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六年级写字教案

六年级写字教案

来源:九壹网
第1 课时 上下结构(一)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上下结构上宽下窄型和上窄下宽型的特点; 2 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 会写这两种类型的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板书课题 上下结构(一)

2 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上下结构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 新授

1 讲解上宽下窄型的写法

(1)什么叫“上宽下窄型)?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

(4)学生观察分析上宽下窄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上下两部件的纵向距离要相等;上下两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竖中线上。 上部件要写得宽,下部件要写得窄。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7)出示“坚”和“膏”,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2 讲解“上窄下宽型”

(1)什么叫“上窄下宽型”?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

(4)学生观察分析上窄下宽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上下两部件的纵向距离要相等;上下两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竖中线上。上部件要写得窄,下部件要写得宽。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7)出示“奖”和“葬”,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 练习 1 写一写; 2 想一想。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2课时 上下结构(二)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上下结构上大下小型和上小下大型的特点; 2 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 会写这两种类型的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板书课题 上下结构(二)

2 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上下结构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 新授

1 讲解上大下小型的写法

(1)什么叫“上大下小型”?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

(4)学生观察分析上大下小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上部件要写得长,下部件要写得短;上下两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竖中线上。上部件要写得宽,下部件要写得窄。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7)出示“垄”和“蓄”,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2 讲解“上小下大型”

(1)什么叫“上小下大型”?让学生回答。 (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 (3)出示例字

(4)学生观察分析“上小下大型”字的写法。

(5)教师讲解:上部件要写得短,下部件要写得长;上下两部件的重心要在要在竖中线上。上部件要写得窄,下部件要写得宽。

(6)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两则病例,说说问题在哪。 (7)出示“奖”和“葬”,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 练习 1 写一写; 2 想一想。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3课时 包围结构(一)半包围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半包围结构字的特点; 2 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 会写这两种类型的半包围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板书课题 包围结构

2 包围结构分为两大类:1 半包围;2 全包围。

3 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包围结构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 新授

1 讲解半包围的写法

从两个方面对字心进行包围: 第一种情况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2 从三个方面对字心进行包围: 第一种情况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三 练习 1 写一写; 2 想一想。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4课时 包围结构(二) 全包围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全包围结构的字的特点; 2 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 会写这全包围结构的字。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板书课题 包围结构(二)

2 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全包围结构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 新授

1 全包围的字可依据字框两竖下端内斜和两竖垂直的不同分为两类。 2 字框两竖下端内斜的有小方型和扁方型两种。 (1)讲解小方型: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回”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2) 讲解扁方型字的写法。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皿”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3 字框两竖垂直类的有长方型和大方型的两种。 (1)讲解长方型: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日”和“首”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2) 讲解大方型字的写法。 ①出示例字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 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固”和“国”字,分析它的写法。 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三 练习 1 写一写; 2 想一想。 四 小结:

第5课时 重心平稳 方正变化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到要写好字,除了要做到重心平稳,还要做到方正变化; 2 能分析病例,通过对照查出病因;

3 学会在书写时兼顾到字的重心平稳和方正变化。 教学时间: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板书课题 重心平稳 方正变化

2 写字时为什么要做到重心平稳和方正变化呢?这是我们这一节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 新授

(一) 重心平稳

1 汉字结构形式多样,形态变化纷繁,但不论字形怎样变化,都必须做到重心平稳。

2 做到重心平稳的方法: (1)横平竖直 A 出示例字

B 与病例进行比较,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我们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C 分析比较“重”字。 (2)左右平衡 A 出示例字

B 与病例进行比较,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我们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 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C 分析比较“坚”字。 3 上下对正方法同上 4 位置适当方法同上 5 把握斜度方法同上 6 夸张主笔方法同上 (二) 方正变化

1 有些字的外形方正对称,稳定平衡,初学写字的人常常将这类字写得呆板无精神。这需要对字的笔画和结构进行适当的变化,才能使字显得生动美观。 2 做到方正变化的方法: (1)长短变化 A 出示例字

B 与病例进行比较,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我们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C 分析比较“川”字。 (2)正斜变化 A 出示例字

B 与病例进行比较,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我们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小组讨论,班级讨论。

C 分析比较“春”字。 3 主次分明方法同上 4 部件伸缩方法同上 5 围当留缺方法同上

6 上小下大,左轻右重方法同上 三 练习 四 小结

第6课时 怎样提高钢笔楷书的书写速度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知道提高钢笔楷书书写速度的方法。 2 能够利用学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写字速度。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节奏明显加快,社会交往对写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字写得正确、美观,还要有一定的速度。怎样才能提高书写速度呢? 二 新授

1 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写字速度的方法。 2 教师讲解:

(1)要尽量做到熟练。首先运笔要熟练,做到下笔成形,不出怪异的笔画;还要熟悉字的结构,做到字形端正,不因提高书写速度而变形。

(2)要尽量减省运笔动作。楷书笔画凡是转折连接的地方,都要有停顿动作,如能将有些动作减去,就能提高书写的速度。 (3)相近的笔画可以相连。

(4)可以点代画,减省部分笔画。

(5)要强记书写内容,做到心到手到。写字时,要尽量减少看字逗留的时间,心中要熟记书写4 内容,笔下的字就像流水一样逐个淌出,这样,抄写的速度自然能加快。 3 学生临摹,领会提高书写速度的方法。

4 提醒学生提高书写速度的根本方法是熟能生巧。 三 练习 四 小结:

第7课时 呼应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呼应”; 2 使学生明白怎样呼应;

3 使学生会书写心、源、九等字,体会笔画呼应的关系。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板书课题:呼应

2 激发兴趣 。 什么叫呼应呢?为什么要呼应? 二 新授

(一)什么叫呼应

1 书写汉字时,要求笔画与笔画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也就是在写下一笔时,需和上一和有连续的运笔动作,这种方法叫呼应。

2 出示带有呼应关系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什么叫呼应。 3 根据例字讲解:

前一笔的收笔和后一笔的起笔为一呼应。

除运笔的方向外,笔画的位置也是呼应的重要内容。 4 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有哪些笔画呼应。 (二)怎样呼应 1 出示例字“小”

2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小”是怎样呼应的?

全班交流: “小“字的竖钩和左点是一呼应,左点和右点又是一呼应。

3 出示“心”字

4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心”是怎样呼应的? 全班交流:

“心”字的左点和卧钩是一呼应,卧钩和中点是一呼应,中点和右点又是一呼应。 (三)呼应关系明显的字

通过“九”和“源”体会笔画的呼应关系。 (四)笔画未能呼应的字

这些字哪些笔画没有呼应?可以怎样处理?

三 练习:练习书写心、源、九等字,体会笔画呼应的关系。 四 小结

第8课时 避让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避让”; 2 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避让;

3 使学生会书写性、现、精、航、塔等字,体会笔画避让的关系。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板书课题 避让 2 激发兴趣

什么叫避让呢?为什么要避让? 二 新授

(一)什么叫避让

1 汉字中笔画相遇时,为了避免碰撞,必须彼此相让,互不妨碍,同时结构还要紧密,做到整体美观和谐,这种处理汉字笔画互不妨碍的方法叫做“避让”。 2 出示带有避让关系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什么叫避让。 3 根据例字讲解:

“牲”字的右部“生”的撇和长横都插在“牛”的右侧下部。 “现”字的右部“见”的撇画在“王”的下方。 “航”、“精”两字的各部件笔画较繁,空隙较小,所以要尽量避免碰撞。 4 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有哪些笔画避让。 (二)怎样避让 1 出示例字“塔”,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塔”是怎样避让的?

“塔”字的土旁为了靠紧右边部件,和“ ”的上部呼应,将提画向上扬,插在“ ”的长撇的上方,结构就较紧凑。

2 出示“航”字,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航”是怎样避让的?

“航”字的舟旁右边为横折钩,无法避让右边笔画,因此只有将近“亢”的撇相对写成直撇,才可避免碰撞。

(三)避让关系处理得好的字 通过欣赏“塔”和“初”,体会是怎样处理避让关系的。

(四)笔画未能避让的字。这些字哪些笔画没有避让?可以怎样处理? 三 练习书写性、现、精、航、塔等字,体会笔画避让关系。

四 小结

第9课时 伸缩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伸缩”; 2 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伸缩;

3 使学生会书写含有伸缩笔画的字,体会笔画伸缩的关系。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板书课题 伸缩

2 激发兴趣 什么叫伸缩呢?为什么要伸缩? 二 新授

(一)什么叫伸缩

1 一字中如果笔画出现重复,就需要进行变化,延伸一部分,收缩一部分,这样就能避免呆板,使字形生动美观,这就叫做“伸缩”。

2 出示带有避让关系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什么叫伸缩。 3 根据例字讲解:

“惟”和“徘”的横画写得有长有短,这便是“伸缩”。 “章”的上横和下横一长一短,这也是“伸缩”。

左右结构的字如果有两笔重复的竖画,一般缩左伸右。 4 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有哪些笔画伸缩。 (二)怎样伸缩 1 出示例字“降”

2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降”是怎样伸缩的? 全班交流:

“降”字的耳刀旁有一长竖,右边也有一竖,为了避免重复,伸长了右竖。 3 出示“戒”字

4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戒”是怎样伸缩的? 全班交流:

