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阳 理 工 学 院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学院(系): 张仲景国医学院 专 业: 中药学 学 生: 刘欣焕 指导教师: ***
完成日期 2016 年 5 月
南阳理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南阳艾叶和汤阴艾叶的显微结构特征研究
Research on the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folium
artemisiae argyi from Nanyang and Tangyin
总 计: 毕业设计(论文)19 页
表 格: 5个 插 图: 8 幅
南阳艾叶和汤阴艾叶的显微结构区别研究
南 阳 理 工 学 院 本 科 毕 业 设 计(论文)
南阳艾叶和汤阴艾叶的显微结构特征研究 Research on the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folium artemisiae argyi from Nanyang and Tangyin
学 院(系): 张仲景国医学院
专 业: 中药学 学 生 姓 名: 刘欣焕 学 号: 1416814048 指 导 教 师(职称):黄显章(副教授)
评阅教师:
完 成 日 期: 2016年5月
南阳理工学院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南阳艾叶和汤阴艾叶的显微结构区别研究
南阳艾叶和汤阴艾叶的显微结构区别
中药学专业 刘欣焕
[摘 要]目的:如今艾灸在中医疗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也使得艾叶在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不同产地艾叶的区别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对不同产地艾叶的显微结构鉴别就显得非常重要。方法:本文采用常规的显微技术,研究了南阳艾叶和汤阴艾叶的显微特征及区别。结果: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艾叶的显微结构观察中均可见到大量的腺毛和非腺毛,T字形非腺毛以及线状非腺毛和鞋底形腺毛,以及结构特征比较明显的鞋底型腺毛、晶鞘纤维、气孔;此外,来自汤阴、西峡、博野的艾叶中发现方晶;来自桐柏、博野的艾叶中发现了螺纹导管和网纹导管,而其他的只有螺纹导管。结论:通过对艾叶中非腺毛的多少及长短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各产地非腺毛的平均长度为宛城>桐柏>汤阴>博野>西峡;而数量上为西峡>汤阴>博野>桐柏>宛城。艾叶显微结构和非腺毛的多少及长短,可作为区别不同产地艾叶的依据。
[关键词] 艾叶;显微结构;显微技术;结构特征;腺毛;非腺毛
I
南阳艾叶和汤阴艾叶的显微结构区别研究
Research on the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folium
artemisiae argyi from Nanyang and Tangyin
Chinese Pharmacy Major: Xinhuan Liu
Abstract: Objective: Now moxibustion are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also makes the folium artemisiae argyi occupy a position in the marke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mugwort increasingly get the attention.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research the differential microstructure of folium artemisiae argyi from different origins. Methods: In this paper, the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 between Nanyang mugwort and Tangyin mugwort were obtain by the conventional microscopy techniques.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crostructure of a large number of glandular hairs, nonglandular hairs, T-shape and liner shape nonglandular hairs, and shoe shape glandular hairs can be observed from different regions, as well as the structure of the crystal sheath fibers and stomata. In addition, prism structure of folium artemisiae argyi can be found from the origin of TangYin, XiXia, and BoYe. The spiral duct and reticulate vessel can be seen in folium artemisia argyi from Tongbai and BoYe, while the others of the spiral vessel only. Conclusion: Comparison the number and length of the nonglandular hairs of folium artemisiae argyi of different area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WanCheng is longest. The length order is WanCheng, TongBai, TangYin, BoYe, XiXia. But the order of number is XiXia, TangYin, BoYe, TongBai, WanCheng, the WanCheng is least. So the microstructure, and number and length of nonglandular hairs can be used as the basis of folium artemisiae argyi from different regions.
