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明《蜀都赋》考论

明《蜀都赋》考论

来源:九壹网
第44卷第2期 2017年3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1.44。No.2 March.2O17 明 蜀都赋 考论 陈伦敦 ,朱锐泉。 (1.四川I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成都610065;2.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成都611756; 3.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天津300387) 摘要:明代万历年问刻本《蜀都赋》作者目前有三种说法:范槲明、阙名、范懈。这三种说法值得商榷。明代《蜀 都赋》作者应是安徽休宁林塘人范槲。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范槲随其父范涞去四川任参政,临行时,程涓有赠 言,范槲感动且盟誓,故后有此作。此赋作于万历三十年(1602),有两篇序,一为余寅作,一为程涓作。范槲《蜀都 赋》有范槲自作的注,明代江鎏作了详细的注释。 关键词:明代《蜀都赋》;范槲}作者;《蜀都赋序》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5315(2017)02—0166-03 一 关于明《蜀都赋》作者的三种说法 《历代辞赋总汇》引《明史・艺文志》、四库本《四 川通志》、康熙《徽州府志》指出,此《蜀都赋》作者乃明 万历间人范槲明,而范槲明生平事迹待考,且言《蜀都 赋》未见单行本。查《明史・艺文志》确实记载为: 马积高先生主编的《历代辞赋总汇》收有明代范 槲明《蜀都赋》,对作者范槲明作如下介绍: 范槲明,生平未详。《明史・艺文志》著录其 所作《蜀都赋》一卷,列万历至崇祯之中,审其前 后,应为万历间人。此赋单行本未见。《历代赋 汇》载有明人《蜀都赋》一篇,而缺其姓名。今按 该赋之序,知作者之父曾为四川参政,考四库本 《四川通志》卷三《职官》载:万历至崇祯间参政有 范涞,进士出身,休宁人,万历二十四年为戊戌, “《蜀都赋》,范槲明。 ̄,[212485这是关于明《蜀都赋》作者 的第一种说法。 《历代辞赋总汇》同时又收录阙名《蜀都赋》,其文 本内容一致,在赋末有校记云: 此赋《历代赋汇》缺作者名。按:《明史・艺 文志》载范槲明《蜀都赋》一卷,列万历、天启、崇 祯时。此赋序言:岁在戊戌,小子侍家大人参知 是土。赋中又言及蜀中之乱,谓:“戴我冠带,明 威勿惕。”疑指万历十八年至三十一年间播州土 司杨应龙之乱,序所言戊戌,当指万历二十六年。 推之,作赋之年为甲子,当指天启四年。其时蜀 与赋序相应。又据清康熙时《徽州府志・儒硕 传》,知范涞为万历甲戌进士,曾知南城县,数迁 至浙江右布政使,与赋序奉浙敕亦相应。由此可 知作者之父当为范涞。再以《明史・艺文志》所 载范槲明之生活年代相参证,则此赋当即《艺文 志》所录范槲明之作,因以属之。惟槲明事迹,别 乱早平,故赋中言及献俘等事。据此,疑此赋当 为范槲明所作。但无其他版本可证,未可径改, 无所见,尚俟详考。[117484 收稿日期:2016—04—08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0@ZH005)、四川省重大文化工程(JII宣E2ol2]I10)“巴蜀全书”2015年度子项目 “巴蜀辞赋集成”(BSQs2O15YO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伦敦(1978一),男,福建连江人,四川I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朱锐泉(1986一),男,江苏泰州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166 陈伦敦朱锐泉 明《蜀都赋》考论 故仍其旧,以俟考。范槲明生平不详。[118075 夫赋者,古诗之流也。……余友范惟蕃氏, 据此校记所言,疑此《蜀都赋》乃范槲明所作,但 无其他版本可证,所以依《历代赋汇》做阙名处理,且 言作赋之年为明天启四年(1624)。 查阅《历代赋汇》收录《蜀都赋》作者确实是(明) 阙名[3]668。这是关于明《蜀都赋》作者的第二种说法。 明代《蜀都赋》作者还有“范槲”说。《海王郇古籍 书目题跋丛刊・传是楼书目》:“范懈,《蜀都赋》,一 幼有至性,负俊才,今方伯原易先生仲子也。常 从广中唐伯元氏学,绳言尺步,一禀于中庸,故工 帖括,而锐意古文辞。