“戒”字的笔画中,有三笔画方向相近,为了避免重复,伸长了右边的斜钩。 (三)伸缩关系处理得好的字 通过欣赏“素”和“奉”,体会是怎样处理伸缩关系的。 (四)笔画未能伸缩的字

这些字哪些笔画没有伸缩?可以怎样处理? 三 练习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10课时 疏密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疏密”;

2 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安排疏密;

3 使学生会书写笔画较多和较少的字,体会疏密关系。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板书课题 疏密 2 激发兴趣

什么叫疏密呢?为什么要安排疏密? 二 新授

(一)什么叫疏密

1 汉字笔画有多有少,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为了使每个字都具有生动活泼的形态,书写时需要根据字的具体情况,将某一部分写得紧一点(密),某一部分写得松一点(疏),这种安排叫“疏密”。

2 出示笔画多的字和笔画少的例字,让学生体会疏密的安排。 3 根据例字讲解:

在进行字的疏密安排时,上下结构的字,一般上部写得稍密些,下部写得稍疏些;左右结构的字,则根据左右部分的笔画和形态灵活安排,但须做到合理、自然与和谐。 4 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怎样安排疏密关系的。 (二)怎样安排疏密 1 出示例字“臻”

2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臻”是怎样安排疏密的? 全班交流:

“臻”字的笔画较多,书写时,左部“至”写得较疏,形较短;右部“秦”写得较密,形较长,这样就形成了疏密对比。 3 出示“乍”字

4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乍”是怎样安排疏密的? 全班交流:

“乍”字的笔画较少,书写时,笔画稍向上靠,下部空一点,这样“乍”字就显得生动活泼。

(三)疏密处理得当的字 通过欣赏“上”和“囊”,体会是怎样处理疏密关系的。 (四)疏密处理不当的字

这些字的疏密关系处理得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处理得不好? 三 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笔画较多和较少的字,体会疏密关系。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11课时 大小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大小”;

2 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处理大小;

3 使学生会书写笔画较多和笔画简单、并且不向四面发散的字,体会大小的关系。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板书课题 大小 2 激发兴趣

什么叫大小呢?为什么要处理大小呢? 二 新授

(一)什么叫大小

1 笔画多的字要写得不挤,需将近笔画写得松些,但是这样容易松散;笔画少的字要写得不散,需将笔画写得紧些,但是这样会嫌小。为了使字写得既疏朗又紧凑,并且大小又很和谐,就需在书写时将笔画多的字写得细点,字形稍大点;笔画少的字笔画可写得粗点,字形稍小点。这样处理,整篇文字的大小有变化,又不过分悬殊,就会显得和谐美观。

2 出示笔画多的字和笔画少的例字,让学生体会大小的安排。 3 根据例字讲解:

4 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怎样安排大小关系的。 (二)怎样安排大小 1 出示例字“西”

2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西”是怎样安排大小的? 全班交流:

“西”字笔画较少,笔画又不向四面发散,书写时笔画可写粗一点,字可小一点。 3 出示“藏”字

4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藏”是怎样安排大小的? 全班交流:

“藏”字笔画多,笔画可写细一点,字可稍大一点。 (三)大小处理得当的字 通过欣赏“颜”和“日”,体会是怎样处理大小关系的。

(四)大小处理不当的字

这些字的大小关系处理得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处理得不好? 三 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笔画较多和笔画简单、并且不向四面发散的字,体会大小的关系。 四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12课时 笔画繁多的字(一)

一、教学内容:笔画繁多的字(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笔画繁多的字的写法。

2、通过练习,把笔画繁多的字写正确、端正、匀称。 3、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什么是笔画繁多的字呢?

2、如何写笔画繁多的字?

(二)复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强调正确的执笔姿势。

1、坐姿:头要正,身坐直,肩要平,纸放正。手离笔尖一寸远,眼离纸张一尺远,身离桌边一拳远。) 2、握笔姿势:手腕平伸,拇指、食指、中指握笔,食指较拇指略低,笔与纸面成 45 度角。

3、对坐姿和握笔姿势,教师要逐个指导、纠正。开始写字时,不求多,不求快,要用一些时间纠正错误姿势。在接下来的写字过程中,时时巡视,时时提醒,及时发现和纠正,不断强化和巩固,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告诉学生写字要做到“三多”:多看、多思、多写。 (三)教师讲析范字。

1、学生观察范字:耀、腾、鹅、凳 2、 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

4、自评、互评、教师评。 5、改进练习。

第13课时 笔画繁多的字(二)