Keywords: Folium artemisiae argyi; Microscopic structure; Microscopy techniques;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Glandular hairs;Nonglandular hairs
II
南阳艾叶和汤阴艾叶的显微结构区别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1.1 艾叶药材概述......................................................................................... 1
1.1.1 药材性状...................................................................................... 1 1.2艾叶的现代研究进展.............................................................................. 1
1.2.1艾叶的药理作用研究................................................................... 1 1.2.2 艾叶的炮制工艺研究.................................................................. 2 1.2.3艾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2 1.2.4现代灸用艾叶加工制绒的方法研究........................................... 3 1.2.5 艾叶的应用研究.......................................................................... 3
2艾叶的植物形态研究......................................................................................... 3 3.南阳艾叶和汤阴艾叶的显微特征研究............................................................. 5
3.1实验材料.................................................................................................. 5
3.1.1实验材料....................................................................................... 5 3.1.2 实验仪器...................................................................................... 5 3.1.3实验用具....................................................................................... 6 3.1.4实验药品....................................................................................... 6 3.2实验方法.................................................................................................. 6
3.2.1 艾叶粉末的制备.......................................................................... 6 3.2.2 透化片的制作方法...................................................................... 6 3.3.3艾叶中非腺毛的定量分析制片方法........................................... 6 3.2.4显微镜观察................................................................................... 7 3.2.5显微镜下艾叶非腺毛的测量....................................................... 7
4.结果与分析......................................................................................................... 7
