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

来源:九壹网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

以叶圣陶先生为代表的主流读写观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的‘根’是阅读”“‘培养读的能力,也是一个目的”……可以看出,这一读写观是“阅读本位”的。随着语文价值的不断挖掘,我们的观念也在悄然转变,“阅读,指向言语表现、指向写作”“写作是阅读的目的’,“写作是语文能力的最高呈现”,这一读写观是“表现本位”“ 写作本位”的,把“阅读本位”的教学观念翻了个底朝天。随着这种观念的转变,我们的课堂也在进行着性的转变。

阅读教学的目标正由“读懂”向“会写”转变,阅读的指向正由关注“写了什么”向关注“怎么写”转变,读写结合的模式正由“以读带(促)写”向“以写带(促)读”转变。

2011年6月,在苏州市语文骨干教师培训会上,薛法根校长和赵洪校长的两堂课,体现得很充分,薛校长的中年级的课文,关注怎么说,侧重“说”的能力的训练,赵校长的高年级课文,关注怎么写,侧重“写”的能力的培养,都体现了由“读懂语言”到“应用语言”的转化,同时,又在应用语言的过程中促进阅读感悟能力的提高。

一、由注重读懂课文内容转向关注课文言语表达形式

当我们还没有正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理念的时候,曾有一股强烈的“感悟风”刮进我们的语文课堂。我们看到,语文课的教学呈现了“读课文—抓关键词句谈阅读感受—感情朗读”这样的模式,教学仅仅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淡化了对言语的训练和对言语表达方式的学习。

王尚文教授说:“语文老师如果只关注课文的内容,势必就会把《小英雄雨来》上成思品课,把《自然之道》上成环保课,把《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上成科学课,把《文成公主进藏》上成历史课。”

的确,语文课应该上出语文的特点,语文应该姓“语”。从语文的性质来看,人文性和工具性并存;从语文教学的目的来看,就是提高言语表现素养和写作素养;从语文教学的实用价值来看,学生走向走上工作岗位,需要考核的只有“说”或者“写”,而不会是纯粹的阅读。关注范文的语言形式,就能让学生发现其中的万水千山,欣赏其中的万紫千红,了解其中的万千奥妙,从而提高说话写作的能力。

《秦兵马俑》一文的教学,以往我们一般只抓住描写各种兵马俑的句子,说说这些兵马俑各具有怎样的特点,从中感受到兵马俑的精美及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而赵洪校长执教的这一课,就着眼于“作者是怎样突出这些特点的,又是怎样写具体、写生动的?”这就将阅读教学很明确地指向了言语的表现,指向了写作。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简洁的语言、准确的用词,表现出了兵马俑的特点,使他们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这就不仅理解了课文,还学会了表达。

二、由侧重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转向重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感悟能力重不重要?回答是肯定的,重要。学生阅读感悟能力强了,就能很顺畅地读懂一篇文章,但这只是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一半。另一半更重要,就是使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把从读中学到的用在文章写作中;让他们把对文本的理解、感想说出来,或者写出来。这才能算是真正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一个完整过程。

以往我们的阅读教学,往往只停留在“读懂”这个层面,顶多安排一个“读写结合”

的内容,也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给学生“读”的时间较多,让学生“说和写”的时间较少。

薛法根校长执教的《哪吒闹海》一课,就充分体现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第一课时中,鼓励学生“同样的意思要和别人说得不一样”,领悟汉语的丰富性。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将“闹海”的过程概括成“一 便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随后又引导学生概述故事,训练学生将语言说简洁、说通顺、说明白。课上到这里,其实,学生已经将这个故事“读懂”了。所以接下来薛校长并没有再纠缠于文本语言,让学生从文本语言中谈感受、体会故事人物特点。而是别具匠心地引导学生“讲述”“转述”。这就是依托教材这个例子,进行了再创造。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语言,实现了“读”向“说”“写”的转化。

三、由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转向读写知识的渗透

“授之以渔”是我们语文老师都知道的事,以前,我们认为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能在引领学生读懂课文的同时,教给学生读懂课文的方法。所以在课上,我们能看到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想象画面理解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等等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现在,我们不仅要关注阅读方法的渗透,更要关注写作方法的渗透。

王尚文教授说:语文学什么?就是学习遣词造句的精确妥帖。王国维则把这种“精准妥帖”说成是言语的“秘妙”。同通俗的话说,就是文章中言语情趣的“亮点”,是指语言运用中最富创造性的地方,是作者巧妙地表现出他人难以言喻的特征、思想或趣味。潘新和先生认为:寻获和创获“秘妙”,是读写互动的一个关键。

领悟这种语言的“秘妙”,就要我们去关注言语形式,发现言语形式,深入言语形式,

并将读写知识进行有系统地渗透。如:在赵洪校长执教的《秦兵马俑》一课上,赵校长就一直在鼓励和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发现语言的特点。在学习“将军佣”一部分时,引导学生关注四字词语,体会语言的简洁。让学生通过比较“披”和“穿”在特定语境中的区别,感受语言的精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就学会了通过抓四字词语,感受语言的简洁和节律;通过比较的方法,体会遣词的精准与生动。长期这样的训练,学生就能慢慢地领悟到字、词、句、段、篇中“秘妙”所在,并学着落实到自己的写作中。

读写互动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关键是我们怎样在阅读教学怎样让读和写有机融合,相互转化,其间有一个把握好“度”的问题,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