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

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

来源:九壹网


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

高考考查的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

高考对修辞方法的考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格进行判断、评价及运用的能力。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和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能力。

一、命题特点

1、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修辞方法的判断和应用效果。

2、文学作品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

3、语言应用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造句,主要在仿句中考查。

二、命题趋向

1、与其他文字表述的能力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未来的修辞试题有可能和连贯得体、扩展压缩、选用等考点同时考查。

如:写一张给亲属的节日或生日贺卡。要求:感情真挚自然,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出现真实姓名,正文50个字左右。此题即把修辞和连贯得体结合在一起考查。

1

2、扩展语句题干中会加入运用修辞的要求,压缩语段常在新闻标题的拟写中要求\"对偶\"的运用。

从试题取材看,能够作为修辞题材料的,主要是那些描写、叙述或抒情方面的语段,比喻论证性的语段也可以作为修辞题的材料,说明性的语段一般不进入修辞性试题。

3、拟写对联的题型

如:班里举行一次主题为\"远离毒品\"的班会,请你在黑板上写两句话,以彰显主题,营造气氛。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

三、复习策略

(一)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同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构成条件:一是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二是本体和喻体两事物在某一方面具有相似点。

比喻的类型: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如:清晨,花瓣上的露珠变成了粒粒珍珠。

2

(3)借喻:本体不出现,无比喻词,直接出现喻体。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注意:①同类相比不是比喻,如:小玲长得很像她妈妈。②表示推测、想象的不是比喻。如:天好像要下雨了。

比喻的效果:使所描绘的事物生动、形象,用作说理,能使深奥的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通俗、生动。常用的术语有“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2、比拟:就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法。

比拟类型:

(1)拟人:赋予物以人的情态、感情或言行。如:小溪一路欢歌,向着大海奔跑。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如:咱们硬气,坏蛋就得夹着尾巴逃跑。

比拟效果:色彩鲜明,生动形象,启人想象,使读者产生鲜明的印象。

3、借代:用相关事物来代替要表达的事物。本体不出现,借用一个事物来代替;本体与借体是密切相关的两事物,存在着具体与抽象、部分与整体、专名与泛名或特征与本体等关系。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大金牙嘿嘿冷笑了两声。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借喻的本体与喻体必须有相似性,借代的两事物则必须有相关性;借喻能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

3

借代的效果:引人联想,使表达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4、夸张:对客观的人或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如:飞流直下三千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效果:态度鲜明,引起读者共鸣;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引起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本质。

5、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法。

对比和对偶的区别:对比基本特点是\"对立\",两者意思相反;对偶基本特点是\"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对称。

对偶的效果: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表意凝练,概括力强。

6、排比:构成特点: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短语或句子的排列,排列的短语或句子三个或三个以上。

效果:增强文章气势,增强感情的表达。

7、设问和反问:两者均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设问,自问自答 ,但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寓答于问,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和否定内容。

效果:设问的作用是提出问题,启发思考,加强印象;反问的作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语意的表达。

4

8、反复:相同词语、句子的重复。

效果:突出、强调思想感情,加强节奏感。

四、应对方法

1、熟悉常见修辞格的特点、应用及修辞效果。

2、修辞的理解和运用要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同时要和仿句、扩句等各类语言应用考题结合,注意修辞格应用的广泛性、灵活性与多样性,绝不能孤立地学习修辞。

3、正确运用修辞要考虑不同文体的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比如,议论文是为了说理,说明文是为了介绍知识,散文是为了写景抒情等。

4、修辞应用的难点,往往不在形式方面,而在内容方面,因此,学习时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内容的揣摩上,平时多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会大有用处。

5、提高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与其说是考语言运用能力,不如说是考思维能力,有些同学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差。

五、真题分析

1、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

5

这匹未驯的马上,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

——\"'文字'这匹未驯的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给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说,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同时也耐人寻味,给人以艺术享受。

B.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这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这个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龙头,也就是那万里长城的尖端。

——这句话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用“直冲下来”“一头扎进”给静态的“万里长城”以动态的描写。语言表达既生动优美,新奇鲜活,又简洁明快,直截了当,激发了读者的艺术联想。

C.你看那黑土呵,黑得这样油光光,乌亮亮,真叫人看不够,爱不够!我忽然想起一句民谚,这样的土地,种上车杠能发芽,插下扁担会结瓜。

——语段中引用的民谚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既生动地突出了土地肥沃、能种出好庄稼的特征,又抒发了作者对黑土地挚爱的情怀,同时还增强了语言的对称美。

D.不是有无数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那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

——这里连用两个反问,并套用了排比,既起到强调语意、强化语势的作用,又使语言表达跌宕有致,同时也抒发了强烈的感情。此外,还使语言富有整齐美和节奏感。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文学作品阅读《看树》

第18题: 请赏析\"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展展的\"这句话。

7

4、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水破青山色

第15题: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

千古长如白练飞:____________________

8

5、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并拟出恰当的横批。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横批:____________________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