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培优解答应用题练习题50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

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培优解答应用题练习题50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

来源:九壹网
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培优解答应用题练习题50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

一、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

1.学校举行庆“六一”男女生大合唱,原计划合唱队中女生人数占合唱队总人数的40%,后来考虑到合唱效果,将其中5名女生换成了5名男生,这时女生与男生人数的比是3∶7。合唱队共有男女生多少名? 解析:50名 【分析】

通过女生与男生人数的比是3∶7,求出女生占总人数的分率,单位“1”是总人数,用少了的5名女生÷对应分率=总人数。 【详解】

女生与男生人数的比是3∶7,那么女生占总人数的5÷(40%-=5÷

33= 37103) 101 10=50(名)

答:合唱队共有男女生50名。 【点睛】

本题考查了比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复合应用题,关键是确定单位“1”,找到部分和对应分率。

2.六年级一、二、三3个班献爱心捐书,一班捐的本数是三个班总数的

2,二、三两个5班捐的本数比是4:3.已知三个班捐书总数为700本.求三班捐了多少本? 解析:180本 【详解】 700×

2=280(本) 5(700﹣280)×=420×

3 73 43=180(本) 答:三班捐书180本. 3.图中各有多少个序号 ① 和② ?填一填。

③ ④

101.照这样接着画下去,第8个图形中

各有多少个?第10个图形呢?

解析:100. 3 6 10 15 1 3 6 10 101. 第8个图形中第10个图形中【解析】 100.略 101.略

4.如图,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图1是在长方形内所作的最大半圆,图2是长方形外的最小半圆。

有36个,

有45个;

有55个,

有66个。

我们知道:

①图1中,长方形的面积与半圆的面积比为 ②图2中,半圆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比为

4 。  。 211 = πr2 , S长:S半=2 22请从上面两个结论中选择一个,写出你的证明过程。 解析:证明①,设正方形的边长为r,S长=2r×r=2r2 , S半=πr2×

2

124 πr= 。 212111πr , S长=πr2×4÷2=r2 , S半:S长=πr2:r2=π。 2222证明②,设半圆的半径为r,S半=【详解】

证明①,设正方形的边长为r,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图中S长=2r×r=2r2 , 半圆的面积=πr2×

111 , 所以图中S半=πr2×=πr2 , 然后作比即可; 22211 , 所以图中S半=πr2 , 内长方形的面22证明②,设半圆的半径为r,半圆的面积=πr2×积=半圆的面积×4÷π,所以图中S长=

12

πr×4÷2=r2 , 然后作比即可。 25.小方桌的边长是1米,把它的四边撑开就成了一张圆桌(如图),圆桌的面积比原来小方桌的面积多多少平方米(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解析:57平方米 【解析】 【分析】

如图,连接正方形的对角线,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4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且每一条直角边都是圆的半径;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就是正方形面积的,由于正方形的面积是1×1=1平方米,所以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平方米,即r2÷2=,可求得r2是,进而求得圆桌的面积,再求出面积差.

【详解】

连接正方形的对角线,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4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如下图:

每一条直角边都是圆的半径; 正方形的面积:1×1=1(平方米) 小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平方米 即:r2÷2=,r2=; 圆桌的面积:3.14×r2 =3.14× =1.57(平方米); 1.57﹣1=0.57(平方米);

答:圆桌的面积比原来小方桌的面积多0.57平方米.

6.北街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3%。今年开学初转走了3名男生,又转入3名女生,这时女生占总人数的48%。北街小学六年级现在有多少名学生? 解析:300人 【分析】

今年开学初转走了3名男生,又转入3名女生,说明这时总人数不变;上学期女生占总人数的1-53%=47%,这时女生占总人数的48%,说明转入的3名女生占总人数的48%-47%=1%,据此求出六年级总人数。 【详解】

3÷[48%-(1-53%)] =3÷1% =300(人)

答:北街小学六年级现在有300名学生。 【点睛】

本题考查百分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两个时间段六年级总人数未发生变化。 7.食堂运来三种蔬菜,其中白菜的质量占28%,土豆的质量和其他两种蔬菜质量之和的比是2:3,土豆比白菜多24千克,食堂运来的三种蔬菜共多少千克? 解析:200千克 【分析】

将蔬菜总质量看作单位“1”,根据土豆的质量和其他两种蔬菜质量之和的比是2:3,可得土豆占总质量的【详解】 24÷(=24÷

2,用24千克÷对应分率即可。 232-28%) 233 25=200(千克)

答:食堂运来的三种蔬菜共200千克。 【点睛】

关键是确定单位“1”,找到已知数量的对应分率。

8.某车间为了能高质量准时完成一批齿轮订单,对车间工人提前进行了加工齿轮效率的测试,经过统计测算,平均每个工人加工齿轮效率情况如图。

(1)加工小齿轮的效率比大齿轮高百分之几?

