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教案《什么是朋友》说课稿
一、说幼儿
4—5岁的幼儿处于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建立在感性经验基础之上,同时理解能力逐渐增强,能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因此,幼儿通过实践参与活动,能理解朋友的意义。此阶段的幼儿活泼好动,动作发展逐渐完善,喜欢实践感官体验事物,因此在活动中设计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让幼儿感受朋友的意义。此阶段的幼儿社会交往能力逐渐增强,逐渐有了同伴意识,他们能接受成人的引导,在集体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的方式,他们已经逐步由规则意识,但是是非观念模糊,因此此阶段是培养幼儿社会交往的时期,所以,此活动适合有的身心发展特点。 二、说教材
幼儿社会领域教育旨在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引导幼儿参加游戏和其他各种活动,体验和同伴共处的乐趣,教给必要的交往技能,学会和睦相处,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4—5岁的幼儿社会交往能力还在发展阶段,因此我设计了《什么是朋友》的活动。 此活动主要以“朋友”为主题,认识朋友,了解朋友,明白什么是真朋友,以此培养幼儿同伴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在《纲要》中也提出要幼儿乐意并且主动的与人进行交往。因此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有意识的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交友意识品质,进一步引导幼儿与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扩大幼儿交友的范围。 三、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以及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知识、技能、情感三类目标。三个目标既相互,同时又有联系的部分。
1.认知目标:初步理解朋友的含义,什么是真正的“朋友”。教师通过《小猪佩奇之最好的朋友》动画短片以及教师介绍自己的朋友的方式,让幼儿初步理解朋友,通过组织游戏活动,让幼儿理解真正的“朋友”。
2.能力目标:在交流中增强自信心,能够给自己的好朋友写一封“信”。教师通过组织游戏活动,让幼儿认识到真朋友就是能分享欢乐,共担风雨,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活动的递进,由此增强幼儿的自信心,通过拓展延伸活动,幼儿给自
己的好朋友写一封信。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并说出与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感受交朋友带来的快乐。通过说说你的好朋友环节,培养幼儿表达能力,讲述和朋友之间的故事,通过教师组织的一系列游戏活动活动,感受到交朋友的欢乐。
四、说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通过让幼儿观看《小猪佩奇之最好的朋友》的短片和说说你的好朋友环节中,以互动问答的方式,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让幼儿参与游戏活动,讨论什么是真朋友,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组织活动延伸,给好朋友写一封信的活动,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此完成活动重点。
活动难点:难点:能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给自己的好朋友写一封“信”。通过活动延伸环节,组织幼儿用手工、绘画的方式给好朋友写一封信,由此突破活动难点。
五、说活动准备
本次活动的活动准备分为物质准备:PPT课件、自制信封、信纸、笔、胶棒。和经验准备:多与小朋友交往两部分。
物质准备中的PPT课件,通过形象生动画短片,吸引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增强幼儿对朋友的初步认识,同时也能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环境。通过自制信封、信纸、笔、胶棒等物品,让幼儿通过给好朋友写信,锻炼动手实践能力,由此表达对好朋友的感情。经验准备:多与小朋友交往,能有让幼儿感受同伴交往的快乐,有助于活动的开展,真正的理解什么是真朋友。 六、说教学方法
在《纲要》中提出:“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探究者”,活动中师生引导互动至关重要,因此,本次活动中教师通过语言表达和游戏引导幼儿,挖掘社会活动背后的价值,由此采用了合适的教学组织方法。
1. 启发提问法:在教学活动中启发引导、互动提问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引导,互动提问增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播放《小猪佩奇》动画
短片和说说你的好朋友环节中,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初步认识什么是好朋友,从而达到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目的。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发挥其教育和娱乐的双重作用。教师组织游戏活动,让幼儿认识到什么是真朋友,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活动,让幼儿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让整个过程既有趣味性,又能完成活动重点。 3、实践操作法:实践操作技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的能力,教师通过活动延伸引导幼儿给自己的好朋友写信方式达到本次活动的目的。 学法:
1、多通道参与法:《纲要》中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目标:要幼儿乐意并且主动的与人进行交往。在活动中,通过观看动画短片,参与说说你的好朋友、组织游戏互动,写信等环节让幼儿多种方式参与互动,让幼儿认识朋友的定义,感受什么是真朋友,由此培养幼儿同伴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2、体验法:教师通过组织游戏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七、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以《纲要》、《指南》为指导,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由浅入深,从认识到理解,使幼儿已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直观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为了让孩子更好参与活动,认识到朋友的意义,培养主动交往能力,我将活动设计成了五个环节:
(一)播放动画短片,导入活动
教师播放动画短片《小猪佩奇:最好的朋友》,教师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引出活动主题。
提问1:你们喜欢小猪佩奇吗?短片中小猪佩奇的好朋友是谁?她们在做什么? 提问2:大树和花朵是好朋友、蓝天和白云是好朋友,艾莎和索菲亚是好朋友,大雄和多啦A梦是好朋友,小朋友们,你们有朋友吗?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到底什么才是朋友。
活动设想:从幼儿已有的经验出发,由幼儿熟悉的小猪佩奇入手,幼儿通过直观
欣赏和互动问答方式,吸引注意力激发兴趣,初步认识什么是朋友,由此导入活动。
(二)说说你的好朋友
教师讲述分享自己的好朋友(如某个老师),和好朋友的趣事,引导幼儿分享他们的好朋友,和好朋友一起发生的有趣的故事。
提问1:小朋友们,老师也有好朋友,看,这位小姐姐就是我的好朋友,她有长长的头发,圆圆的脸,笑起来弯弯的眼睛,我们一起吃冰激凌,一起玩耍,就像佩奇和苏西一样玩的很开心。
提问2:你们的好朋友是谁呢?他长得什么样呢?你们之间有什么有趣的事情或者美好的回忆。
活动设想:教师通过讲述自己的朋友,让幼儿初步认识朋友是什么,通过层次不同的问题互动问答,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完成活动重点任务,并为之后的“什么是真朋友”做准备。
(三)组织游戏活动,什么才是真朋友?
