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4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 ____
A.并列结合学习 B.类属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2、根据课程的任务,可以将课程分为____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B.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C.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D.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
3、学生法语学得扎实,巩固以后,再学英语就更容易,这属于____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4、学校产生于____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5、课堂常规是每名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____
A.课堂约定 B.课堂行为准则 C.课堂纪律 D.课堂行为
6、假定质量与能量、热与体积、遗传结构与变异为已知的关系,现在要学习需求与价格的关系,这属于____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概念学习 7、构造主义的奠基人是____
A.华生 B.弗洛伊德 C.冯特 D.铁钦纳
8、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____
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9、我国对学生的义务明确作出具体规定的法律是____ A.《教育法》 B.《义务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 D.《》
10、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一般只能储存的信息项目为____个左右。 A.3 B.5 C.7 D.9
11、区分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的正确标准是____
A.行为发生是否是有意的 B.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 C.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 D.以上都是 12、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____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3、1623年,英国哲学家____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的学科划分出来。
A.培根 B.洛克 C.康德 D.柏拉图 14、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要____
A.坚持教师为中心 B.坚持教材为中心 C.实施因材施教 D.实施标准化考试
15、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行为和____
A.道德素质 B.道德情感 C.道德修养 D.道德学习 16、20世纪“程序教育与机器教学”风靡全球,其心理学理论基础是____
A.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B.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C.目的认知理论 D.认知结构理论
17、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____
A.练习法 B.实验法 C.试验法 D.实习法 18、在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____
A.做好班长的工作 B.做好先进生的工作 C.做好班委的工作 D.做好后进生的工作
19、要求被试根据图片上的情景编制故事,据此来测量个体人格特征,这种人格测验称为
A.罗夏墨迹测验 B.主题统觉测验 C.自陈式测验 D.艾森克人格问卷 20、奥苏伯尔的同化模式中,总括性同化又称 ____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21、致力于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是 ____
A.认知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体谅模式 22、教育是一种公共职能,学校特别是公立学校之间一般并不存在竞争,这体现了学校的哪一种独特性?____
A.公益性 B.垄断性 C.性 D.非自愿性 23、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____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24、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以下哪一种记忆术?____ A.位置记忆法 B.关键词法 C.缩简法 D.视觉想象法
二、多项选择题(共 24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____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是对教育现象进行的一种科学研究而非经验观察。
A.夸美纽斯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昆体良 2、我国古代思想家管仲说过:“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生之计,莫如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特点中的____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3、社会的____决定了教育目的性质和方向。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C.主流文化 D.政治精英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或者到工厂等地方开展实地观察访问等,这种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属于 ____ A.实物直观 B.模像学习 C.言语直观 D.变式直观 5、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哺乳动物”的相关知识,现在来学习“鲸”,当教师告诉学生“鲸”是一种哺乳动物时,学生很快就能知道“鲸”具有某些特点,这种学习是 ____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6、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依据,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评价学生
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评定称之为____
A.配置性评定 B.诊断性评定 C.常模参照评定 D.标准参照评定 7、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的现代教育趋势是____
A.教育的全民化 B.教育的民主化 C.教育的终身化 D.教育的多元化
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____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泰洛齐 D.凯洛夫 9、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____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课堂灌输 D.活动体验 10、”嗯,我懂!”、“我能体会!”、“请继续讲!”、“原来如此!”,采用如此之类的语言与学生开展的评估性会谈属于会谈的 ____
A.倾听技术 B.面质技术 C.询问技术 D.鼓励技术
11、把教育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依据是学校____ A.教育的形成 B.教育的类别 C.教育的层次 D.教育的历史 12、班主任建立良好集体可以采取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主要有____
A.向学生提出合理的教育要求 B.确立共同的集体教育目标 C.建立一支学生骨干队伍 D.营造健康的集体 E.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13、1986年,我国颁布了____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4、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____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15、学校体育所具有的独特功能表现在____ A.竞技功能 B.健体功能 C.防卫功能 D.教育功能 E.娱乐功能 16、”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一世界上最早对教育所下的定义见于____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说文解字》《中庸》 17、遵循“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检查”这一基本程序的教学模式为____
A.传递—接受式 B.引导—发现式 C.情境—陶冶式 D.自学—辅导式
18、在义务教育制度中必须履行教育义务的主体是____
A.社会 B.家庭 C.国家 D.适龄儿童 E.企事业单位 19、学生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出四个基本特征:一是连续性与阶段性,二是定向性与顺序性,三是不平衡性,四是____
A.不同步性 B.规律性 C.共同性 D.差异性 20、教师的教育机智充分表现了教师劳动的____
A.示范性 B.连续性 C.广泛性 D.创造性 21、心理学应通过内省法探寻在不同刺激境下心理的构成元素。主张这一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
A.构造主义心理学 B.机能主义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
22、多动症的基本特征是____
A.分心 B.注意缺陷 C.注意转移 D.注意分散 23、心智技能有三个特点,即____
A.快速性 B.概括性 C.观念性 D.内潜性 E.简缩性 24、创造力的两种主要成分是____
A.创造和想象 B.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C.普通的创造力和伟大的创造力 D.幻想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