(2)已知这个车间有工人68人,1个大齿轮和3个小齿轮配为一套,为了使大小齿轮能

成套出厂,如果你是车间主任,怎样安排这68名工人最合理?(请计算说明) 解析:(1)25%

(2)20名工人生产大齿轮,48名工人生产小齿轮,理由见详解 【分析】

(1)工作总量比=工作效率比,用工作总量差÷大齿轮工作总量即可;

(2)先求出每人每天加工小齿轮和大齿轮的个数,设加工小齿轮的人数是x人,则加工大齿轮的人数为(68-x),根据每人每天加工大齿轮的个数×人数=每人每天加工小齿轮的个数×人数÷3,列出方程求出加工小齿轮人数,总人数-加工小齿轮人数=加工大齿轮人数。 【详解】

(1)(50-40)÷40 =10÷40 =25%

答:加工小齿轮的效率比大齿轮高25%。 (2)每人每天加工小齿轮的个数:50÷5=10(个) 每人每天加工大齿轮的个数:40÷5=8(个)

解:设加工小齿轮的人数是x人,则加工大齿轮的人数为(68-x)。 8×(68-x)=10×x÷3 1632-24x=10x 34x=1632 x=48

加工大齿轮的人数是:68-x=68-48=20(人); 答: 20名工人生产大齿轮,48名工人生产小齿轮。 【点睛】

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用表示单位“1”的量作除数,用方程解决问题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

9.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相遇,相遇后两车又行驶了3小时,这时甲车离B地还有230千米,乙车离A地还有160千米,求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解析:975千米 【分析】

1根据题意,甲、乙两车5小时行完全程,则两车每小时共行全程的。相遇后两车又行驶

53了3小时,行驶了全程的。把全程看作单位“1”,则两车剩下的路程共占全程的(1-

533),用两车剩下的路程之和除以(1-)即可求出全程。 55【详解】

13×3= 553(230+160)÷(1-)

5=390÷

2 5=975(千米)

答:A、B两地的距离是975千米。 【点睛】

1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明确“两车每小时共行全程的”

53和“两车剩下的路程共占全程的(1-)”是解题的关键。

510.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相遇后两车仍按原来的速度3前进,当它们相距378千米时,甲车行了全程的,乙车行了全程的75%,A、B两地相距

5多少千米? 解析:1080千米 【分析】

由题可知,甲乙相遇并且拉开378千米的距离,相当于走了一个全程加378米,所以37833米占全程的75%+-1,用378÷(75%+-1)即可求出全程。

55【详解】

3378÷(75%+-1)

5=378÷(0.75+0.6-1) =378÷0.35 =1080(千米)

答:A、B两地相距1080千米。 【点睛】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求出378米相当于全程的几分之几,用分量÷分率=总量求出全程的长度。

11.一辆快车与一辆慢车分别从甲、乙两站同时相对开出,在距中点5千米处相遇.已知快、慢车的速度比是3:2,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用方程解) 解析:50千米 【详解】 5×2=10(千米)

设慢车行了x千米,则快车行了(x+10)千米,则有: (x+10):x=3:2 3x=(x+10)×2 3x=2x+20 x=20

20+10=30(千米)

20+30=50(千米) 答:甲、乙两站相距50千米

12.某地为提倡节约用电,推行“阶梯电价“.其计费规则为:居民用电300度及以内,每度电0.5元;用电超过300度至500度部分,每度电加价10%;用电超过500度部分,每度电加价50%,张阿姨家七月份交了216元电费,这个月她家一共用电多少度? 解析:410度 【详解】

300×0.5=150(元) 0.5×(1+10%)=0.6(元) (500﹣300)×0.6 =200×0.6 =120(元) 150+120=270(元) 270>216 (216﹣150)÷0.6 =66÷0.6 =110(度) 300+110=410(度)

答:这个月她家一共用电410度.

