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初二上期第三次月考物理卷
一、 选择题 ( 共 13 题;共 26 分)
1. ( 2 分)以下数据中,不吻合实质状况的是( A . 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
80cm
) B . 孟津县  6 月份的均匀气温约 6℃ C . 人眨眼睛所用的时间是 D . 某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0.1s
165cm
2. ( 2 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在 A . 冰、水、水蒸气能够同时存在 B . 水、水蒸气不存在,所有变为冰 C . 只好有冰和水,水蒸气不存在 D . 冰所有融化成水或水所有凝结成冰
0℃的室内( ) 3. (2 分)生物学研究表示,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而物理学研究表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
)
光决定的.由此能够初步推断,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A.
红光
B. C. D.
黄光
紫光
绿光
4. ( 2 分)以下光路图中错误的选项是( ) A .
第1页共16页
         
B .
C .
D .
5. ( 2 分)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A . 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面镜
) B . 平面镜能够成像,也能够改变光的流传路径 C . 阳光照耀下,密林中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的实像 D . 人在河畔看到水底的石头是光的反射现象
6. ( 2 分)老君岩是泉州有名的旅行景色,若用镜头焦距是
)
50mm照相机,拍摄到老君岩的清楚图像,那么镜
头到岩的距离应当是(
A . 30mm B . 80mm C . 100mm D . 大于 100mm
了清楚的像。则()
7. (2 分)小方同学做“研究凸面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面镜、光屏的地点以下图时,光屏上获得
第2页共16页
A . 获得的像是正立减小的实像 B . 获得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 . 把蜡烛向左挪动,调整光屏的地点,获得的清楚像变大 D . 把蜡烛向右挪动少量,要获得清楚的像,应向右挪动光屏
8. ( 2 分)电影放映机所成的像相当于以下哪一种光学元件所成的像( A. B. C. D.
照相机
) 幻灯机
放大镜
近视镜
9. (2 分)以下图,在“研究凸面镜成像特色”的实验中,右边光屏上出现了清楚的烛焰像。已知凸面镜的
焦距为  f , 由此能够判断左边蜡烛到凸面镜的距离
u 所在的范围是 ( ) A . u  < f B . f < u< 2f
C . u  = 2f D . u  > 2f
10.  ( 2 分)在“研究凸面镜的成像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面镜前
)
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等大的清楚
的像.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 把物体放在离透镜
40cm处时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
第3页共16页
B . 把物体放在 20cm 处光阴屏上成倒立减小的像 C . 把物体放在 10cm 处时,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 . 此透镜的焦距是 15cm
11. (2 分)(2017?盐城)上世纪中叶科学家发了然下红光
LED,它是(
) LED和绿光  LED,为与这两种 LED组合,产生白色
LED光源,日本科学家又探访到一种
A. B. C. D.
紫光 LED 黄光 LED 蓝光 LED 橙光 LED
12. (2 分)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宽泛的应用.下边的介绍有一项不吻合实质,它是( A . 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B . 凹面镜能起到扩大视线的作用
C . 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面镜对光芒的发散作用
D . 阳光经过凸面镜后能够点燃纸屑,是利用了凸面镜对光的汇聚作用
) 13.  (2 分)某班同学在“研究凸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面镜的距离
) u 跟像到凸透
镜的距离 v 之间关系的图象,以下图,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 . 当 u=5cm 时, 在光屏上能获得一个放大的像 B . 当 u=15cm 时,在光屏上能获得一个减小的像
C . 当 u=25cm  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依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第4页共16页
D . 把物体从距凸面镜 10cm  处挪动到  30cm  处的过程中,像渐渐变小
二、 填空题 ( 共 11 题;共 31 分)
