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人才需求的分析

对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人才需求的分析

来源:九壹网
专题探讨

对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人才需求的分析白维军

(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010021)

摘要:适应实践需要培养出与现实需求相符合的社会保障管理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社会保障管理

人才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着社会保障事业的水平,培养从事社会保障事业的专门人才是社会保障制度良性运行的关键笔者利用与社会保障实践部门从业人员的座谈所得,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保障部门实践管理人才的现实需求情况。所在。

关键词:社会保障;管理人才;需求分析

C913.7中图分类号:A文献标识码:

1007-72435-32-3文章编号:(2010)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社会保障建设方面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实现这一目标除要有规范可行的制度保证外,还生服务。”

要有高素质的社会保障实践管理人才。一项的成效如何,实务管理者的水平与素质对其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如何适应实践需要培养出与现实需求相符合的社会保障管理人才就成为一个迫切的要求。社会保障管理人才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着社会保障事业的水平,培养从事社会保障事业的专门人才是社会保障制度良性运行的关键所在。笔者利用与社会保障实践部门从业人员的座谈所得,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保障部门实践管理人才的现实需求情况。

从行政管理角度来看,社会保障管理是对社会事务的一种行政干预行为,是国家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力保障。社会保障管理人才则是指那些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体系,并在实践中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安全生存所需的公品和公共服务的从业人员。社会保障管理人才主要包括专业理论人才、日常事务管理人才、基金运营人才、法律法规人才,以及监督评估人才,它们是一个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运行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我们应客观分析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实施中所急需的管理人才类型,并着力培养一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完善知识结构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社会保障专

业管理队伍。

一、专业理论人才的需求

对于社会保障这样一个制度错综、运行复杂的实践体系来说,必须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实现运行的多重效能。而目前社会保障从业人员,除高层决策机构的管理者大多是具有社会保障理论背景的专业人才外,其他从业人员包括地方以及基层从事社会保障事务的大部分实践工作者,都是由于工作的需要而转行从事这一工作的“转型人才”。虽然他们也经过了专业知识培训,并且大多持有社会保障工作的相关资格证书,但与专业理论人员相比他们的据调查,四川和重庆两社会保障理论知识还很欠缺与不足。

省、市社保机构工作人员中获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占0.39%,中级的占12.87%,初级的也仅有28.24%。社会保障专业理论人才不仅要对本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有清晰的认识,还应对国外的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有高度的知晓。从目前来看我们急需培养出具有如下知识储备的理论人才,以指导实践工作。

一是政治学理论知识。从宏观层面来讲社会保障是一种“高级的学问”,它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着政治的稳定与否。因此,社会保障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政治学理论知识,以使管理者能从一定的政治高度,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分析和研究问题。

二是经济学理论知识。从微观层面来讲,社会保障因此,其从业人员需归根结底是一个经济问题或经济。

·32·

·2专题探讨

要掌握一定的基本经济理论与知识和主要经济规律,为进一步学习、研究社会保障理论以及从事社会保障实践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三是管理学理论知识。管理学主要有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社会保障领域的管理学主要指公共管理,它强调以公共或社会为手段,在公平与效率的双重兼顾下,去保障公众的利益。因此,社会保障从业人员应充分掌握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方法,以推动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前进。

四是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知识。社会保障工作中社会学的理论经常被应用,例如社会保障理论中必提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但在实践中人们更多的是运用社会学的方法,因为许多社会保障的实施必须建立在广泛的调查因此,社会保障从业人员又必须掌握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上。

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去论证和指导实践工作。

二、日常事务管理人才的需求

社会保障制度保障项目繁多,几乎涉及人们日常生活涉及多达十几亿人。在目前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制但与之形成鲜明理念下,社会保障工作任务更是愈发繁重。对比的是地方和基层社会保障日常管理与服务人才的严重缺乏,尤其是专业工作人员的缺乏,出现了人员力量与工作任务严重的失衡。以四川省和重庆市为例,两地社保机构工作人员为3200余人,却要承担1.5亿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业务,在这种供需严重失衡的状态下,社会保障各项工作的进度和质量都必将受到影响。而且这些从业人员大都没有专业背景,有的甚至是社区居委会负责实际管理工作,这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严重阻碍着社会保障目标的实现。

在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制度中,不仅涉及经费和服务机构问题,而且涉及管理与服务人员问题。只有有充足且专业当化的人员保障,才能实现对社会保障的高效管理与服务。前的实践中不仅需要大量的日常管理人才,而且对这些人才的专业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国家主导的前提下,目前社会保障正在实践一项社会保障管理与服务人员的社会化在社区成立社会保障所。但是我们应该坚持的是类似于社会保障所这样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应该与社区居委会保持相对的,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应该负责这些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及其人员的全部经费。在保证了社会保障日常管理人才配备的前提下,应提高对这些管理人才服务质量的专业化要求。因为随着物质财富的充裕,人们的精神

需求也趋于多样化,这就要求这些社会保障日常管理服务比如,对老年人的社会保人员必须具有专门化的实践技能。

障管理和服务,既要求对其有日常生活的保障与照顾又要保障其心理与精神生活的满足,这就要求对从事日常管理与服务的工作人员实施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三、基金运营人才的需求

社会保障的收支活动是一项重要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制“钱”紧密地联系度,各项社会保障的最终落实无不与因此,处理好社会保障基金问题,管好社保的“钱袋在一起。