一、教学内容:笔画繁多的字(二)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笔画裹、喜、墨、覆等繁多的字的写法。 2、通过练习,把几个笔画繁多的字写正确、端正、匀称。 3、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什么是笔画繁多的字呢?如何写笔画繁多的字? (二)复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强调正确的执笔姿势。 (三)介绍写字小常识:写字时意念要专一,心平气静。 (四)教师讲析范字:裹、喜、墨、覆 (五)学生练习。

(六)自评、互评、教师评,改进练习。

14课时 笔画繁多的字(三)

一、教学内容:笔画繁多的字(三)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笔画蹦、膝、蹲、勤等繁多的字的写法。 2、通过练习,把几个笔画繁多的字写正确、端正、匀称。 3、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析范字。

(二)学生练习,教师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正确的执笔姿势。 (三)自评、互评、教师评,改进练习。

15课时 笔画繁多的字(四)

一、教学内容:笔画繁多的字(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笔画徽、壕、翔、猴等繁多的字的写法。 2、通过练习,把几个笔画繁多的字写正确、端正、匀称。 3、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析范字:徽、壕、翔、猴。

(二)学生练习,教师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正确的执笔姿势。 (三)自评、互评、教师评,改进练习。

16课时 笔画繁多的字(五)

一、教学内容:笔画繁多的字(五)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骤、疆、罐、摔等笔画繁多的字的写法。 2、通过练习,把几个笔画繁多的字写正确、端正、匀称。 3、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析范字。

(二)学生练习,教师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正确的执笔姿势。 (三)介绍写字小常识:写字时,心里要有数,下笔才能得心应手。 (四)自评、互评、教师评,改进练习。

第17课时 笔画繁多的字(六)

一、教学内容:笔画繁多的字(六)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攀、警、慧、掌等笔画繁多的字的写法。 2、通过练习,把几个笔画繁多的字写正确、端正、匀称。 3、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析范字。

(二)学生练习,教师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正确的执笔姿势。

(三)介绍写字小常识:经常欣赏同学们写的字,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 (四)自评、互评、教师评,改进练习。

五年级写字教案

第一课 字形特点 (一) 教学目标:

1、掌握长、短、方、圆这四种字形的构字规律与写法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培养学生书写名人名言的格式,以及如何珍惜时间。

教学用具:

小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例字,揭示课题。

1、出示小黑板:身 之 正 会

2、齐读,这四个字的字形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 第一个字属于长形字。 第二个字属于短形字。 第三个字属于方形字。 第四个字属于圆形字。 今天我们来学习“字形特点 (一)”。 二、指导书写。 1、 出示卡片:身

〈1〉仔细观察,这个字怎样写才好看? 〈2〉 学生边议论边试写。

〈3〉 指名学生发言,谈谈自己试写的感受。(即:怎样写好“身”字) 〈4〉 指一名学生上台边说边写。 〈5〉 师生评议。

〈6〉 学生自由练习同一类的字三个。 2、出示小黑板:(贴有写字的图片)

想一想:这些字个有什么特点?如何写好它们? 字形较短:血 之 字形较方:正 画 字形较圆:会 香 3、名人名言行款练习。

〈1〉学生读一读,讲讲这句话的意思。 〈2〉分析名人名言的书写格式。

〈3〉学生试写,要求注意语句中的长、短、方、圆不同字形的写法。 4、师小结。

三、学生进行钢笔字练习。P4 第二课 字形特点 (二) 教学目标:

1、 掌握大、小、偏斜三种字形的写字规律,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2、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品质,规范书写的习惯。 3、 继续练习名人名言的书写行款。 教学准备:写有字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字例,导入新课。 1、 出示小黑板: 天 口

2、 齐读。想: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3、 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所占比例的大小有何区别? 4、 指名说,老师板书:字形较大 字形较小 二、指导书写。

1、 较大字形:

〈1〉 要点:撇、捺或长横、长竖要舒展。 〈2〉 老师写:发 〈3〉 生试写:天年 2、 较小字形:

〈1〉要点:要写在格的中心位置,字中的笔画较短。 〈2〉师边将边示范:白 〈3〉学生试写: 口 日 3、偏斜字形:

〈1〉左斜字 主笔不可过于左斜。 〈2〉 范写:夕 勿 〈3〉 学生试写。

〈4〉 右斜字 主笔不可过于右斜。 〈5〉 范写:戈 飞 〈6〉 生试写。

三、名人名言行款练习。 1、 生读名人名言。

2、 讨论:写这一段话应该注意什么? 3、 小结:格式、字:

4、 学生边听音乐边写名人名言。

四、老师针对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生继续练习。

第三课 整齐平正 教学目标:

1、 掌握字的书写规律— 整齐平正。 2、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3、 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热爱,提高他们对书法的鉴赏能力。 教学用具:

写有华罗庚名言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出示写有名人名言的小黑板,导入新课。 1、 出示小黑板,让学生仔细观察。

2、 边看边想:这一段话写得漂亮吗?为什么? 3、 小结并板书:整齐平正。 二、指导书写:

1、 指导写“卫”字。

〈1〉 横向笔画较平,竖画要直。 〈2〉 范写:卫 〈3〉 生试写一个。 2、 指导写“不”字。

〈1〉 横较平,竖宜直。撇、点相称。 〈2〉 范写:不 〈3〉 生试写。 3、 生自学自悟。

〈1〉 学生看书P9—10。

〈2〉 讨论如何写好“革、寻、歪”这三个字。 〈3〉 指名谈并演示:

革 横向笔画上下对正,长竖居中。 寻 长横较平,上下部对正。 歪 横较平,上下两竖对正。

〈4〉学生试写“里、至、目、墨”。 三、名人名言练习。 1、 读 想含义。

2、 讨论:如何写好名人名言? 3、 学生试写。

四、同桌之间互相欣赏、指正。

五、生边听音乐边练习P9—10的字各两个以及第二条名人名言。 第四课 分配匀称 教学目标:

1、 掌握要使字端正、美观,应将笔画安排匀称的写字规律。

2、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品质,规范书写的习惯及浓厚的写字兴趣。 3、 继续练习行款练习。 教学用具:

写有字的小黑板(一个字美观,一个字分布不均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 展示上节课同学们写得好的作业。 评论:好在哪里?(整齐平正)

2、 出示小黑板: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字是否达到要求了?哪个好些?为什么?不太好看的字毛病在哪?

3、 指名发言并归纳板书:分布匀称

一个字写得美观、端正,不仅要将笔画写得整齐平正,而且笔画的分配要匀称。 二、指导书写。

1、 学生看书P13—14。 2、 理解“匀”与“称”。

匀—笔画间隔均匀 称—笔画左右相称

3、讨论如何写好“主、衣、回、困、言、京、再、奋、杰、春、事、带”这十二个字。 4、讨论发言归纳:

“主” 横的间距均匀;示范:主 “衣” 内外笔画间隔均匀;示范:回 “京” 左右笔画相称;示范:京

“奋” 撇捺相称,下部笔画间隔均匀。示范:奋 “事” 横的间隔均匀;示范:事

“杰” 撇捺相称,四点间隔均匀;示范:杰

5 课堂练习:生随音乐试写以上十二个字,一字写两遍。 三、行款练习。

1、 生读两则名人名言,明其含义。 2、 试写第一则名言。

3、 同桌交流。

4、 师指正存在的问题。 5、 生继续练习第二则名言。 四 、作业:

将书上P13—14的字各写三个。 第五课 比例适当 教学目标:

1、 掌握在写字时,应使各结构单位的长短宽窄比例适当的写字规律。 2、 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养成他们良好的观察事物的心理品质。 3、 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热爱,提高他们对书法的鉴赏能力。 4、 训练行款练习。

教学用具: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1、以小故事导入新课。

问:如果一个人头大身子小或头小身子大 ,他走在大街上,你看到他第一个反应是什么?(想笑)

为什么想笑呢?(上下不对称,即比例失调)

2 小结:我们写字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一个字的各结构单位的长短宽窄比例不适当,那么写出来很难看。 如:孟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如何将一个字的比例处理适当。板书:比例适当 二、指导写字。

1、出示贴有字卡的小黑板让学生细致观察,想:这些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以及在写它们时应注意什么?

苗 孟 篮 封 睡 谢 2、看书P17—18

3、指名回答并归纳: 〈1〉上下结构的字:

上宽下窄:苗(上、下长短相等) 上窄下宽:孟(上度占三分之一) 上下相等:篮(上中下长短相等) 〈2〉左右结构的字:

宽窄相等:封(右部稍长)

左宽右窄:到(左部占三分之二,右部稍长)

左窄右宽:睡(左边占三分之一,右部占三分之二) 〈3〉左中右结构的字: 如“谢”(左中右宽窄相等,左部较短) 三、随轻音乐,生将以上的字各写两个。 四、行款练习。

1、生读,明其含义。(第一则) 2、生试写。 3、同桌交流。 六、作业:

将书上P21—22的字各写三个以及第二则名言。

第六课 重心平稳 教学目标:

1、 掌握汉字书写中“重心平稳”这一规律,书写中注意写字“平稳”的要点和细节。 2、 继续进行行款练习,在练习中既体会这一规律又能兼顾整体。

3、 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及对书法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书法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书写规律?怎样才能使汉字的比例适当呢? 二、新课学习。

