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它们是( A )、保持和提取。
A.编码 B.回忆 C.再认 D.遗忘 2.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编码、( C )、提取。
A.识记 B.回忆 C.保持 D.再认 3.哪一种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B )
A.感觉记忆 B.工作记忆 C.长时记忆 D.语义记忆 4.在感觉记忆中,信息主要以( D )形式存储。
A.语义 B.概念体系 C.图式 D.视象和声象 5.感觉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是( )
A.视像和声像 B.声音代码 C.语音代码 D.语义代码 6.瞬时记忆属于( A )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工作记忆 7.在短时记忆中,一遍遍地机械地重复识记材料是( D )
A.有效复述 B.无效复述 C.精细复述 D.保持性复述 8.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 )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9.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保持( B )秒钟。
A.5 B.20—30 C.60 D.120
10.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C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11.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 D )个组块。
A.6±2 B.6±1 C.7±1 D.7±2 12.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A )个组块。
A.7±2 B.5±2 C.8±2 D.9±2 13.短时记忆的容量为多少?( C )
A.7加减2个音节 B.7加减2个单元 C.7加减2个组块 D.7加减2个数字
14.在短时记忆中,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是( C )。
A.机械复述 B.无效复述 C.精细复述 D.保持性复述
15.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 B )形式存储。
A.视象代码 B.声象代码 C.语义代码 D.图式 16.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重要条件是( A )
A.复述 B.视觉编码 C.声音编码 D.感觉寄存 17.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储?( A )
A.声象代码 B.视像代码 C.语义代码 D.图式
18.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一般可把记忆分为三个系统,即( B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A.语义记忆 B.感觉记忆 C.工作记忆 D.情绪记忆
19.对事实类信息,如词汇、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的记忆是( B )。
A.程序性记忆 B.陈述性记忆 C.长时记忆 D.技能记忆
20.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 C )。
A.长时记忆 B.情境依存性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工作记忆
21.对练字过程中的手部动作的把握,是储存在( B )中的。
A.情景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语义记忆 D.陈述性记忆 22.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 C )。
A.长时记忆 B.情境依存性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工作记忆
23.练书法时,我们所知道的规则和方法是储存在_________中的。( A )
A.陈述性记忆 B.情景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感觉记
忆
24.对概念、命题的学习属于( D )
A.社会规范的学习 B.机械学习 C.技能学习 D.知识学习 25.在复习过的教室里参加考试,会对考试有帮助,这种现象称为( B )
A.情绪依存性记忆 B.情境依存性记忆 C.状态依存性记忆 D.地点依存性记忆
26.走迷宫是一种( A )
A.发现学习 B.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 D.知识学习
27.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为划分标准,一般可以把学习分为哪三类?( D )
A.知识学习、意义学习和命题学习 B.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 C.命题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D.技能学习、知识学习和社会规范学习
28.学生将老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加以内化和组织,变成自己的知识,且在必要时加以再现或运用,这种学习形式属于( A )
A.接受学习 B.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 D.意义学习 29.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属于( B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双重干扰 D.新旧干扰
30.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叫( A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31.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遗忘规律所用方法为( D ).
A.群集法 B.地点法 C.计算法 D.节省法 32.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D )
A.时快时慢 B.不快不慢 C.先慢后快 D.先快后慢 33.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B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34.已学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称为( D )
A.相似干扰 B.后摄干扰 C.接近干扰 D.前摄干扰 35.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 C )时记忆效果较好。
A.30% B.40% C.50% D.80%
36.以下哪一类不属于组织策略?( C )
A.群集 B.摘录 C.过度学习 D.列提纲
37.人们常常利用顺口溜、歌诀等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材料,这种记忆方法是( B )
A.地点法 B.韵律法 C.记笔记法 D.特征法 38.将电话号码8585582编成“拨我拨我我帮尔”,以帮助记忆,这种复述称为( B )
A.语义复述 B.精细复述 C.保持性复述 D.情景性复述 39.由于没有复习,先前学习的内容在头脑中逐渐淡忘,直至最后全部遗忘。这种遗忘的原因主要是( D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情绪干扰 D.痕迹消退 40.依据语义网络,当想到一个单词时,很容易地会想起与之有联系的其他各词,这个过程在理论上叫做( D )
A.相似联想 B.激活 C.接近联想 D.扩散激活
二、多项选择题
1.记忆的基本过程有( ABD )。
A.编码 B.保持 C.整理 D.提取 E.系统化
2.记忆的三存储模型把记忆加工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它们分别是( ACD )。
A.感觉记忆 B.暂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E.永久记忆
3.长时记忆中的主要编码形式为( BE )。
A.声音代码 B.语义代码 C.动作代码D.直接代码 E.视觉代码
4.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 ABCD )
A.字词 B.人名 C.时间 D.观念 E.怎样骑车