14. ( 7  分)频次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
________
.人耳感觉声音的频次的范围是
________,高于
________ ,单位是 ________叫超声波;低于
________ ,符
号
________
叫次声波,超声波、次声波人耳都
________(能或不可以)听到.
15. ( 3 分)小花在察看 \" 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以前,查资料得悉:酒精灯外焰的温度为
800℃, 碘的熔点为
113.7 °C , 要察看“碘升华”现象应采纳图
________(选填“甲”或“乙”)方式加热,另一加热方式碘简单发生
________(填物态变化,下同) ;停止加热后, \"  碘锤”  中的碘蒸汽会发生 ________。 16. (3 分)(2011?本溪)中考时期为使学生不受扰乱,环保部门要修业校邻近的建筑工地在考试时期歇工,
________产生的.往常我们听到的各样声音都是靠
________来流传. 这是在 ________减弱噪声,声是由物体
17. ( 1 分)小红在池塘边察看水中月亮的视线与水面的夹角是
30°,如图,此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角的度数
是 ________。
18. ( 3 分)生活、生产中常用到光学知识:  在开凿大山地道中, 用激光指引掘进机掘进方向,   是利用了 ________;
有时人们把电视机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对面墙壁发射,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
________
现象;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对准鱼的下刚刚能把鱼叉到,这是利用了光的
________现象.
________(选填“高”或
19. (2 分)在高海拔地域有一般锅煮鸡蛋很难煮熟,是由于该地海拔高,大气压强
“低”),水的沸点  ________(选填“高”或“低”)造成的.
20. ( 2 分)赣州市里南门广场设有噪声监测设施.某时辰该设施的显示屏上显示
第5页共16页
49.20 的数字,这个数字的
单位是 ________,噪声在空气中的流传速度是大概是
________m/s .
21. ( 5 分)当你在露天游泳池游泳时,  潜入水中观看池边树梢,  看到的是树梢的  ________  (填“实”或“虚”)
像,像的地点比树梢的实质地点
________ (填“高”“低”) .人们有这些感觉,是由于光从 ________ 中斜射
入 ________   中时,折射角  ________   入射角.
22. ( 2 分)桥下江水深为 2m ,桥上一彩灯距水面
12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 ________m,若江水再上
涨 0.5m,则该彩灯的“倒影”向彩灯凑近了
________m.
23. ( 2 分)(2016?海南)在研究凸面镜成像轨律的实验中,凸面镜焦距为
10cm,当蜡烛、透镜、光屏处在如
图所示的地点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楚、
________(选填“减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若挪动蜡烛,
使之与凸面镜间的距离小于
10cm,则人应在 ________(选填“蜡烛“或“光屏”)一侧透过凸面镜察看成像.
24. (1 分)以下图,透过晶莹剔透的露水察看到叶脉变粗,此时叶脉所成的像与 ________(选填“照相
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所成像的性质同样.
三、 实验题 ( 共 7题;共 45分)
25. ( 12 分)在研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一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事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以下实
,接着分别倒入适当
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地点(如图甲所示)
的油和水(如图乙所示) ,再用一束光斜射入油和水中,记录对应的光斑地点,再经过剖析便可获得实验结论.
( 1)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第6页共16页
( 2)小明实验方案中存在显然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答:
________.(只需指出一处即可)
( 3)某小组同学依据改正后正确的实验方案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地点如图丙所示,经剖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 ________对光的偏折本事较大.
( 4)丁图中  C 点为实验( C)所形成的光斑,请在括号内用字母
A、 B、D 标出其他三次实验所形成的光斑的对
应地点.
26. (5 分)为了考证光的反射定律,小明同学准备了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 ON的可折叠硬纸板、直尺、
激光笔、量角器及铅笔等.
( 1)如图甲所示,把沿 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搁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 纸
O点,在
板上描进出射光芒
AO和反射光芒 OB,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该实验探
.
究的问题是
A . 反射光芒与入射光芒能否分居法线双侧 B . 反射光芒与入射光芒能否在同一平面上 C . 反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D . 光反射时能否按照光的反射规律
( 2)沿 ON将纸板向后折,纸板上 ________(选填“能”或“不可以”)看到反射光芒.
( 3)如图甲,当纸板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芒
AO射向镜面,在纸板右边看到反射光芒 OB,若保持镜子上的
入射点地点在 O点不变,将入射光芒 AO逆时针转 10°,则反射光芒 OB将 ________时针转 ________.