旧有豫章三赋,则不佞业 称引之。岁戊戌从原易先生参知蜀蕃,余以五叩 几千言赆行,惟蕃拜手而盟,必有以报子也。既 自蜀归,三载。而靡只字复,不佞褊心,日几几望 之。越壬寅乃出《蜀都赋》投余,瑜数万言,则省 本。,)[41370《传是楼书目》是清代徐乾学撰,中国书店 《海王邮古籍书目题跋丛刊・传是楼书目》所影印的 底本乃是1915年仁和王存善铅印《二徐书目》本。 《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著录:“《蜀都赋》不分卷,明 范懈撰,明江鎏注,明万历刻本。”[5j8“ 《明别集版本志》著录:“《蜀都赋》不分卷,明范樨 撰,明江鎏注,明万历刻本。”【6 J4 《中国古籍总目・集部》著录:“《蜀都赋》不分卷, 明范榔撰,明江鎏注。明万历间刻本,国图。”[7J8。。 以上是明代《蜀都赋》作者的三种说法:范槲明、 阙名、范懈。但这三种说法皆值得商榷。明代《蜀都 赋》作者乃是范槲,且明代《蜀都赋》有单行本。我们 可据目前能见相关材料考证出范槲的一些生平事迹。 二 明《蜀都赋》作者辨正 明代祁承煤《澹生堂藏书目》卷一二:“明《蜀都 赋》,一卷,一册,范槲。”[8]2 据《出版说明》此《宋元明 清书目题跋丛刊・澹生堂藏书目》底本是清光绪十八 年徐氏铸学斋雕本《绍兴先正遗书》本。 又《传是楼书目》清道光八年味经书屋抄本也作: “《蜀都赋》,明,范槲,一本。”_g 清代吴任臣《山海经广注》有两处注引范槲《蜀都 赋》:“其状如孺犬”句,吴任臣案语:“范槲《蜀都赋》 云:叫寐之孺”【1。¨ ;“其神状皆马身而龙首”句,吴任 臣案语:“范槲《蜀都赋》:马首之神,何其烈。”[10] 明《蜀都赋》万历刻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2册, 每半页9行,每行2O字,白口,四周单边。赋前有明 代余寅、程涓各作的两篇序和范槲的“引”(即自序)。 余寅《蜀都赋序》: 古之赋蜀都者二,盖自骚兴四百年而扬子云 始赋蜀都,又三百年而左太冲再为赋,又千二百 年而范仲子又制斯赋。……仲子徼值尊人,原易 先生参知是藩,以其温清之暇,考镜图牒,撰兹闳 伟之章,且濡之以弥年,成之以逾月,又何捷给 也。……仲子,名槲,新都之林塘里人。_l 程涓《蜀都赋序》: 觐先生明州,瑜月而就者。[11] 其《蜀都赋》卷端下题有“新安范槲惟蕃父撰 虎 林江鎏士美父注”字。 《蜀都赋》的“引”: 按蜀居帝议政之方,……岁在戊戍,小子侍 家大人参知是土,……会家大人新膺浙劾,遽鼓 杜东归,寻罹庄歌,存以卜泣,抹杀觚翰。越庚 子,又南征铩翮。冉冉冬徂,趣觐明州。颂椒献 岁,乐有余日。爰理前绪,漫成斯篇o[11] 万历刻本《蜀都赋》余寅的《蜀都赋序》、程涓的 《蜀都赋序》及卷端下题字均可确定此明代《蜀都赋》 作者确实是范槲,而不是范槲明、阙名、范懈。 《蜀都赋》的创作缘起于回报程涓。据前引程涓 《蜀都赋序》:“岁戊戍从原易先生参知蜀蕃,余以五叩 几千言赆行,惟蕃拜手而盟,必有以报子也。既自蜀 归三载而靡只字复,不佞褊心Et几几望之。”即范槲随 从其父范涞去四川任参政,临行时,程涓有赠言,范槲 感动且盟誓,必有所报,故后作此赋。 《蜀都赋》的创作时间应为万历三十年(1602)。 《蜀都赋》“弓}”云:“越庚子,又南征铩翮。冉冉冬徂, 趣觐明州。”庚子即万历二十八年(1600)。程涓《蜀都 赋序》:“越壬寅乃出《蜀都赋》投余,蹁数万言,则省觐 先生明州,跄月而就者。”壬寅乃万历三十年(1602)。 由此可推知,范槲从四川归来后,直到壬寅年才作出 《蜀都赋》,酝酿了多年,创作仅用一个月时间。故可 定此明代《蜀都赋》作年为万历三十年,而不是《历代 辞赋总汇》断定的明天启四年(1624)。 此《蜀都赋》除部分范槲自注外,明代江鎏做了详 尽的注解。据(清)赵世安修、邵远平纂《(康熙)仁和 县志》:“江鎏、金弟有传,以上二人俱中顺大 榜。”[ ]卷十可见,江鎏也是进士。 另,明万历刻本《蜀都赋》中,余寅的《蜀都赋序》、 程涓的《蜀都赋序》、江鎏的注均不见载于《历代赋 汇》、《历代辞赋总汇》,范槲的“引”(即自序)与《历代 赋汇》、《历代辞赋总汇>>Pf录文字出入较大。故,明万 ]67 四川I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历刻本《蜀都赋》文献价值极高。 三 明《蜀都赋》作者范槲生平交游考 余寅乃鄞县(今宁波)人,明万历庚辰进士,即万历八 年(1580)进士。 范槲曾参校万历本《休宁县志》。据《道光休宁县 志・艺文・纪述》所录邵庶《县志序(万历丙午)》:“今 之郡邑志即古列国史也,……邑生金世忠、俞王言、金 鼎铉、范槲八人分曹校述,开局于青云之馆。”_1。j5。 此 程涓,据《道光休宁县志・人物・风雅》卷十四: “程涓,字巨源,辰州守廷策子,工诗文。”_1。¨3“可知,程 涓也是安徽休宁人。 