13.小明和小丽原来存款数量的比是4:3,现在小明取出自己存款的40%还多100元,小丽存进500元,现在小丽的存款比小明多900元,小明取出存款多少元? 解析:900元 【详解】

解:设小明和小丽原来存款各是4x元、3x元, 3x+500=4x×(1﹣40%)﹣100+900 3x+500=2.4x+800 3x=2.4x+300 0.6x=300 x=500 4x=4×500=2000 2000×40%+100 =800+100 =900(元)

答:小明取出存款900元。

14.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天行了全程的20%,第二天行了450km,这时已行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比是3:7.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4500千米 【详解】

450÷(-20%)=4500(km)

答:甲、乙两地相距4500千米.

15.观察算式的规律:221221,322232,423243,523254,……。用含字母nn1,2,3,的式子表示规律:(________)。

2212(________)。

用规律计算:202192182172162152解析:n2−(n−1)2=n+n+1 210 【分析】

观察题目给出的算式,发现前一个数都比后一个数大1,而且前一个数的平方减去后一个数的平方最终等于前数加后数,由此可得到规律。 【详解】

(1)n2−(n−1)2=n+n+1 (2)202192182172162152=20+19+18+17+……+2+1 =20×10+10 =200+10 =210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找到规律然后利用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16.海安某步行街要铺设一条人行道,人行道长400米,宽1.6米。现在用边长都是0.4米的红、黄两种正方形地砖铺设(如图是铺设的局部图示)。 (1)请帮忙算一算,铺设这条人行道一共需多少块地砖?(不计损耗) (2)铺设这条人行道一共需要多少块红色地砖?(不计损耗)

2212

解析:(1)4000块;(2)1000块 【分析】

(1)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S=ab,计算人行道的面积,然后用人行道的面积除以每块地砖的面积,就是所需块数。

(2)根据图形的排列规律,每4×4=16(块)方砖中,有4块是红色的,求所需地砖块数包含几个16,再乘4,计算所需红色地砖的块数即可。 【详解】

(1)400×1.6÷(0.4×0.4)

=0÷0.16 =4000(块)

答:铺设这条人行道一共需4000块地砖。 (2)4000÷16×4 =250×4 =1000(块)

答:铺设这条人行道一共需要1000块红色地砖。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数与形结合的规律,关键是根据图示发现地砖排列的规律。

17.二进制时钟是一种“特殊的时钟”,它用4行6列24盏灯来表示时间(图1)竖着看,从左到右每两列为一组,每列依次表示时、分、秒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每列从下往上的灯依次表示1、2、4、8(表示灯亮,○表示灯熄灭,灯灭代表0),同一列中多盏灯同时亮,要把它们各自表示的数加起来得到对应的数。例如,图1中最右侧一列,从下往上第一、二、三盏灯是,分别表示数字1、2、4,1+2+4=7,此时这列灯表示数字7,按照这样的表示方法,请在图2的括号里写出此时时钟表示的时刻。图3是雯雯同学上午进入校门的时刻,请涂出二进制时钟上的显示。

解析:图2(19:47:26); 图3【分析】

(1)同一列中多盏灯同时亮,要把它们各自表示的数加起来得到对应的数,注意灯灭表示0,那么图2左侧第1列代表1,第2列代表1+8=9,也就是19时;第3列表示4,第4列表示1+2+4=7,也就是47分;第5列表示2,第6列表示2+4=6,也就是26秒; (2)图3是左侧第1列是0,所以不涂;第2列是7,从下往上涂代表数字1、2、4的灯亮;第3列代表数字4的灯亮,其它灯灭;第4列代表数字1、8的灯亮;第5列代表数字1、4的灯亮,其它灯灭;第6列代表数字2、4的灯亮,其它灯灭。 【详解】

据分析可得,图2代表(19:47:26);

图3是:

故答案为:图2(19:47:26); 图3是【点睛】

本题考查数与形,解答本题的关键就是理解同一列中多盏灯同时亮,要把它们各自表示的数加起来得到对应的数的概念。

18.仔细观察下面的点子图,看看有什么规律.

