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 在耳甲腔,心穴的上下方和后方,呈马蹄形区域 ◊肾上腺 耳屏外侧下1/2隆起平面的中点
(2)配穴
◊发热者加耳尖(耳轮顶端,将耳廓从中耳背向前反折,耳轮最高点)放血 ◊ 伴有流鼻涕、流眼泪者加风溪(指、腕两穴内缘区域) ◊咽喉痛者加咽喉(耳屏内侧面上 1/2 的中点)
◊头痛者加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
2.咳嗽 (1) 主穴
◊肺◊气管 在耳甲腔内,外耳道口与心穴之间
(2) 配穴
◊肾上腺◊屏尖 对耳屏外侧上1/2隆起平面的终点 ◊交感
◊喘息气促者加肾 ◊痰多者加脾胸闷者加心、胸椎 ◊发热者加耳尖(耳轮顶端,将耳廓从中耳背向前反折,耳轮最高 点) 放血
3.哮喘 (1) 主穴
◊肺◊气管◊肾上腺◊交感
(2) 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胸闷者加神门、胸(对而轮上
4. 肺气肿 ( 1)主穴
1/5) ◊发热者加耳尖放血。
◊肺◊气管◊脾◊肾
( 2)配穴
◊胸闷者加心、胸椎
5. 慢性支气管炎 ( 1)主穴
◊肺◊气管◊肾上腺◊屏尖◊交感
(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 ◊痰多者加脾、肾 ◊胸闷者加心、胸椎 ◊发热者加耳尖放血
6. 肺炎 ( 1) 主穴
◊肺◊气管◊肾上腺◊交感
(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 ◊痰多者加脾 ◊胸闷者加神门、胸 ◊发热者加耳尖放血
7. 心律失常 ( 1)主穴
◊心◊交感◊皮质下◊神门
配穴
◊心悸者加肾上腺 ◊失眠者加脾、肾 ◊眩晕者加枕、肝
8. 失眠
( 1)主穴
◊心 耳甲腔凹陷处
◊肾 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脑干 轮屏切迹正中凹陷处 ◊皮质下 对耳屏内侧面前下方
◊神门 降压点与盆腔连线中下 1/3交接处 ◊枕 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
( 2)配穴
◊心烦易怒者加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体质虚弱者加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穴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腰膝酸软,
夜尿多着加肝 ◊食欲不振者加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9.嗜睡 ( 1)主穴
◊心◊肝◊脾◊胃◊皮质下◊兴奋点
( 2)配穴
对耳屏内侧底部,与枕穴相对 。
◊ 腰膝酸软、面色暗者加肾
10.胃痛 ( 1)主穴
◊胃◊脾◊肝◊交感
( 2)配穴
◊ 疼痛剧烈者加皮质下、神门 ◊ 伴有呕吐者加贲门(耳轮脚下方外
11. 胃下垂 ( 1)主穴
1/3 处)
◊胃◊脾
( 2)配穴
◊便秘者加三焦、直肠(耳轮末端,大肠穴前方的耳轮处)
12. 呕吐 ( 1)主穴
◊腹泻者加大肠(耳轮脚上方内 1/3) ◊眩晕心悸者加神门
◊贲门◊食道
( 2)配穴
耳轮脚下方中1/3处◊胃
◊胸部胀痛者加肝 ◊饮食不节者加脾、小肠
13.泄泻
(大肠◊小肠◊脾◊胃 ( 2)配穴
◊ 呕吐者加食道
14. 便秘 ( 1)主穴
◊直肠 耳轮末端,大肠穴前方的耳轮处 ◊大肠 耳轮脚上方内 1/3处 ◊皮质下 对耳屏内侧面前下方
( 2)配穴
◊口渴心烦者加肺(在耳甲腔,心穴的上下方和后方,呈马蹄形区域)
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肾(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15. 眩晕
( 1)主穴
◊体质虚弱者加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穴与
◊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心◊肝◊脾◊肾
( 2)配穴
◊烦躁易怒者加神门 ◊体质虚弱者加胃
16. 神经衰弱
( 1)主穴
◊神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心◊脾◊肾
( 2)配穴 急躁易怒者加肝 17. 健忘 ( 1 )主穴
