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升高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紧密的知识点

初升高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紧密的知识点

来源:九壹网
.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紧密的知识点

1 绝对值:

⑴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⑵正数的绝对值是他本身,负数的绝对

a(a0)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a0(a0)⑶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a(a0)⑷两个绝对值不等式:|x|a(a0)axa;|x|a(a0)xa或xa

2 乘法公式:⑴平方差公式:a⑵立方差公式:a⑶立方和公式:a332b2(ab)(ab)

b3(ab)(a2abb2) b3(ab)(a2abb2)

23⑷完全平方公式:(ab)⑸完全立方公式:(ab)a22abb2,(abc)2a2b2c22ab2ac2bc a33a2b3ab2b3

3 分解因式:⑴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⑵方法:①提公因式法,②运用公式法,③分组分解法,④十字相乘法。

4 一元一次方程:⑴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⑵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⑶关于方程axb解的讨论①当a0时,方程有唯一解xb;②当a0,b0时,方程无解 a ③当a0,b0时,方程有无数解;此时任一实数都是方程的解。 5 二元一次方程组:(1)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2)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3)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①代入消元法,②加减消元法。 6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不等式:

①用符不等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2)不等式的解集: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3)一元一次不等式:

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7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①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b24ac0

00②方程有两根同号  ③方程有两根异号 ccxx0xx01212aabc④韦达定理及应用:x1x2,x1x2

aab24ac2222x1x2(x1x2)2x1x2, x1x2(x1x2)4x1x2

aa3322x1x2(x1x2)(x12x1x2x2)(x1x2)(xx)3x1x212

8 函数(1)变量:因变量,自变量。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

.

y,x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b为常数,k不等于0)的形

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②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3)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①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②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③在一次函数中,当k0, bO,则经2、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4象限;当k0, b0时,则经1、3、4象限;当k0, b0时,则经1、2、3象限。④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少。(4)二

(2)一次函数:①若两个变量

b24acb2b)次函数: ①一般式:yaxbxca(x(a0),对称轴是x,顶2a4a2ab4acb2(-,);②顶点式:ya(xm)2k(a0),对称轴是xm,顶点是点是

2a4am,k;③交点式:ya(xx1)(xx2)(a0),其中(x1,0),(x2,0)是抛物线与x轴

2b对称。②a02abb时,在对称轴 (x)左侧,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少;在对称轴(x)右侧;y的值

2a2a4acb2bb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x时,y取得最小值③a0时,在对称轴 (x)

4a2a2abb左侧,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x)右侧;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少。当x2a2a4acb2时,y取得最大值10 平面直角坐标系(1)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

4a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与y轴统称坐标轴,他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的交点(5)二次函数的性质 ①函数

yax2bxc(a0)的图象关于直线x(2)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对称点:设M(x1,y1),M(x2,y2)是直角坐标系内的两点,

①若

M和

M'关于

x1x2y轴对称,则有y1y2。②若

M和

M'关于x轴对称,则有

x1x2x1x2。③若和关于原点对称,则有。 MM'y1y2y1y2x1y2④若M和M'关于直线yx对称,则有。

y1x2x12ax2x22ax1xa⑤若M和M'关于直线对称,则有或。

yyyy1212

衔接知识点的专题强化训练

★ 专题一 数与式的运算

【要点回顾】1.绝对值

[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即|a| . [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的距离. [3]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4]

ab表示 的距离.

:

|x|a(a0);

.

.

|x|a(a0).2.乘法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 [2]完全平方和公式: ; [3]完全平方差公式: .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公式1](abc)[公式2][公式3]

说明:上述公式均称为“乘法公式”.3.根式 [1]式子(1) (2

a3b3(立方和公式) a3b3 (立方差公式)

a(a0)叫做二次根式,其性质如下:

b . a[2]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叫做a的平方根,记作xa(a0),

a)2 ;(2) a2 ;(3) ab ; (4) 其中a(a0)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3a [3]立方根的概念: 叫做a的立方根,记为x4.分式[1]分式的意义 形如式

AA的式子,若B中含有字母,且B0,则称为分式.当M≠0时,分BBA具有下列性质: (1) ; (2) . BmnpAA[2]繁分式 当分式的分子、分母中至少有一个是分式时,就叫做繁分式,如

2mBBnp, [3]分

母(子)有理化

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

【例题选讲】例1 解下列不等式:(1)例2 计算:

x21 (2)x1x3>4.