(1)根据上面图形与数的规律接着画一画,填一填.

(2)探索填空:按照上面的规律,第6个点子图中的点子数是 ;第10个点子图中的点子数是 . 解析:(1)

(2)27;65 【详解】

(2)第6个点子图中的点子数是: 2+3+4+5+6+7 =2+5+(3+7+4+6) =27(个)

第10个点子图中的点子数是: 2+3+4+5+6+7+8+9+10+11 =13×5 =65(个)

答:第6个点子图中的点子数是27个,第10个点子图中的点子数是65个.

19.宝龙城市广场某商铺计划开展购物满千元即可参加飞镖投奖的活动,工作人员用一个半径60厘米的圆形木板制作了一个镖盘。(本题取3)

(1)如图1,这个镖盘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2)如图2,如果投中阴影部分获一等奖,投中空白部分获二等奖,如果没投中,可重新投掷,直至投中为止,求获一等奖的可能性大小是多少?(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3)如图3,已知扇形AOB的圆心角是90,四边形ABCD是商家打算增设的一块“双倍奖金”区域,求获得1000元奖金的可能性大小是多少?(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解析:(1)10800 (2)11.1% (3)0.9% 【分析】

(1)利用圆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出镖盘的面积;

(2)先将阴影部分面积求出来,再利用除法求出获一等奖的可能性大小;

(3)将四边形和一等奖的重叠区域的面积求出来,再除以镖盘的面积,得到获得1000元奖金的可能性大小。 【详解】 (1)3×602 =3×3600

=10800(平方厘米)

所以,这个镖盘的面积是10800平方厘米。 (2)阴影部分面积: 3×(60-40)2 =3×400

=1200(平方厘米) 1200÷10800×100%≈11.1%

答:获一等奖的可能性大小是11.1%。 (3)1200÷4-20×20÷2 =300-200 =100(平方厘米) 100÷10800×100%≈0.9%

答:获得1000元奖金的可能性大小是0.9%。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的面积计算和可能性的大小,熟练运用可能性大小的求解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0.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开出,2小时后在途中相遇,这时甲车正好行了全程的

2,已知乙车每小时行36千米,A、B两地间公路长多少千米? 5解析:120km 【详解】

2362(1)120(km)

5答:A、B两地间公路长120千米.

21.小红和小明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已知相遇时,小红比小明多走16千米,小红每小时比小明快四分之一,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144千米 【分析】

首先根据题意,把两地之间的距离看作单位“1”,再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可得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所以相遇时,小红走的路程是小明的 遇时,小红走了全程的

515(1+=),所以相44454,小明走了全程的;然后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相遇4545时小红比小明多走的路程除以它占全程的分率,求出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即可。 【详解】

因为小红每小时比小明快 16÷(

54﹣) 4545115 ,所以相遇时,小红走的路程是小明的:1+=。 44445=16÷(-)

991=16÷

9=144(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144千米。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人相遇时,小红比小明多走了全程的几分之几。

22.打一份稿件,小红需要8小时,小明需要10小时,两人合作打了4小时,还剩5000个字,这份稿件一共有多少个字? 解析:50000个 【分析】

先计算两人4小时完成了几分之几,求出剩下的5000字占全部的几分之几,再求出总的字数。

【详解】 118

81101 10119 81040994 4010191 1010150000(个) 105000答:这份稿件一共有50000个字。 【点睛】

量率对应求单位“1”,在分数除法应用题中广泛应用,但量和率一定要对应。

23.一只猴子摘了一堆桃子,第一天它吃了这堆桃子的七分之一,第二天它吃了余下桃子的六分之一,第三天它吃了余下桃子的五分之一,第四天它吃了余下桃子的四分之一,第五天它吃了余下桃子的三分之一,第六天它吃了余下桃子的二分之一,这时还剩12个桃子。那么第一天和第二天所吃桃子的总数是多少个? 解析:24个 【分析】

根据部分数量÷部分对应分率=整体数量,从剩下的12个桃子开始,依次÷对应分率,求出总数量,总数量×第一天吃的对应分率=第一天吃的个数,(总数量-第一天吃的个数)×第二天吃的对应分率=第二天吃的个数,第一天吃的个数+第二天吃的个数即可。 【详解】

