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                                    ——郭娜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 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但是,小学生阅读长期存在课内外脱节现象,怎样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呢? 我和同年级的老师共同研究,把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作为首要工作,下面把我积累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共享。
一、定向选择读物,培养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且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征不同,那学生的阅读取向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在推荐阅读读物时一定要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权利,同时也也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
每个新学期开学的时候,我都会在班级QQ群中公布适合本年级学段阅读的书目,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购买或是借这些书籍。有时我也会和孩子们一起同看一本书。例如,上个学年我就向孩子们推荐了《米小圈上学记》、《狼王梦》、《草房子》、《爱的教育》、《窗前的小豆豆》等等,课后还和他们一起讨论书中的人物、情节,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本中的课文都是最好的阅读材料,有的还是名家名篇。于是,我将这种课内的经典阅读延伸到课外来。例如,学完《丑小鸭》一文,
我就鼓励学生去看看这篇童话的原著,读读安徒生爷爷的童话;学完了《坐井观天》寓言,我就会组织一个“寓言故事”的讨论会,推荐学生去阅读寓言。这样,不但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如果学生真正理解了读物内容,且作了认真的思考,那么,阅读必定有收获。
二、教授读书方法,保持读书兴趣 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后,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参与阅读。但是单凭这种读物、媒体的外在影响,学生的兴趣不会长久的,所以需要我们教师教给学生一些正确、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知道了怎样去读,才能使阅读成为人生中的一件要事。
毛曾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可见,写对于读起着重要作用。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三种简单的写读书笔记的方法:(一)摘抄法。每个学期初我就会让学生准备一个“好词佳句摘抄本”,在阅读时将你认为精彩的句段、名言警句摘抄到笔记本上,定期在班上交流展示,评选出优秀奖。(二)写读后感言。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读书方法,要学生读完以后对书中最感兴趣的情节或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心得体会。当然对二年级学生有些难度,我们可以慢慢培养。
三、营造读书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如何营造读书氛围?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与家长取得联系,营造舒适愉快的读书环境。
人们常说父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个爱读书的爸爸妈妈,一定会培养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来。所以,我希望家长尽量给孩子营造安静、舒适的读书环境,在孩子看书时也不妨拿本书坐在孩子身边,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也能培养孩子的定性,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还将每月评选一次“书香家庭”,将其全家照片和事迹贴在对角里进行展示,大大激励了学生的兴趣。 (二)创建班级图书超市,丰富学生阅读资源。
为了体现图书的“互换互利”的原则,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可动员全班学生开展“创建班级图书超市”活动,将自家的个人图书暂存于班级之中。推荐读书习惯好的学生为图书管理员,建立班级图书名录。图书超市的创建,让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内容更加丰富,课外阅读的时机更加方便,加强了彼此间关于图书内容的交流。同时我还组织学生举办“好书推荐会”,向大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并说明理由。
(三)设立“阅读时光段”,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有家长反映孩子一天在校要搞学习,回家写完作业,运动一下就没有时间来读课外书了。其实不然,只要合理安排好时间,是能在紧张的学习中抽出阅读课外书的时间的。例如,学生吃完中饭到午休前那半个小时,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所以,我利用这段时间让孩子们看看书,可以坐在教室里,可以坐在走廊上的“快乐书吧”, 让学生自带喜欢的读物在宽松、自由的阅读环境中无拘无束地读。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园地中,可能掏得的是“鸟蛋”,也可能采到的是“蘑菇”,但都能烹制一道美味的“佳肴”。经常置身于阅读环境中,耳闻目睹阅读的情景,会大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四、开展读书活动,促进习惯养成。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进行感性体验和理性分析。根据不同年龄、学段,我们可以开展不同的活动形式。低年级的故事会,朗诵比赛、“我是小诗人”、每周一诗;中年级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读书小报、好书推荐卡;高年级的“成长作文集”等等。例如,二年级的《读书感言》,三年级的《好书推荐卡》等等,这些创新作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课外知识,而且促使他们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动力,它能调动学生内在潜力,提高阅读效果。在课外阅读中,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