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隧道沉降观测

隧道沉降观测

来源:九壹网
2017年9月第3期 葛洲坝集团科技 总第123期 隧道沉降观测 代天然 摘要: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是指隧道内线路基础的沉降观测,即隧道的仰拱部分。其它 如洞顶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断面收敛沉降变形等不列入本沉降观测的内容。通过持续 或周期性的对建筑物沉降观测点进行观测,确定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及变化趋势,分析建 筑物沉降变形速率及最终沉降量,合理确定和调整建筑物沉降预防措施和方案,确保建 筑物运营期间的安全。 关键词:沉降观测;精度;观测周期;成果输出 l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对于隧道工程,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布设原则 如下: I.5m(电子),前后视距累积差≤6.Om(电子),视线 高度≥0.5m(电子),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 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m,检测间歇点高 差之差≤1.0唧;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使 用DSI级仪器,读记至0.05mm或0.imm;使用数字水 准仪读记至0.01mm。 (2)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置平。 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 (1)隧道内一般地段沉降观测断面的布设根据 地质围岩级别确定,一般情况下,II级围岩原则上 不设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必要时800m设一个观测断 面;ⅡI级围岩每400m、IV级围岩每300m、V级围岩 每200n布设一个观测断面;当长度不足时,每段围 岩或不同衬砌段应至少布置一个断面。 (2)隧道洞口、明暗分界处、变形缝处均应布 置观测断面。 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 的左侧与右侧。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 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 (3)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 2.5kg以上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 (3)每个观测断面在仰拱填充面距离水沟电缆 槽侧壁lOcm处埋设一对沉降观测点。如图1所示 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同时观测过 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 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 键。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确保水准尺垂 直。 (4)观测时,一般按后一前一前一后的顺序进 行,对于有变换奇偶站功能的电子水准仪,按以下 图1沉降观测点 顺序进行: 往测:奇数站为后一前一前一后 2 观测方法 (1)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 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成果的重 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偶数站为前一后一后一前 返测:奇数站为前一后一后一前 偶数站为后一前一前一后 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成像清 12897-2006)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采用二等水 晰、稳定时再读数。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 准进行观测,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 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每一测段均为偶数 51 No.3 Sep.2017 GEZHOUBA GROUP SCIENCE&TECHNOLOGY Serial No.123 测站。 量调整沉降观测的频度,但两次的观测沉降量差值 (5)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 不宜大于lmm 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 3.4、隧道沉降观测成果资料 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准尺,必须按照固定 隧道沉降观测成果资料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l‘5∞l‘‘趋 IIMI-Ul 1‘I"ltt-11-,1,6 ltT-1.IJi 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 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 观测点进行观测。实行“五固定”:即:固定水准 基点与工作基点、固定人、固定测量仪器、固定监 测环境条件、固定观测路线和方法。以提高观测数 据的准确性。当相邻观测周期的沉降量超过限差或 i ^、 ●——i { 日一 一. 一^— 啊洲毗矗●—恫蛐i { : l : j i : i i : l l I i1.11-11111 ̄ l } 出现反弹时,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必 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当原有的测点遭到破坏 或已无法观测时,必须进行测点重埋或转移工作, 并做好有关的记录,填写测点转移断高表。 (6)未贯通隧道的观测线路如图2 图2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 (7)贯通后的观测线路如图3 lT— 个I广f 、 ,j— C 工 t^ —÷■■ ^ 图3贯通后的观测线路图 3 观测周期 3.1沉降观测 开始时间是在衬砌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至隧 道沉降稳定,进行定期观测并详细记录观测资料、 绘制沉降时程曲线。 3.2沉降变形观测 一般不少于3个月。当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 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3.3沉降观测频率 根据阶段不同而确定,可根据两次观测的沉降 52 图4 沉降曲线图 应采用统一的隧道沉降观测记录表格,做好观 测数据的记录与整理,观测资料应齐全、详细、规 范,符合设计要求;根据观测资料,及时完成每个 观测标志点的“荷载一时间一沉降曲线图的绘制”。 如图4。及时整理、汇总、分析沉降观测资料,按 照有关规定整理成册,报送有关单位分析、评估。 (1)观测数据处理文件: 对于建设单位,要求提供以下电子文件,每个 月提交1次。 ①电子水准仪原始观测数据; ②观测手簿文件; ③观测过程中异常情况说明文档。 对于评估单位,除要求提供以上文件外,将原 始观测数据导入数据库,导入时间为每次测量完成 后的当天或第二天,并必须在第二天结束之前上报 录入文件,并对异常数据进行及时通报。 (2)成果输出文件: 要求向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提供以下电子文 件,每个月提交1次;提供纸介质文件,每1年提交 1次,作为最终《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报 告》的组成部分。 ①沉降设计值表: ②工作基点复测报告: ③特殊问题报告:施工单位提交观测过程中特 殊问题报告。对观测过程中发生的沉降值异常、测 点破坏后恢复等情况应及时提交报告给建设单位和 评估单位 4成果报告形式 4.1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报告 施工单位完成《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报 告》,主要内容如下: 2017 ̄1z9月第3期 葛洲坝集团科技 总第123期 (1)工程概况:工程范围、工程类型、工程地 检情况,沉降观测人员持证上岗等是否满足要求; 质情况等; (2)监测网布设及测量情况: (4)要说明观测基桩和观测点的保护情况,施 工单位对丢失或损坏的观测桩的恢复情况,沉降观 ①区段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 ②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屙陛信息表; ③使用仪器的标称精度、仪器年检情况,沉降 观测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测点标示设置以及对观测数据出现的异常点的处理 情况等; (5)要说明对原始测量资料监理检查、签署情 况; ④测量精度标准与测量组织机构、测量实施情 况等; 况: (6)对施工单位沉降观测工作及成果的总体评 价。 ⑤观测基桩和观测点的保护隋况,标示设置情 4.3线下工程沉降计算分析报告 设计单位编写《线下工程沉降计算分析报告》 4.4线下工程区段沉降变形分析评估报告 评估单位编写《线下工程区段沉降变形分析评 ⑥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⑦测点的沉降记录表: ⑨测点的时间一荷载一沉降曲线; 估报告》 ⑨特殊情况说明:如是否根据隧道开挖后的地 质变化及围岩分级记录修正了沉降观测断面的布置 5 结束语 等。对沉降观测过程中沉降观测的数据是否出现异 常点,如何采取补救措施确保观测数据真实可靠。 4.2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监理工作报告 作报告》 随着“三纵六横九环”铁路网的大力建设,有 构筑物的地方就有沉降观测,沉降观测的作用及特 点能更好的为生产、运营做好一双预示的眼睛。但 监理单位编写《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监理工 数据处理跟外业测量中工作量大,数据处理繁多这 一问题,要对其掌握正确的观测方法,提高测量人 (1)监理单位沉降观测组织机构,专业测量监 员对其的认识水平,加强岗位培训,改进数据处理软 件跟仪器的测量精度,才能达到全面高效的水平。 理工程师的配置情况; (2)审查施工单位监测网布设情况、测设精 [作者简介] 代天然 男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湖 443002 度、观测断面布设、观测频率等是否满足要求; (3)审查施工单位使用仪器的精度标准、仪器年 北宜昌(接第40页)自动化和无人职守,只需要派人定期 完成地铁空调通风所设定的各项任务。 巡检。又由于系统运行参数波动很小,故系统运行 5 结束话 稳定、可靠,设备故障率低。水环热泵空调系统是 总的来说,地下轨道交通的通风工程系统是一 节能环保新型空调系统。它不需要机房:高能效 项很庞杂的工程系统,不仅需要强大的科学技术作 比:与常规空调相比,年运行费用节约在14%以 为技术支持,更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各种隧道以及地 上;一次能耗节约18%以上。节省土建费用,工程 下施工中总结更多详细的经验教训来作为一个施工 总造价可减少10 30%。用电负荷下降30%左右。 设计的基本参考,当下日益富强的国家更需要迅速 节省配电工程及增容费用,不需要人值守,分散布 的完成对基础设施的完善,我们现代地下建筑工程 置,便与检修。 师就应该作为一批强有力的生力军来解决那些迎面 4.2设备系统节能优化集成 而来的建筑新问题,注重工程的合理性,完整性以 送风道内设置有自动清洗过滤段和门式可开启 及工程的可持续性,然而通风工程系统的完善还需 表冷器段,送风机和回风机内安装有变频电机,这 要更多的实践。 样的“地铁通风、空调多功能集成设备系统”具有 一新颖、设备集成、简化了设备和控制系统,、降低 [作者简介] 了造价,提供了节能运行的措施,其创新设备具有 周 鹏 男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助理 模块化、节能自控程度较高的特点,该集成系统能 工程师湖北宜昌443002 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