5.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 ADE )。
A.知识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技能学习 E.社会规范学习
6.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 ADE )。
A.知识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技能学习 E.社会规范学习
三、名词解释
1.记忆: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2.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
3.接受学习:是指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
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无需自己去发现。学习者将传授者呈现的材料加以内化和组织,以便在必要的时候再现或加以利用。
4.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
程序性记忆:又称技能记忆,记忆程序性知识,如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
术,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既有多个动作间的序列联系,也包括在同一瞬间同时进行的动作间的横向联系。
5.有意遗忘:有意识地不使某些信息再现的记忆效应称为有意遗忘。
6.学习:是指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
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
四、简答题
1.简述记忆的涵义与基本过程。
(1)记忆的涵义: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的基本过程:信息进入记忆系统—编码,信息在记忆中储存—保持,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提取。
①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需要注意的参与。
②保持:也称储存,已经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时间后才可能被提取。
③提取: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只有提取出来加以应用,才是有意义的。提取表现方式:回忆和再认。
2.试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解释记忆的基本过程。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的基本过程:信息进入记忆系统—编码,信息在记忆中储存—保持,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提取。
①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需要注意的参与。
②保持:也称储存,已经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时间后才可能被提取。
③提取: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只有提取出来加以应用,才是有意义的。提取表现方式:回忆和再认。
3.简述长时记忆的储存模型。
记忆并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与保存,它的储存是一个对信息的建构过程。 (1)语义网络:包含了表征各种概念的节点和彼此相联系的连线,连线的长短代表着联系的密切程度。
(2)扩散激活:依据语义网络,当你想到一个单词的时候,很容易地想起与之有联系的其他各词的过程。
通过上述几种组织方式,人的各种知识经验就在长时记忆中,构成一个比较稳定的网络,在心理学中称为图式。它表示各种知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
作用。人们利用现有的知识组织新的信息,并将新的信息和原有的图式结合起来,不断地建构和发展着庞大而有序的记忆系统。
4.简述遗忘的原因。
对遗忘的原因一般有两种解释:
(1)消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2)干扰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
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
5.简述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1)地点法:又称位臵法,是一种传统的记忆术。地点法的原理是将一组熟悉的地点与要记的东西之间建立起联系,主要利用视觉表象,以地点位臵作为以后的提取线索。
(2)韵律法:也称口诀法,对一些纯语言的材料,最明显有效的记忆方法是靠韵律去记忆内容。有意识地利用口诀和押韵,可以大大提高记忆效果。 (3)记笔记:记笔记是学生最为常用的记忆术。记笔记的最好方法是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思考,找出各种材料间的关联,清晰准确地总结主要的观点和例证。
五、论述题
1.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特征与区别。 答案要点:
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记忆中信储存的时间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一般可以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记忆系统。
(1)感觉记忆又称感觉寄存器或瞬时记忆,是指感觉性刺激作用后仍在脑中继续短暂保持其映象的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印象。感觉记忆的信息尚未经任何加工,是以感觉痕迹的形式被登记下来的,它具有以下基本以特点:
①进入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完全依据它所具有的物理特征编码,并以感知的顺序被登记,具有印鲜明的形象性。
②进入感觉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暂。几十到几百毫秒
③感觉记忆的记忆容量由感受器的解剖特点所决定,几乎进入感官的信息都能被登记。只有当被登记了的信息受到特别的注意,才能转入短时记忆。 (2)短时记忆是指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编码的记忆。它与感觉记忆的区别是,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无意识的,未经加工的感觉痕迹;而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来自于感觉记忆并对其进行操作、加工,是正在操作的、活动的记忆,只有当那些被加工、处理和编码后的信息才能被转入长时记忆中存储,否则就会遗忘。可见,短时记忆是信息在感觉记忆之后的高一级加工水平阶段,它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①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的保持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一般只有5——20秒,最长也不超过1分钟。
②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
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编码主要是采用了言语听觉形式编码。
(3)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人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又称为永久性记忆。它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①长时记忆的容量无限,它可以贮存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库。
②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长久,它能够按时、日、月、年及至终身计算,在理论上被认为是永久存在的。
③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编码方式以意义编码为主。意义编码有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两种形式,它们又被称为信息的双重编码。
