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化学实验废液的处理和回收利用
专 业:化学教育
系 别:化学与生物工程系
班 级:化学教育102班
起止日期:2012年9月1日-2013年1月16日
摘 要
目前各类化学实验室排放的化学废液已经成为污染环境的一个污染源,根据国家对实验室废液处理的相关要求,对实验室常见度液的无害化处理做初步探讨。无论是无机化学实验室还是有机化学实验室,在做实验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实验废液及废气,如何处理这些废液非常值得我们去重视关注,也需要我们着手去解决处理这一问题,而本论文主要介绍了化学实验室废液的来源、种类,对不同性质的废液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并对化学实验室废液的处理提出了一些减少废液的建议和措施,使实验室产生的废液经过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防止实验室废液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以达到变废为宝、回收收利用废液的目的。也是能减排降耗、保护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而使化学废液达到回收利用的效果。
[关键词] 化学实验 废液来源 分类 处理 建议 措施
目 录
引 言 ................................................................................ 1 1.无机化学实验废液的处理方法 .......................................................... 2
1.1 直接稀释法 ................................................................... 2 1.2 化学处理法 ................................................................... 2
1.2.1 含汞废液的处理 .......................................................... 2 1.2.2 含砷废液的处理 .......................................................... 2 1.2.3 含氰废液的处理 .......................................................... 2 1.2.4 含铅废液的处理 .......................................................... 3 1.2.5 含镉废液的处理 .......................................................... 3 1.2.6 含铬废液的处理 .......................................................... 3 1.2.7 无机废酸、废碱的处理 .................................................... 4
2.有机化学实验废液的处理方法 ..................................................................................................................... 4
2.1 含胺类有机废液的处理方法 ...................................................... 4 2.2 高浓度有机废液的处理方法 ...................................................... 4 2.3 含酚废液的处理................................................................ 4 2.4 含芳烃硝化废液的处理 .......................................................... 5 2.5 含芳香烃和氯代脂肪烃废液的处理 ................................................ 5 2.6 含醛类的废液.................................................................. 5 2.7 含氮有机化合物的废液 .......................................................... 5 2.8 燃烧法和回收利用 .............................................................. 5 3 减少废液产生的几点建议............................................................................................................................. 6
3.1 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应充分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 ...................................... 6 3.2 把化学实验废液的处理作为实验教学的一部分,写迸实验教材 ........................ 6 3.3 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制度建设 ......................................................................................................... 6 4.减少化学实验废液的措施............................................................................................................................. 6
4.1常规验的微型化.................................................................................................................................. 6 4.2 传统实验的现代化 ............................................................................................................................. 7 4.3繁旧实验的简约化 .............................................................................................................................. 7 4.4 实验“三废”的集约化 ................................................................................................................... 7 参考文献: .......................................................................................................................................................... 9 致 谢 .................................................................................................................................................................. 本人声明 ..............................................................................................................................................................