◊神门◊皮质下◊交感◊心◊脾◊肾
( 2)配穴 急躁易怒者加肝 18. 腹痛
(1)主穴
◊内分泌◊脾◊胃◊神门
(2)配穴
◊ 急躁易怒者加肝 ◊ 呕吐者加食道、贲门
19.肋痛 (1)主穴
◊神门◊内分泌◊皮质下◊肝
(2)配穴
◊ 急躁易怒、口苦者加耳尖
20.腰痛 (1)主穴
◊神门◊交感◊腰椎
(2)配穴
对耳轮上2/5处,胸椎穴与骶椎穴之间 ◊肾
1/3 交接处)
◊急躁易怒、口苦者加肝 ◊妇科病引起者加内分泌、宫颈(子宫穴与盆腔穴连线的中、前
21.心绞痛 (1) 主穴
◊心◊小肠◊皮质下◊交感◊肾
(2) 配穴
◊心悸者加神门◊疼痛剧烈者加胸(对耳轮上
22.水肿
( 1)主穴
1/5) ◊体质虚弱者加脾 ◊急躁易怒、口苦者加肝
◊皮质下◊肺◊脾◊肾◊膀胱
( 2)配穴
◊ 阳水(脸部和眼皮水肿,继则遍及全身,腰以上肿得厉害,皮肤光亮,胸闷呼吸急促)者加大肠
◊ 阴水(发病较缓慢,脚踝最先肿,渐即周身,腰一下肿的厉害,按之凹陷,皮肤颜色暗,小便短少)者加心、肾上 腺
23. 头痛 ( 1)主穴
◊脑干 轮屏切迹正中凹陷处 ◊额 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 ◊枕◊神门◊皮质下
( 2)配穴
◊ 烦躁易怒者加肝、肾 ◊体质虚弱者加脾
24. 偏头痛
( 1)主穴
◊额◊颞 对耳屏外侧面外缘中点,在枕、额之间◊肾上腺
( 2)配穴
◊ 烦躁易怒者加肝、肾 ◊体质虚弱者加脾
25. 高血压 ( 1)主穴
◊肝◊心◊降压点
( 2)配穴
三角窝前上角,对耳轮上脚末端下缘
◊枕◊肾上腺
◊眩晕者加神门、脾 ◊头痛者加额 ◊耳鸣者加肾
26. 低血压 ( 1)主穴
◊皮质下◊神门◊交感◊心◊肾上腺
( 2)配穴
◊ 眩晕者加枕、脾
27. 糖尿病 ( 1)主穴
◊肺◊脾◊肾◊内分泌
( 2)配穴
◊饮水多者加渴点(屏间与外鼻两穴连线的中点)
◊食量大者加饥点
◊尿多者加膀胱(肾、前列腺连线的中前 1/3 交接处)
28.面瘫 ( 1)主穴
◊面颊区5区、6区交接线周围◊肝◊眼5区中点◊口 外耳道口后上1/3与耳轮脚起始连线的中点 ◊丘脑 内侧面中线下端
( 2)配穴
对耳屏
◊头晕头痛者加屏尖(耳屏外侧上 1/2 隆起平面的中点) ◊意识障碍者加额
29.癫痫 ( 1)主穴
◊神门◊心◊肾◊皮质下◊缘中◊枕◊胃
( 2)配穴
◊痰多者加脾、大肠 ◊抽搐剧烈者加肝
30.痴呆症 ( 1)主穴
◊神门◊心◊皮质下◊肾◊额
( 2)配穴
◊痰多者加脾、大肠 ◊烦躁者加肝
31. 脂肪肝 ( 1)主穴
◊肝◊交感
( 2)配穴
◊ 烦躁着加内分泌 ◊ 食欲不振者加饥点
32. 贫血 ( 1)主穴
◊脾◊肾◊肾上腺
(2)配穴
◊体质虚弱者加肺、三焦 ◊食欲不振者加胃、大肠
33. 中风 ( 1)主穴
◊皮质下◊丘脑
( 2)配穴
对耳屏内侧面中线下端◊心◊肝◊肾◊神门
◊体质虚弱者加肺、三焦 ◊食欲不振者加胃、大肠
34. 中暑 ( 1)主穴
◊耳尖◊肾上腺◊心◊神门
(2)配穴
◊ 昏迷者加皮质下、脑干
35. 类风湿性关节炎 ( 1)主穴
◊肝◊脾◊神门◊内分泌◊耳尖
( 2)配穴
◊关节不痛不肿,局部怕冷,遇寒加剧者加膀胱(肾、前列腺连线的中前 ◊ 关节红肿疼痛,局部热者加肾上腺
36. 肩酸痛 ( 1)主穴
1/3 交接处)
◊肩 自上而下第四等分上方中点 ◊神门◊锁骨
( 2)配穴
与轮屏切迹,心穴水平 ◊肾上腺◊皮质下◊肝◊脾
◊ 肩部活动受限,局部怕冷,遇寒加剧,得热减轻者加膀胱
37.腰椎间盘突出症 (1)主穴
◊神门◊肾上腺◊腰椎
对耳轮上2/5处,胸椎穴与骶椎穴之间
◊骶椎 对耳轮上1/5处◊小肠
(2)配穴
◊ 体质虚弱者加三焦 ◊ 食欲不振者加大肠 ◊ 易生气着急者加肝
38 落枕 (1) 主穴
◊颈◊颈椎◊神门◊皮质下◊肝
(2) 配穴
◊颈后部疼痛为主,颈椎前屈后仰受限者加膀胱(肾、前列腺连线的中前
1 /3交换处)、小肠
39. 骨质增生 (1) 主穴
◊内分泌◊皮质下◊肝◊肾◊脾◊胃
(2) 配穴
◊ 食欲不振者加大肠
40. 脱肛 (1) 主穴
◊脾◊胃◊大肠◊直肠◊肾上腺
(2) 配穴
◊ 腰酸腰痛者加肾 ◊ 身体无力者加膀胱
41. 下肢静脉曲张 (1) 主穴
◊脾◊肝◊肾
(2) 配穴
◊下肢疼痛者加膝关节(对耳轮上脚的中点) 、膝(对耳轮上脚起始部外缘) ◊急躁易怒者加内分泌
42.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 主穴
◊脾◊肝◊肾
(2) 配穴
◊下肢疼痛者加腓肠肌(膝穴与趾穴之间) 、膝、髋关节(对耳轮上脚起始部的中点) 。 ◊足部疼痛者加踝(膝穴与跟穴之间) 、足心(跟穴与趾穴连线的中点)