2.试述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一、遗忘的原因的两种解释:
(1)消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2)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它刺激的干扰。
二、影响因素:不能回忆主要是缺少提取信息的线索。一个线索对提取的有
效性主要依赖于以下因素(条件): (1)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 (2)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 (3)情绪的作用。
3.结合实际谈谈复习的策略。 答题要点:
复习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使信息在头脑中牢固保持。根据遗忘的规律,采取适当的复习策略来克服遗忘,使信息得以保持。 (1)复习的时间:①及时复习
②系统的复习
③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2)复习的次数:过度学习,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50%时效果最好。
(3)复习的方法:注意选择有效的复习方法,
①阅读与背诵相结合 ②动员多种感官参与记忆
③充分理解材料的内在意义: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理解的
信息更易于记忆并长久保持。因此,复习时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还应该与其他的学习策略协同作用,这样才更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 以上各点可以通过例子展开论述。)
4.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谈谈怎样复习才能有效避免遗忘。 答题要点:
(1)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2)复习策略:复习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使信息在头脑中牢固保持。根据遗忘的规律,采取适当的复习策略来克服遗忘,使信息得以保持。
复习的时间:①及时复习
②系统的复习
③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复习的次数:过度学习,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50%时效果最
好。
复习的方法:注意选择有效的复习方法,
①阅读与背诵相结合 ②动员多种感官参与记忆
③充分理解材料的内在意义: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理解的
信息更易于记忆并长久保持。因此,复习时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还应该与其他的学习策略协同作用,这样才更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3)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应用组织策略可以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进而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它侧重于对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的建构,更适用于那些需要深入理解与思考才能把握内在深层意义的学习材料。几种常用的组织策略有:
①群集:即归类,通过对零散、个别的项目、单元进行分类与排列,可以加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助于形成简明有序的结构,使学习者易于理解与记忆。
②摘录、划线、写标题、做笔记、列提纲等等学习策略的基本原理是概括、抽取学习内容的要义,建构所学内容的组织与结构。
对学习材料中的重点部分进行划线、用自己的语言以写小标题的形式、将所学材料列个提纲(列提纲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所列出的提纲要具有概括性和条理性。)逻辑清晰概括重点,都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于重点内容上,并促进理解与记忆。
5.请你结合实际来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 答题要点:
艾宾浩斯首先系统地对长时记忆和遗忘进行了研究。
他自已做被试又做主试。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用节省法绘制了不同时间间隔的记忆节省图,通称之为保持曲线或遗忘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中可以看到,节省量随着初学与再学时间间隔的加长而减少,即遗忘的数量逐渐增多。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 (以上需要结合实际进行说明)
6.试述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及如何防止遗忘? 答题要点:
(1)艾宾浩斯首先系统地对长时记忆和遗忘进行了研究。
他自已做被试又做主试。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用节省法绘制了不
同时间间隔的记忆节省图,通称之为保持曲线或遗忘的曲线。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中可以看到,节省量随着初学与再学时间间隔的加长而减少,即遗忘的数量逐渐增多。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这就是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
(2)复习策略:复习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使信息在头脑中牢固保持。根据遗忘的规律,可以采取适当的复习策略来克服遗忘,即在遗忘尚未产生之前, 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
复习的时间:①及时复习
②系统的复习
③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复习的次数:过度学习,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50%时效果最
好。
复习的方法:注意选择有效的复习方法,
①阅读与背诵相结合 ②动员多种感官参与记忆
③充分理解材料的内在意义: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理解的
信息更易于记忆并长久保持。因此,复习时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还应该与其他的学习策略协同作用,这样才更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3)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应用组织策略可以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进而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它侧重于对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的建构,更适用于那些需要深入理解与思考才能把握内在深层意义的学习材料。
几种常用的组织策略有:
①群集:即归类,通过对零散、个别的项目、单元进行分类与排列,可以加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助于形成简明有序的结构,使学习者易于理解与记忆。
②摘录、划线、写标题、做笔记、列提纲等等学习策略的基本原理是概括、抽取学习内容的要义,建构所学内容的组织与结构。
对学习材料中的重点部分进行划线、用自己的语言以写小标题的形式、将所学材料列个提纲(列提纲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所列出的提纲要具有概括性和条理性。)逻辑清晰概括重点,都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于重点内容上,并促进理解与记忆。
7.结合实例谈谈学习中的组织策略。 答题要点:
