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寨学区初级中学教案纸
短文两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理解积累文言词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2.了解并掌握神话故事的知识,理解短文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懂得事物具有多面性,要敢于思考,大胆质疑,要实事求是。 有感情地诵读并熟练地背诵课文;能通过想象,扩展文章省略的细节和场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感受共工勇敢、坚强,自我牺牲的精神,以及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时思想感情。 教 学 目 标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时 教学设计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诵读及背诵。 让学生明白故事中蕴含的意义及课外的拓展延伸。 教学这两篇短文,要注重诵读。 多媒体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一、导入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以神话导入,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两篇小短文,很容易理解,内容也很吸引中学生,所以本课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学的办法 1.什么是神话? 发言谈论自己知道的神神话: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话故事 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2.听过哪些神话故事? 《夸父逐日》 朗读课文,查工具书,同学讨论,进行自学 一、自学 二、初读课文 三、自学课文 四、检查翻译 ①逐走:竞跑,赛跑。 ②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得:得到。 ④于:到。 ⑤河、渭:即黄河、渭水。 ⑥ 不足:不够。 ⑦北:向北。 ⑧大泽:大 湖。传说其大横纵千里,在雁门山 北。 在半路因口渴而死。道:名词作状 语,在半路上。而:表修饰关系。 ⑾弃:舍弃。 ⑿其:代词, 他,指夸父。 ⒀为:成为,作 ⒁邓林: 地名,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 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即“桃 林”。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 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 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 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 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五、主题概括 通过自学概括《夸父逐夸父追日:表现夸父的宏大志向,日》体现的精神 巨大的力量、气魄。 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 挑战自然,甘为人类风险的精神。 反映古代人民敢于探索自然、征 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共工触怒不周山》 朗读课文,查工具书,同一、自学 学讨论,进行自学 二、初读课文 三、自学课文 四、检查翻译 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中国 古代神话中的天神,为西北的洪水之 神。传说他是二人首蛇身,满头的赤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以及发,坐骑是两条龙。 ⑨至:到。 ⑩道渴而死: 领会神话故事里的体现出来的精神 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是炎帝的后代。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 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 争斗原因:起来,力气上,共工氏要强;论机智,他却不如颛顼。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不要相信共工氏。共工氏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在他死后,人们奉他为水师 (司水利之神),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后来人们发誓时说“苍天后土在上”,就谈的是他。 触:碰,撞。 不周山:传说中的一座大山,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的的绳子断了。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拴挂。维,绳子绝,断。 焉:代词兼语气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意为向这里。 其典故 潦:积水。水潦,这里泛指大地上的江河。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归:集中,汇聚。 从前,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与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争为帝王,(共工)发怒碰撞不周之山(传说中的一座大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拴挂),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 五、主题概括 共工氏:勇敢、坚强,具有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 【总结】 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 尽管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板书设计 会用自己的话叙述本课故事 感受神话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反思 作 业 设 计
类 别 具 体 内 容 设计思路 课前预习作业查工具书,了解《山海经》《淮南子》,了解夸父逐日和公共怒触不周山的故事,预习课下注释及本文生字词 锻炼学生查工具书的能力,了解中国文学典故,掌握中国神话,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反 思 课 中练习作业课1、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 2、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你能不能写一段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 3、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 学生通过查工具书结合可下注释能读懂课文,并锻炼学生要对某一事物的不懂看法 后布置作业1、背诵两篇短文 2、谈谈你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 3、发挥想象,描述“公共与颛顼争为帝”的战争场景 这两篇短文是学生自学完成的,所以能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创新,充分发挥中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