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神态和动作描写一个人意志力坚强的句子
周建1934年红军主力被迫进行长征时,文武双全的陈毅同志奉命留在赣南,坚持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他当时在诗中描述了这段时期的生活:“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他的“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诗篇,豪气入云,抒发了他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百折不挠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的艰苦环境中,带领抗联战士,抗击日寇的进攻。后来,他被日军包围在深山野林之中,在饥寒、疲劳和伤病中仍然坚持战斗,最后英勇牺牲。日寇不明白:为什么在衣着单薄、粮食断绝的情况下,这个战士仍然能顽强地战斗到最后一分钟?敌人残忍地割开他的腹部,发现“胃里连一粒米都没有”,只有野草、树皮和棉絮。这时敌人的猜测终于得到了证实,这个人就是关东军悬赏一万元要捉拿的杨靖宇将军。
两千五百年前,野心勃勃的波斯帝国对希腊发动了侵略战争。希腊人民奋起反抗,以一万人对付波斯帝国的十万大军,在海边一个叫马拉松的小渔村和敌人展开了决战,结果大获全胜。为了把胜利的喜讯报告给首都雅典翘首以待的同胞,战士菲利比斯不顾伤痛、饥饿和极度的疲劳,从马拉松出发,向雅典跑去。他跑啊,跑啊,终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门。到达雅典的时候,他已经筋疲力尽了,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向迎接他的人们高呼:“我们胜利啦!”随即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现代体育马拉松赛跑项目,就是为了纪念马拉松之战,纪念
这位意志坚强、把胜利喜讯带给人民的英雄而设立的。
意志力坚强的人,可以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奋发图强,干出一番事业来;意志力薄弱的人,往往碰到困难就畏缩不前,最后一事无成。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应该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为实现志向和理想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坚持不懈努力工作。前进的道路是不平坦的,要经历艰苦的长途跋涉才能取得胜利。如果没有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锲而不舍的恒心、百折不挠的意志和献身事业的精神,很难保持旺盛的斗志和胜利的信心,或者会被困难挫败,或者会受个人利益的干扰而半途而废。因此,我们应该以老一辈家和新时期涌现出来的丁晓兵、李中华、方永刚等英雄模范为榜样,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奋斗不息的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又好又快地建设强大的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