4.1显微镜下艾叶粉末的特征结果.............................................................. 7 4.2显微镜下艾叶非腺毛定量显分析结果................................................ 13 5结论................................................................................................................... 15 6讨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III
南阳艾叶和汤阴艾叶的显微结构区别研究
1 引言
艾叶(Folium Artemisiae Argyi)为菊科蒿属植物艾蒿的叶[1]。艾叶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被用药的说明最早记载于《中医别录》[2]。艾叶的应用历史比较广泛,其中艾灸疗法是艾叶众多使用方法中最常见的一种,并且已经成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艾叶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资源极其丰富,主要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湖北,陕甘,江苏等地。在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记载:药有“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强调了区分药材的产地、讲究道地的重要性。宋代的苏颐最早在《本草图经》中提出艾叶的道地产地,其以复道者为佳。明弘治年间的《本草品汇精要》中记载以蕲州、明州产者为道地药材。明代陈嘉谟《本草蒙荃》亦以蕲州所产者为道地药材。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艾叶的道地产地做了详细的描述,“艾叶本草不著土产,但云生田野。宋时以汤阴复道者为佳,四明者图形。近代唯汤阴者谓之北艾,四明者谓之海艾。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相传他处艾灸酒坛不能透,蕲艾一灸则直透彻为异也[3]。”经过查看文献,中药材的显微鉴定技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是鉴别中药材真伪的一种重要的方法。目前国内主要对艾叶的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野艾叶和细艾叶显微比较鉴别进行研究,对南北艾叶的显微鉴别研究比较少。鉴于上述情况,本实验对南阳艾叶和汤阴的艾叶进行了研究,并明确其主要特征,为区别艾叶的道地性提供一定的基础。
1.1 艾叶药材概述
1.1.1 药材性状
药典中记载艾叶味辛、苦,性温,无毒。入药的艾叶大多褶皱收缩,破碎面积多,表面展现有短柄。完整的叶片铺展开后呈卵状的椭圆形,羽状和深裂,裂片呈椭圆状的披针形,在它的边缘有不同的粗锯齿;其上表皮面的颜色为灰绿色或者深绿色,并且带有少许稀疏的柔毛,蛛丝状的短腺毛和腺点也可见;在其下表皮面带有灰白色的绒毛。质柔软,气味清香,味苦。一般以叶子厚实、颜色较青、绒毛较多、背面为灰白色、叶片厚实、其质坚韧并且柔软、香气扑鼻浓郁者为上品。
1.2艾叶的现代研究进展
1.2.1艾叶的药理作用研究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记载:“艾草味苦,气微温,阴中求阳之最,主灸治百病”。人们夏天多用晒干的艾叶泡水,具有镇咳、平喘、祛痰、增强免疫、解
1
南阳艾叶和汤阴艾叶的显微结构区别研究
热镇静的作用。另外,艾叶还具有止血、防过敏、护肝利胆、散寒止痛,安胎,及温经止血等功效,所以中医中会用艾灸治病。艾叶能有效减少抽搐,治疗由组胺和乙酰胆碱的引起的哮喘[4]。 1.2.2 艾叶的炮制工艺研究
综观古今中外,最终发现艾叶的炮制方法以艾叶、醋艾叶、艾叶炭、醋艾叶炭方法为主,其炮制方法如下:
表1 艾叶的不同炮制方法
名称 艾叶 醋艾叶
方法
取原材料,除去杂质及梗,筛去灰屑。
取干净的艾叶,加入定量的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干,放置到炒制容器中,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每100kg艾叶,用米醋15kg。
艾叶炭
选取洁净的艾叶,放置到炒制容器内,然后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为止,接着喷洒少许清水,使得火星灭尽,炒至微干,取出,及时摊开晾干,凉透。