过渡:汉字不仅要各部分比例适当,还要做到重心平稳才美观。(揭示课题,齐读) 1、 对比写两个“乡”字,重心稳:“乡”,反之“乡”让学生感悟。 2、 阅读书中“概述”,记号,交流。

3、 认读本课例字,慢读一遍,初步感知字形。 4、 以“手”字教学为例:

〈1〉 自己阅读领悟要求,对照例字体会后说说。 〈2〉 指名写一个“手”下面同时练习一个。 〈3〉 点评学生板演,同桌依此互查互评。 〈4〉 改进后再练习写一个“手”。

5、 以下的字可一齐指名书写,如一人写两个字,集中点评,全班每字各练写两个。 6、 每个例字的最后一个字临摹一起进行,要求尽量不看要求,心领神会,熟练掌握“重心平稳”这一规律。 7、 行款练习。

〈1〉 认读行款内容。

〈2〉 观察行款整体,要注意哪些问题。 〈3〉 交流:

a、字居格中 b、字间距匀称(包括标点) c、每个字的结构要注意,如:

础(√) 石出(×) 笔画之间要互相兼顾。 〈4〉书写练习,教师辅导。 三、作文展评。

1、 同桌互评,将结构最好、整体最美的汉字记号,如“手”互相比一比,谁写得好。 2、四人小组展评。 3、交流感受。 四、布置作业

1、 继续进行行款练习。

2、 找一些名言进行课外练习。

3、 行款要有一定速度。了解颜真卿的故事(见书) 第七课 字形特点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领悟,练习领会毛笔字字形特点(一),主要是字形由两、三个部分组成时的结构规。

2、 在练写中进步熟练掌握毛笔笔画的书写规律。 3、 培养学生书法鉴赏的能力及对毛笔书法的热爱。 教学准备:

师:毛笔、墨汁、砚合。

生:前三项同上,另备抹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 同学们,本学期我们钢笔书法练习在“写字”课中暂告一段落。不论是钢笔字还是毛笔字都讲究结构美和笔画美。

2、 欣赏几幅优秀学生书法作品,激发兴趣。 3、 揭示课题。 二、指导写书。

1、 认读所写生字。

2、 以“森”字教学为例: 〈1〉 学生阅读书写要求。

〈2〉 指名根据教师放大的例字说说要求,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培养临帖能力。 〈3〉 教师范写,全班观察,同时体会笔画的写法。 〈4〉 学生临帖,先写一个。教师辅导。 〈5〉 点评学生习字。 〈6〉 继续练习写一个。 3、“磊”“矮”“耀”教法同上。 4、“林”“比”“昌”“炎”书写。 三、作业展评。

1、 欣赏学生中的优秀作品。

2、 从有代表性问题的书法作品中进行评讲。 3、 四人小组展评。 四、作业:

课堂中如有不成功的汉字再练写两个。 第八课 字形特点(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字形特点(二)其中的规律,领会这类字的结构特点。 2、 进一步熟悉毛笔字基本笔画的运用笔,使书写更美观。 3、 培养书法鉴赏及临帖能力,培养对书法的热爱。 教学准备:

师:毛笔、墨、米字格纸、砚、范写好的例字。 生:工具同上,另备小抹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你从中知道了什么规律? 2、 揭示课题:字形特点(二) 二、指导书写

1、 阅读“概述”。 2、 认读所写汉字。 3、 分类找出“相向”、“相背”、“一两笔”“结构单一” 如:“相向”:妙 助 “相背”:张 肥 “一两笔”:乙 卜 “结构单一”:口 日

4、每类字中分别选一个字作例字教学,如:“妙”: 〈1〉自读,领会结构要求。 〈2〉指名依教师范字讲要求。 〈3〉教师范写,边写边讲:“妙”字左右两部相向,左部横向右上斜,右部撇向左下长伸。 〈4〉 学生临帖,教师辅导。 〈5〉 点评学生作品。 〈6〉 继续练写另一个字。 三、作品展评

1、 欣赏学生优秀作品。 2、 评讲有代表性的问题。 3、 四人小组展评。 四、课后练习

可依此课所学字形特点(二)的规律,每种类型再找一两个字练写试试: 如: 相向: 勤 攻 相背: 地 把 一、两笔: 人 八 单一结构: 中 大 第九课 点画要呼应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毛笔书写中“点画要呼应”的规律。 2、 通过此类字的临帖,进一步熟悉毛笔笔法,使书写更美观。 3、 培养书法鉴赏能力、临帖能力及对书法的热爱。 教学准备:

师:毛笔、墨、米字格纸、砚、例字 生:工具同上,另带小抹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 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 揭示课题。 二、指导书写

