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测试卷

来源:九壹网
第一单元测试卷

题号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46分) 1.读拼音,写字词。(10分)

(1)王奶奶昨晚tōnɡ xiāo( 通宵 )未眠,经她多次jiǎo bàn( 搅拌 ),áo( 熬 )了一夜的腊八粥稍显hè sè( 褐色 ),nónɡ chóu( 浓稠 )、tián nì( 甜腻 ),用tānɡ chí( 汤匙 )舀起,入口即化。

(2)晚饭后,我和爸爸散步时从路边的shū tān( 书摊 )上买了一本关于讲luò tuo( 骆驼 )的书。

(3)八儿看到腊八粥,想起了rǎn ɡānɡ( 染缸 )里的脏水。

2.选择题。(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C)

A.蜜饯(zhàn) 食醋(cù) 正月(zhēng) 骡马(luó) ....B.唾沫(tuò) 荔枝(nì) 肿胀(zhǒng) 泣涕(tì) ....C.札札(zhá) 栖息(qī) 机杼(zhù) 獠牙(liáo) ....D.焖熟(mèn) 嘟囔(nāng) 碗盏(zǎn) 锅巴(guō)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2分)(D) A.蜡月 B.粉碎 C.咽下 D.眨眼

彩绘 糊涂 耐何 摊贩

充足 搁板 解释 轿车

万不得已 残灯未庙 开山鼻祖 优哉游哉 一 二 三 总分 (3)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C)

A.雄浑的歌声 雄伟的气势 B.鲜明的特点 鲜艳的颜色 C.稀烂的笑脸 稀疏的栗子 D.美好的姿态 美妙的音乐 (4)下面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D) A.脉脉不得语。(相视无言的样子) ..B.纤纤擢素手。(伸出) .C.中庭地白树栖鸦。(庭院中) ..

D.皎皎河汉女。(黄河边上的汉家女孩) ...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C) A.听完妈妈讲的故事,妹妹哄堂大笑起来。 ....

B.人们在社会上生活,都要受到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不能为所欲为。 ....C.他独出心裁的设计方案,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 ....D.鞭炮声日夜不绝,整整响了一个上午。 ....

(6)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2分)(B) A.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B.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 C.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D.课堂上娟子总是瞪着杏核般的眼睛看着讲台上的老师。 3.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11分)

(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意思)(2分) __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院中的桂花。__

(2)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2分)

__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不能设什么法来反抗。__ (3)花生仁的外皮没有了。(改为拟人句)(2分) __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__

(4)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5分) ...①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__相近__,都是__全部__的意思。这样写的好处是:__避免重复,使语言更具丰富性和多样性__。(3分)

②用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写一段描述“哭泣”的情景。(2分)

__示例:素不相识的人们都前来为烈士送行。望着消防战士的遗像,一位年长的大妈掩面哭泣,一位男青年抱头痛哭,一位年轻的女孩忍不住伏在妈妈的肩膀上,泣不成声。__

4.积累填空。(7分)

(1)古往今来,有不少描写节日的诗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个:描写寒食节的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__寒食东风御柳斜__”;描写七夕节的诗句“__盈盈一水间__,脉脉不得语”;描写中秋节的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__不知秋思落谁家__”。

(2)“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描写了社会上不公平的现象。《寒食》一诗中的“日暮汉宫传蜡烛,__轻烟散入五侯家__”两句也表达了这一意思。

(3)中国的食物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如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__年年有余__;过生日的时候吃面条,寓意__福寿绵长__;过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寓意__

团圆美好__。

5.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对一句诗或一首诗中的某一个字反复斟酌、修改,使其达到最传神的效果。请把下面诗句中最传神的字写在括号里,并选择其中一个字进行分析。(6分)

(1)春城无处不飞花。 ( 飞 ) (2)日暮汉宫传蜡烛。 ( 传 ) (3)老大徒伤悲! ( 徒 ) (4)札札弄机杼。 ( 弄 )

__第(2)句诗中的“传”字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夜晚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二、阅读与理解。(21分)

(一)北京的春节(节选)(11分)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 ……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1.选文中有一句谚语,这句谚语是“__腊七腊八,冻死寒鸦__”。这句谚语形象地写出了__北京腊月初天气的寒冷__。(2分)