43.痛风 (1) 主穴
◊神门◊肾上腺◊皮质下◊枕
(2) 配穴
◊膝关节疼痛者加膝 ◊踝关节疼痛者加踝(膝穴与踝穴之间) ◊趾关节疼痛者加趾(对耳轮上脚的外上方)上而下第二等分上方中点) ◊肘关节疼痛者加肘(自上而下第三等分上方中点) 44.月经不调 (1) 主穴
◊内生殖器 三角窝凹陷边缘
◊卵巢 ◊肝◊肾 ◊内分泌 ◊缘中 对耳屏外上方上缘中点
(2) 配穴
◊月经过少者加交感 ◊经期紊乱者加盆腔(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的内缘)
45.痛经 (1) 主穴
◊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神门
(2) 配穴
◊气血虚弱者加心、肺、脾 ◊胸肋胀闷者加交感、皮质下 ◊恶心呕吐,腿软无力者加肺、胃
46.闭经 (1)主穴
◊内生殖器 三角窝凹陷前缘 ◊卵巢 屏间切迹外缘与对耳屏内侧缘之间 ◊缘中 对耳屏外上方上缘中点 ◊肾
耳轮脚上方中1/3
腕关节 疼痛者加腕(自
◊(2)配穴
◊因环境改变或精神因素引起者加肝◊因为其他的病变而引起气血衰弱者加心、脾、肝
47 带下病 (1)主穴
◊更年期者加心、皮质下
◊内生殖器◊盆腔
(2)配穴
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的内缘 ◊脾◊肾
◊白带脓性恶臭,伴外阴瘙痒,小便短赤者加肝、三焦 ◊白带粘稠,精神疲倦者加肝 ◊白带清稀而量多者加内分泌
48. 乳腺增生 (1)主穴
◊内分泌◊肝◊脾◊缘中◊神门◊胸
对耳轮上1/5处
(2)配穴
◊ 精神疲倦,腰膝酸软者加肾 ◊ 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者加心、三焦
49. 盆腔炎 (1)主穴
◊盆腔◊肾上腺◊神门◊内生殖器
(2)配穴
◊恶心呕吐者加胃
耳轮脚消失处◊月经不调者加内分泌、 肾◊腰骶疼痛者加腰椎
(对耳轮上2/5处,胸椎穴与骶椎穴之间)、骶椎(对耳轮上 1/5 处)
50. 子宫脱垂
◊内生殖器◊肝◊脾◊肾◊交感
( 2)配穴
◊体质虚弱者加心、 、肺 ◊小腹坠胀者加三焦
51.缺乳 ( 1)主穴
◊内分泌◊皮质下◊脾◊胃◊肝◊肾
( 2)配穴
◊ 胸肋胀痛者加胸椎(对耳轮下 2/5 处)
52. 更年期综合症 ( 1)主穴
◊内分泌◊皮质下◊脾◊胃◊肝◊肾
( 2)配穴
◊心慌者加心 ◊ 腿肿身肿者加三焦 ◊大便干者加大肠、小肠
53. 小儿呕吐 ( 1)主穴
◊交感◊内分泌◊皮质下◊脾◊胃
( 2)配穴
◊惊恐呕吐者加神门、肝
( 3)同上 ( 4)特别提示
◊不要让孩子吃得太饱,尤其是油腻的食物 ◊ 吃饭后要让孩子多运动,但不要太剧烈 ◊ 在吃饭后给孩子轻揉肚子,可以减少呕吐
54. 小儿腹泻 ( 1)主穴
◊ 口 外耳道口后上1/3与耳轮脚起始连线的中点 ◊脾◊肺◊肾上腺◊舌
2区中点
( 2)配穴
◊身体肿者加三焦 ◊吃饭不好者加胃、贲门 ◊流鼻涕者加外鼻(耳屏外侧面与屏尖、肾上腺呈等边三角形)
( 3)同上 ( 4)特别提示
◊ 经常擦流出的口水,注意力量要轻,别擦破皮肤 ◊伴有流鼻涕的要注意是否是鼻部疾病
◊严重者可配额和捏脊治疗
56.小儿厌食 (1)主穴
◊内分泌◊皮质下◊脾◊胃◊肝
(2) 配穴
◊ 大便干结者加大肠、小肠 ◊ 恶心呕吐者加贲门
(3) 同上 (4)特别提示 ◊加强营养,防止脾胃受伤 ◊想办法诱导孩子吃饭 ◊可以采取多食、品种多样的形式,增加孩子的食欲 57.小儿遗尿 (1)主穴
◊兴奋点◊脾◊肾◊尿道
(2) 配穴
◊ 平时小便少者加膀胱 ◊怕冷体弱者加皮质下
(3) 同上 ( 4)特别提示
◊ 患儿每日晚餐应尽量少量饮水,少吃水果等,以减少膀胱贮尿量 ◊ 患儿家长应鼓励、培养小儿自觉起床,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
58.小儿夜啼 (1)主穴
◊心◊神门◊丘脑◊交感
(2) 配穴
◊ 平时容易受惊吓者加肝 ◊ 饮食不好者加脾、胃
(3) 同上 ( 4)特别提示
◊小儿啼哭应与其他疾病引起的啼哭相鉴别,本病白天多安静,只是入夜啼哭 ◊ 应注意防寒保暖,饮食适量
◊ 小儿啼哭要注意检查尿布是否浸湿,包被松紧是否适合
◊ 患儿尤其要注意皮肤护理(其皮肤细嫩,瘙痒、湿疹易损伤皮肤)
,以防感染
59.鹅口疮 (1)主穴
◊心◊口◊舌◊脾◊胃◊神门
(2) 配穴
◊ 脸红口周糜烂者加肝、三焦 ◊ 大便干燥者加大肠、小肠
(3) 同上 ( 4)特别提示
◊注意口腔卫生,多漱口 ◊ 少吃辛辣的食物 ◊ 不要随便刮最里面的白屑
60.小儿惊风 (1)主穴
◊心◊肝◊丘脑
对耳屏内侧面中线下端◊交感◊脑干 轮屏切迹正中凹陷处◊神门