醋艾叶炭
取干净的艾叶,放置到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喷入定量米醋,灭尽火星,炒至微干,取出,及时摊开晾干,凉透。
现代对艾叶的研究主要是对艾叶水浸出物、挥发油、鞣质和小鼠凝出血时间为指标,对艾叶的生品、炒炭品、砂烫品、不同温度、时间下的炮制品进行实验比较。经参考文献得出,艾叶经加热炮制后,挥发油含量降低,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温度的升高、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经查阅文献,炮制后的艾叶有明显的止血作用,水其中将艾叶在180℃烘20分钟得到的水煎液止血作用最明显。张华等人以艾叶水浸出物和小鼠的凝血时间作为指标,对生艾叶、锻艾叶炭、砂烫艾叶炭、炒艾叶炭做比较,得出的结果显示砂烫艾叶炭的止血作用明显高于锻炭品和炒炭品[5]。 1.2.3艾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据研究报道,艾叶挥发油检测出种化学成分[6],主要有旅蒎烯、α-侧柏烯、香桧烯、龙脑、莰烯、对-聚伞花素、1-辛烯-3-醇、丁香酚、γ-松油烯、等物质。其中,1,8-桉油精含量最多,其相对含量高达22.18%,其次有龙脑(相对含量约6.44%)、4-松油醇(相对含量约5.39%)、4-羟基-4-甲基-2-戊酮(相对含量约5.23%)、侧柏酮(相对含量约4.07%)、6-芹子烯-4-醇(相对含量约4.59%)、樟脑(相对含量约4.20%)、α-松油醇(相对含量约3.96%)、2-乙
2
南阳艾叶和汤阴艾叶的显微结构区别研究
基丁基-邻苯二甲酸单酯(相对含量约3.60%)、β-石竹烯(相对含量约3.52%)、3-甲基-2-丙烯酸苯酚酯(相对含量约2.69%)、石竹烯氧化物(相对含量约2.41%)、香桧醇乙酸酯(相对含量约2.36%)和反式香苇醇(相对含量约2.11%)。除此之外,在文福姬[7]等人的研究中曾报道侧柏酮有毒,但根据蕲然[8]的研究,将艾叶加工成不同比列的艾绒,将其艾绒比例的提高,侧柏酮的相对含量也会所减少,故而选择优良的陈年精细的艾绒进行艾灸显得极其重要)。在艾叶的挥发油还有2,2-二噻吩、6-芹子烯-4-醇、3,3,6,8-四甲基-1-四氢萘酮等被检出。张文惠等人测出了、去雄黄药艾条、含雄黄药艾条、清艾条的烟雾中焦油及砷的含量[9]。 1.2.4现代灸用艾叶加工制绒的方法研究
现代对艾叶的研究较多,而对于灸用艾绒的研究则较少,且古代对于艾绒的制作工艺均有详细的描述,故现代艾绒的加工方法多沿用古代“捣、筛”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改进。目前国内的艾绒厂家主要是使用大型的粉碎机或自行设计的粉碎机大批量的生产艾绒,故而所得艾绒的精细程度及产率均不大相同,导致市场上所出售的艾绒、艾条的规格各有千秋。常见的有3:1,5:1,12:1,15:1,30:1等,也由艾绒的粗细不同而划分为普通、甲级、高级、极品等几个等级。不同比例艾绒的应用及效果也不同,由于1:1的艾绒不符合古今对艾绒的炮制要求,故不建议使用,而30:1的艾绒,虽已是极其精细,但是这样高纯度的黄金艾绒是否有必要,仍值得进一步探讨。 1.2.5 艾叶的应用研究
艾叶的应用比较广泛且深入人心,从古代的汤剂到现在的临床应用其比较历史久远。在古代除用做汤剂、散剂、丸剂膏药,还制成艾条、艾绒用于针灸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对艾叶的研究水平的体会高,逐渐将艾叶应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骨关节疾病、皮肤疾病、妇科出血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疟疾癌症等。在生活方面,人们根据艾叶药效研制成产品,例如联合其他药物对空气的消毒[10],艾叶精油还用于粮食的防腐剂[11]。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艾叶进行分子结构进行研究,在医药方面发现新的剂型,以发挥充分发挥艾叶的药用价值,实现社会意义。
2艾叶的植物形态研究
在端午节后10天内将南阳艾叶和汤阴艾叶制作成标本,对其植物形态进行比较有明显(见图1、图2),在根和叶的形状等方面的不同,其不同点如下:
3
南阳艾叶和汤阴艾叶的显微结构区别研究 表2南阳艾叶和汤阴艾叶的对比
不同点 根部 分枝 叶片
南阳
根部发达,直系根较长,须根发达 分枝不明显
卵状形叶片,羽状深裂,裂片状是披针形,边缘没有粗锯齿,下面灰绿色,上面暗绿色,密被有灰白色绒毛;
汤阴
直系根短,且须根不发达,数量少 中部分枝明显
椭圆形叶片,羽状浅裂,裂片呈椭圆状,边缘具有粗锯齿,下面灰绿色,上面暗绿色,密被有灰白色绒毛;
图1 汤阴艾叶植物图