1111112x)2 (2)(mn)(m2mnn2)

352251044222222(3)(a2)(a2)(a4a16) (4)(x2xyy)(xxyy)

123例3 已知x3x10,求x3的值.

x111111例4(选做) 已知abc0,求a()b()c()的值.

bccaab(1)(x2例5 计算(没有特殊说明,本节中出现的字母均为正数):

(1) 323 (2) (1x)2(2x)2 (x1)

xx38x2

(3) 11 ab

(4) 2例6 设x232333,求xy的值. ,y2323.

.

x23x96xx1x例7 化简:(1) (2)【巩固练习】 221xx279xx62xx1xx解不等式 x3x27

x2xyy211,y设x,求代数式的值.

xy3232aba2b222(选做)当3aab2b0(a0,b0),求baab5142(选做)设x,求xx2x1的值.

2(选做)计算(xyz)(xyz)(xyz)(xyz)

6.化简或计算: (3) (1) (的值.

18411321 (2) 2 )2(25)22332352 (4) (xxxyxxyy2xyyxxyyabababab)()

ababbabaab★ 专题二 因式分解【要点回顾】

因式分解是代数式的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它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在分式运算、解方程及各种恒等变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技能.

因式分解的方法较多,除了初中课本涉及到的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外,还有公式法(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十字相乘法和分组分解法等等. 1.公式法

常用的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完全平方和公式: ; [3]完全平方差公式: . [4]

(abc)23[5]

a3b3(立方

和公式)[6] ab3 (立方差公式)

2.分组分解法

从前面可以看出,能够直接运用公式法分解的多项式,主要是二项式和三项式.而对于四项以上的多项式,如mambnanb既没有公式可用,也没有公因式可以提取.因此,可以先将多项式分组处理.这种利用分组来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分组分解法的关键在于如何分组. 常见题型:(1)分组后能提取公因式 (2)分组后能直接运用公式 3.十字相乘法 (1)x2(pq)xpq型的因式分解

这类式子在许多问题中经常出现,其特点是:①二次项系数是1;②常数项是两个数之积;③ 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的两个因数之和. ∵x∴x22(pq)xpqx2pxqxpqx(xp)q(xp)(xp)(xq), (pq)xpq(xp)(xq)

2运用这个公式,可以把某些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2)一般二次三项式axbxc型的因式分解

2由a1a2x(a1c2a2c1)xc1c2(a1xc1)(a2xc2)我们发现,二次项系数a分解成a1a2,

a1写成a21cc2,这里按斜线交叉相乘,再相加,就得到a1c2a2c1,

常数项c分解成c1c2,把a1,a2,c1,c2如果它正好等于.

2axbxc一次项系数的b,那么

2axbxc可以分解成就

.

(a1xc1)(a2xc2),其中a1,c1位于上一行,a2,c2位于下一行.这种借助画十字交叉线分解系数,

从而将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十字相乘法.

必须注意,分解因数及十字相乘都有多种可能情况,所以往往要经过多次尝试,才能确定一个二次三项式能否用十字相乘法分解. 4.其它因式分解的方法

其他常用的因式分解的方法:(1)配方法 (2)拆、添项法【例题选讲】

b81b4;(2) a7ab6

2222222 例2 (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1)ab(cd)(ab)cd (2)2x4xy2y8z

例1 (公式法)分解因式:(1) 3a35x24 (2) x22x15

22 (3) xxy6y (4)

例3 (十字相乘法)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 x2(x2x)28(x2x)12

例4 (十字相乘法)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 12x例5 (拆项法)分解因式x

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ab(c (3) x4225x2 ;(2) 5x26xy8y2

33x24【巩固练习】

(2) x2d2)cd(a2b2) 4mx8mn4n2

 (选做)(4) x311x231x21 (选做) (5) x34xy22x2y8y3

21222222.已知ab,ab2,求代数式ab2abab的值.3.现给出三个多项式,xx1,

32121x3x1,x2x,请你选择其中两个进行加法运算,并把结果因式分解. 2232234.(选做)已知abc0,求证:aacbcabcb0.

