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检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隋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割据的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 D ) A.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B.北魏建立强大的政权 C.大运河的开凿 D.隋军南下灭掉陈
解析:D 本题考查隋统一全国的标志性事件。5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2.比较是一种重要的学史方法。比较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统治前期,他们在治理国家方面都( C ) A.善于纳谏 B.轻徭薄赋 C.重视人才 D.减轻刑罚
解析:C 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如房玄龄和杜如晦;武则天发展科举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唐玄宗重用贤能,如姚崇和宋璟等。由此可知,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重视人才。
3.右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到高地灌溉”。它的主要用途是( C )
1
A.交通运输 B.纸张印刷 C.农业生产 D.陶器制作
解析:C 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图片可知,这是我国唐代发明的灌溉工具筒车,与农业生产有关,故排除A、B、D三项,选C项。
4.在一次故事会上,主持人讲述了“魏征进谏”“玄奘西行”的故事。这些故事发生在( B )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解析: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征进谏”“玄奘西行”的故事发生于唐朝,故选B。 5.五代十国的“十国”政权中,位于北方的是( D ) A.吴越 B.前蜀 C.闽 答案:D
6.读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下列史实与朝代相符的是( B )
D.北汉
A.①——出现文景之治 B.②——推行崇文抑武 C.③——创立行省制度 D.④——戚继光抗倭
解析:B ①是唐朝,西汉时出现文景之治,A项不相符;②是北宋,当时推行重文轻武,B项符合;③是明朝,创立行省制度的是元朝,C项不相符;④是清朝,戚继光抗倭发生
2
在明朝,D项不相符。
7.南宋诗人杨万里在诗中写道:“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诗中所谓的“天涯”指当时哪一政权( C ) A.辽 B.西夏 C.金 D.前秦
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南宋”“淮河”“中流以北”等信息可知,当时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双方东以淮河为界,故“天涯”指金政权。 8.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 B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解析:B 据所学可知,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交子出现于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会子是南宋时发行的纸币;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综上所述,知识卡片中所列内容为宋朝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
9.(2016广东)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关于下图货币演变的说法比较恰当的是( C )
A.由自然形成向人工制作演变 B.由手工制作发展为机器制造 C.在金属货币流通中出现纸币
3
D.在流通中纸币多于金属货币
解析:C 交子作为纸币,是在金属货币流通中出现的,故答案选C项。
10.(2016济宁)经典诵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包含的从长期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B )
A.秦隋宋 B.秦隋元 C.秦元明 D.隋元明
解析:B 本题考查中国朝代更替顺序,主要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和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纷争的局面,隋朝的统一,结束了南北朝的局面,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宋代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秦朝、隋朝、元朝都是我国历史上从长期走向统一的朝代。
11.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B ) A.市 B.瓦子 C.勾栏 D.邸店
解析:B 瓦子是宋朝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故答案选B项。市是商业区,勾栏是瓦子内的演出场所,邸店是旅客住宿的地方。
1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诗集 B.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C.北宋时期,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D.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解析:D 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准确记忆。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故D项叙述与
4
史实不符,选D。
13.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大兴“”的共同目的是( A ) A.加强思想控制 B.大力发展传统文化 C.鼓励读书人参政议政 D.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解析:A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题干三项措施实行的原因及带来的后果进行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加强思想控制。故选A。
14.(2016烟台)“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中国民族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有( C )
①文成公主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郑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解析:C 文成公主属于为中华民族内部的交往做出贡献的人物,不属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排除含①的选项,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故选C。
15.辽、西夏、金、元、清五个政权,分别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A ) A.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满族 B.党项、契丹、 蒙古、女真、满族 C.女真、契丹、党项、满族 、蒙古
5
D.党项、契丹、满族 、女真、蒙古
解析:A 辽是由契丹建立的,西夏是由党项族建立的,金是由女真族建立的,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清是由满族建立的。
16.在抗击外来侵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民族英雄及其主要事迹包括( C ) ①岳飞抗金 ②戚继光抗倭 ③郑成功收复 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解析:C 岳飞和成吉思汗的事迹不属于抗击外来侵略,都不是民族 英雄。
17.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机构设置,是巩固统治的有效措施。下列制度或机构出现的顺序是( B )
①行省制度 ②八股取士 ③科举制 ④驻藏大臣 ⑤府 A.③②①④⑤ B.③①②⑤④ C.③①②④⑤ D.②③①④⑤
解析:B 行省制度出现于元朝,八股取士出现于明朝,科举制确立于隋朝,驻藏大臣设置于1727年,府设置于1684年。
18.下列根据民间故事创作的描写神魔虚幻世界的长篇小说是( C )
解析:C 《西游记》是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与题干中的“描写神魔虚幻世界的长篇小说”相吻合。
6
