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如何计算高中的地理区时

如何计算高中的地理区时

来源:九壹网


如何计算高中的地理区时

地理区时是一个难题内容,要如何学好它呢?下面是我们采集收拾的计算高中的地理区时方办法以供大家学习! 一、直线法

所谓直线法,也可叫数数法,就是先画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划分出24等份,标注出24个时区。在图中标注出已知地点所在的时区和未知地点所在的时区。依据每向东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每向西跨越一个时区,时间降低一小时,一个一个地往前数。如已知北京为上午10时,求东二区的区时。就可以从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开始向西数时间10、9、8、7、6、5、4,一直数到东二区,正好是4时,那样东二区的区时就是上午4时。这种通过数数的办法最好避开日界线。即将中时区放在中间,而把东西十二区分开。如果计算中确实要经过日界线,在直线上可以把东西十二区直接标成十二区,以免把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数成两个时区而出现错误。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这种办法虽然显得有些笨拙,但结果非常靠谱。所以这种笨办法可以为学生挣得3~4分,甚至更多。但是这种办法有时或许会很烦而且不管用,特别是涉及到地方时计算时。 二、公式法

公式法是区时计算的,时时管用。借助公式法进行区时计算的步骤大致是:

第 1 页 共 4 页

第一步是求时区: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的时区。其换算公式是:15=该地所在的时区。所求地为东经度则求出的是东时区;所求地为西经度则求出的为西时区。如求130E所在的时区,用公式法求解如下:15=9.2,取整数9,舍去余数2,该地所在的时区为东九区。 第二步是求区时差:区时差的求法有两种状况。 A.两地都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区时差=1小时; B.两地中一地在东时区,一地在西时区,则: 区时差=1小时 或区时差=[+]1小时;

第三步是求区时:区时的计算可以分两种状况:过日界线或不经过日界线。

不过日界线:A.所求区域时=已知区域时+区时差; B.所求区域时=已知区域时-区时差;

过日界线:A.所求区域时=已知区域时+区时差-1天; B.所求区域时=已知区域时-区时差+1天。 第四步是如果有飞行时间,则要加上路程时间。

由此可见,借助公式计算,不必绘制时区图,但学生要理解并学会公式的采用状况。即依据题干的信息,确定应该用哪一个公式。 当然大家还可以用一个更为方便的公式。这个公式不需要管两地在哪一个时区。仅需先假设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分别用代号+1、+2、+12表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分别用代号-1、-2、-12表示,中时区用0表示。就可以依据题意求区时,其公式是:

第 2 页 共 4 页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1小时+路程时间

借助此公式计算时,需要对所求结果进行判断,由于结果可能出现负数。如果出现负数,就要再用24小时换算。 高中地理学习办法推荐:

理解记忆:对基础常识的学会其核心是对常识的理解和记忆。可以使用查图、填绘地图记忆、模糊记忆、特点记忆、味记忆、比较记忆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办法。高考考试说明对记忆层次的基本需要不仅包括知道记住想起来,而且包括观察、描述现象,知道规律。描述是指对记住了的地理现象用文字做出准确、完整的再现和表达。描述能力除静态描述外,还应着重动态描述和综合描述能力的培养。 分类总结:对地理基础常识进行分类和总结整理,是全面学会地理基础常识的一种有效学习办法。

不断对常识进行重新总结和整理,可以使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常识结构和常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加深对有关常识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提升常识迁移和常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要特别着重:①对地理定义的区分和相互联系的总结和概括;②对地理规律和原理的总结和整理。

巩固落实:基础常识的巩固落实是提升常识应用能力的要紧途径。

高考试题不是对教程中地理常识的容易复述或再现,而是重点检查考生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之后,剖析、说明或者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因此,学会地理基础常识和地理规律,最后目的是要掌握运

第 3 页 共 4 页

用书本常识的原理和规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高考试题是考察学生地理常识与能力的主要方法,在对课本常识理解和熟知的基础之上,进行适量的习题锻炼可以达到常识巩固落实的目的,也是提升常识应用能力的要紧途径。

第 4 页 共 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