★ 专题三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要点回顾】1.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断式

一元二次方程ax由于可以用b22bxc0 (a0),用配方法将其变形为: .

4ac的取值情况来判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因此,把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 (a0)的根的判别式,表示为:b24ac

2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有

[1]当Δ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2]当Δ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3]当Δ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定理: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的两个根为

x1,x2,那么:x1x2,x1x2 说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由十六世纪的法国数学家韦达发现,所以通常把此定理称为”韦达定理”.上述定理成立的前提是0.

2

特别地,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x+px+q=0,若x1,x2是其两根,由韦达定理可知

x1+x2=-p,x1·x2=q,即 p=-(x1+x2),q=x1·x2,

222

所以,方程x+px+q=0可化为 x-(x1+x2)x+x1·x2=0,由于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px+q=0的两

2

根,所以,x1,x2也是一元二次方程x-(x1+x2)x+x1·x2=0.因此有

2

以两个数x1,x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 x-(x1+x2)x+x1·x2=0. 【例题选讲】

例1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3x2xk0,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k的范围: (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方程有实数根; (4)方程无实数根.

2.

.

y满足x2y2xy2xy10,试求x、y的值. 2例3 若x1,x2是方程x2x20070的两个根,试求下列各式的值:

1122; (3) (x15)(x25); (4) |x1x2|. (1) x1x2; (2)

x1x2例2 (选做) 已知实数x、例4 已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4kx4kxk10的两个实数根.

3(1) 是否存在实数k,使(2x1x2)(x12x2)成立?若存在,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

2理由. (2) 求使

2x1x22的值为整数的实数k的整数值. x2x1解:(1) 假设存在实数

2k,使

(2x1x2)(x132x2)2成立.∵ 一元二次方程

4k04kx4kxk10的两个实数根,∴ k0,又

2(4k)44k(k1)16k0x1x21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4kx24kxk10的两个实数根,∴ k1

x1x24k∴

(2x1x2)(x12x2)2(x12x22)5x1x22(x1x2)29x1x2但kk939k,4k250.

3成立. 2x1x2x12x22(x1x2)24k4(2) ∵ 2244x2x1x1x2x1x2k1k1∴不存在实数k,使(2x1x2)(x12x2)∴ 要使其值是整数,只需k1能被4整除,故k的值为整数的实数k的整数值为2,3,5. 【巩固练习】1.若x1,x2是方程2x

A.2

211,2,4,注意到k0,要使

x1x22x2x16x30的两个根,则

C.

11x1x2

的值为( )

9 2222.若t是一元二次方程axbxc0 (a0)的根,则判别式b4ac和完全平方式M(2atb)2的关系是( ) A.M B.M C.M D.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223.设x1,x2是方程xpxq0的两实根,x11,x21是关于x的方程xqxp0的两实根,则p= ___ __ ,q= _ ____ .

24.已知实数a,b,c满足a6b,cab9,则a= ___ __ ,b= _____ ,c= _____ .

B.2

D.

5.已知关于

12x的方程x23xm0的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等于

(k3)x2kmxm26m40有实数根.

211,求证:关于

x的方程

6.若x1,x2是关于x的方程x(2k1)xk210的两个实数根,且x1,x2都大于1.

.

.

(1) 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2) 若

x11,求k的值. x22专题四 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要点回顾】

1.平面直角坐标系

[1] 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叫做x轴或横轴, 叫做y轴或纵轴,x轴与y轴统称坐标轴,他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2]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对称点:

对称点或对称直线方程 对称点的坐标 记为:ykxb(k、b是常数,k≠0) y是x的一次函数,

x轴 y轴 原点 点(a,b) 直线x直线直线直线2.函数图象

[1]一次函数: 称

特别的,当b=0时,称

a yb yx yx y是x的正比例函数。

[2]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 的一条直线,当 时,

图象过原点及第一、第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 ;当 时,图象过原点及第二、第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 . [3]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行的一条直线.设而 .