四 小结 《县志序》所言万历丙午即万历三十四年(1606),范槲 乃邑生。 明万历年间刻本《蜀都赋》作者乃范槲,安徽休宁 林塘人,邑生。范槲是范涞的第二个儿子,曾作过《豫 章三赋》;从唐伯元学习,信奉儒家学说;曾参校万历 本《休宁县志》;曾外出游历过苏州府长洲县。 《蜀都赋》的创作缘起是明万历戊戌(万历二十六 年,1598年)范槲随从其父范涞去四JII任参政,临行 时,同县人郡生程涓有赠言,范槲感动且盟誓,必有所 报。但范槲从四川I归来后,暂时未作赋,直到万历壬 寅年才作出《蜀都赋》。此《蜀都赋》酝酿了多年,创作 仅用一个月。《蜀都赋》作年为万历壬寅,即万历三十 年(1602)。 范槲曾出游过苏州府长洲县。据叶昌炽《语石》 卷五:“吾乡栖霞尤多题壁,大字如‘白乳泉’、‘试茶 亭’,周应合《建康志》已著录,则其迹古矣。此外惟 ‘霞城’二字,署休阳范槲书。,,[1411 89 “新都”、“新安”、“休阳”都是指安徽休宁县,林塘 归属于休宁县管辖。据《道光休宁县志・疆域・沿 革》:“休宁……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分歙之东乡 为始新,南乡为新定,西乡为黎阳,休阳并黟、歙为六 县,邃割于丹阳,置新都郡,治始新,休阳即今休宁,为 第四县。……晋武帝太康元年平吴,改新都郡为新安 《蜀都赋》有两篇序,一为余寅作,一为程涓作。 余寅,字君房,改字僧杲,号汉城,鄞县(今宁波)人,明 万历庚辰(即万历八年,1580)进士,官至太常少卿。 程涓字巨源,安徽休宁人。范槲《蜀都赋》有部分范槲 自作的注,明代进士江鎏作了详细的注释。 郡……天宝元年改歙县为新安郡。”l13] 《道光休宁县 志・疆域・隅都》就有:“由山西乡……林塘。”口 这 都落实了序中所提及“新都”、“新安”、“林塘”地名。 余寅,据《康熙鄞县志》:“余寅,字君房,改字僧 杲,号汉城。万历庚辰进士,为都水司主事。-E15] ̄I-t; 参考文献: [1]马积高.历代辞赋总汇E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 E2]张廷玉,等.明史EM].北京:中华书局,1974. E3]陈元龙.历代赋汇E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 E4]中国书店.海王郦古籍书目题跋丛刊:第1册EG].北京:中国书店,2008. E5]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编辑委员会.中国古籍善本总目E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E6]崔建英.明别集版本志EM].北京:中华书局,2006. E7]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委员会.中国古籍总目・集部:第2册[G].北京:中华书局,2012. E8]中华书局编辑部.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澹生堂书目:第5册EM].北京:中华书局;2006. E9]徐乾学.传是楼书目EM].清道光八年(1828年)味经书屋抄本. ElO]吴任臣.山海经广注I-G]//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lO42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11]范槲.蜀都赋I-M].明万历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El2]赵世安(修),邵远平(纂).(康熙)仁和县志EM].康熙二十六年(1687)刻本. [13]何应松(修),方崇鼎(纂).道光休宁县志EG ̄//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第52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 [14]叶昌炽.语石EM].王其袜,校点.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15]汪源泽(修),闻性道(纂).康熙鄞县志EG ̄//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辑:第18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唐普] 16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