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有效教学的细节

浅谈有效教学的细节

来源:九壹网
浅谈有效教学的细节

江都市高徐小学 王慧萍王芳

摘要:教学细节,是指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是教学过程中很小的环节和片断。细节虽小,却最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准。雕琢细节,首先需要我们用新的理念去反思过去习惯性的细节,改造无效的细节。同时,我们要构建有效课堂,就要预先打造教学细节,现场捕捉教学细节。

关键词:教学细节 打造 捕捉

古人云:“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天下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引千年古训,看今日课堂。教学的精彩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构成的。所谓教学细节,是指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是教学过程中很小的环节和片断,对课堂教学具有推动和连接作用。教学细节是能看见,能听到的,它可以是学生困难时的引导,迷茫时的指点,失败时的鼓励,出错时的包容,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次动作,一种态度„„ 如果说课堂是一棵繁茂的大树,那细节就是生机勃勃的枝条。灵动的教学细节,可以使课堂美丽精彩!因此,我们研究有效的课堂,就必须关注课堂的每一个细节。

著名的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说过:对“细节”的发现,常常成为我教学中巧妙的切入点;对“细节”的把握,又常常成为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确,“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关注课堂上孩子的每一个行为细节,推敲教学中教师的每一个指导细节,欣赏细节、把玩细节,才能使课堂魅力无穷。

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它的背后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想。虽然我们无法预料课堂会生成些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预设一些细节,预约一些精彩。

“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成功的课堂在于每一处生动、传神的细节,而一个有效的教学细节,需要我们预先精心地打造,也需要教师敏锐地去捕捉。

1、精彩源对文本挖掘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课前,教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教材,清楚作者的写作意图,正确理解文本的主旨,对其价值和内涵有发掘。”一些课文含义深刻,在备课时,教师应挖掘文本所隐含的价值,即文本的“隐点”,只有这样才能打造精彩的细节。

如教学古诗《江雪》,备课时教师首先得问自己:“这么寒冷的冬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他能够钓到鱼吗?”果真,上课时学生提到这个问题,老师同样请学生大胆地设想。有的学生说因为他家里很穷,以捕鱼为生,也有的说老翁在享受那份难得的清静,还有的说老翁可能是遇见了什么伤心事在排解伤感。这时老师话锋一转,抛出一个问题:看来大家的理解都是各有各的不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当时柳宗元的心境呢?这时老师补充介绍了柳宗元的生平简介,特别是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然后请学生再谈谈自己的理解。学生马上领

1

会到柳宗元是借这个“蓑笠翁”表达自己孤傲的心情,诗人目的不是钓鱼,而是表示他面对恶劣环境永不屈服的超然心态。

这样精彩的细节,源于教师对文本隐含部分的全面解读,不然,会被学生突如其来的发问,弄得束手无策。

2、精彩源于文本推敲

文本的“显点”,可能是一个画龙点睛的关键词,一个概括全文的句子,一处生动传神的语言„„

比如学习《燕子》时,教师就得思考:描写燕子用尾尖或翼尖点水形成的水圈儿,为什么说成“小圆晕”?“燕子飞倦了,落在远处的几痕电线上”,为什么这里不用“根”而用“痕”?其中的一个“落”是为什么不能换成其他的字?别看只是一个字,这里有多少意趣呀!一些名师的精彩,就是凭借这些文本“显点”,使课堂充满活力,有老《鸬鹚》中的“抹”字,抹出了农家人的丰盈,《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抽”字,抽出了生机勃勃的春天,《草船借箭》中的“笑”字,笑出了诸葛亮的智慧,《猫》中的“蹭”字,蹭出了人与动物和谐情趣„„

3、精彩源于潜能开发

文本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意想不到的“空白点”,这些空白体现了文本的“含蓄美”,给学生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师应把握这一细节,让学生用想象去填充。

如老舍《猫》一文,讲到猫很尽职,“她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可以先让学生想象,在猫等待的几个钟头里,他的样子如何,心里会怎么想?又如“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小猫是怎样玩鸡毛,玩线团的,让学生任选一种,想想写话。这样,猫的性格脾气就会跃然纸上!