子”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社会事务。为有效运营社会保障基金,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就需要有非常专业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人才来从事这项工作。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直接决定着社会保障事业的成败大局。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基金运营人才虽然经过多年的实践历练,积累了一些基金的风险管理与运营经验,但是与国际高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无论是理论水平还是实践操作水平都无法与国际基在基层企事业单位工作中,几乎都没有专金投资家相抗衡。

运行,更没有一个配有社会保障专业水平工作人员的专门科室来管理本单位的社会保障基金,从而使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处于不透明和高风险的运行中。

社会保障基金运营包括了种类繁多的各种资金核算与支付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将造成巨因此,对社会保障基金运营人才的要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求也就十分严格,其不仅要具有过硬的金融财会专业知识和核算技能,还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操守。尤其要具有极强的资金投资能力,以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而一旦某项社会保障基金操作失误造成支付危机,损失的不仅是部分受益者以及部分单位的利益,更是国家的利益。因为在社会保障这种国家负主要责任的制度中,国家财政最终要负兜底责任,也就是最后的支付责任。所以,社会保障基金运营和管理人才决不可忽视自己在社会保障管理和运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应通过勤奋的自学以及接受专业培训来不断加强自己对社会保障的财务管理能力。正是鉴于我们目前社保基金管理运营人才的缺乏,以及社保5月宣布,拟选聘境外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负责管理一大部分我国社保基金的境外股市投资。

四、法律法规人才的需求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也是一个法制社会,这就要求各项社会事业必须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有序进行。关乎全体国民生活质量与福利水平

而是混在单位的“大财务”中的所有领域,其覆盖人群更是以社会全体成员为目标对象,门为社会保障基金单账,

道路。例如,有的地方为了更好地实施社会保障制度,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于2008年

·2·33·

专题探讨

的社会保障制度更须以法律制度为保障渐次展开。在社会保障法制化方面发达国家远远领先于我国。例如,美国于1935年就颁布了《社会保障法》,而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化建设仍处于碎片化状态中,分项目颁布一些指导性的法《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全国并没有一部统一的

的落后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尚无与完全法制化相匹配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也是受制于我国法制人才的培养不足,未能合理、妥善地制定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制度规定。在法制化的今天,社会保障事业急需一批专业能力突出的法律人才,来为我国社会保障的完善与发展服务。

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人才既包括立法人才也包括司法人才,二者共同为立法与司法过程提供咨询与服务,专业素质过硬的法律人才更可以直接参与到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实施中。传统观念认为,只有在立法的过程中才需要法律工作者的参与,而忽视了司法过程中法律工作者的重要性,正是因为司法参与社会保障的缺位与不足,造成了制度运行的不公平与失范。除高层立法部门在制定法律过程中需要专业的法律人才外,基层的实践工作人员也需要法律工作者的帮助,因为有些法律条文在具体的实施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新情况,而这些新情况又不可能在法律制定时被考虑进去,此时就需要法律工作者对其予以法律解读。对于广大民众而言,他们同样需要具有专业水平的社会保障法律人才来为自己服务。因为,由于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以及信息的不对称和一直以来的部门强势性,广大社会保障受益者在享受社会保障待遇时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专业法律人员为他们解读条文、提供法律服务,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和消除他们对制度的不信任。这既是个人对社会保障法律人才的需要,也是理应提供的服务项目之一。

五、监督评估人才的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保障监督、评估制度建设滞后,实践工作中即使出台了某些法规条例,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也没有很好地加以贯彻,部门间的监督职能十分微弱,必要的监督程序、监督实施几乎消失。监督职能的缺失使社会保障管理在运行中没有形成制度自控机制,为实践同时,我国目前对社会中的一些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

保障工作的评估十分有限,甚至是评估制度完全缺失,即使是有评估也只是考察一下制度是否被执行,至于执行的效果如何则少有下文,更没有严格的问责制度,这导致许多社会保障项目“重结果,轻效果”、“重建制,轻建设”,损害着社

(责任编辑晓风)

作者简介:

会保障的队伍形象。鉴于此,我们应加强这方面的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培养出具有专业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监督与评估人才。

社会保障监督的实施包括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具体重要要素,其履行的主要责任同样包括以上三种监督。到每项事务中就是监督各种制度的落实与运行是否按照法律所规定的去执行;监督各个部门是否按照各自的社会分工去履行职责;监督在制度运行中是否有行为的发生等。社会保障评估主要是根据评估指标对社会保障的运行绩效进行评定。评估人员通过专业水准的评估提出下一步制度建设的目标以及改进制度的措施与途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可以根据评估队伍的报告结果对具体负责单位进行奖励或处罚。由于涉及到上级单位与下级单位的关系协调,以及具体部门的切实利益,所以需要有高素质、高水平的社会保障监督与评估人才队伍,其应该本着不偏不倚的态度与操守,本着对自身工作的热爱与负责,对制度运行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社会保障的运行开展监督与评估,不仅可以提高制度建设的效率,也可以提高社会保障的整体水平,我国目前急需加强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

社会保障工作是一项涉及面极广、素质要求极高的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实践既需要具备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的高级人才,又需要懂得基金运行与通晓法律条文的专业人才,同时还需要拥有高尚道德操守的监督与评估人才。我们应通过发展社会保障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及加强职业培同时实行训等途径,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法与有益经验,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律法规,地方则根据自身情况实行五花八门的条例与细则,监督三部分。社会保障监督队伍是社会保障管理系统中的

难,使他们的社会保障权益受到侵害,此时就需要社会保障“走出去”战略,学习发达国家在社会保障实施中的成功做

白维军:(1978—),男,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风险管理与社会保障。

·34·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