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统编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附答案)

统编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附答案)

来源:九壹网
统编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等第:

一、 积累与运用( 41分)

1.用“\”划掉加点字的错误读音。(3分) 模样(mú mó ) 锄头杆( gān gǎn) 忌讳( wèi huì ) 俘虏(lǔ rǔ ) 郑重( zhèng zhèn) 镌刻( jùn juān ) .

2.读拼音,写词语。(8分)

Wēi hè bān shǒu wàn zhǎn xīn dù jì ( ) ( ) ( ) ( ) bá cǎo duàn liàn chéng rèn dū du ( ) ( ) ( ) ( ) 3. 选择,把正确的选项填在( )里。(12分)

(1) 下列故事与主要人物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祖父的园子——萧红 B草船借箭——周瑜

C 景阳冈打虎)武松 D三打白骨精——孙悟空

(2 )对中国汉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 A 小篆是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

B 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过程。 C 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是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D 唐朝学者王懿荣是第一个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人。 (3)下列诗句不是描写儿童生活的是( )。

A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B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征。 C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身上衣 D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 梅花和雪花都是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的对象,它们各有所长: A 梅花没有雪花素雅,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B 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但它比梅花素雅。 C 梅花比雪花芬芳,雪花比梅花素雅。

D 雪花比梅花素雅,但它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5)严监生临死的举动,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 )的形象。 A 替罪羊 B铁公鸡 C纸老虎 D 老黄牛 (6)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哥子:古时对男童的称呼。 B杀进他的腰:把他的腰勒得细一些。 C 一声不倒一声:一声连着一声。 C监生:所有学生的统称。 (7)下列故事不是运用谋略取胜的是( )

A空城计 B智取生辰纲 C邯郸学步 D围魏救赵 (8)汉字的构成本身就能生发含义,产生联想。“江边盘旋的那只孤独的鸟啊,每一声哀鸣都在诉说游子的新曲”是哪一个字拆分产生的联想呢( ) A 鹏 B 鸥 C 鸣 D鸿 4.填空。(18分)

(1)遗民泪尽胡尘里, 。诗句选自 代

五年级语文 第1页 (共6页)

写的《 》,表达了诗人 的决心。“苟利国家生死以, ”, 代的 道出了愿用生命换取国家利益的思想。历代诗人更是用“ , ” 表现爱国情怀。

(2)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作者运用了 的手法,表达了 。 请也用这种写作手法写一句话: 。 (3)《红楼春趣》选自古典名著 ,写出你这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两个人物: 。《景阳冈》选自古典名著 ,写出这

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两个故事: 、 。 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30分)

(一)草船借箭(节选)(9分)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 文中画“ ”的句子是 描写,其作用是 。 2 诸葛亮为什么“又叫船上的的军士一边描鼓,一边呐喊”?(1分)

。 3在选文第一自然段中,用“ ”画出三个表现诸葛亮胸有成竹的成语。 4文中鲁肃的“ ”和诸葛亮的“ ”形成对比,突出了请葛亮的神机妙算。

5下列对“诸葛亮笑着说”的“笑”解释正确的是( )(多选) A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断定曹操不会贸然出兵。 B诸葛亮嘲笑鲁肃因为不明白自己的用意而惊慌失措。 C表现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是诸葛亮英雄本色的表现。 D诸葛亮故作镇定,既是安慰自己,也是安慰鲁肃不要怕。

(二)郑板桥轶事两则(11分)

郑板桥送贼诗

清代画家郑板桥年轻时家里很穷。尽管他的画很好,却卖不出好价钱,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一天,郑板桥躺在床上,忽见窗纸上映出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他想:一定是小偷来了,可我家有什么值得拿呢?于是,他便高声吟起诗来:“大风起兮月正昏,有

五年级语文 第2页 (共6页)

劳君子到寒门!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

小偷听了,转身就溜。郑板桥又念了两句诗送行:“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绿花盆。”小偷慌忙墙越墙逃走,不小心把几块墙砖碰到了地上,郑板桥家的黄狗直叫,追住小偷就咬。郑板桥披衣出门,喝住黄狗,还把跌倒的小偷扶起来,一直送到大路上,作了个揖,又吟诵了两句诗:“夜深费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作人。” 郑板桥吟蟹诗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有一天差役传报,说是知府大人路过潍县,郑板桥却没有出城迎接,原来那知府是捐班出身,光是买官的钱,就足够抬一轿子,肚里却没有一点真才实学,所以郑板桥瞧不起他。

知府大人来到县衙门后堂,因郑板桥不出城迎接,心中十分不快。在酒宴上,知府越想越气,恰巧这时差役端上一盘河蟹,知府想:不如让他以蟹为题,即席赋诗,若作不出来,我再当众羞他一羞,也好出出我心中的闷气!于是用筷子指着河蟹说:“此物横行河中,目中无人,久闻郑大人才气过人,何不以此物为题,吟诗一首,以助酒兴?”郑板桥已知其意,略一思忖,吟道:“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威风凌。孰知腹内空无物,蘸取姜醋伴酒吟。”知府自讨没趣,十分尴尬。