[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

ykxb(k、b是常数,k≠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直线y=kx平

ykxb(k≠0),则当 时,y随x的增大而 ;当 时, y随x的增大

yk(k≠0)是双曲线,当 时,图象在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x象限中,y随x的增大而 ;当 时,图象在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中,y随x的增大而 .双曲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线yx与yx;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原点.【例题选讲】 例1 已知A(1)

2,y1、Bx2,3,根据下列条件,求出A、B点坐标.

A、B关于x轴对称;(2) A、B关于y轴对称;(3) A、B关于原点对称.

例2已知一次函数y=kx+2的图象过第一、二、三象限且与x、y轴分别交于A、B两点,O为原点,若

ΔAOB的面积为2,求此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例3如图,反比例函数

y

k

,3),B(n,1)两点.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mxb的图象交于A(1

x

y A O x (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回答:当x取何值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 解:

【巩固练习】

m1.函数ykxm与y(m0)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可以是( )

xB 图(12) .

.

O y x O y x O y x O y x A. 求B,C,D点的坐标. 3.(选做)如图,已知直线坐标为4. (1)求k的值;

B. C. D. 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在坐标原点,D在第一象限角平分线上,又知

AB6,AD22,y1kx与双曲线y(k0)交于A,B两点,且点A的横2xk,若由点P为(k0)于P,Q两点(P点在第一象限)

x (2)过原点O的另一条直线l交双曲线y顶点组成的四边形面积为24,求点P的坐标. 专题五 二次函数

【要点回顾】

2

1. 二次函数y=ax+bx+c的图像和性质 22

问题[1] 函数y=ax与y=x的图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22

问题[2] 函数y=a(x+h)+k与y=ax的图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2

由上面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到研究二次函数y=ax+bx+c(a≠0)的图象的方法: 由于y=ax+bx+c=a(x+

2

2

y A O x B )+c-

bxa)+c=a(x+

2

bxa+

b24a2b2b2b24aca(x), 所以,y=ax+bx+c(a≠0)的图象可以看作是将函数4a2a4a22

y=ax2的图象

作左右平移、上下平移得到的,二次函数y=ax+bx+c(a≠0)具有下列性质:

2

[1]当a>0时,函数y=ax+bx+c图象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为 ,对称轴为直

线 ;当 时,y随着x的增大而 ;当 时,y随着x的增大而 ;当 时,函数取最小值 . 2

[2]当a<0时,函数y=ax+bx+c图象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为 ,对称轴为直线 ;当 时,y随着x的增大而 ;当 时,y随着x的增大而 ;当 时,函数取最大值 .

y bx=- 2ay b4acb2,) A(2a4aO x O x=-x

上述二次函数的性质可以分别通过上图直观地表示出来.因此,在今后解决二次函数问题时,可以借助于函数图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 2.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 [1]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

(1).一般式: ; (2).顶点式: ; (3).交点式: .

说明:确定二此函数的关系式的一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在选择把二次函数的关系式设成什么形式时,.

b4acb2,) A(2a4ab 2a.

可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灵活选择,以简单为原则.二次函数的关系式可设如下三种形式:

①给出三点坐标可利用一般式来求;

②给出两点,且其中一点为顶点时可利用顶点式来求.

③给出三点,其中两点为与x轴的两个交点(x1,0).(x2,0)时可利用交点式来求. 3.分段函数

一般地,如果自变量在不同取值范围内时,函数由不同的解析式给出,这种函数,叫作分段函数. 【例题选讲】

2

例1 求二次函数y=-3x-6x+1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大值(或最小值),并指出当x取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并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例2 某种产品的成本是120元/件,试销阶段每件产品的售价x(元)与产品的日销售量y(件)之间关系如下表所示: x /元 130 150 165 y/件 70 50 35 若日销售量y是销售价x的一次函数,那么,要使每天所获得最大的利润,每件产品的销售价应定为多少元?此时每天的销售利润是多少? 例3 已知函数

yx2,2xa,其中a2,求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并求出函数取最大值

和最小值时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值.