引 言
高校和中学的化学实验室,由于教学的需要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实验废液,这些废液具有量少、质杂、毒性较强等特点以来,师生们对废液的识别、分类以及处理方法等相关知识,缺乏全面而系统的了解,加上少数师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使得这些实验废液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甚至,有些学校的实验室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而这些实验废液大多沿下水道进入城市污水管网或直接排入江河湖海或渗入地下,直接污染着环境,因此,找到一个妥善处理实验废液的有效途径是非常必要的[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研发水平的提高,学校在科技创新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承担着国家和社会各界多项新的研究项目。目前化学类的院校、研究院所等科研教学单位,由于研究课题的方向比较广泛,在进行科研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化学试剂时涉及的种类繁多,产生的废液种类也多,虽然单一品种的量不是很大,但有些废液的毒性较大,如著名的日本水俣病即为汞中毒,汞在生物体内可以积累并随食物链转移,从水到鱼虾再到人体,汞中毒者由于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被侵害,轻者口齿不清、步履蹒跚、视觉丧失,重者神经失常,直至死亡。而骨痛病是由镉中毒造成,患者肾脏衰竭,骨骼软化变形,并且在周身剧痛中死去。其他如铅中毒会造成不孕不育,酚中毒会阻碍发育和造成死胎等,不胜枚举。实验室产生的有毒有害废液若直接排放不仅对人会产生伤害,同时对环境也会造成比较大的污染,若排放后和普通的生活污水混到一起,还可损害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在对废液进行处理时由于其成分复杂不适宜借鉴工厂的方法使用大型仪器设备对废液进行集中统一治理,如何对实验室产生的废液进行治理尚没有好的方法。本文将对实验室废液的处理方法进行初步研究[2]。
实验室废液按污染程度可分为高浓度和低浓度实验搴废液。高敓度实验室废液 主要成分为液态的失效试剂(废洗液、废有机溶剂、废试剂等),液态的实验废弃产物或中间产物(如各种有机溶剂、离心液,液体副产品等):低浓度实验室废液指实验过程中排放的浓度与毒性较低的实验用水,以及各种洗涤液(产物或中间产物的洗涤液,仪器或器具的润洗液和洗涤废水等),毒性小、浓度低的废试液,以及用作冷却、加热用途的水。根据废液中所含主要污染物性质,可以分为有机、无机、及含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废液三大类。无机废液主要含有重金属、重金属络合物、酸碱、氰化物、硫化物、卤素离以及其他尤机离子等。有机废液含有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机酸、醚类、多氯联苯、有机磷化合物、酚类、石油类、油脂类物质等。按照废液中所含污染物的主要成分来分类可以分为含重金属废液、含氰废液、含酚废液、酸性废液、碱性废液、卤素类废液等。含病原微生物 性废液、碱性废液、卤素类废液等[3]
废液的来源及分类:(1)含汞废液;(2)含砷废液;(3)含氰废液;(4)含铅废液;(5)含镉废液;(6)含铬废液;(7)无机废酸、废碱的废液;(8)含银化物的废液[4]
1
1.无机化学实验废液的处理方法 1.1 直接稀释法
此方法适用于污染物浓度较低、废液量小的一般性废液或者污染物浓度稍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二级标准的废液,可以直接使用自来水、实验室刷洗水或其它不含该类污染物的废水进行稀释,以使废液中污染物浓度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二级标准,可以直接排人下水管道。 1.2 化学处理法
对于含有剧毒、强腐蚀性、“三致”(指对人体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的废液,其中含有污染物浓度远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二级标准的废液,应根据污染物自身的化学性质及污染物含量,采取相应的化学方法处理后才能排入下水管道。 1.2.1 含汞废液的处理
实验室内含汞废液主要来自检测汞时使用的汞标准溶液,如测定空气中S02时使用的单质汞。各类状态的汞都具有很强的毒性,进人人体后造成积累性中毒,损害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二级标准要求汞浓度为0.05mg/L。一般化验室内处理采用两种方法:(1)硫化物共沉淀法:先将含汞盐废液的pH值调到8~10,然后加入过量Na2S,使其生成HgS沉淀,再加入FeSO4作为共沉淀剂,同S2-生成FeS沉淀,将悬浮在水中难以沉淀的HgS微粒吸附共沉淀。然后静置,分离,离心过滤,滤液的汞含量可以降至0.5mg/L以下。(2)还原法:用铜屑、铁屑、锌粒、硼氢化钠等做还原剂,可以直接回收金属汞。相关反应原理如下:Cu+Hg2+=Cu2++Hg 1.2.2 含砷废液的处理
