,创设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素质发展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对知识与规范的内化。

3、在教学评价和教学质量观上,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功能,以学生主体性素质生动活泼地发展为主要评价标准。

主体性课堂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教学论。即:人的认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

二、我对主体性课堂的认识

主体性教学必须成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在自己的全部教学工作中要通过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内容并内化为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上,力求在教学上既有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又有激发兴趣、培养意志、习惯、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人文素质的情意目标;既要有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目标,又要有面向全体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综合能力提高的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确立自己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地位,而非牵引者或主角,要让学生主动的学,必须还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必须让学生自己主动寻找自己的感觉,要有学生“主唱”。在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自己预习,记录自己的预习收获,创新发现和疑难问题。教师可用这些“先学资源”来指导备课和上课,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出备课误区,真正做到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主体性课堂教学要贯彻有效性原则,提高效率,追求高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由主要考虑“教什么”转到更多地思考学生“学什么”,由注重“教会”转到注重“学会”再转到注重“会学”、“乐学”、 “善学”。在观念转变的同时,还应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设计、优化教学管理、教学艺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并且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和现代教学媒体应用于学科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有限的一堂课里直观、生动、愉悦、高效地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而且通过长期的积累,使学生掌握学会学习、学会理解、学会探索、学会创造的本领,有利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从“学会怎样学?”出发,而不是仅仅考虑“我该怎样去教?”教师多一点“换位思考”。

三、课堂教学为例说明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主体课堂的模式“先学——小组互学——全班共学”在这一点上,我在课堂上也进行了尝试,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课上注意培养学生会倾听、质疑的良好习惯,利用小组开展合作学习,进行激励评价等,效果逐步在课堂中显现出来。

例如教学《伯牙绝弦》一课时,在学生多次朗读课文之后,我组织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汤新蕾提出的问题是:“峨峨兮若高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两句如何断句,是在“峨峨”和“洋洋”之后,还是在“兮”字后边断句?看似只是关于正确朗读文章的问题,但是,实际上体现了学生对于字词意思及所表达的情感的探究。对于她的提问,周围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应该在“兮”字后边断句,因为书上注释写了“兮”字的意思,“兮”是语气词,当“啊”讲,这个句子表达了钟子期对俞伯牙美妙琴音的赞叹,因此应该在“兮”字后边断句,这样读起来才通顺。听了周围的讲解,汤新蕾和在场学生都点了点头。无需教师讲解,学生中的小老师也能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而且无论是提问者还是解答者都是处在积极思考的状态中,学习效率远远高于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

指导学生自学课文后,我先让学生分组讲解了全文的大意,之后,集体交流。起初,个别学生对于文章的个别词句是讲解不清的,但是,在小组学习和集体交流时,他们的问题迎刃而解,听课的专注程度也是有所提高的。

拥有几十个不同水平的学生班集体,必然存在着时时变化的“先知”者,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先知”资源,让班中的小老师们站起来,走上来,说起来,做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引领课堂教学,教师则在一旁适时点拨,从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在多向交流学习的时空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学生的主体性正确地发挥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通过引导,学生有了学习的主体意识,产生了学习热情,必将引起自主学习的行为。在课堂上为激发、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必须杜绝传统的单向运动,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激励性作用,把学生看作是与自己人格平等的朋友和教学活动的合作者,把自己看成是学生探求知识的促进者,形成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给予学生尊重、信任、鼓

励,学生才能主动、勇于质疑、探讨,使学生的人格、个性、思维得以发展;同时,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创设有利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活泼、亲和、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给学生以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独特认识和的思维方式,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实现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