由图可知,汤阴艾叶的直系根短,且须根不发达,只有少许的须根。艾叶的叶片为椭圆形,羽状浅裂,裂片呈椭圆状,边缘具有粗锯齿,叶片边缘锯齿短而密集。背面灰绿色,正面暗绿色,密被有灰白色绒毛。
4
南阳艾叶和汤阴艾叶的显微结构区别研究
图2南阳艾叶植物图
由图可知,南阳艾叶的根部发达,直系根较长,须根发达。茎直立,质硬,基部木质化而茎上被有灰白色软毛。叶片呈卵状形,羽状深裂,裂片状呈披针形,边缘没有粗锯齿,枝叶相对稀疏。叶的背面为灰绿色,正面为暗绿色,密被有灰白色绒毛。
3.南阳艾叶和汤阴艾叶的显微特征研究
3.1实验材料
3.1.1实验材料
本实验所用艾叶分别采自南阳理工学院药用植物园(宛城)、西峡宣州镇的山坡、桐柏县淮源山坡、安阳市汤阴县伏道镇种植基地、河北省博野的艾叶。 3.1.2 实验仪器
表3仪器和仪器型号
仪器名称 电子天平 超声波清洗仪 电热鼓风干燥箱101型
显微镜 药筛 照相机 水浴锅
型号
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 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KQ-600型
北京中兴伟业仪器有限公司
/ 1-9号 / /
5
南阳艾叶和汤阴艾叶的显微结构区别研究
3.1.3实验用具
载玻片、盖玻片、酒精、培养皿(放洗后的载玻片和盖玻片)、酒精灯、滴瓶、50ml锥形瓶、滴管、玻璃棒(粗与细)、乳钵、称重瓶、量筒、细线、直尺、滤纸、火柴、解刨针、称量瓶、干燥器等。 3.1.4实验药品
甘油(取冰醋酸、甘油和水各等份,混合即得)、水合氯醛(取水合氯醛50g,加甘油15ml与水10ml使其溶解,即得)纯化馏水。
3.2实验方法
3.2.1 艾叶粉末的制备
取干燥处理过的干净的艾叶500g,挑拣除去枝梗杂质等,然后将其投入多铜钵中粉碎,分别过七号筛(120目)六号筛(100目),收集得到艾叶粉末,备用。 3.2.2 透化片的制作方法
用解剖针将处理好的100目的艾叶粉末轻轻挑起少许,置于载玻片稍微偏右的位置,加入水合氯醛1滴,用解剖针搅拌匀。先用手执其一端,使其保持水平,然后将载玻片置于距酒精灯外焰1~2厘米处进行加热,同时手慢慢移动和摇晃至沸,见有气泡刚刚逸出时,马上离开火焰,稍等片刻,气泡不再逸出时重新将载玻片重新加热,步骤同上,并随时添加少量的水合氯醛,反复操作多次,直到艾粉末呈现透明为止。然后放凉滴加少量的甘油,小心的将盖玻片盖上,注意不要有气泡产生。最后在载玻的右端贴上标签。 3.3.3艾叶中非腺毛的定量分析制片方法
采用2005版的药典中水分测定法下的烘干法测定各不同产地艾叶粉末中的水分[12] ,留作备用。
艾叶中非腺毛的定量分析制片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精密称0.1g烘干后的120目艾叶粉末,分别置50ml的锥形瓶中,然加入10ml水合氯醛溶液。
第二:将各个锥形瓶放在以加热到80℃的水浴锅中进行水浴加热10min取出,然后加入5ml的分析纯甘油,可防止析出结晶的产生。
第三:将各锥形瓶放入超声波清洗机中,充分震荡5min。
第四:用滴管分别吸取少0.1ml的不同产地的艾粉溶液,置于载玻片上,小心盖上盖玻片即可。在制作过程中要防止气泡的产生。每个样品制作5个平行样。
6
南阳艾叶和汤阴艾叶的显微结构区别研究
3.2.4显微镜观察
将制备好的各种装片分别置放在载物台上的最合适的易于观察的位置,先用低倍物镜与通光孔对准,然后使用粗准焦螺旋将镜筒与载物台距离最近(镜头和载物台上的盖玻片刚刚接触且不挤压,然后将镜筒自上而下调东就可避免镜头损坏和玻片压碎等不必要的破坏),再慢慢的将镜筒从下而上的调节。双眼睛可以边注视目镜观察视野中画面的变化,同时调节粗准焦螺旋,直到视野清晰为止。然后轻轻的转动转换器调换至高倍镜,再稍微调整下细准焦螺旋就可观察到清晰的显微结构图。最后将看到特征性的显微结构图拍照记录。 3.2.5显微镜下艾叶非腺毛的测量
熟练地掌握显微镜下的观察,先对不同产地显微结构中物质进行比较观察,找出不同点,以作出相应的区分。其次,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产地艾叶的定量片,在显微镜的10×10的视野下随机的在供试品的盖玻片上选取视野,拍下完整的显微结构图,然后观察非腺毛的多少并将其图片打印出来,用细线、直尺量出图片中非腺毛的长度。
4.结果与分析
4.1显微镜下艾叶粉末的特征结果
显微镜下可清晰看到艾叶粉末中的显微结构有腺毛、非腺毛、气孔、草酸钙簇晶、螺纹和网纹导管等显微结构。其中腺毛表面观呈鞋底状,有4-6个细胞相对叠加而成的单列多细胞腺毛和双列的多细胞腺毛。气孔为不定式的,周围有副卫细胞3-6个。非腺毛居多并且两种,一种呈“T”字形,顶端的细胞长而且扭曲横生,臂不等长,柄部有2-3个细胞;一种为单列非腺毛,3-5个细胞顶端细胞较扭曲,多数断落。以下是南阳理工学院药用植物园、西峡、桐柏、汤阴和博野不同产地的艾叶显微结构图。
7
南阳艾叶和汤阴艾叶的显微结构区别研究
图3桐柏艾叶显微结构图(10×40)