砷进人人体后会产生积累性中毒,损害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二级标准要求砷及其无机化合物的浓度为0.5mg/I。。实验室内含砷废液主要来自砷测定过程中的砷标准溶液。废液量小而且浓度较低,一般可以采取直接稀释的方法排放。对于高浓度的砷废液,处理时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向废液中加入FeCl3使Fe和As之比达到50,然后用消石灰将废液的pH值控制在8~10。利用新生氢氧化物和砷的化合物的共沉淀吸附作用去除废液中的砷。放置过夜后,分离沉淀,处理后的废液砷浓度可控制0.5mg/L以下。对于砷标准储备液和砷标准使用液可用石灰法处理,向废液中加入石灰调整pH值为8,生成难溶的砷酸钙或亚砷酸钙,沉淀后可将砷从废液中除去。由于气态砷化物危害较大,应控制废液贮存和反应过程中保持碱性。相关反应原理如下:
Fe3++3OH一=Fe(OH)3 As2O3 +Ca(OH)2=Ca(AsO2)2↓+H2O
1.2.3 含氰废液的处理
氰化物及其衍生物都属于剧毒物质,它们能使中枢神经系统瘫痪,使呼吸酶和血红蛋白中毒,从而造成机体窒息。《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二级标准要求的浓度为0.5mg/L。含氰废液只能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处理,以免气态HCN挥发而危害操作人员。在化验室中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处理,使氰化物转化为无毒或毒性很小的氰酸盐或硫氰
2
酸盐,达到对氰化物的无害化处理。
(1) 碱性氯化法:在pH≥10的碱性介质中加入不低于废液中氰化物含量10倍的漂白粉,经搅拌、缓和均匀后放置2~4小时,使反应完全,氰化物经漂白粉氧化后分解䘺CO2和N2,无毒、无害排放。在处理过程中一定要控制pH≥10,以免生成剧毒氯化氰。 相关反应原理如下:
CN一+ClO一= CNO一+CI-
2CNO一 + CIO一十2OH一= 2CO3一+N2↑+3C1- +H 2O
(2)碱性高锰酸钾氧化法:在pH≥10的碱性条件下,加入5%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将氰化物氧化为无毒的氰酸盐。在处理过程中要保证反应介质弱碱性,在不断搅动的情况下保持高锰酸钾的粉红色不褪。
(3)硫代硫酸钠氧化法:在弱碱性介质中,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使废液中硫代硫酸钠的浓度不低于2%,充分搅拌混合均匀,放置2~4个小时,使其反应完全,反应后生成毒性的硫氰酸根,从而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在以上三种氰化物处理方法中,对于含氰化物浓度较高的废液可用硫代硫酸钠氧化法进行处理。 1.2.4 含铅废液的处理
铅对消化系统、造血系统、神经系统、骨骼和泌尿、生殖系统都具有较大的危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二级标准要求的浓度为1.0mg/L.实验室内含铅废液主要来源于测定铅时使用的标准溶液。对含铅废液的处理一般使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可以使用NaOH和Ca(0H)2。但使用NaOH产生的沉淀是微粒状的,难以过滤分离,所以使用Ca(OH)2效果较好。具体操作是在废液里加入消石灰,调节pH值大于11,使废液中的铅生成Pb(OH)2的沉淀。然后加入Al2(SO4)3作为凝聚剂,降pH值调至7~8,则使Pb(OH)2和AI(OH)3发生共沉淀。最后,分离沉淀,排放废液。使用双硫腙分光度法测定处理后的废液,铅含量低于1.0mg/L。相关反应原理:
A13++3OH一= Al(OH)3↓ Pb2++2OH一= Pb(OH)2
1.2.5 含镉废液的处理
镉进入人体后会造成积累性中毒,损害肾功能,导致肺气肿、骨质疏松和骨骼软化。《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二级标准要求的浓度为0.1mg/L.实验室内含镉废液主要来自镉标准溶液。实验室处理含镉废液主要有两种方法:
(1)氢氧化物沉淀法:向废液里加入石灰,调节pH值到10.5以上,充分搅拌后放置,使镉离子生成难溶的Cd(OH)2沉淀。最后,分离沉淀,排放废液。使用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测定处理后的嚟液Cd2+浓度低于0.1mg/L。在实际操作中要保证介质的pH值在11附近,因为此时的Cd(OH)2的溶解度最小。
(2)离子交换法:因为Cd2+比水中其他离子与阳离子交换树脂的结合力更强,所以使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含镉废液,几乎能够将镉离子完全除去。 1.2.6 含铬废液的处理
铬具有强毒性,易被人体吸收并产生积累,损害皮肤、粘膜、消化系统,引起溃疡、
3