例4 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1)已知某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2,图像的顶点在直线y=x+1上,并且图象经过点(3,-1); (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且顶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2; (3)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1,-22),(0,-8),(2,8). 例5 在国内投递外埠平信,每封信不超过20g付邮资80分,超过20g不超过40g付邮资160分,超过40g不超过60g付邮资240分,依此类推,每封xg(0<x≤100)的信应付多少邮资(单位:分)?写出函数表达式,作出函数图象.

分析:由于当自变量x在各个不同的范围内时,应付邮资的数量是不同的.所以,可以用分段函数给出其对应的函数解析式.在解题时,需要注意的是,当x在各个小范围内(如20<x≤40)变化时,它所对应的函数值(邮资)并不变化(都是160分).

解:设每封信的邮资为y(单位:分),则y是x的函数.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

80,x160xy240,x320x400,x(0,20](20,40](40,6 0](60,80](80,100]y(分) 400 320 240 160 80 O 20 40 60 80 100 x(克) 图2.2- 9

由上述的函数解析式,可以得到其图象如图所示.

【巩固练习】1.选择题:

2

(1)把函数y=-(x-1)+4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 ( ) (A)(-1,4) (B)(-1,-4) (C)(1,-4) (D)(1,4)

2

(2)函数y=-x+4x+6的最值情况是 ( ) (A)有最大值6 (B)有最小值6 (C)有最大值10 (D)有最大值2

2

(3)函数y=2x+4x-5中,当-3≤x<2时,则y值的取值范围是 ( ) (A)-3≤y≤1 (B)-7≤y≤1

.

.

(C)-7≤y≤11 (D)-7≤y<11 2.填空:

(1)已知某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A(-2,0),B(1,0),且过点C(2,4),则该二次函数的表达

式为 .

(2)已知某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1,0),(0,3),(1,4),则该函数的表达式为 . 3.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0,1),B(1,0),C(1,2); (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1,3),且与y轴交于点(0,1);

(3)已知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M(3,0),(5,0),且与y轴交于点(0,3);

(4)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3,2),且与x轴两交点间的距离为4.

4.如图,某农民要用12m的竹篱笆在墙边围出一块一面为墙、另三面为篱笆的矩形地供他圈养小鸡.已知墙的长度为6m,问怎样围才能使得该矩形面积最大?

5.如图所示,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边上有一个动点P,从点

A出发沿折线ABCD移动一周后,回到A点.设点A移动的路程为x,ΔPAC的面积为y.

(1)求函数y的解析式; (2)画出函数y的图像; D C (3)求函数y的取值范围.

P ★ 专题六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要点回顾】

A B 1.二次函数

yax2bxc (a0)的最值.

图2.2-10 二次函数在自变量x取任意实数时的最值情况(当a0时,函数在x,无最小值.

b处取得最小值,无最2a4acb2b大值;当a0时,函数在x处取得最大值

4a2a2.二次函数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求法.

第一步确定a的符号,a>0有最小值,a<0有最大值;

第二步配方求顶点,顶点的纵坐标即为对应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3.求二次函数在某一范围内的最值.

n)的最值.

第一步:先通过配方,求出函数图象的对称轴:xx0;

如:

第二步:讨论: [1]若ayax2bxc在mxn(其中m0时求最小值或a0时求最大值,需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对称轴小于m即x0m,即对称轴在mxn的左侧; ②对称轴mx0n,即对称轴在mxn的内部; ③对称轴大于n即x0n,即对称轴在mxn的右侧。

[2] 若a0时求最大值或a0时求最小值,需分两种情况讨论:

mn①对称轴x0,即对称轴在mxn的中点的左侧;

2mn②对称轴x0,即对称轴在mxn的中点的右侧;

2.

.

说明:求二次函数在某一范围内的最值,要注意对称轴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相应位置,具体情况,

参考例4。

【例题选讲】例1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1)

y2x23x5; (2)yx23x4.

1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例3当x0时,求函数x2时,求函数yx2xyx(2x)的取值范围.

125例4当txt1时,求函数yxx的最小值(其中t为常数).

22分析:由于x所给的范围随着t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需要比较对称轴与其范围的相对位置.

125解:函数yxx的对称轴为x1.画出其草图.