通过桐柏的显微结构图,可以清晰的看到,桐柏艾叶中有两列排列整齐的晶鞘纤维(见图3中的a)。腺毛呈鞋底状,分为有单列、双列多细胞腺毛两种(见3中的h、i)。导管有螺纹导管和网纹(见图3中的d、e)。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到不定式气孔(见图3中的f)、非腺毛(见图3中的b)T”柄细胞(见图3中的c)、纤维束(见图3中的g)。
8
南阳艾叶和汤阴艾叶的显微结构区别研究
图4西峡艾叶显微结构图(10×40)
通过西峡艾叶的显微结构图,可以清晰的看到西峡艾叶中有气孔,气孔旁边有少数的副保卫细胞(见图4的a)。T柄细胞有三个细胞组成(见图4f)。晶鞘纤维中可看到排列整齐的砂晶(见图4中的a)非腺毛和T非腺毛(见图4的c、g)。腺毛呈鞋底状,分为单列多细胞和双列多细胞(见图4d、e)。螺纹导管(见图4的h)。方晶呈立体的四方体(见图4的i)。
9
南阳艾叶和汤阴艾叶的显微结构区别研究
图5宛城显微结构图(10×40)
通过宛城艾叶的显微结构图,可以清晰的看到宛城艾叶中有气孔,气孔旁边有的副保卫细胞和栅栏组织,(见图5的f)。螺纹导管(见图5的c、i)。晶鞘纤维中可看到排列整齐的砂晶(见图5中的b)非腺毛和T非腺毛(见图5的a、g)。腺毛呈鞋底状,分为单列多细胞和双列多细胞(见图5的g、h)。T柄细胞由三个细胞组成生长在(见图5的e)。
10
南阳艾叶和汤阴艾叶的显微结构区别研究
图6汤阴艾叶显微结构图(10×40)
通过汤阴艾叶的显微结构图,可以清晰的看到,汤阴艾叶中有两列排列整齐的晶鞘纤维(见图6中的e)。表皮细胞(见图6中的b)。腺毛呈鞋底状分为有单列、双列多细胞腺毛(见6中的a)。导管有螺纹导管(见图6中的c)。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到不定式气孔(见图6中的f)、方晶是立体的四方体(见图6的i)。非腺毛和T非腺毛(见图6中的g、h)。
11
南阳艾叶和汤阴艾叶的显微结构区别研究
图7博野艾叶显微结构图(10×40)
通过博野艾叶的显微结构图,可以清晰的看到,博野艾叶中的晶鞘纤维(见图7中的e)。腺毛呈鞋底状分为有单列、双列的多细胞腺毛(见7中的a)。导管有螺纹导管、网纹导管(见图7中的h、d)。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到不定式气孔(见图7中的i)、非腺毛和T非腺毛(见图7中的b、c)。纤维束(见图7中的f)。方晶呈立体的四方体(见图7的g)。
12
南阳艾叶和汤阴艾叶的显微结构区别研究
4.2显微镜下艾叶非腺毛定量显分析结果
以下图8是不同产地艾叶在10×10的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非腺毛的数量图 其中图片a、b、c、d、e为桐柏f、j、h、i、、g为宛城k、l、m、n、 o为西峡p、q、r、s、t为汤阴u、v、w、x、y为博野的显微图
图8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非腺毛的数量图(10×10)
13
南阳艾叶和汤阴艾叶的显微结构区别研究
根据不同的产地将艾叶粉碎制片以及其在显微镜下的观察,每种样品做5个平行样,每个片随机抽取的一个个点,来观察装片上的杂质块数。下表2为艾叶显微鉴别非腺毛的采集表。
表4-1 艾叶非腺毛长度表
总长度
产地 桐柏 西峡 宛城 汤阴 博野
35.0 63.5 27.7 26.4 37.2
41.0 59.2 63.3 50.2 45.0
长度(cm)
(cm)
42.0 50.3 61.0 .5 42.3
49.5 49.7 46.5 54.0 44.6
54.5 43.0 45.0 37.0 34.0
222.0 245.7 243.5 232.1 203.1
平均长度(cm) 4.11 3.51 4.87 4.07 3.63
表4-2 艾叶非腺毛数量表
产地 桐柏 西峡 宛城 汤阴 博野
10 12 7 8 10
11 17 12 12 10
数量(根) 10 13 14 15 12
12 12 9 13 13
11 11 8 9 11
总数量(根)
54 70 50 57 56
通过对表4-1、表4-2的分析,得出非腺毛的平均长度为宛城>桐柏>汤阴>博野>西峡。在数量西峡>汤阴>博野>桐柏>宛城。
14
南阳艾叶和汤阴艾叶的显微结构区别研究
5结论
通过对艾叶的观察、试验认真操作以及对结果记录和分析,发现南阳艾叶、汤阴艾叶、博野艾叶植物形态、显微结构、非腺毛的长短上的不同。
(1)由于气候、土壤、生态环境的不同,导致南阳艾叶和汤阴艾叶在植物形态上有明显的不同。两者在根部、茎部、叶片形态、颜色上有明显的不同,其结果见表2。
(2)不同产地艾叶的显微结构观察中均可见到大量的腺毛和非腺毛,T字形非腺毛以及线状非腺毛和鞋底形腺毛,以及结构特征比较明显的鞋底型腺毛、晶鞘纤维、气孔,是这几种不同产地的艾叶均有的显微结构。除此之外,在汤阴、西峡、博野的艾叶中发现方晶。在桐柏、博野的艾叶显微结构中发现了螺纹导管和网纹导管,其他的只有一种螺纹导管。