11111112÷(1-2)÷(1-)÷(1-)÷(1-)÷(1-)÷(1-)

34675=12÷2÷

123456÷÷÷÷ 34567=84(个) 84×

1=12(个) 71(84-12)×

61=72×

6=12(个) 12+12=24(个)

答:第一天和第二天所吃桃子的总数是24个。 【点睛】

关键是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求整体用除法,求部分用乘法。

24.快车从甲地到乙地要行10小时,慢车从乙地到甲地要行15小时。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4小时后两车还相距200km。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600千米 【分析】

甲、乙两地间的距离看作单位“1”,时间分之一可以看成速度,快车速度看作度看作

1,慢车速101,用速度和×时间=行驶路程,求出4小时行驶了全程的对应分率,用200千米÷15对应分率即可。 【详解】 (

11+)×4 10151=×4 6=

2 32) 3200÷(1-1=200÷

3=600(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 【点睛】

关键是确定单位“1”,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找到相距200千米的对应分率。 25.搬运一个仓库的货物,甲需要10小时,乙需要12小时,丙需要15小时,有同样的仓库A和B,甲在A仓库、乙在B仓库同时开始搬运货物,丙开始帮助甲搬运,中途又转向帮助乙搬运,最后两个仓库货物同时搬完,问丙帮助甲、乙各多少时间? 解析:3小时,5小时 【分析】

把一个仓库的货物量看作单位“1”,甲乙丙搬完两个仓库也就是完成了2个单位量,设他们搬完货物花了x小时,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列方程即可解答。 【详解】

解:设他们搬完两个仓库货物花了x小时。 (

111++)×x=2 1012151x=2 4x=8 (1-

11×8)÷ 101511=÷ 515=3(小时) 8-3=5(小时)

答:丙帮助甲搬运了3小时,帮乙搬运了5小时。 【点睛】

把一个仓库的货物量看作单位“1”,甲乙丙搬完两个仓库也就是完成了2个单位量,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果园里有桃树、梨树、苹果树共700棵,桃树与梨树的比是2:3,梨树与苹果树的比是4:5.果园里有桃树、梨树、苹果树各多少棵? 解析:桃树160棵,梨树240棵,苹果树300棵 【解析】 【详解】

解:因为桃树与梨树的比是(2×4):(3×4)=8:12 梨树与苹果树的比是(4×3):(5×3)=12:15 所以桃树、梨树、苹果树的比是:8:12:15 所以700÷(8+12+15) =700÷35 =20(棵)

桃树:20×8=160(棵) 梨树:20×12=240(棵) 苹果树:20×15=300(棵),

答:果园里有桃树160棵,梨树240棵,苹果树300棵

27.如图所示为一卷紧绕成的牛皮纸,纸卷直径为20厘米,中间有一直径为6厘米的卷轴.已知纸的厚度为0.4毫米,问:这卷纸展开后大约有多少米?(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解析:4米 【详解】 20÷2=10(厘米) 6÷2=3(厘米) 0.4毫米=0.04厘米 3.14×(102﹣32)÷0.04 =3.14×(100﹣9)÷0.04 =3.14×91÷0.04 =7143.5(厘米) 7143.5厘米≈71.4米

答:这卷纸展开后大约有71.4米.

28.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需要20天,乙队单独完成需要12天。现在乙队先工作几

天,剩下的由甲队单独完成。工作中各自的工作效率不变,全工程前后一共用了14天,共得劳务费2万元。如果按各自的工作量计算,甲、乙各获得多少万元? 解析:甲0.5万元;乙1.5万元 【详解】

11111甲工作的天数:(141)()==5(天)

121214630乙工作的天数:1459(天) 甲、乙工作量的比:(甲获得的钱:2乙获得的钱:2115):(9)1:3 201210.5(万元) 1331.5(万元) 1329.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上午8:00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当行驶了全程的

7时与货车相遇。已知货车行驶完全程要8小时,两车相遇12是什么时刻?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解析:11时20分;【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相同的时间内,客车行驶了全程的