肝肿大和肾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二级标准要求的浓度为0.5mg/L。实验室内的含铬废液主要来源于铬标准溶液和含铬较高的工厂水样(如,皮革厂的铬鞣车间废水)。本站实验室处理含铬废液采用还原中和法:先用亚硫酸氢钠或者硫酸亚铁将四价铬还原为三价,每1克四价铬约需要7克亚硫酸氢钠或者20克硫酸亚铁,还原后加入浓度为10%左右的稀氧化钠(也可以使用碱性废液和石灰),使Cr3+生成Cr(OH)3沉淀。放置过夜,最后分离沉淀,排放废液。由于Cr(OH)3是两性的,所以要注意加入碱溶液的量,控制介质pH值在8~9之间,以免产生亚铬酸离子重新溶解。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试,处理后的废液铬含量小于0.5mg/L。相关反应原理:
Cr2O72-+6Fe2++14H+=2Cr3++6Fe3++14H2O
Cr3++3OH一= Cr(OH)3↓
1.2.7 无机废酸、废碱的处理
对于无机废酸、废碱,可以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进行处理。中和反应是处理元机酸、无机碱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实验室中各类酸的用量是很大的,因此,我实验室设置有集中废酸、废碱的废液缸,将无机废酸、废碱的pH值中和到6-9之后,再经稀释就可排入下水管道,这样也做到了“以废治废”。另外,无机废酸也可用工业纯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碳酸钠进职中和。也可将无机废酸作为当地锅炉、管道、便池等的清洁剂[5]。
有机化学实验废液的来源及分类:(1)含胺类有机废液;(2)高浓度有机废液;(3)含酚的废液;(4)含芳烃硝化的废液;(5) 含芳香烃和氯代脂肪烃废液;(6)含醛类的废液;(7)含氮有机化合物的废液[6]
2.有机化学实验废液的处理方法 2.1 含胺类有机废液的处理方法
含胺类有机废液主要用络合萃取法进行萃取,具有相当高的COD(称为化学耗氧量,简写为COD,表示单位为氧的毫克/升(O2,mg/l)。去除率。分析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含胺类有机废水经萃取剂络合萃取处理之后水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COD平均脱除率达到97%以上,并且出水颜色也明显变浅,甚至达到正常水的颜色,原废水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实验室排放要求。并且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运行成本低,操作方便。 2.2 高浓度有机废液的处理方法
有机废水主要来自对天然植物、动物的冲洗、粉碎、提取有效成分等工序,还有部分来自于失效的有机试剂,具有有机物浓度高,pH值低,水质变化大等特点。采用以水解酸化+接触氧化为主体的生化处理工艺,不仅能有效去除水中有机物、悬浮物,而且运行可靠,处理费用低,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满足要求。
2.3 含酚废液的处理
酚属于剧毒类细胞原浆毒物,对各种细胞都有直接损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二级标准。要求酚的浓度为0.5mg/l。实验室中一般情况下含酚废液量都不大,主要是酚标准溶液。根据酚类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较易被氧化成为无毒的马来酸类物质的原
4
理,可以使用氧化剂,如漂白粉或高锰酸钾在碱性条件下对含酚废液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实际操作中要控制反应介质的pH值在7~9,加入氧化剂漂白粉的量为实际含酚量的10倍,加入的高锰酸钾量以维持反应后颜色为粉红色为宜,当颜色难以判断时,控制高锰酸钾浓度为2%。当存在含酚量过高的废液时,可采用醋酸丁酯萃取,再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萃取,经调pH值后进行蒸馏回收,处理后·的废液含酚低于0.5mg/L,。
2.4 含芳烃硝化废液的处理
烃硝化废水主要来源于芳基硝化实验,芳基硝化实验一般采用的是混酸硝化方法,过程中产生的芳污染物主要包括2-硝基酚、4-硝基酚、4,6-二硝基甲酚、2,4-二硝基酚、2,6-二硝基甲苯、2,6-二硝基甲酚和硝基苯等数十种污染物,毒性大,处理难。废水呈深酱色,气味难闻,含酚浓度高达0.004mg/L以上,COD达1100mg/L,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实验室处理包括活性炭、磺化煤等吸附法,络和萃取剂萃取法和化学氧化法等,特别是吸附法处理硝基废水具有工艺流程短,操作简单,处理效率高的特点,适合实验室操作。 2.5 含芳香烃和氯代脂肪烃废液的处理
苯、甲苯、二甲苯等废液,用蒸馏法可将其回收。活性碳可除去少量的苯、甲苯、二甲苯等。苯因其含碳较多,燃烧时浓烟中夹有碳黑颗粒,应在燃烧炉通入充足的空气。甲苯、二甲苯、苯乙烯、苯乙酮等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苯甲酸,也可被Fenton试剂(H2O2+50mg/L的FeSO4)氧化。氯代脂肪烃废液如三氯甲烷、四氯化碳、2-氯-2-甲基丙烷等可被高锰酸钾氧化,降低其毒性。三氯甲烷应避免与H2O2接触产生有毒的光气。