(3)通过对不同产地的艾叶中的非腺毛的多少及长短进行研究,可以看出非腺毛的平均长度为宛城>桐柏>汤阴>博野>西峡。在数量西峡>汤阴>博野>桐柏>宛城。因此本实验对不同产地艾叶的非腺毛的多少长短进行研究可以为不同产地的艾绒品质标准的制定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15
南阳艾叶和汤阴艾叶的显微结构区别研究
6讨论
(1)在对不同产地艾叶的显微结构的实验比较研究中,发现多量的T形非腺毛和鞋底型腺毛出现在艾叶的显微结构中。根据艾叶的显微结构的观察结果显示,还可以清晰地发现着大量的除了腺毛、非腺毛、方晶、散落错杂的纤维及气孔、等结构存在着。除此之外,在汤阴、西峡、博野的艾叶中发现方晶。在桐柏、博野的艾叶显微结构中发现了螺纹导管和网纹导管,其他的只有一种螺纹导管。
(2)对不同产地的艾叶的显微结构的区别进行研究为鉴别艾叶的来源提供一种依据,其次研究了桐柏、西峡、宛城、汤阴、博野从南到北的艾叶的非腺毛的多少和长短,发现平均长度为宛城>桐柏>汤阴>博野>西峡。为不同产地的艾叶的鉴别提供一种方法。
(3)艾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对呼吸系统、肝胆系统和抗病毒、抗菌及艾灸治疗方面均有较好的应用。因此,深入研究艾叶的起效机理及艾绒的药理作用能为艾叶更广泛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4)人们对艾叶的开发利用还不够,随着科技的进步对艾叶的资源的多样性及分子水平的基因进行研究,发现艾叶潜在的药用的价值和商业价值,进一步实现艾叶的社会价值。
16
南阳艾叶和汤阴艾叶的显微结构区别研究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556.
[2] 梁·陶弘景,尚志钧辑较.名医别录(辑较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16. [3]靳然,孟笑男.灸用艾叶的道地药材及加工标准的探讨[J].中国针灸,2010,30(1):40-42. [4] 骆和生,卜建华.中药方剂的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第l版)[M].广州:华南理T大学出版社,1991:197-198.
[5] 战旗,孙秀梅.艾叶炮制研究简述[J].山东中医药人学学报,1998,22(l):68-69. [6] 瞿燕,曾锐.艾叶研究概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31(2):255-256. [7] 文福姬,俞庆善.艾叶精油化学成分研究[J].香科香精化妆品,2007,6(3):21-23. [8] 靳然,于密密.不同年份蕲艾叶及不同比例艾绒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针灸,2010,30(5):3-392.
[9] 张文惠.含雄黄药艾条烟气中砷及焦油含量的测定[J].中药材,1998,21(l):23-24. [10]张国山,兰蕾,常小荣,等.艾烟空气消毒的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
志, 2011,6( 11) : 1006-1009.
[11]葛玲艳,李喜宏,王静.艾叶精油型粮食防虫剂研制及应用[J].粮食存储,2010,(6):3-6. [1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61.
17
南阳艾叶和汤阴艾叶的显微结构区别研究
致谢
时光如歌,岁月如梭,求学的生涯即将结束。回首往昔,奋斗的辛苦成为丝丝的记忆,甜美与欢笑也将尘埃落地。南阳理工学院以其博大包容的情怀胸襟、浪漫实的校园生活育我成长。在亲人的大力支持下,走的辛苦却收获满满,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本次论文的顺利完成,首先要感谢黄显章副教授在我大学的最后学习阶段——毕业设计阶段对我的悉心指导。黄老师从毕业设计的定题、收集资料、设计方案到实际操作试验、分析结果、总结结论这整个过程都是尽心尽责的给我帮助和指导,无论何时有问题,老师不管有多忙,都会抽出时间为我辅导,答疑解惑,非常感谢!
同时也感谢伴我大学为我传授专业知识的各位老师,在专业上、思想上、人生的态度上和意志上都给与了谆谆教诲,这些教益必将激励着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进。
感谢他们的细心教育。大学因各位老师的培养,我才增长了学识,提升了能力,非常感谢他们让我的人生有了光彩!
最后感谢我的同学给予我的各种帮助,他们开创性的研究拓展了我的学术视野,无数次的争论和探讨,是我进步很多。
论文的逐渐完成,使我的大学生活也即将画上句号,而这篇论文将是我大学生涯的最后一份作业,我希望自己能完成。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