2.“色味双美”的意思是__颜色和味道都很好__。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__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__。(2分)

3.“零七八碎儿”在选段中具体指什么?用“ ”画出来。(2分) 4.孩子们准备过年,要做哪几件事?(3分) __①买杂拌儿;②买爆竹;③买玩意儿。__

5.对“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B) A.这句话说明吃粥时场面十分热闹。

B.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粥比作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突出说明了粥的原料丰富。

C.这句话略带讽刺意味,意思是煮粥的原料太过丰富,已经不像是在煮粥,而像在进行农业产品展览。

(二)乐山龙舟会(节选)(10分)

乐山地理环境优美,山光水色独特,宽阔的江面,“绿杨夹岸水平铺”,是举行龙舟竞渡得天独厚的地方。

乐山龙舟会融文化、艺术、经济、旅游、体育于一体,规模宏大,极具地方特色。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数十万乐山人民欢庆端午佳节,观赏龙舟风采。

江岸上彩楼林立,彩灯高悬,旌旗飘摇,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场面。千姿百态的各式彩龙在江面游弋,舒展着优美的身姿,有的摇头摆尾,神采奕奕;有的喷火吐水,威风八面。

信号弹划过天空,龙舟夺标开始了。各色各状造型的“蛟龙”如箭离弦,顺流而下,欲争群龙之首。此时,乐声响彻江面,皮鼓咚咚,铜锣当当,号子高亢。每只龙舟上,身着一色服装的十四名健儿分列两舷。健儿们激浪高歌,狠劲猛划,奋力冲刺;两岸山呼海啸,滚起阵阵“加油”声浪。真是“千顷水面琉璃滑,百艘龙舟竞争先”。

传统的抢鸭子竞赛是龙舟会上精彩纷呈的项目之一,也是白天活动的高潮。一只只鸭子抛向空中,嘎嘎叫着扑腾到水面。龙舟上敲着急促的锣鼓,划桨者奋力击水,围追堵截,鸭子扑打着翅膀纷纷逃避。只见抢鸭子勇士跪蹲船头,双眼凝视着猎物,一旦接近目标,便眼

疾手快地跃入水中。眼看鸭子在劫难逃,不料它们狡黠异常,竟然一下子潜水遁去,消逝得无影无踪。然后,鼓锣暂停,船上、岸边的人们聚精会神地扫视着水面,鸭子一露面,立刻喊声乍起,各船迅速扭转船头重新“围剿”,水面立时锣鼓喧天。就在小伙子跃入水中的一刹那,鸭子再度潜入水中逃出重围。观众中响起一片掌声,为抢鸭者鼓劲加油。那些抢到鸭子的勇士们,激情满怀地把捕获物高高举起,赢来了船上和岸上的阵阵欢呼声和热烈的掌声。

1.根据解释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空。(3分)

(1)意为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也指人的天赋、机遇非常好。( 得天独厚 )

(2)形容精力旺盛,容光焕发。( 神采奕奕 )

(3)美好的场面和事物纷纷在眼前呈现出来。( 精彩纷呈 )

2.用小标题的方式分别概括短文第四、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__赛龙舟__、__抢鸭子__。(2分)

3.这篇文章详细描写了__端午节抢鸭子竞赛__这个项目,为我们描绘了一个__精彩纷呈__、__热火朝天__(填四字词语)的场面。(3分)

4.你的家乡有哪些传统节日活动?请写一写。(2分)

__示例:正月十五看花灯;端午节吃粽子,悬艾叶、菖蒲。__ 三、表达与习作。(33分) 1.口语交际。(3分)

近年来,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对于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有以下几种不同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观点①: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应该大力保护。

观点②:时过境迁,某些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已跟不上时代发展,应该被淘汰掉。 观点③:传统节日和民俗不符合现代生活节奏,应全部舍弃。

示例:赞同观点①,如元宵节赏花灯、中秋节赏月等传统节日活动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发扬,应该大力保护。

赞同观点②,因为某些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远离现实生活,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所以被淘汰也很正常。

2.习作。(30分)

我们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有着许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相信在这些节日中一定曾留下了你和亲人、朋友、同学之间的许多美好回忆,请选择其中的一次,把你们过节的情景有条理地写下来。500字左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