预先打造的教学细节只有在真实的课堂中,才能展现其价值与灵性,而现场生成的细节无处不在,也许隐藏在学生的奇思妙想中,也许存在于学生的猜疑、争论中„„但只要其中包含着生长点、闪光点,即使是微乎其微的,教师就应挖掘、开发,利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优化教学。

4、精彩源自有效感悟

如笔者曾在教《寒号鸟》一课时,我让学生谈谈:寒号鸟被冻死,其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学生抓住文本的具体语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一致认为寒号鸟被冻死是因为自己懒惰、得过且过、不听劝告„„。这时,却有一个学生提出了挺特别的看法:“我认为寒号鸟的死,喜鹊应负主要的责任。”

我愣了一下,但很快发现这个“看法”还不错。于是,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找证据,讨论,为喜鹊进行辩护。

最后,通过讨论,学生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寒号鸟这么懒惰,喜鹊即便帮它,帮得了它这一回,也帮不了它下一回,终究还是要落得冻死的可悲下场。

课堂上,学生奇思妙想的回答,常常让我们束手无策。其实,这些看法和回答,往往包含着某种合理的成份。教师若能对这一细节,加以艺术化地处理,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精彩源自有效对话

2

新课程强调对话,课堂上,师生的对话有时会出现错误或尴尬的时候,教师若能慧眼识金,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有效的解读和深化,尴尬的教学可能会演变成一次愉快的历程。

如一位教师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看课文的插图,让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位战斗英雄,从他的眼神、表情、手势等,想想此时烈火烧身的邱少云在想些什么呢?学生回答: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没有发出一声呻吟。老师引读这句话,读完后,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你觉得邱少云有没有想他的爸爸妈妈?”

此时,学生们哄堂大笑,那情景显得很尴尬。当时教师不是置之不理,出乎意料与学生展开对话,在讨论中学生明白:一个英雄人物,首先他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神”,一个人将要死去的时候,谁不想自己的家人呢?可他为了严守纪律,为了战斗的胜利,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疼痛,这足以让他成为一位英雄。

一个尴尬的问题,一个难以处理的细节,通过教师的有效引领,成为本节课的闪光点,同时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尊重,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6、精彩源自互动生成

教学细节可能是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行为、一种态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特别发扬一种倾听的精神。学会倾听,教师就能敏锐地发现一些精彩的细节。

如一位教师在教《林海》一文时,有位学生在朗读“大兴安岭的‘岭’,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时,把“大不一样”读成了“不大一样”老师敏锐地听到了这一错误,就抓住了这一错误,让学生理解“大不一样”与“不大一样”的区别,从而区分大兴安岭与秦岭的特点,进一步理解大兴安岭的温柔与谦虚,表达自己对大兴安岭的无比喜爱。小小一个词语,引出学生对课文更深入的理解,这正是教师倾听所创造的效果。

学生在朗读时,需要教师用心倾听,才能听过朗读中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唯有用心倾听,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只有倾听,我们才能进一步地把握课堂细节,从而创造出更有效的课堂。

7、精彩源自巧妙

如果说精彩的课堂是一段漂亮的锦布,那么教师的评价语就是锦布上的一处处鲜花。教师风趣幽默的评价语言,会给自己的课堂锦上添花!

如一位教师在上《一株紫丁香》时,让学生朗读:“踮起脚尖儿,走进安静的小院,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师休息吧,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这时,一位被叫到的学生读时完全是唱读的调子,而且声音又响亮。这位教师就幽默地说:“我似乎听到小星星在歌唱,我不困,我不睡,我们要在老师窗前举行歌唱大赛。”全班同学听了哈哈大笑。当老师请这位小朋友再读一遍,她声音明显地轻了,笑容也甜甜的。她读完时,老师温柔地说:“啊,夜深了,我也该休息了,今晚我也会做个又香又甜的梦!”同学们都甜甜地笑了。

课堂上,老师以“幽默之语”推进了学生的阅读活动,引导他们不断去发现、感悟,让学生寻觅到了一条解读文本的最佳路程。

8、精彩源自情景创设

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抓住这一强烈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诱发良好的思维情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主动参与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天地。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设计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学起来的教学环节,更应体现一个“趣”字,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谓“趣”就是课堂要上得有趣味性,让学生愿意学,乐此不疲。

在教课文《海底世界》时,我从课题着手,让学生先谈对海底世界的了解,接着我为学生们播放一段录像,各种海底生物在海洋里川流不息,时而打斗,时学生对这个内容马上就来了劲,争抢着要把自己知道的海底世界知识一吐为快。而悠闲嬉戏。加上欢快激昂的音乐,一下把学生们带进了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接着学生在分组学习每种海洋生物的特点后,老师让他们研究研究:几种海底生物的名字与他们的特点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们逐一而解,兴趣盎然。学生对海底世界又有了更深的印象。最后老师出示各种海洋生物图片,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喜爱的来做个介绍,并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表达:“大家好,我是蓝鲸„„”,孩子们可来劲了,边说边配上动作,把才学的数字说明、比喻说明的方法融于介绍之中。整节课情趣盎然,学生们在看一看、研一研、说一说、演一演中提高了听说读等语文能力。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透过细节里可以看见万物的模样,看见世界的美丽。关注课堂细节,就是关注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能否体现到位。雕琢课堂细节,就是教师追求教学实践智慧与艺术的统一。教师只有锐利地把握现场,发现精彩细节,精心雕琢,有效生成,才能使教学细节有效地触动学生心灵,才能使课堂盈溢着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