(2) 配穴
◊ 食欲不振者加胃 ◊ 体弱者加皮质下
(3) 同上 ( 4)特别提示
◊ 本病发作,应首先止抽筋,抽筋止后,必须查明病因
◊患儿抽筋发作时,切勿强制牵住,以免扭伤。抽筋不止或痰多的患儿,应使其侧卧,保持患儿呼吸道畅通,并且用裹的压舌板放于患儿上下齿之间,以免咬伤舌头或发生窒息 61.近视 (1)主穴
◊心◊肝◊肾◊目1屏间切迹前下◊目2屏间切迹后下◊皮质下
多层消毒纱布包
(2)配穴
◊ 体质虚弱者加脾、肺 ◊消化不良者加脾
(3)同上 ( 4)特别提示
◊ 应养成卫生用眼的习惯,或经常做眼保健操,不可过久用眼,或在强光或昏暗条件下用眼 ◊ 病人应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分营养
62.结膜炎 (1)主穴
◊眼5区中点◊肝◊肾◊皮质下
(2)配穴
◊ 头痛者加神门、额 ◊ 食欲不振者加脾、胃
(3)同上 ( 4)特别提示
◊ 注意不要接近患病的人,以防被传染 ◊ 少吃辛辣食物 ◊ 严重者要到医院看病
◊ 得病的人妖注意自己的东西,不要和别人混用
63. 沙眼 (1)主穴
◊眼◊目1 ◊目 2◊肝◊耳尖
(2)配穴
◊ 咽喉干燥者加肺 ◊ 红肿疼痛者加神门
(3)同上 ( 4)特别提示
◊ 不要总用手揉眼,要保持眼睛的卫生 ◊ 经常清除眼屎和流出的粘液
◊ 少吃辛辣的食物和海鲜、牛、羊肉等食物
. 流泪症 (1)主穴
◊眼◊目1 ◊目 2◊肝◊肾
(2)配穴
◊头晕者加顶(枕穴竖直向下 0.15cm 处)、晕区(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 ◊心慌者加皮质下、心脏点(渴点与外耳连 线的中点) ◊
食欲不振者加脾 (3)同上 ( 4)特别提示
◊ 在治疗的同时应明确诊断,针对原发病对症治疗 ◊ 病人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眼部清洁
65.鼻炎 (1)主穴
◊内鼻 耳屏内侧面下1/2的中点◊肺◊肾上腺◊内分泌
(2)配穴
◊怕冷者加屏尖(耳屏外侧上 1/2隆起平面的中点) 、神门 ◊头痛者加神门、额
(3)同上 ( 4)特别提示
◊ 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在气温变化较大的时期,慎防外邪入侵 ◊应注意清洁鼻腔,保持鼻腔通畅及鼻咽、口腔的卫生
◊ 轻轻的擤鼻涕,一次一个鼻孔。同时擤两个鼻孔,容易造成头颅内压力不平衡,影响听力 ◊擤鼻涕之后的卫生纸,最好马上放入
马桶中用水冲走,或者丢弃在密闭垃圾桶内,以免病菌散布
◊ 不要在孩子面前擤鼻涕,以免小孩子跟着学,反而造成身体伤害
66.咽炎 (1)主穴
◊咽喉耳屏内侧面上1/2的中点◊肺◊神门◊肾上腺
(2)配穴
◊ 咳嗽着加气管(在贰甲腔内,外耳道口与心穴之间)
(3)同上 ( 4)特别提示
◊ 便秘者加大肠、胃
◊ 不要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 多喝水 ◊ 要尽力把痰咳出来
67.扁桃体炎
(1)主穴
◊肝◊扁桃体 8区中点◊咽喉◊心
(2)配穴
◊ 大便干燥者加大肠、小肠 ◊ 红肿疼痛者加耳尖放血
(3)同上 ( 4)特别提示
◊ 不要吃辛辣的食物 ◊ 多喝水,但不要喝太热的水 ◊ 注意躲休息,少说话
68. 耳鸣、耳聋 (1)主穴
◊内分泌◊皮质下◊内耳
(2)配穴
6区中点◊神门
◊ 烦躁易怒者加肝 ◊ 腰膝酸软者加肾
(3)同上 ( 4)特别提示
◊ 病人应注意摄取营养,当幼师出现耳鸣症状时,应加强自我保养,可结合自我按摩法。其具体方法:病人先以两手 掌心按紧外耳
道口,同时以四指反复敲击枕部或乳突部,继而手掌起伏,使外耳道口有规律地开合,坚持每天早晚各 做数分钟
◊ 病人应注意营养,若患病与某些药物有关应及时停用。灸法对骨膜穿孔、肿瘤所致的器质性耳聋以及先天性耳聋效 果较差 ◊ 病人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劳逸结合、慎喜怒、避房劳,少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69. 牙痛 (1)主穴
◊鼻前4区中点◊屏间◊牙 1区中点◊面颊区 5区、6区交界线周围
(2)配穴
◊牙痛伴有口渴、发热者加胃、三焦 ◊牙痛伴有怕冷者加肾、神门、膀胱
(3)同上 ( 4 )特别提示
◊ 应避免冷、热、酸、甜等食物的刺激,以减少发作次数或减轻症状 ◊ 病人平素应注意加强口腔卫生,如发现龋时应及时采取综合治疗
70.口腔溃疡 (1)主穴
◊肺◊心◊口◊舌
(2)配穴
◊心烦、失眠者加神门、肾 ◊消化不良者加脾、胃 ◊便秘者加大肠
