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分类鉴赏---即事抒怀诗
一、考点解读 即事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谢。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抒怀诗”。
二、技巧点睛
1.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
2.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3.分析作者是怎样来抒发感情的。 三.专题训练
(一)课堂指导练习
1.(2008〃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2013 江苏卷)
醉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3)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4)“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5)《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
1 要分析。
3.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2013 新课标全国卷Ⅰ)
鹊 桥 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7)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8)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二)课堂自主练习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2013 全国大纲版)
客 从 杜 甫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 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③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
2.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2013 浙江卷)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
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的惨状。
(3)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
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 , ”一脉相承。
(4)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3.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2013 四川卷)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宰相。金罍(léi):泛指酒盏。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郯庙社稷之事。
(5)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三)课堂自主鉴赏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2013 重庆卷)
鹧鸪天 酬孝峙① [清]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韧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
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人官职,则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来推辞。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2.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2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3)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坠” “泉响”“鸟喧”有什么表达效果
诗人以动写静,或反衬(2分)用露、泉和鸟的声响来反衬环境的幽静,营造出幽静凄清寂寞的意境,(1分)从而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寂的愁苦(1分)
(4)诗中哪个词最能明显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其有如此情感的原因
答案:“寂寞”(1分)
原因: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被贬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答对两点即给3分)
(5)简析这首诗颔联的意境。(3分)
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1分)营造了一种幽清、冷寂的意境,(1分)表现了诗人谪居中的郁悒(孤寂、伤感)之情。(1分)
(6)结合全诗看,这首诗是如何写出诗人的“寂寞”的?(4分)
答案:即事成咏,诗人夜不能寐,起望西园,倚楹至旦,体现其“寂寞”;即景寓情,描写空旷幽寂的环境,衬托诗人的“寂寞”;末句直抒“寂寞”之胸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二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
3.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7)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 “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树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8)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
“\"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唯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7分)(浙江卷)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9)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10)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阳”、“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
寂、惆怅之情。
(四)课后自主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2012 重庆卷)
鹧鸪天预报 [金]王 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
(2)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2分) 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作者已忘机而不在钓鱼所以说荒废了旧钓矶。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2012 福建卷)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3)“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4)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
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闭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人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11 重庆卷)
3
渡 江 [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①,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②,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③,敞裘犹带帝京尘④。 交游落落俱星散⑤,吟对沙鸥一怆神。 (5)“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
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6)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
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2011 江西卷)
清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7)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
(8)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背景?(4分)
《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