22125(1) 当对称轴在所给范围左侧.即t1时:当xt时,ymintt;

22(2) 当对称轴在所给范围之间.即t1t10t1时: 当时,x1125ym113; in22(3) 当对称轴在所给范围右侧.即t11t0时:当xt1时,

151ymin(t1)2(t1)t23.

222例2当1

例5某商场以每件30元的价格购进一种商品,试销中发现这种商品每天的销售量m(件)与每件的销售价

122t3,t0综上所述:y3,0t1

15t2t,t122x(元)满足一次函数m1623x,30x54.

(1) 写出商场卖这种商品每天的销售利润

y与每件销售价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 若商场要想每天获得最大销售利润,每件商品的售价定为多少最合适?最大销售利润为多少?

【巩固练习】

yx2(m4)x2m3,当m= _____ 时,图象的顶点在y轴上;当m= _____ 时,

图象的顶点在x轴上;当m= _____ 时,图象过原点.

2.用一长度为l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则其所围成的最大面积为 ________ .

23.设a0,当1x1时,函数yxaxb1的最小值是4,最大值是0,求a,b的值.

24.已知函数yx2ax1在1x2上的最大值为4,求a的值.

1.抛物线

5.求关于x的二次函数

yx22tx1在1x1上的最大值(t为常数).

★ 专题七 不 等 式【要点回顾】 1.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1]定义:形如 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2]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或0)与二次函数yax2bxc (a0)及一元二次方

.

.

程axbxc0的关系(简称:三个二次).

(ⅰ)一般地,一元二次不等式可以结合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步骤如下: (1) 将二次项系数先化为正数; (2) 观测相应的二次函数图象.

①如果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x1,0),(x2,0),此时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x1,x2(也可由根的判别式0来判断) .则

②如果图象与

x轴只有一个交点(b,0),此时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2a

xxx2b2a(也可由根的判别式0来判断) .则:

③如果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此时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也可由根的判别式0来判断) .则:

(ⅱ)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是:

(1) 化二次项系数为正;

(2) 若二次三项式能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则求出两根

x1,x2.那么“

0”型的解为

xx1或xx2(俗称两根之外);“0”型的解为x1xx2(俗称两根之间);

b24acb2)(3) 否则,对二次三项式进行配方,变成axbxca(x2a4a2,结合完全平方

式为非负数的性质求解.

2.简单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解简单的分式不等式的方法:对简单分式不等式进行等价转化,转化为整式不等式,应当注意分母不为零.

3.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最终可以化为axb 的形式.

bb;[2]当a0时,不等式的解为:x; aa[3]当a0时,不等式化为:0xb;① 若b0,则不等式的解是全体实数;② 若b0,

[1]当a0时,不等式的解为:x则不等式无解.【例题选讲】 例1 解下列不等式:(1) x例2 解下列不等式:(1) x

例4 解下列不等式:

(1)

22x60

(2) (x1)(x2)(x2)(2x1)

2x80 (2) x24x40 (3)

x2x20例3 已知对于任意实数x,kx22xk恒为正数,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2x30

x1 (2)

13 x2.

.

例5 求关于x的不等式mx22mxm的解.

解:原不等式可化为:m(m2)xm2

(1) 当m20即m2时,mx1,不等式的解为x(2) 当m20即m2时,mx1.

21; m ① 0m2时,不等式的解为x ② m0时,不等式的解为x1; m1; m ③ m0时,不等式的解为全体实数.

(3) 当m20即m2时,不等式无解. 综上所述:当m0或m2时,不等式的解为x11;当0m2时,不等式的解为x;当mmm0时,不等式的解为全体实数;当m2时,不等式无解.

【巩固练习】

1.解下列不等式:

(1) 2x22x0

(2) x23x180

(3) xx3x1 (4) x(x9)3(x3)

2.解下列不等式:

x1(1) 0

x1(1) x23x12 (2) 2 (3) 1

2x1x

(2)

2x2x10 (4)

2x13.解下列不等式:

1211xx04.解关于x的不等式235(m2)x1m.5.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mx2xm0的解是一切实数,求m的取值范围.

x2x36.若不等式12的解是x3,求k的值.

kk

2x2x2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