2400千米 775,货车行驶了全程的,则两车行1212驶的路程比为7∶5;当时间一定是,路程比和速度比相同,则两车的速度比也为7∶5,用60÷7×5即可求出货车的速度,用货车的速度乘时间即可求出全程;用总路程除以它们的速度和即可求出相遇的时间,再加上开始的时间,即可求出相遇的时刻。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两车的速度比为7∶5; 60÷7×5 ==

60×5 7300(千米); 73002400×8=(千米);

773002400÷(60+) 77=

2400720÷ 771=3(小时); 3118时+3小时=11时,即11时20分;

33答:两车相遇是11时20分,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点睛】

2400千米。 7根据题意,先求出两车的速度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进而求出货车的速度和全程,从而解答。

30.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相遇时客车和货车所行的路程比是4:3,相遇后货车提高速度,比相遇前每小时多行35千米,客车仍按原速前进,结果两车同时到达目的地。已知客车从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6.5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390千米 【分析】

根据题意,相遇时客车和货车所行的路程比是4:3,那速度比也是4:3,设客车速度是x,

34则货车速度是x,两车相遇时共同行驶的时间是6.5,相遇后客车、货车共同行驶的

7433134时间是6.5,则客车行驶全程的距离6.5x等于货车相遇时行驶的距离x加货车

742733相遇后行驶的距离(x35)6.5,据此列方程解答。

47【详解】

由题意知,相遇时客车和货车所行的路程比是4:3,那么速度比也是4:3。

3解:设客车速度是x,则货车速度是x。

43433x6.5(x35)6.56.5x 47473134313313313xx35x 4274272723911719513xxx 1456221561171953xxx 56562562731953xx 562563273195xx 5656291195x 562x19556 291x60

6.5x6.560390

答:甲、乙两地相距390千米。 【点睛】

解答本题要注意两点:①相遇时两车行驶路程比,也是速度比。②找出客车和货车的行

驶路程等量关系式。明确这两点,本题才能得以解答。

31.甲箱子有50个球,乙箱子有15个球,从甲箱拿出多少个球放入乙箱里才使得甲、乙两箱球的数量比是6:7? 解析:20个 【分析】

甲、乙两箱球的总数不变,可以利用总数,先求出最后各自的数量,再计算甲应该拿出的数量。 【详解】

6 675015656 1330(个)

503020(个)

答:从甲箱拿出20个球放入乙箱里才使得甲、乙两箱球的数量比是6:7。 【点睛】

本题属于变比问题中的和不变,总数不变是求解本道题的关键。

132.小红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第二天读了36页。这时已读页数与剩下页

6数的比是5∶7,小红再读多少页就能读完这本书? 解析:84页 【分析】

设这本书有x页,通过已读页数与剩下页数的比可知,已读页数占总页数的数占总页数的

5,未读页577,根据总页数×第一天读的对应分率+第二天读的页数=总页数×已读页57数的对应分率,列出方程求出全书总页数,用全书总页数×未读页数的对应分率即可。 【详解】

解:设这本书有x页。

15x36x65715x36x612

51xx361261x3x144

1447714484(页) 5712答:小红再读84页就能读完这本书。 【点睛】

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理解分数乘法和比的意义。

133.聪聪读一本故事书,读完的页数比这本书总页数的还多20页。此时,读完的页数与

3未读页数的比是5:7,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解析:240页 【分析】

可设这本书一共有x页,根据读完的页数与未读页数的比是5:7可知,已读的页数是整本书的

51;据此根据已读的页数又是这本书总页数的还多20页列方程,求解即可。 573【详解】

解:设这本书一共有x页。 15x20x 3571x20 12x240

答:这本书一共有240页。 【点睛】

列方程解应用问题,认真读题,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关键。

34.某赛车的左、右轮的距离是2m,因此在转弯时,外侧的轮子比内侧的轮子要多走一些路。当赛车绕下面的运动场跑一圈时,外轮比内轮多走多少米?