(3)操作方法同上 ( 4 )特别提示
◊ 不要吃刺激性、油腻的食物,多喝水,多吃水果,避免吃研磨后的食物,如面包末、土豆片,要戒烟限酒,少吃酸 性食物,如柑
橘、西红柿或坚果
◊ 要保持心情舒畅,不要生气着急 ◊最好用软毛的牙刷刷牙;经常做口腔检查,请牙科医生及时治疗坏牙、修理损坏的假牙里衬 ◊ 经常保持口腔清洁,可以用淡盐水漱口
◊观察记录哪些食物容易引发口腔溃疡,避免吃此类食物
71.痤疮 (1)主穴
◊面颊区◊肺◊胃◊大肠◊内分泌
(2)配穴
◊ 头晕头痛者加皮质下、额、顶 ◊ 大便干者加小肠
(3)同上 ( 4)特别提示
◊ 不要着急生气,少食辛辣、油腻之品 ◊ 局部勿滥涂抹外用药,勿用收挤压,以防感染 ◊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
持大便畅通 72.黄褐斑 (1)主穴
◊面颊区◊肺◊大肠◊内分泌◊皮质下
(2)配穴
◊急躁容易生气者加肝◊小便不好者加输尿管(肾、前列腺连线的中后
1/3交接处)、膀胱(肾、前列腺连线的中前交接处) ◊食欲不振者加胃、脾 ( 3)同上 ( 4)特别提示
◊不要吃油腻、辛辣的食物 ◊不要着急生气,要保持心情愉快 ◊斑块一直不消除,应该到医院看病
73. 皮肤瘙痒症 ( 1)主穴
◊脾◊肺◊心◊神门◊耳尖◊皮质下
( 2)配穴
◊心烦容易生气者加肝、交感 ◊ 怕风者加风溪(指、腕两穴内缘区域)
( 3)同上 ( 4)特别提示
◊不要吃辛辣的食物和牛肉、羊肉等食物 ◊不要用力抓皮肤 ◊如果瘙痒严重的要到医院看病
74. 带状疱疹 ( 1)主穴
◊神门◊交感◊皮质下◊肾上腺
( 2)配穴
◊ 发热、咽喉肿痛者加肺、胃 ◊ 烦躁易怒者加肝
( 3)同上 ( 4)特别提示
◊不要抓破水疱,防止感染 ◊ 不要吃辛辣的食物和牛肉、羊肉等食物
75.湿疹 ( 1)主穴
◊脾◊肺◊神门◊肾上腺
( 2)配穴
◊身体沉重者加渴点 ◊食欲不振者加胃、饥点 ◊急躁容易生气者加肝
( 3)同上 ( 4)特别提示
◊ 保持患处干燥,勤换衣裤,以防感染 ◊ 本病属过敏性疾病,特别注意不要吃海鲜及刺激性食物,以减少复发次数
76.荨麻疹 ( 1)主穴
◊神门◊枕◊肾上腺◊肺◊内分泌
(2)^容易生气者加肝、丘脑(对耳屏内侧面中线下端) ◊大便干者加小肠、大肠
( 3)同上 ( 4)特别提示
◊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药物、鱼虾、花粉等 ◊ 不要着急生气,保持大便通畅 ◊ 由寄生虫所致,应吃驱虫药
1/3
77.牛皮癣 (1)主穴
◊肺◊屏尖◊神门◊枕◊肾上腺◊心◊肝◊脾◊缘中
(2)配穴
◊ 大便干者加小肠、大肠 ◊ 口渴想喝水者加渴点、热穴(尾椎与腹两穴之间)
(3)同上 ( 4)特别提示
◊ 应该去除一切可能的诱因,宜进食低脂肪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不要吃海鲜和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喝酒、 浓茶、咖啡
等可能加重病情的饮品
◊ 床单被褥应保持清洁,及时清扫皮屑。并要勤换内衣
◊ 局部皮损外抹药物时,在每次搽前应先将鳞屑刮去,有条件时最好每天洗澡,去除鳞屑后再抹(急性进行期除外) ◊ 不要滥用刺激性国强的外用药物,避免皮损加重 ◊ 去除可以病因,如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等
◊ 如果用口服药一定要严格遵照医嘱。如以双吗啉、乙亚胺等会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要每周检查 时停用,并1 次白细胞,必要
加服升白细胞药
◊ 由于大量的鳞屑脱落,蛋白质损失也多,因此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入,除了每天的饮食外,还需增加 补充失去
的蛋白质 78.脱发 (1)主穴
1-2 个鸡蛋,以
◊肝◊肺◊肾◊内分泌◊皮质下
(2)配穴
◊腰酸腰痛者加交感、肾上腺 ◊口渴想喝水者加渴点、热穴
(3)同上 ( 4)特别提示
◊ 不要着急生气,保证充分睡眠和营养 ◊ 少吃刺激性食物,如辛辣、腥味食物
79.痔疮 (1)主穴
◊直肠◊大肠◊皮质下◊肾上腺◊外生殖器
(2)配穴
◊有口干想喝水者加肝、三焦◊有大便干燥者加便秘点(坐骨神经穴稍上一点,三角窝的下缘)
( 3)同上 ( 4)特别提示
、小肠
◊病人应少吃辛辣的食物,多食新鲜多汁蔬菜,减少大便秘结的次数