1、 阅读了解“概述”内容,记号。 2、 交流阅读已知。

3、 分类教学,以一个字为例,如: 点与点呼应:京 点与提呼应:习 难度大一点的:率 点与撇呼应:平

以“京”字教学为例:

〈1〉 自己阅读,读帖了解要求。 〈2〉 指名以老师写的例字讲要求。 〈3〉 教师范写,边写边讲:

“京”字,上横要长,上、中、下三部分对正,下部左点与右点呼应。 〈4〉学生临帖,写一个“京”字。

〈5〉教师巡视后点评,再写一个。 三、作品展评

1、 欣赏好的学生作品,注意规律的把握及笔画的美观。 2、 四人小组点评、欣赏。 四、作业:

继续练写每种类型中的另一个字。 第十课 长短要变化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书法中“长短要变化的规律”。 2、 进一步熟悉毛笔笔画及将各种规律融会贯通。 3、 培养书法鉴赏能力,临帖能力及对书法的热爱。 教学准备:

师:毛笔、墨、米字格纸、砚、例字 生:工具同上,另带小抹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又了解了哪些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 2、 揭示课题。 二、指导书写

1、 自读了解“概述“要求”,记号。 2、 交流要求。 3、 认读所写汉字。 4、 分类比较。

言 重 生 革 (横的变化) 鞋 (左右横画不同) 非 供 日 (横竖的变化) 勿 易 家 (撇的变化)

5、 每种类型选一个字教学,如“言”: 〈1〉 自己读帖后上前及教师例字讲要求。 〈2〉 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3〉 学生点评教师作品。

〈4〉 学生临帖,写一个“言”字。 〈5〉 点评学生代表作品。

〈6〉 继续练写一个,能改进最好。 三、作品展评

1、 欣赏优秀的学生作品。

2、 点评有代表性的作品及存在的问题。 3、 四人小组展评。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在毛笔书写中同一种笔画的长短应该有变化。愿大家平常钢笔书法中也能借鉴这种规律! 五、布置作业:

每种类型的字继续练写剩下的。

第十一课 伸缩穿插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什么是伸缩穿插,了解伸缩穿插在书写中的重要性。 2、 通过练习初步掌握伸缩穿插。

3、 欣赏有关的书法作品,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

1、 笔墨纸砚。 2、 投影机。

3、 录音机及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几个汉字:杰 朵 翻 锲 (通过投影显示两组汉字) 2、 学生比较观察,找出规律。

3、 教师总结:为了使汉字的结构合理美观。有的笔画应恰当地伸缩或穿插。二、掌握新知。

1、 学生通过范字了解什么是伸缩穿插。 2、 师总结:

伸缩是指一笔画在不同的方向伸或缩。 穿插是指笔画之间的穿插。 三、指导书写。

1、 教师示范:杰(边写边讲解) 2、 板书:上伸下缩。

3、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 拿出几个学生的练习投影,学生评议。 5、 学生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继续学习其他的伸缩。

1、 教师出示:朵 翻 锲 繁 笔 2、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

上缩下伸 左伸右缩 左缩右伸 3、 教师示范:朵 翻(边示范边讲解) 4、 学生练习,放音乐。 5、 教师巡视指导。

6、 优秀作品展示,师生评议。

五、学习穿插:出示“雄、跳、愉、树、游”。 师生归纳穿插规律。

六、布置作业:练习“愉、树、游”。 板书:

上伸下缩

伸缩 上缩下伸

左伸右缩

左缩右伸

第十二课 轻重要适宜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笔画有轻有重。

2、 通过练习初步掌握在书写中如何注意轻重适宜、搭配合理。 教学准备: 1、 笔墨纸砚。

2、 投影、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内容。(伸缩穿插) 2、 引入新课:轻重要适宜(板书) 二、出示范字: 自 明 卫 千 正

1、 学生观察每一个字的轻重。 2、 学生回答,教师强调: 〈1〉“自”:横画较轻,竖画较重。右竖比左竖较重。 〈2〉“明”:横向笔画轻,竖向笔画重;左部右竖较左竖重。 〈3〉“卫”:笔画少。用笔重,三笔轻重差不多。 〈4〉“千”:三笔都较重,竖比横更重。 〈5〉“正”:上横较重,中竖不上横稍轻;短横、长横比中竖稍轻。 3、 教师总结:

〈1〉 一般横画较轻,竖画较重。 〈2〉 笔画少的字都较重。 4、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5、 师生评议,教师总结示范纠正学生书写中存在的问题。 三、教师出示范字:“整”,“餐”,“舞”,“健”,“割”,“赛”。 1、 学生观察轻重情况。 2、 学生尝试归纳规律。

3、 师总结:笔画多的字用笔都较轻。 4、 学生练习,放音乐,教师巡视。 四、作品展示,师生共评。

五、作业:课后练习,每字十遍。 板书:

横轻竖重 轻重要适宜 多轻少重

第十三课 偏旁要容让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书写中要正确处理偏旁之间的关系。

2、 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在书写中如何做到偏旁之间要容让。

3、 通过比较展示,培养学生的书法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

1、 笔墨纸砚。

2、 投影、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课。

1、 回顾上节课内容:轻重要适宜。 2、 引入新知:偏旁要容让(板书课题) 二、出示范字:

时 观 独 得 鸣 腾 双 倦 泉 要 华 1、 学生观察。

2、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在合体字中,左右结构的字最多,而在左右结构的字中,又以含左偏旁的字为多。书写左偏旁,一般要写窄些,将比较宽的部位让给右部。对于其他结构的合体字也应以窄让宽,以短让长,以小让大。

三、教师范写:时 观 独 (边写边讲解,学生观看)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练习展示,师生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 六、继续练习:泉 要 华 1、 师范写并提醒学生注意:

〈1〉 上部窄短,下部宽长,上让下。如:“泉”。 〈2〉 上窄下宽,上让下。如:“要”。

〈3〉 上部较窄短,下部稍宽长,上让下。如:“泉”。 2、 学生练习,放音乐,师巡视指导。 七、优秀作品展示:师总结并板书。

八、练习:回家书写:得 鸣 腾 双 倦 板书:

左让右 偏旁容让 上让下

第十四课 疏密要得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在书法中要注意安排有疏有密。

2、如何在书写中做到疏而不散,密而不挤,疏密得当,搭配合理。 教学准备:

1、 笔墨纸砚。

2、 投影、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 回顾上节课内容:偏旁要容让。 2、 引入新课:疏密要得当。 二、教学范写:

引 吏 印 美

1、 学生观察,教师归纳: 〈1〉“引”:左部笔画较紧密,右部笔画疏松,右部笔画比左部笔画稍重。 〈2〉“吏”:上笔画较紧密,下笔画较疏松,撇捺舒展。 〈3〉“印”:左部笔画较紧密,右部笔画疏松。 〈4〉“美”:上部笔画紧密,下部笔画疏松,下部横要长。撇捺对称。 2、 教师总结: 笔画少就疏。 笔画多就紧。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生作业展示,师生评议。 五、学生继续练习其他的字: (放音乐,教师指导)

谨 郎 难 盛 鼻 都 徽 六、优秀作品展评:(投影) 七、师总结:

疏而不散,密而不齐,疏密得当,搭配合理。 八、布置练习:回家,每字5遍。 板书:

少 疏

疏密得当

多 紧

第十五课 集字练习 (一)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集字?以及集字的意义。 2、 继续进行书写训练。 教学准备:

1、 笔墨纸砚、投影、录音机、磁带。 2、 名家字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 回顾上节课内容:疏密要得当。

2、 引入新课:出示名家字帖,学生欣赏。 3、 板书课题:集字练习。 二、了解集字。 1、 什么是集字?

一般是名家书写的字组成所需要的词、句或篇章。 2、 为什么要练习集字?

练习集字既能学习字的写法,也可从中受到教育。

3、 知识延伸:平时喜欢哪些书法作品,你喜欢什么名言警句?想写成一幅作品吗? 三、集字练习:

1、 师示范书写:知 不 足 好 学 2、 学生观察,找出每字的书写要领。

如:“知”:左,右部偏下,左部横的收笔相齐。 “不”:笔画稍重,撇点相称。 “足”:口的位置在上部要正。撇捺舒展。 “好”:右部比左部稍长,横左伸右缩。 “学”:上部较宽,下部较窄。弯钩稍偏右。 3、 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4、 作品展评:把以上字连起来投影,学生评议。 5、 学生继续练习:注意每字的安排。 (放音乐)

四、优秀作品展示。

五、作业:完成“满、招、损”,“谦、受、益”。 第十六课 集字练习 (二) 教学目标:

1、 继续进行集字训练。

2、 要求学生完成自己的书法作品。 3、 初步了解书法作品的布局章法。 教学准备: 1、笔墨纸砚。 2、四尺宣纸。 3、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继续进行集字训练。 二、师示范:“不耻下问”。 边写边提示: “不”:横不要过长,撇的起笔稍偏右。竖居中,宜直。 “耻”:左部窄长,右部宽短。右部比左部笔画疏松。 “下”:横要长,竖稍偏左,点靠上。 “问”:口稍扁,左右间隔均匀。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四、教师出示学生作业:(投影) 师生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 五、学生练习:“温故而知新”。 (放音乐)

六、优秀作品展评。 七、师总结。 八、布置练习:

回家完成“锲而不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