2.6 含醛类的废液
对低沸点、挥发性强的醛类或酮类的废液,可用蒸馏法回收利用。活性碳能吸附除去少量的醛类。含甲醛废液能被H2O2氧化生成H2、H2O、甲酸,反应温和而缓慢。如在甲醛废液中加入石灰乳或NaOH溶液碱性催化,H2O2的用量可减至原来的1/3,只需30min可将废液中的甲醛全部清除。Fenton试剂或次氯酸钠也可将甲醛氧化为CO2。乙醛与不饱和的低分子量的醛废液可用少量石灰处理,使之成为无毒的多元醇的衍生物如己糖等。 2.7 含氮有机化合物的废液
高浓度含芳胺的废液可用萃取法处理,萃取液中的芳胺可用强酸回收,同时萃取溶剂得到再生。不溶于水、挥发性芳胺废液也可用水蒸气蒸馏法回收。沸点较低的硝基化合物和脂肪胺类可采用蒸馏法或萃取法回收。含胺类的废液加入甲醛能快速生成固体缩合物。Fenton试剂可氧化苯胺类化合物的废液。对于硝基苯、偶氮化合物、羟基苯胺等可用Fe2SO4。在碱性条件下生成的Fe(OH)2快速效地还原成苯胺类化合物,Fe2SO4。用H2SO4。调Ph=5形成的Fe(OH)3可进一步将苯胺类化合物氧化成溶解度很小的醌式结构的化合物,然后被Fe(OH)3混凝吸附除去。 2.8 燃烧法和回收利用
对于有机废液的处理多采用燃烧法和回收利用法。实验室内的有机废液主要来源于有机萃取剂、有机溶剂和有机物标准溶液。在对有机废液进行处理时。主要根据有机物易燃烧、易挥发的特性,采取焚烧或蒸馏回收利用的方擕。对于用量较大的萃取剂,如石油醚、
5
氯仿、丙酮、乙醇、乙醚等,如果萃取后萃取液中被测物质未被检出或仪器显示值与纯溶剂空白显示值没有显著性差异,则可将该萃取剂集中回收后,根据其性质及沸点,采取蒸馏、精馏等处理后回收利用,以达到对有机废液无害化处理和节约的双重目的。对于其他各类有机废液,如各类过期标准溶液、含有有机污染物质的有机萃取剂、溶剂等可采取燃烧的方法进行处理。具体操作中可将该类有机废液在锅炉房外渗入煤堆,然后立即送入炉镗焚烧[7]。
3 减少废液产生的几点建议
制定实验教学计划时,应充分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在不影响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的
3.1 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应充分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
前提下,尽量选择那些化学废液排放量少,无毒无害且易处理的化学实验。改进现有实验设计中不合理的部分,精心选择化学试剂及实验仪器,以减少实验废液的产生。例如:洗液的主要成分K2Cr2O7,洗涤后产生的含铬废液有毒有害,并且处理困难很难达标排放。可以用强酸混合液代替洗液,这样产生的废液容易处理(只要加碱中和到PH达到6-9时即可),这样即可避免环境的污染。
3.2 把化学实验废液的处理作为实验教学的一部分,写迸实验教材 选择适合学生操作的废液处理项目,制定具体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参与废液处理的部分或全部实验过程,对于学生不能参与完成的工作,也应在实验教材上加以说明,让学生有所了解。也可作为开放实验室时学生的自选实验项目。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使命感,同时也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这些废液得到及时的处理,避免废液长期存放带来的一些安全隐患。 3.3 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制度建设
环保及相关部门应重视高校化学实验废液的处理,制定严格、明确、具体的规章制度,并定期检查和监督。建立、改造并完善化学实验室废液处理设施,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8]
。
4.减少化学实验废液的措施 4.1常规验的微型化
微型化学实验与常规化学实验比较,具有节约药品(用星只有常规用量的十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节约时间、仪器小巧、装置简单、操作安全、污染小等优点。开展微型化学实验目前已有譬用仪器,但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并未得到普及。因此,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微型化学实验,有的是将原常规实验仪器加以微型化而成,有的是将原常规实验仪器改用日常生活、牛产中很容易找到、容易加工的代用品来完成(为微型实验的开展减少了许多仪器上的)。例如:我曾经将Cu与浓反应实验微型化设计为:用lml注射器吸取约0.2ml的浓并快速注入事先已装有一小段细铜丝(废旧软导线内芯,约7cm、0.03g)的医用安培瓶中,注意压紧小胶盖。试剂量仅为常规用馈的几十分之一,学生每个人都可以自主完成.反应时间只需几秒钟。这样不仅节约药品和时间,而且由于所
6