19.(2016湖州)元、明、清三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 A ) ①实行集权的政治制度 ②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③结束局面实现大一统 ④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A 明朝是汉族建立的,元朝和清朝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据此可排除含④的B、D两个选项。此外,清朝之前的明朝就是统一王朝,清朝不属于结束局面实现大一统,含有③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①实行集权的政治制度和②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是它们的相似之处。
20.历史影视作品是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史实,下列情节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B )
A.西汉时有人用纸写字
B.唐朝人坐着装有指南针的海船航海 C.在宋元的战争中使用了火炮
D.清朝人阅读使用活字印刷的小说《红楼梦》
解析:B 指南针是在宋代制成的,故唐朝人不可能坐着装有指南针的海船航海。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1题14分,22题10分,23题14分,24题22分,共60分)
21.组合列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提示写出下列人的名字。 ① 唯一女皇,贞观遗风
7
② 勇于进谏,一面镜子 ③ 历经千辛,西天取经 ④ 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 ⑤ 统一女真,建立大金 ⑥ 北宋名相,澶州抗辽 ⑦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⑧ 抗击倭寇,维护主权 ⑨ 废除丞相,设锦衣卫 ⑩ 本草纲目,医学巨典
(2)中国古代文学成就辉煌,但各个时期又有不同的特点: ①唐朝文学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形式 。 ②宋朝文学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形式 。 ③元朝文学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形式 。 ④明清文学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形式 。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把握住设问中的关键信息,同时注意对知识的识记要牢。 答案:(1)①武则天 ②魏征 ③玄奘 ④赵匡胤 ⑤完颜阿骨打 ⑥寇准 ⑦铁木真 ⑧戚继光 ⑨朱元璋 ⑩李时珍(10分) (2)①诗 ②词 ③曲 ④小说(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zān fú)望之继世。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8
——王定保《唐摭(zhí)言》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ɡòu)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三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科第之设”是指哪一制度的创立?何时创立? (2分) (2)该制度在唐朝有何新发展? (2分)
(3)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科第之设”的历史作用。 (2分)
(4)材料三反映了明朝的哪一选官制度?这一制度与“秦焚书”有何相同点? (2分) (5)明朝时采用这种制度来选拔官吏有何突出的弊端? (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度的了解。第(1)问根据材料判断此制度是科举制度。第(2)问结合唐朝完善科举制的史实来作答。第(3)问从巩固统治、选拔人才等方面归纳。第(4)(5)问结合八股取士的相关内容,从八股取士带来的消极影响方面作答。 答案:(1)科举制度;隋朝。(2分)
(2)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设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2分)
(3)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
9
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2分)
(4)“八股取士”;都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2分)
(5)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2分)
23.七年级(2)班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进行了探究学习。下面是他们的活动,与他们共同去探究。 步骤一:收集资料
(1)以上是小明同学收集到的资料,其中图片 、 与本次探究活动不相符合。(填序号) (4分) 步骤二:整理资料
(2)根据题意填写相关内容。 (6分)
朝代 唐朝 ② 朝 清朝 步骤三:归纳整理
(3)根据收集整理的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少数民族的管辖主要采取哪几种方式? (2分) 步骤四:学史感悟
10
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典型事例 唐太宗把① 嫁给松赞干布 设置宣政院,将置于政权管辖之下 确立册封制度、设③ (4)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有何感想? (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根据本次活动的主题判断A 、C与本次探究活动不相符,它属于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链接唐朝、元朝、清朝与的交往和加强对其管理的史实回答第(2)问。第(3)问可根据对本题收集的资料和问题的解答进行归纳总结,对少数民族的管辖采取的方式有和亲、册封、设置管理机构等。第(4)问是开放性题目,能够体现有效的民族利于国家统一、发展,利于民族友好团结等答案即可。 答案:(1)A;C。(4分)
(2)①文成公主;②元;③驻藏大臣。(6分) (3)和亲、册封、设立管理机构。(2分)
(4)实行正确的民族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稳定,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言之有理即可)(2分)
24.综合探究: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这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结束西晋以来200多年的局面、再次完成国家统一的是哪一个朝代?(2分) (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在位时期执行了怎样的民族?他被誉为什么? (4分)
(3)通过“战与和”的两种方式,两宋时期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材料中的“北朝”指的是哪个少数民族政权? 材料中的规定开始于什么盟约?(4分)
11
(4)“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指的是哪个王朝?完成统一后,这个王朝是如何管辖地区的?(4分)
(5)为维护国家统一,中华民族向来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优良传统。请写出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的两个主要事件。(4分)
(6)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清朝统治者一直重视边疆地区,为维护国家统一作了很大努力。请各举一例清对、、地区治理的史实。(4分) 解析:第(1)问据“西晋以来”“再次完成国家统一”,结合所学可知是隋朝。第(2)问结合唐太宗在民族关系方面的史实回答。第(3)问据“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分析回答。第(4)问据“平西夏,灭女真”可知是蒙古族建立的蒙古政权,后改国号为元,然后回答元朝管理的机构即可。第(5)问据“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并结合所学作答。第(6)问考查学生对清朝时期管辖边疆地区的史实的识记。 答案:(1)隋朝。(2分)
(2)开明的民族。“天可汗”。(4分) (3)辽国。澶渊之盟。(4分) (4)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4分) (5)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4分)
(6):顺治册封五世、康熙册封五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平定噶尔丹叛乱和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设置府。(4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