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应用组织策略可以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进而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它侧重于对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的建构,更适用于那些需要深入理解与思考才能把握内在深层意义的学习材料。几种常用的组织策略有:
(1)群集:即归类,通过对零散、个别的项目、单元进行分类与排列,可以加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助于形成简明有序的结构,使学习者易于理解与记忆。
(2)摘录、划线、写标题、做笔记、列提纲等等学习策略的基本原理是概括、抽取学习内容的要义,建构所学内容的组织与结构。
对学习材料中的重点部分进行划线、用自己的语言以写小标题的形式、将所学材料列个提纲(列提纲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所列出的提纲要具有概括性和条理性。)逻辑清晰概括重点,都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于重点内容上,并促进理解与记忆。
(以上各点需要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8.常用的学习策略有哪些?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运用学习策略进行有效学习? 答题要点:
(1)常用的学习策略有:复习策略、组织策略
(2)为了更好的有效学习,应该恰当运用学习策略。
①复习策略:主要目的在于使信息在头脑中牢固保持。根据遗忘的规律,可以采取适当的复习策略来克服遗忘,即在遗忘尚未产生之前, 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
复习的时间:及时复习
系统的复习
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复习的次数:过度学习,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50%时效果最
好。
复习的方法:注意选择有效的复习方法。
阅读与背诵相结合 动员多种感官参与记忆
充分理解材料的内在意义: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理解的信
息更易于记忆并长久保持。因此,复习时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还应该与其他的学习策略协同作用,这样才更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②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应用组织策略可以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进而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它侧重于对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的建构,更适用于那些需要深入理解与思考才能把握内在深层意义的学习材料。几种常用的组织策略有:
(1)群集:即归类,通过对零散、个别的项目、单元进行分类与排列,可以加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助于形成简明有序的结构,使学习者易于理解与记忆。
(2)摘录、划线、写标题、做笔记、列提纲等等学习策略的基本原理是概括、抽取学习内容的要义,建构所学内容的组织与结构。
对学习材料中的重点部分进行划线、用自己的语言以写小标题的形式、将所学材料列个提纲(列提纲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所列出的提纲要具有概括性和条理性。)逻辑清晰概括重点,都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于重点内
容上,并促进理解与记忆。
( 以上各点结合实际展开论述)
六、案例题
1.学生小王总是在快要考试时才会花很多时间看书,平时几乎从不花时间来复习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在复习时,小王常常是课本上有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前就先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后就后看什么内容,以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请你结合有关心理学学习的策略与方法方面的内容来给小王提出一些有效的学习建议。 答题要点: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在本案例中,小王需要改变考前突击复习的不良习惯,为了更好的有效学习,应该恰当运用学习策略与方法:
①复习策略:主要目的在于使信息在头脑中牢固保持。根据遗忘的规律,可以采取适当的复习策略来克服遗忘,即在遗忘尚未产生之前, 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
复习的时间:及时复习
系统的复习
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复习的次数:过度学习,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50%时效果最
好。
复习的方法:注意选择有效的复习方法。
阅读与背诵相结合 动员多种感官参与记忆
充分理解材料的内在意义: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理解的信
息更易于记忆并长久保持。因此,复习时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还应该与其他的学习策略协同作用,这样才更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②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应用组织策略可以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进而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它侧重于对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的建构,更适用于那些需要深入理解与思考才能把握内在深层意义的学习材料。几种常用的组织策略有:
(1)群集:即归类,通过对零散、个别的项目、单元进行分类与排列,可以加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助于形成简明有序的结构,使学习者易于理解与记忆。
(2)摘录、划线、写标题、做笔记、列提纲等等学习策略的基本原理是概括、抽取学习内容的要义,建构所学内容的组织与结构。
对学习材料中的重点部分进行划线、用自己的语言以写小标题的形式、将所学材料列个提纲(列提纲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所列出的提纲要具有概括性和条理性。)逻辑清晰概括重点,都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于重点内容上,并促进理解与记忆。
(注意结合案例进行阐述)
2.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一般觉得记忆手机号码要比记忆固定电话号码更难,请你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有效记忆手机号码的建议。 答题要点:
(1)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2)记忆的基本过程:信息进入记忆系统—编码,信息在记忆中储存—保持,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提取。 (3)遗忘的原因:
①消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②干扰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 消退、干扰。
(4)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①地点法:又称位臵法,是一种传统的记忆术。地点法的原理是将一组熟悉的地点与要记的东西之间建立起联系,主要利用视觉表象,以地点位臵作为以后的提取线索。
②韵律法:也称口诀法,对一些纯语言的材料,最明显有效的记忆方法是靠韵律去记忆内容。有意识地利用口诀和押韵,可以大大提高记忆效果。
③记笔记:记笔记是学生最为常用的记忆术。记笔记的最好方法是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思考,找出各种材料间的关联,清晰准确地总结主要的观点和例证。
(注意结合案例进行阐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