解析:56m 【详解】

(50÷2+2)×2=54(m) 3.14×54-3.14×50=12.56(m)

35.一个周长为12.56厘米的圆在长方形内滚动一周后回到初始位置(如下图所示),圆心所经过的路程是40厘米,已知图中长方形的长和宽之比是5: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解析:160平方厘米 【详解】

圆的半径:12.56÷3.14÷2=2(厘米),

设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5a厘米和2a厘米,则圆心经过的路程长是(5a-2×2)厘米,宽

是(2a-2×2)厘米; (5a-2×2+2a-2×2)×2=40 7a-8=20 7a=28 a=4

长方形的面积为: (5×4)×(2×4) =20×8

=160(平方厘米)

答: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60平方厘米. 【点睛】

解答此题关键是明确圆心经过的路径是一个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比原长方形少两个半径. 36.如图所示,两个圆周只有一个公共点A,大圆直径AB为48厘米,小圆直径AC为30厘米,甲、乙两虫同时从A点出发,甲虫以每秒0.5厘米的速度顺时针沿大圆圆周爬行,乙虫以同样速度顺时针沿小圆圆周爬行(本题取3)

(1)问乙虫第一次爬回到A点时,需要多少秒?

(2)两虫沿各自圆周不间断地反复爬行,能否出现这样的情况:乙虫爬回到A点时甲虫恰好爬到B点?如果可能,求此时乙虫至少爬了几圈;如果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解析:(1)180秒 (2)能;乙虫至少爬了4圈 【分析】

(1)当乙虫第一次爬到A点时,正好爬了一个小圆的周长,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解答即可;

(2)根据题意,计算出小圆周长与大圆周长的一半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再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小圆的圆周长就是乙虫爬行的圈数,列式解答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1)C小圆d小圆33090cm

900.5180(秒)

答:乙虫第一次爬回到A点时,需要180秒。 (2)能

11C大半圆d大圆34872cm

22C小圆d小圆33090cm

90与72的最小公倍数是360 360904(圈)

答:此时乙虫至少爬了4圈。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小圆的周长和弧AB的长,然后再进行计算即可。

37.某通信公司有两种不同的通话费计费方式,第一种:每月付20元月租费,然后每分钟收通话费0.18元;第二种:不收月租费,每分钟收通话费0.28元。 ①如果每月通话300分钟,哪一种计费方式更便宜? ②每月通话多少分钟,两种计费方式的通话费正好相等? 解析:①如果每月通话300分钟,第一种通话计费方式便宜 ②每月通话200分钟,两种计费方式的通话费正好相等 【分析】

(1)如果每月通话300分钟,按第一种计费方式应付费=月租费+每分钟通话费×通话时间;再计算出第二种计费方式应交的话费,再比较;

(3)设出通话时间,根据等量关系式:20+通话时间×0. 18=0. 28×通话时间,列方程解答即可。 【详解】 ①20+0.18×300 =20+54 =74(元) 0.28×300=84(元) 84>74

答:如果每月通话300分钟,第一种通话计费方式便宜。 ②解:设每月通话x分钟,两种计费方式的通话费正好相等

200.18x0.28x 0.1x20 x200.1 x200

答:每月通话200分钟,两种计费方式的通话费正好相等 【点睛】

此题应通过分析,找出正确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式计算得出问题结论。

38.某校六年级学生在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参加机器人竞赛,分成甲、乙两个组,甲、乙两组人数比是7:8,如果从乙组调8人到甲组,则甲、乙两组的人数比是5:4,参加机器人比赛的一共多少人? 解析:90人 【详解】 758 5478=84 45=90(人)

39.某校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是6∶5,后来又增加了5名女生,这时女生人数正好是全班的一半。原来参加数学竞赛的女生有多少人? 解析:25人 【分析】

5由题意知,男生人数没有变,可将男生人数看作单位“1”,原来的女生人数就是男生的,

6增加5名女生后,女生人数是全班的一半,也就是男女生人数相等,由此求出男生人数:55÷(1-),再根据原来男女生的人数比求出原来的女生人数。

6【详解】 555÷(1-)×

6615=5÷×

66=25(人)

答:原来参加数学竞赛的女生有25人。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出男生这个量前后没有发生变化。 40.

为了绿化校园,某校购买了一批树苗,由四、五、六三个年级共同种植,五年级种植了这批树苗的多2棵,六年级种植了这批树苗的少1棵,四年级种植了剩下的10棵.五、六年级分别种植了多少棵? 解析:五年级:24棵 六年级:32棵 【详解】

(10−1+2)÷(1−−) =66棵

66×+2=24(棵) 66×−1=32(棵)

答:五年级种植了24棵,六年级种植了32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