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打造优质队伍 增强硬核实力
作者:张治国
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25期
摘要: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的核心工作,其整体水平决定着学校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师资队伍建设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科学研究和开展社会服务的需要。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需要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做好顶层设计,优化培养体系;二是外引内培,破解发展难题;三是打造精英团队,提升学科专业水平;四是培育“双师型”队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五是营造良好环境,留住优秀人才。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核心竞争力;顶层设计;团队建设;双师型
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的核心工作,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决定着学校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 一、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着重提高高校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的能力。[1]
*总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的高度,考虑大学师资队伍的素质要求、人员构成、培训体系等。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对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面对习总对高等教育的殷切希望,普通高校必须从教育兴国、教育强国以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迫切需要的战略高度强化对师资队伍建设重要意义的思想认识,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普通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集中体现在三个需要[2]上。
一是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因此,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队伍实力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发展速度,关乎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声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是科学研究的需要。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校科学研究的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更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内容。只有优秀的师资队伍才能带领学生走向学科前沿,使之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是社会服务的需要。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社会服务,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随着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迫切需求和对岗位与专业对口的更高要求,许多高校都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人才培养模式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把人才培养的重心转向了教师。师资队伍作为高校运行和发展中的核心元素,只有从整体上提高建设水平,才能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 三、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当前,不少普通高校的师资队伍存在着数量不足、结构不优、队伍不稳等难题,制约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而,高校要实现内涵式发展,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实力,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长期稳定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第一,做好顶层设计,优化培养体系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按照体系化建设思路,搞好顶层设计,实现整体推进。要细化目标任务。“要按照金字塔形结构建立培养体系,设置高、中、初等多个培养层次,区分层次设置建设目标,并确保每一名教师都纳入培养体系。要明确培养方式,采取搭建平台、扶持、选拔激励、进修交流、结对拜师等方式,使培养对象在培养周期得到全方位锻炼提高。要明确培养周期,实现目标管理,对各层次培养对象进行定期考核,形成动态管理、逐级递进、有进有出的流动机制”。[3] 第二,外引内培,破解发展难题
一是制定优惠,加大资金投入,全方位多渠道延揽教授、博士、学科带头人等拔尖人才。
二是建立长效机制,对教师实行全员培训。要提高学校教师整体水平,必须要加强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培训。例如,可考虑成立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类别的专项培训。要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促进教师培养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要积极拓展教师培养培训途径,鼓励和支持教师自主参加各级专业技能培训。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优秀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在校内通过以老带新、教学竞赛、观摩示范课、实战模拟、案例研究、互动教学等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手段,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重点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注重其教学工作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是深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改革,优化队伍结构。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相应的职称评审标准和评审程序,促进职称评审的规范化。要加大宣传力度,聘请专家开展职称申报讲座,让教师了解职称评审的相关、申报条件和申报程序,提高职称申报质量。同时,打破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对人才使用的,尝试低职高聘,使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与受聘人员的实际能力和实际工作业绩相匹配,调动优秀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 第三,打造精英团队,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
学科专业是高校发展的核心,学科专业建设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依据。普通高校要提升内涵建设水平,必须把学科专业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心,尤其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必须以应用型学科专业为重点,注重内涵,优化结构、培育特色,著力打造有特色、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学科专业群。高水平的学科专业要打造高水平的团队,即专业科研团队和专业教学团队。
专业科研团队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加强专业科研团队建设,首先要搭建科研团队建设平台,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动员和吸引全体教师都参加相应的科研团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提升教师和学校整体科研水平能力,再进而通过以“研”促“教”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要结合学校实际,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整合研究队伍,凝练科研方向,开展有针对性的应用型、对策性研究,通过奖励,激励教师推出高质量、高水平科研成果;第三,要加强科研团队带头人的培养,强化团队精神的培养,促进优秀科研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优质教学团队是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的关键。教学团队建设要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加强课程管理,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以专业建设为导向,加强专业负责人队伍建设,加大考核力度。以教研室为依托,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广泛开展说课、听课和评课活动,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着力打造一批数量足、结构优、水平高的教学团队,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主体支撑。
第四,培育“双师型”队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为本校专任教师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提供条件。
“双师型”教师必须在教师队伍占据一定比例,这是国家对普通高校尤其是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的普通高校师资队伍构成的基本要求。为此,很多高校不得不大量从校外聘用或引进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往往忽略了对本校专任教师的培养。在许多普通高校现有教师队伍中,不少教师已拿“双证”或“多证”,只是缺乏相关专业实践经验。只要创造条件,加以培养,就能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因而,学校要加强学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设一批实验室,增加实践环节,为教师提供增强实践能力的平台和机会。同时,要加强培训,鼓励和支持教师自学,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和企业培训或参与企业科研项目,组织教师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入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切实提升教师自我实践技能。另外,改变应试教育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从备课到考试的教学全过程,每个环节都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形成一种课上认真授课,课下苦练技能的浓厚氛围。
二是深化校企合作,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提高教师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有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为提高专业技术、技能型教师比例,许多高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教育。然而,事实上很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力度和深度不够,合作流于形式,收效甚微。民办高校要深化校企合作,需要主动加强与对应行业和企业的联系,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互利双赢的合作方式,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要借助校企合作项目,建立教师深入工厂企业实习实训制度,参与到企事业单位的专业实践、校内实训定岗、校外基地实践锻炼,提高专业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带着研究课题或任务到企业挂职研修,参与企业管理及技术实践。同时面向相关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其他院校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公开选聘高级技术名师、技能名师指导双师队伍建设,参与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来自企事业和工程一线的工程技术人为主的兼职教师队伍,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第五,营造良好环境,留住优秀人才
当前,普通高校之间优秀师资的争夺十分激烈。其中,重点高校在人才引进上更具优势。一般高校,尤其是地方普通高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失比较严重,其主要原因就是一般高校教师的经济收入、福利待遇和个人成长、事业发展空间等与重点高校教师相比均有较大差距,使某些教师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落差。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经费投入,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学校应制定奖励,调動教师们的科研积极性。同时,要加大经费投入,建设一批能满足科研和技术开发需要的实验中心,为教师从事科技活动搭建平台;要创新科研管理机制,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教师申报省级、国家级重点项目,实现全体教师科研能力整体提高和学校科研实力的整体提升。
二是提高福利待遇,解除教师后顾之忧。学校要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广开门路,通过自身创收和接受社会资本捐赠等多种渠道筹集经费,突破办学经费不足的瓶颈,着力提高教职工工资待遇。要建立薪酬稳定增长机制,要使薪酬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相协调,让广大教师物质生活富足,安于教学科研,敬业、爱业、乐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门户网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authkey=gwbux.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罗正彬.一般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及途径研究[J].;林区教学,2019(5):17-18. [3]肖嵘.新形势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92-94.
作者简介:
张治国(19-),男,湖北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