◊ 病人可用坐浴,或经常做收腹提肛动作 ◊经常参加多种体育活动,如广播体操、太极拳、气功等,能够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一并发生的可能,对于痔 疮也有一定的预
防作用。另一方面可以用自我按摩的方法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临睡前用手自 我按摩尾骨尖的长强穴 (在尾骨端下, 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每次约 5 分钟, 可以疏通经络, 改善肛门血液循环; 另一种方法是用意念,有意识地向上收缩肛门,早晚各 1次,每次做 30 下 ◊保持肛门周围清洁。因为肛门、直肠、乙状结肠是储存和排泄粪便的地方,粪便中含有许多细菌,肛门周围很容易 受到这些细菌的污染,又发肛门周围汗腺、皮脂腺感染,而生疮疖、脓肿。女性阴道与肛门相邻,阴道分泌物较多, 可刺激肛门皮肤,又发痔疮。因此,应经常保持肛门周围的清洁,每日温水清洗,勤换内裤,可起到预防痔疮的作用 80.癃闭
( 1)主穴
◊肾◊交感◊膀胱◊外生殖器◊皮质下◊尿道◊神门
( 2)配穴
◊小便痛者加三焦 ◊血尿者加肺、盆腔
( 3)同上 ( 4)特别提示
◊ 病人少饮水,戒房事
◊ 尿潴留病人可自我按摩,用手掌自膀胱地步向下轻轻推按,不可用力过猛,并用热水袋或热毛巾在小腹部热敷即可 ◊膀胱贮尿较少,病人胀病不舒服较急者,应立即就医,以便行导尿术
81.疝气
(1)主穴
◊脾◊胃◊外生殖器◊肾上腺
(2)配穴
◊腰痛腰酸者加肾 ◊易生气着急者加肝 ◊身体弱乏力者加皮质下、兴奋点
(3)同上 ( 4)特别提示
◊ 不要剧烈运动,尤其是跳动的运动 ◊ 加强营养,保持健康 ◊ 在大便和小便时不要太用力,尽量保持大便的通畅
82. 尿失禁 (1)主穴
◊肺◊脾◊肾◊三焦
(2)配穴
◊腰痛剧烈者加腰椎◊身体水肿者加皮质下、膀胱◊小便少者加前列腺、康水点(肾与十二指肠的中上
( 3)同上 ( 4)特别提示
1/3交接处)
◊ 患者减少饮水量,尤其在睡前。戒房事
◊ 保持排便通畅,勿憋尿,一有尿意,应马上去排尿,最好在饭前、饭后及睡前,将尿液排尽 ◊ 戒烟限酒,肥胖者应当减肥
83. 水肿 ( 1)主穴
◊肺◊脾◊肾◊三焦
( 2)配穴
◊口渴想喝水者渴点、神门◊腰痛剧烈者加腰椎、骶椎
( 3)操作方法
◊ 嘱患者选取坐位或仰卧位,术者选取药丸或植物种子对单侧耳廓穴位进行敷贴,每天定时按压
感为度。双耳交替应用 ( 4)特别提示
3-6 分钟,以有胀痛
◊ 病人应重视饮食的调配,控制实验的摄入,少喝水。水肿消退后,可进低盐低脂饮食 ◊ 水肿期最好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作
84. 阳痿 ( 1)主穴
◊内生殖器 三角窝凹陷前缘 ◊外生殖器◊肝◊肾◊内分泌◊缘中◊睾丸 对耳屏内存与平喘穴相对
( 2)配穴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者加肾上腺 ◊失眠者加神门 ◊精神过于紧张着加神经点(内鼻与咽喉两穴的中间) 、皮 质下
( 3)操作方法 同上。治疗期间宜忌房事 ( 4)特别提示
◊ 注意调摄心神,对由心理因素而致病病人,要注意协调夫妇双方感情,解除思想顾虑,合理安排性生活,禁戒房劳、 手淫,尽量
清心修养
◊ 对于属继发性阳痿,如外伤截瘫、前列腺炎、糖尿病应治疗原发病 ◊ 注意饮食调节,不吃油腻食物
85.遗精 ( 1)主穴
◊肾◊内分泌◊神门◊皮质下
( 2)配穴
◊ 头晕心悸者加心 ◊ 体倦乏力者加脾
( 3)同上 ( 4)特别提示
◊不要着急生气,注意休息,可以每晚睡前以温热水洗脚,减少房事 ◊不要过度劳累,戒除不良习惯,如手淫等
◊最好进行体育锻炼,进行精神心理卫生咨询,接受性知识的指导、教育,以促进病情康复
86.早泄 (1)主穴
◊内生殖器◊外生殖器◊睾丸◊皮质下◊内分泌◊缘中
(2)配穴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者加肝、肾 ◊失眠者加神门
(3)同上 ( 4)特别提示
◊ 要注意协调夫妇双方感情,戒除是想顾虑,合理安排性生活,禁戒房劳、手淫,清心修养。治疗 ◊ 注意饮食调节,不吃油腻食物
87.前列腺肥大 (1)主穴
宜忌房事
◊内生殖器◊外生殖器◊膀胱◊屏尖◊神门
(2)配穴
◊喘息气促、心悸者加肾、大肠、心 ◊头晕、耳鸣、遗精者加肝
(3)同上
( 4)特别提示 ◊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睡觉前少喝水,平时可以少量多次喝水 ◊不要乱用药物,严重的要到医院看病 保健美容 1. 耳穴按摩保健法如何操作?