27. (7 分)以下图:某同学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色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边,
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   A、 B 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一直在蜡烛A 的一侧进行察看。
( 1)点燃蜡烛 A,调理蜡烛 B 的地点,直到  ________
时, B 的地点即为 A 的像所在的地点。
第7页共16页
( 2 )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________ 的关系;采纳两根同样蜡烛的目的是:能够研究像与物
________ 的关系。
(3)若用平面镜取代玻璃板,上述实验________
进行(填“能”或“不可以”),原由是
________ 。
( 4)本次实验中应用到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叫
________ 法。 ( 5)操作中小明在桌面上不论如何调整蜡烛
B 地点,都不可以与像重合,其原由可能是 ________
28. (4 分)在研究“凸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 1)如图,平行光正对凸面镜照耀,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面镜的焦距 f=________cm; ( 2)如图,光屏上体现清楚的像,
________就是依据这一原理制作成的;
( 3)如图,保持蜡烛地点不变,挪动透镜至16cm 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   ________处能察看到烛焰的像;
( 4)如图,在烛焰和凸面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楚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挪动适合距离 后光屏上再次体现清楚的像,则该眼镜是眼镜
________  (“近视”或“远视”) .
29. (8 分)在“察看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个实验小组获得以下的实验记录表格:
第8页共16页
时间 /mim 温度/ ℃
6 95
7 8 9 98
10 98
11 95
12 98
13 98
14 98
15 98
96 97
( 1)从记录数据看,第   ________min 的数占有显然错误,此时水的沸点应为   ________℃.
( 2)停止加热后,水  ________(”能”或”不可以”)持续沸腾.
( 3)图 1 所示的是甲、乙两杯水被加热时水中气泡上涨的情况,此中
________最可能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 4)如图 2 所示,先不接两用气筒,将三角烧瓶中的水加热到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100℃;此时,经过直 ;②温度计的示数
角管用两用气筒向烧瓶内打气,见到的现象是①水将
________ 沸腾(“停止”或“持续”)
________(“高升”或“不变”) ;由以上实验现象得出的物理规律在家庭中的
________上获得应用. ( 5)如图 3 所示,在盛水的烧杯内放入一装水的试管,用酒精灯对烧杯迟缓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持续加热.则试管中的水 ________(“会”或“不会”)沸腾.
第9页共16页
30. (4 分)小华在研究凸面镜成像的规律中:
( 1)他将凸面镜正对着太阳, 使之在光屏上形成最小、 最亮的光斑, 以下图, 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________cm.
( 2)为使像成在光屏,应将烛焰、凸面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理到
________.将蜡烛放在焦点之外时,都
能够在光屏上成 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
( 3)利用该透镜可制作 ________眼镜(选填“远视”或“近视”)
. 31. (5 分)在研究凸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获得了清楚的像,以下图
( 1)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 __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 2)实验过程中蜡烛焚烧不停缩短,致使光屏上的像向
________(选填“上”或“下”)方挪动. ( 3)为了方便从不一样方向察看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采纳较
________(选填“粗拙”或“圆滑”)的玻璃板. ( 4)实验过程中,假如把蜡烛和光屏的地点交换,
保持凸面镜不动,在光屏上看到了倒立、 1)所体现的像对照说明,光路是
________(填“放
大”、“减小”或“等大”)的实像,这一现象与(
________的. 四、 作图题 ( 共 1题;共 10分)
32. (10 分)如图
第 10页共16页
( 1)如图甲所示,请作出凸面镜的入射光芒和进入水中的折射光芒.
( 2)如图乙所示,物块从斜面滑至粗拙水平面向右运动的过程中,受一水平向左的推力
F,请画出该物块此时
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表示图(请将力的作用点画在物块重心
                           
第 11页共16页
参照答案
一、 选择题 ( 共 13 题;共 26 分)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二、 填空题 ( 共 11 题;共
31 分)
第 12页共16页
14-1 、
15-1 、
16-1 、
17-1 、
18-1 、
19-1 、
20-1 、
21-1 、
22-1 、
23-1 、
第 13页共16页
24-1 、
三、 实验题 ( 共 7题;共 45分)
25-1  、
25-2  、
25-3  、
25-4  、
26-1  、
26-2  、
26-3 、
27-1  、
28-1  、
28-2  、
28-3  、
28-4  、
第 14页共16页
29-1 、
29-2 、
29-3 、
29-4 、
29-5 、
30-1 、
30-2 、
30-3 、
31-1 、
31-2 、
31-3 、
31-4 、
四、 作图题 ( 共 1题;共 10分)
32-1 、
第 15页共16页
32-2 、
                                         
第 16页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