用仪器来源广泛、易得,可以做到人手一套,给学生创造了人人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改变了过去“一人做,多人看”的局面,从而也更便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建构知识和自主形成素养,真正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绝大部分学生实验都是按常规实验设计的,将学牛实验进行微型化设计,有着大量的实验素材。实践证明,充分发挥微型化学实验的特点,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微型化学实验,是实现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之一。
4.2 传统实验的现代化
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即由于课堂范围大、学生人数多,教师即便采用较大的反应装置和药品用量,往往有部分学生依然观察不清有关实验操作和现象。这样,不仅造成了很大的浪费,甚至严重的污染,且还达不到应有的实验效果。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使全班每个学生,特别是最后一排和两侧的学生都看得清楚呢?懈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演示实验。如:利用实物展台将实验投影在屏幕上,这样就可以放大实验装置,增强实验现象的可见度.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得清楚,从而达到了良好的实验效果。由此可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还可以将很多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改为小型甚至微型实验.这样还将更加节约药品、时间并减少污染。此外,有些化学实验现象瞬间即逝,学生难以观察到;有此化学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无法直接观察结果;有些实验危险性较强(易爆、剧毒等),不适合于在课堂上演示;工业上大规模生产设备以及微观结构实验,根本无擕在课堂内演示等等。对于这些实验,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它们录制成实验录像、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等等辅助化学实验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大大增强实验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而且由于实验录像、多媒体课件具有很好的可重复使用性,因此,长远地看也是非常节约和环保的。实践证明,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实銌教学不仅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促进化学教学改革。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一种实现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4.3繁旧实验的简约化
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有一些实验的设计还不很完善,有的实验设计不简约、有的实验现象不明显、还有的存在严重的污染等问题,给我们对这些繁旧实验进行改革与创新留下了很大的探索空间。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对这些繁旧实验的改革与创新.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变学生“照方抓药”为自己“开方抓药”,而且由于在实验的改革与创新中,要始终贯彻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即简约性原则来优化这些实验设计,化繁为简(装置、操作),变多为少(药品用量)、改大为小(实验仪器),从而有利于实现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
4.4 实验“三废”的集约化
任何化学实验都必然要有一定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生成,在这些产物中许多是有毒或有害物质,如果任意排放这些物质(我们町称之为化学实验的“三废”)不仅造成对公共设施(如下水道等)的腐蚀、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而且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因此,对
7
