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不能忽视细节
颜集镇段木园小学 杨桂先
话还要从上学期我教《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说起。那一天早晨第一节课,和往常一样,我走进教室,和同学们相互问好后,开始学习新课。这一课我采用的是直接导入法:“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着,我把课题写到黑板上,让学生读了三遍题目,接着我让学生自由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这幅画的名字叫什么,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呢?学生读完课文后,回答前边一问,不在话下,可当我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幅画名扬中外”时,教室里寂然无声,异常沉默,没有一个人举手。这可不是我班一贯的风格。在平时,我们班同学回答问题的踊跃,那是出了名的,经常会出现“老师,叫我!叫我!叫我!”的急切声。如果你一时没叫到他,那他一定会急得从脸一直红到脖子根。
我很惊讶,不知问题出在何处。猛然间,我好像明白了什么,对学生说:“我们再回到题目看一看,请同学们再读一遍题目!”学生读过后,我问道:“哪位同学知道‘名扬中外’是什么意思?”教室里先是无人举手,过一会儿一个小女孩怯生生地举起了手,举得很低,很低,我就把她叫起来,她说:“老师,我觉得‘名扬中外’就是老师在外边表扬一个人的名字?”我真的哭笑不得,终于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原来问题出在此处——不懂‘名扬中外’的意思,怎么能回答“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这幅画名扬中外”这样的问题呢?
接下来,我让学生查字典自学这个词的意思,等弄懂意思后,又让学生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班内才重新出现了往日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局面。有的同学说:“画上的人物,有三百多个,三百六十行,哪一行都画在上面了。”有的说:“画上的人物,有的不到一寸,有的只有黄豆般大,可却画得栩栩如生,真神啊!”有的说:“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就在这个紧急关头,那个骑马人一下子拽住了马龙头,这才没碰上那乘轿子。画得太逼真了。”还有的说:“这幅画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不需要过多的讲解,孩子们已经读懂了。
教过这一课,我默默地思考着,由于我一时的疏忽,结果造成这节课差点没能进行下去,还好我灵机一动,意识到了这一点,要不然,这节课会是多么失败呀!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去年,我教二年级的一篇课文《丑小鸭》,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比较理解“一只”和“一只只”这两个词语,当时总觉得这两个词太容易了吧,难道孩子们不会?于是没把它当回事,结果孩子们真的不理解。因为我让他们用这两个词说话时,孩子们就是说不好。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了谯城区的一位教坛新星上的一节公开课《丑小鸭》,在理解“一只”时,她给孩子们展示了一幅画,上面只画了一只天鹅,而理解“一只只”时,她又展示了一幅画,上面却画了好几只天鹅。接着她又让学生欣赏了一幅画,上面只有一朵花,她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说:“一朵花。”紧接
着,她又拿出一幅,上面画了许多花,又问学生:“这呢?”学生说:“这是一朵朵花。”就这样,学生在轻松快乐中不知不觉地理解了“一只”“一只只”“一朵”“一朵朵”“一个”“一个个”„„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这位老师,她真是一位有心的老师呀!
回来后我想,我为什么没有像这位老师这样细心呢?如果备课时不那么想当然的话,孩子们还会出现像上《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一课时一脸茫然的表情吗?所以,我觉得,老师多一份细心,孩子们多一份收获;老师多一份关怀,孩子们多一份快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时时关注细节,备课时仔细﹑认真﹑周到,从细微入手,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快乐地学知识,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