1、教师组织积木游戏的活动,(游戏活动分为三次,第一次给少量的玩具,第二次幼儿走独木桥,第三次给适量的糖果)让幼儿明白什么才是真朋友。 提问1::小朋友们,幼儿园的小朋友是你们的好朋友吗?现在在游戏区有你们最喜欢的玩具,你们是好朋友就一起玩耍吧。(玩具少,其中幼儿会出现玩具争抢,或者拒绝分享,独占玩具的现象)
提问2:小朋友们?你们说你们是好朋友,但是我发现在玩玩具的时候,有的小朋友互相争抢,有的小朋友打闹,有的小朋友独占一个玩具。这样的做法对吗?这样还是真正的朋友吗?真正的朋友应该是什么样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说的很对,真正的好朋友要一起玩耍玩具,要学会分享,和朋友分享玩具,分享快乐,我们要学会互帮互助,有玩具的小朋友和没有玩具的小朋友一起玩耍,这样才是真正的好朋友。你们希望彼此是真正的好朋友吗? 2、教师组织“独木小行人”活动,引导幼儿在建构区走独木桥,每个人试着走独木桥,让幼儿认识到要互帮互帮。
提问1:小朋友们,那边有个独木桥,你们谁想走一走、试一试(有的幼儿胆怯,有的幼儿走的摇摇晃晃、有的幼儿摔了下来,独木桥在海绵板上,幼儿不会摔疼)
提问2:宝贝们,你们看一个人走独木桥很难顺利的走下来,如果一个人走,两边有人扶着呢?
教师小结:是不是顺利走过独木桥,小朋友们,所以说如果是真朋友,我们除了要学会分享,还要学会互帮互助,小伙伴遇到困难,要主动帮助,只有这样才是真朋友。你们说对吗?
3、教师:小朋友们真的是善良聪明的好孩子,现在在游戏区老师为了奖励你们给你们准备了糖果,去拿你们喜欢的糖果吧。
教师小结:我发现我们有的小朋友分享糖果,没有争夺,有的小朋友还帮助同伴剥开糖纸,你们真的明白了“朋友的意义”,我为你们感到欣慰。
活动设想:教师通过组织三次不同的游戏活动,层层递进,让幼儿通过选择他们熟悉的玩具和糖果,学会朋友之间分享的意义,通过组织游戏过独木桥,让幼儿理解朋友的之间互帮互助的重要性,既能激发幼儿参与热情,又能让幼儿潜移默化的通过体验认识到朋友的真正意义,教师通过小结,强化关于朋友的意义,完成活动重点。
(四)联动友情,一起“找朋友”
教师组织“找朋友”游戏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游戏找到在班级中的好朋友。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现在玩一个游戏叫“找朋友”,听老师播放音乐,当音乐停止以后,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相互拥抱。
活动设想:教师通过组织找朋友的游戏活动,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主动交往能力,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强化朋友的意义,培养同伴意识。 (五)延伸拓展,给你朋友“一封信”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引导幼儿给自己的好朋友写一份“信”,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你们想对好朋友说什么吗?请你们回家以后把想说的话在信里,也可以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写好之后,装在信封里,亲手交到你们好朋友的手中。
活动设想:延伸拓展环节中,引导幼儿给好朋友写一封是对此活动的升华,锻炼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又能突破活动难点,增强幼儿同伴意识,认识到朋友的意义和重要性,同时又能增进幼儿之间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