化学实验“三废”的回收与综合利用,实现化学实验“三废”的集约化处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也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能力的一种实践活动。当然,教师首先应该先行,这样才能在教育学生时起言传身教的作用,在演示实验中教师要在这方面给学生作出示范。在学生实验中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回收化学实验的“三废”,在化学实验室设置废酸缸、废碱缸等,把实验中的废酸、废碱等都收集起来,既减少了对下水道等公共设施的腐蚀,又能充分利用这哆物质。如:有的废酸可用于第二课堂活动,差的也可用于洗地板、瓷厕等;废碱可以放在储存挥发性酸、液溴等的药品柜里,用以消除酸气、溴气等[9]。
近年来由于环境的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因此保护环境应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废液的量与工业企业相比虽然不是很大,但却具有很高的危害性。只有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监管。提高广大师生的环保意识,加强化学实验废液处理的研究,把新的实验方法,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应用到化学实验废液的处理上,才能使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废液做到真正的安全达标排放。
结束语
化学实验室各种废液的处理对整个环境的净化而言是一个很大的帮助,改变了以往实验室废水的简单的直接排放或稀释排放方式,又由于实验室废液的成分相对复杂,排放周期不稳定,瞬时排放浓度较高。对实验室废弃液进行处理和回收,消除了它们对环境和人体造成的损害,是一项关系环保的重要工作,对其处理的研究今后将是环境治理方面的主要任务。验室的所有成员,既是污染危害的受害者,也是污染控制的主力军。各级实验室需要提高对实验室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积极贯彻执行污染防治的措施。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实验室要减少废物的生成;
(2)要具有良好的室内实验环境条件。首先领导要重视,要加大投入,购置必要的化学废弃物处理设备;
(3)加强环保意识教育,特别足化学工作者,从个人做起,从每个实验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化学试剂做起。
8
参考文献:
1. 王迟. 浅谈化学实验室的废液处理. 宿州学院学报[J] , 2008,23 (5):117-119.
2. 解玉丽,邱洪森,孙宝真,沈洁. 关于实验室废液处理的探讨[J], 河南化工,2010,27 (10). 3. 刘静,张媛. 化学实验室的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办法.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J],
2011,31,(6):23-26.
4.马玉兰. 新课程(教研版) [J] ,2011,(5).
5.李霞荣. 实验室废液处理的几种方法[J], 宿州师专学报, 2001,16(1). 6. 王莹. 化学实验室废液处理的研究. 实验室科学[J], 2007(3) :160-161.
7. 杜秀芳, 刘伟娜, 杜玉民. 实验室有毒有机物废液的收集与处理. 实验室科学 [J],2007(3):158-159.
8. 陈艳美, 董巧红.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废液的无害化处理与建议.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J], 2010,26(6) :121-122.
9. 赵玉泉, 张晓明, 司秀斌. 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的实践探究. 课程教材教学研(中教 研究)[J], 2009(9):46-47.
9
致 谢
通过几个月的毕业论文写作,我体会到了师生间、同学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并能扩展课堂上的知识,接触课堂外的知识领域,不断完善自己,培养自己解决实际问题和团队精神,这将对我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周树年,当我在写论文遇到困难的时候,他给予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此外,我还要感谢我周围的同学,我查资料遇到困难的时候,她们总是主动帮助我解决难题。让我的毕业论文得以按计划完成。
姓名:
年 月 日
本人声明
我声明, 本论文及其设计工作是由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在完成论文时所利用的一切资料均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且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姓名:
年 月
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