运用耳穴按摩方法进行人体保健由来已久,早在清朝被称为长寿皇帝的乾隆就把“耳常弹”作为自己保健的秘诀之 一,而耳穴按摩手法,不论哪个年龄层次,不论体强体弱,也不计较场合或时间,随意都可以做,可以称为方便、轻 巧的保健方法。
常年坚持耳穴按摩,可以通过促进耳部血液循环,达到痛经活络、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和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再加 上耳部的一些具有特殊功效的穴位,如:内分泌、疲劳恢复点、便秘点、降压沟、神门等,可起到改善睡眠、增进食 欲、大便通畅、平稳血压的效果。长此下去,自然会神清气爽,精力充沛,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达到防病保健的作 用。 (1)自身耳廓穴位按摩
自身耳廓穴位按摩由患者自己操作。按摩时采取坐位或立位,全身放松,两脚和肩平宽。每天清晨 次。
1) 耳轮部(耳轮、耳轮脚、耳轮尾、耳轮结节) ◊耳轮位于耳廓外缘向前卷曲的部分。
1 次,或早晚各一
◊耳轮脚位于耳轮深入至二甲内的横行凸地处。 ◊ 耳轮尾位于耳轮向下与耳垂相接无软骨部分。 ◊耳轮结节位于耳轮后上方的一个不太明显的小结节上。 ◊ 自己可用两手拇、食二指捏拿耳轮区,做轻微揉按
18-27 次。
◊按摩整个耳轮边可镇静消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功能、预防肝炎、高血压等;而且耳轮脚相当于人体的消化系统, 在这里按摩可
用帮助消化,对便秘、腹胀、胃痛、失眠、减肥及减少皱纹等都有显著疗效。 2) 对而轮(对耳轮体、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下脚)
◊ 对耳轮体位于耳轮内侧与耳轮相对 ◊对耳轮上脚位于对耳轮向上分叉的一支
◊对耳轮下脚位于对耳轮向下分叉的一支 ◊自己可用两手的拇指、食二指捏对耳轮区,做轻微揉按 18-27 次。 ◊对耳轮处相当于人的
脊椎、下肢、臀部,在这个部位按摩可以促进躯体的血液循环,防治颈、背、腰、膝、小腿、 脚跟、踝关节等酸痛,骨质增生,脱发,关节炎,坐骨神经等,并且具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等功效。 3) 三角窝
◊三角窝位于对耳轮上下脚之间构成的三角形凹窝
◊自己可用两手食指或中指指尖,在三角窝区域内轻点揉按 19-27 次
◊ 三角窝相当于人体的内生殖器,在这个部位按摩可以防治妇科病、男性病等,并具有安心宁神、消炎止痛等功效
4)耳舟
◊耳舟位于耳轮和对耳轮之间的舟状凹沟 ◊自己可用两手拇、食指捏耳舟区,轻轻做按揉
5) 耳屏
18-27次
◊耳舟相当于人体的上肢,按摩耳舟可疏导经络、活血止痛,防治肩周炎、手痛、肘痛、落枕、皮肤过敏等 ◊耳屏位于耳廓前面呈瓣状的隆起
◊自己可用两手中、食二指指尖在耳屏处轻轻按揉。沿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按揉
预防感冒、鼻炎等 6) 对耳屏
18次
◊耳屏内外相当于人体的鼻、咽喉、耳等,在这个部位按摩可用防治鼻、咽喉、耳等,在这个部位按我可用防治鼻、 咽喉、耳朵发炎,
◊对耳屏位于耳垂上部,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
◊自己可用两手拇、食二指捏对耳屏区,做轻微揉按 18-27次
◊对耳屏相当于人体的头部,在这里按摩可用防治后头痛、偏头痛、前额痛、头晕、精神紧张,跟可以提神醒脑、增 强记忆力
7) 耳甲肢
◊耳甲腔位于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
◊两手食指或中指尖,在这个部位轻点揉按 18-27次,可以防治脚痛、心悸及咳喘等
◊耳甲腔相当于人体的心、肺,在这里按摩可以防治感冒、咳嗽、气管炎,还可以安心宁神,防治神经衰弱等
8) 耳甲艇
◊耳甲艇位于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
◊ 自己可用两手食指或中指指尖,在耳甲艇区轻微点揉按
黑斑、雀斑等 9) 耳垂
18-27 次
◊耳甲艇相当于人的腹部,在这里按摩可以补肾益精、疏肝理气、养血强筋,更可防治低血压或高血压、头痛失眠、 脱发、腰背酸痛、
◊耳垂位于耳下部没有软骨的皮垂
◊自己可用两手拇、食二指捏拿耳垂区,做轻微揉按 9次;双手指放开,再按上面的方法做 3-9次
◊耳垂相当于人体的面部,在这里按摩可以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预防工作疲劳时出现的劳累、眼袋、黑眼圈、黑斑、 雀斑、皱纹、
扁桃腺发炎等
10)耳背区(耳背沟穴等) ◊自己可用两手拇、食二指捏拿耳背、耳腹处,做轻微揉按
18-27次
11) 全耳背 ◊自己可用两手掌心(劳宫穴)对准耳背轻微揉按,正转、反转各 ◊这种方法可以起到全身的保健作用
12) 全耳腹 ◊自己可用两手掌心(劳宫穴)对准耳背轻微揉按,正转、反转各
18-27 次
◊ 此种方法可用来全身保健
