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有关智力理论的相关论点

有关智力理论的相关论点

来源:九壹网


1.(1)教育依赖于儿童成熟的水平,因而儿童尚未达到某种成熟时便进行难度明显高于这一水平的教育活动,这是不适宜的。

(2)大年龄儿童学小年龄儿童应学的东西不一定那么容易学到,而且也不一定掌握得那么好。(关键期)

2.人为地推动儿童超越其自然的水平,无异于训练动物在马戏团中表演杂技,这种做法对儿童的正常成长并无益处,反而可能导致长期发展中的阻滞。(皮亚杰)

3.在某种行为上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的影响,使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并且在接受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那个领域,产生较为低下的水平。(费歇尔)

4.加速发展可能会使发展如同蜻蜓点水而浅尝辄止(另外,加速发展还会受到主体内因的抵制),而缓慢的发展则可能使发展的潜力充分地表现出来。

但另一方面,我们指出缓慢的发展可能有利于挖掘发展潜力,并不是怂恿人们放弃对儿童的教育影响而任其自流或有意地让其缓慢发展。

5.对于一个主体来说,从一个阶段的过渡到下一个阶段的过渡存在一个不快不慢的最佳速率,这一速率恰恰是大自然规定的速率,这一速率亦是儿童发展的一种客观规律。教育应尊重这一自然速率。(关键期)

6.心理学家加登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具有七种智力: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格智力等等。

由于遗传和后天训练等原因,个体可能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发展得比其他人要好得多。但是,一个正常的个体,只要他获得机会,都可能使其每一种智力获得某种程度的发展。(加登纳)

7.反驳“智力天生论”

(1)我们承认可能存在某种遗传基因决定了个体在认知上的差异,但很难说这就是一种“优劣之分”。

(2)人的智力的基因型可能是天生的,但其表现型则可能千差万别。用通常的话说,遗传仅仅提供了认知发展的可能性,而现实的发展则决定于外部环境。

8.教育不应该超越儿童的发展阶段,而应该从属于儿童的发展阶段。教育也不应该立足于促进儿童的发展阶段,而应该让儿童以他们能够的方式认识世界。(皮亚杰)

9.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促使儿童发展得更快,而应是让其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使得他能更充分地享受人生的每一刻。

10.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儿童的智力发展是无法人为地加速的。我们可以教给儿童很多知识,却不能教给他认知结构。儿童的智力发展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儿童对事物的理解,总要受到其认知结构的局限,而无法超越其。

我们在教给儿童各种知识的同时,必须兼顾这些影响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