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河》——一首火热的青春与大地的赞歌
《北方的河》的主人公——“他”,是一位大学的毕业生,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却对人文地理极为痴迷,因此一门心思要考地理系的研究生,并一再强调“我一定要考上”“我一定会考上”自信得近乎偏执。“他”本来是要去延川看“插队”的同学但上错了车,在车上邂逅了一位《摄影艺术》杂志的女记者(小说中的“她”),二人一起去了黄河、湟水,彼此间产生了爱意,却不是终成眷属,最后那位女记者嫁给了“他”的一位好友。如果要说故事,这便是故事的梗概,但这并不是整部小说的重心,真正的重心是“北方的河”这个意象及其背后蕴藏的巨大象征意义。
《北方的河》,它唱出了对于祖国大地,对于大地上的艰难而又奇妙的生活,对于唱着\"花儿与少年\"和\"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的人民,以及对于永远年轻的理想和热情的刻骨铭心、始终不渝的情歌。这是一首刚强而又滚烫的歌。黄河不能不是这首歌的主旋律。\"父亲\"的比喻与横渡畅游的栩栩如生的刻画,使浑黄的、燃烧起来了的、温暖多沙的一块一块的黄河居于群河之冠。张承志写实并不写意,写景、写情而又充满严肃的思辨,他既提供了形象清晰、凸现可触的众河景观,又深深地挖掘着各河的特色与众河的统一的北方的雄健粗犷的灵魂。他同时还从象征的意义上通过河流写了我们的即使破碎过也永远美丽、永远充满希望和力量的生活。
张承志有意于通过\"他\"和\"他\"的河来写那一代人,他意欲显露那一代人的奋斗、思索、烙印、选择、幼稚、错误和局限,表现他们的深刻的悲观与最终病态软弱的呻吟在新生命的欢叫中被淹没。比如说,有许多地方他写得很成功,像\"她\"的经历对于\"他\"的经历的补充、修正和冲击,像\"他\"的艰苦奋斗、脚踏实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斗争精神,特别是\"他\"对于爱情的态度、\"他\"请\"她\"吃西餐的场面,都相当感人,像一幅彩色的、配有动情的背景音乐的电影画面。 张承志的作品里对男性美深为赞赏,作品里处处流露着男性的眼光、男性的骄傲和热情,男性的肉体、生命、灵魂的搏动和力量。我尤其欣赏\"他\"关于四个真正的男子汉的豪言,\"牛虻、马丁·伊登、保尔·柯察金\"、\"还有一个是我\",这最后一句话\"他\"当然没有说出来。即使仅仅是豪言壮语也罢,这样的豪言壮语也是空谷足音式的黄钟大吕!一些人变得琐碎、纤细、扭捏,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一肚子牢骚、一肚子怨气,久矣!尽管是安定团结的和平建设时期,尽管人们可以大听轻音乐与大看时装杂志,但牛虻、保尔·柯察金的理想主义与自我牺牲,难道就不需要了么?在社会风气还如此不理想的今天,扶正挽颓,保持这种情操、这种精神,也许更加难能可贵吧?
也许,正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缺少的精神,都在这么一首火热的歌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