2)术者耳廓穴位按摩 本法主要用于治疗,有揉按法、点按法、掐按法 1)揉按法
18-27 次
◊ 让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术者用右手拇指、食指掌侧面对准穴位,揉按
1-2 分钟。指力由轻到重局部有热胀舒适感为
◊ 常用于预防高血压等
宜。每次揉按 1-3 穴,每天或隔天 1 次。柑橘年龄、体质和病情,决定手法的轻重 2)点按法 ◊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术者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尖,对准穴位,点按 每次点按 1-3 穴,每天 1-2 次 3)掐按法
2-3 分钟,指力由轻到重,直到局部有胀痛感。
◊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术者右手拇指、食二指指腹对准穴位。其中食指对准耳廓背面穴位,拇指对准耳廓穴位,进行 掐按,由轻到
重,用力要均匀。每次掐按 1-3穴,每穴掐按 2-3分钟,每天 1-2次 请注意揉按法用来治疗眼疾、面瘫、失眠、小儿遗尿、小儿积滞等病症。其余两种方法用来治疗疼痛病症为主。
2. 简易耳穴按摩美容法如何操作? ◊双手食指、中指微微叉开,从耳垂处往上轻轻夹住耳廓,然后中等速度上下摩擦10-50 次即可。
◊双手拇指、食指指腹对合于耳朵前后,力量适中,做旋转捻揉
3-5下,并依次滑动,来回往复 10-50次不等。
10余次。
◊用拇指的指腹和食指、中指的侧面,将整个耳廓夹在其间,用柔和之力向外牵拉,向上、下及前后牵拉 ◊用于面部抗皱时,将拇指。食指的指胀对合在耳穴面颊区(在耳垂上找到此穴)
,点、揉按 50 次即可。
3. 耳穴减肥法常用处方有哪些? 处方 1 (1)主穴 ◊内分泌 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 0.5cm ◊丘脑 对耳屏内侧面中线下端 ◊卵巢 屏间切迹外缘与对耳屏内侧缘之间 ◊饥点 肾上腺和外鼻两穴两线的中点 ◊神门 降压点与盆腔连线中下 1/3 交接处 ◊胃 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2)配穴 ◊交感(对耳轮下脚 1/3 内上方处) ( 3)操作方法 ◊每次取 4-6 穴,各压药籽后,用胶布固定,每周 1-2 次。通过耳穴压豆的治疗,比较容易调整机体的各种代谢功能, 促进脂肪的分解,达到减肥降脂的目的。压豆后能够一直胃肠的蠕动,并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从而减轻饥饿感, 耳穴压豆疗法一般 30天1个疗程,若对此疗法敏感的人群, 1个疗程可减5KG左右。 处方 2
(1) 主穴 ◊胃◊脾◊内分泌 (2) 配穴 ◊交感
( 3 )操作方法 ◊用药籽压在耳穴上,再用胶布固定。每次餐前 30分钟按压上述耳穴 2-3 分钟,有灼热感为宜。 处方 3 (1) ◊肺◊脾◊肾◊三焦 耳甲腔底部内分泌穴上方 ◊内分泌 (2) 配穴 ◊肝◊胃◊神门◊皮质下◊饥点 (3) 操作方法 ◊ 每次主穴均用,配穴可选 2-3 个。先将耳穴部位的皮肤用 75%酒精消毒,将药籽贴压在选定的耳穴上。嘱患者每天 每穴按压 4-8 次, 每次每穴 5 分钟, 以有微痛感为度。 贴压 6 天为一次, 休息一天后再贴压第二次, 4 次为 1 疗程。 另外,减肥时在饮食方面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均衡摄取各种食物,避免高热量食物 多吃高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如苹果 少吃糖分高、油多和太咸的食物
每天喝6-杯(1500-2000ML)水,饭前15min和饭后2h内,不要大量喝水 吃饭时要尽量细嚼慢咽,定时定量。饥饿的时候补充
些低热量蔬菜,如番茄、小黄瓜、西洋芹菜、海带、花菜等。 早餐吃得好,午餐吃的饱,晚餐吃的少
◊◊◊◊◊◊ 4. 耳穴戒烟法常用耳穴有哪些?
( 1 )主穴
◊肺◊口 外耳道口后上1/3与耳轮脚起始处连线的中点 ◊神门◊交感 ( 2)配穴
◊喘息气促,心悸者加肾、大肠(耳轮脚上方内 1/3处)、心◊痰多者加脾◊头晕、耳鸣、遗精、月经紊乱者加肝、 肾
( 3)操作方法
◊将耳穴用 75%酒精消毒,将药籽贴压在单侧耳穴,每天定时按压 3-6min ,以有胀痛感为度。双耳交替应用。 5. 耳穴美容法常用学位有哪些?
( 1 )主穴
◊面颊区5区、6区交接线周围 ◊肺◊大肠◊内分泌◊胃◊耳尖 ( 2)配穴
◊头晕、耳鸣、月经紊乱者加肝、肾 ( 3)操作方法
◊患者选取座位或仰卧位, 对耳穴用 75%酒精消毒, 选取药丸对患者耳廓学位进行敷贴, 并用拇指以中等力度揉捏药丸 3-5 分钟,每天 4-6 次。
5. 耳穴美容法常用的穴位有哪些? ( 1 )主穴
◊面颊区5区、6区交接线的周围◊肺◊大肠◊内分泌◊胃◊耳尖 (2)配穴 ◊头晕、耳鸣、月经紊乱者加肝、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