1.两则故事分别表现了郑板桥什么样的性格特点?(2分)

。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是告诉小偷自己家里没钱。( ) (2)“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绿花盆”是告诉小偷他跑不掉了,有黄狗追他。( ) (3)“夜深费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作人”意思是没让小偷偷到钱,他心中有愧。( ) (4)“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威风凌,孰知腹内空无物,蘸取姜醋伴酒吟” 是讽刺知府横行购道,却无真才实学。 ( ) 3.理解文中画“ ”的两部分的意思,并填空。(4分)

(1)“此物横行河中,目中无人”中的“此物”表面上指 实际上暗指 。 (2)“郑板桥已知其意”中的“其”指 ,“其意”指 。 4.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是 ( )

A郑板桥年轻时家里很穷是因为他的画不好,没人购买。

B郑板桥披衣出门喝住黄狗,扶起跌倒的小偷,是体恤小偷,希望他能重新做人。 C郑板桥没有出城迎接知府是因为知府太横行霸道,郑板桥不喜欢他。

(三)老汪栗子(10分)

①等别的炒果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果肉来。老汪的果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粟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粟子搁到一边。

五年级语文 第3页 (共6页)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犯罪嫌疑人,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⑤粟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果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粟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果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果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粟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粟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粟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粟,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粟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粟子。那里除了家粟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祖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蹚过与野果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粟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⑦山里人也纯朴,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bò ji)底下。

1. 第②段中画“ ”的部分,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果子的颜色 。联系下文,我们可以知道,老汪店里的果子之所以没有别

2.第⑤段中画“ ”的句子,描写了老汪的神态、 和 ,既写出了老汪高兴、激动的心情,也表现出老汪 的特点,(4分)

3.老汪除了手艺好,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敬佩?说出理由。

。 4 有人因为刷墙技艺高被称为“刷子李”,那么我们可以称老汪为“ ”。 如果他也要像“刷子李”一样立下“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的规矩,请你帮他写一写。

五年级语文 第4页 (共6页)

人店里的栗子好看,是因为

第三部分:思考与表达(40分)

(一)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语段。(两处错别字,一处标点,一处语病)5分 那天,陈老师为我们讲述“西游记”中的故事。瞧,他那风度、神彩,简直是一位出色的演说家。他生动的讲述被同学们吸引住了。我不禁登大眼睛,挺直腰板,凝视着陈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和他说的每一句话。

(二)题目:一个我最想感谢的人

在你的成长经历中,有无数的人给你温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忆起这其中的点点滴滴,你的心里一定充满感激。你最想感谢的人是谁?用笔写下这感人的故事吧。要求:通过人物描写方法体现人物特点,不少于450字。 五年级语文 第5页 (共6页)

4 450 400 第四部分:写字(4分)

1. 大小适中,字体端正,结构匀称,卷面整洁,得4分。

2. 字体端正,卷面整洁,得3分。 3. 比较端正、整洁,得2分。 4. 用铅笔书写,不得分。

五年级语文 第6页 (共6页)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用“\”划掉加点字的错误读音。略 2.读拼音写词语。

威吓、扳手腕、崭新、妒忌、拔草、锻炼、承认、都督 3.选择题。

B D C C B C C D 4.填空。

(1)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立志报国。岂因祸福避趋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等,不唯一。 (2)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仿写:略(用对比手法仿写) (3)《红楼梦》、林黛玉、贾宝玉(不唯一)。《水浒传》,《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智取生辰纲》等。

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 (一)草船借箭

1 环境、既写出诸葛亮精通天文,预测准确,也为下文写借箭作准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 诸葛亮这是虚张声势,迷惑敌人,既让敌人不敢出来,还要让敌人多放箭,找到射箭的方向和目标。 3笑、一定、只管 4吃惊、笑 5 A C

(二)郑板桥轶事两则

1 第一则故事表现了郑板桥心胸宽广、风趣幽默的性格特点;第二则故事表现了郑板桥清正廉明、不媚权贵的性格特点。 2.(1)√(2)×(3)×(4)√ 3.(1)河蟹、郑板桥

(2)知府、知府让郑板桥即席赋诗是想当众羞辱郑板桥,出心中闷气。 4.B

(三)老汪栗子

1 比喻、不好看、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 2动作、语言、技艺高超

3做生意实在,不欺骗顾客;有爱心,无私帮助有困难的人;喜欢听戏,有生活情趣。(前两点必写)

4栗子汪、 示例:只要没炒成“梅花裂”,白送不要钱。

第三部分:思考与表达 “西游记”改成《 》;“神彩”改为“神采”;“被”改成“把”;“登”改为“瞪”;“和”改成“ ,倾听着”

五年级语文 第7页 (共6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