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探索更小的微粒试题
1. 哈勃望远镜使我们感受到宇宙的浩瀚,电子显微镜使我们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深邃。关于宇宙和粒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天体之间和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B.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与地球绕太阳运动相似 C.人类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D.用光年表示宇宙时间,用纳米量度分子大小
【答案】 D
【解析】天体的运行规律和分子的运动规律说明天体之间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A正确; 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与地球绕太阳运动都有一定的规律,非常相似,B正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更先进的仪器设备将用于探索宇宙与微观世界,C正确; 光年表示距离的长短,是光在一年的时间通过的距离,所以D错误; 所以选择D。
【考点】物质的尺度
2. 如图为小明制作的原子模型,外圈上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模型表示一种碳原子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
C.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2个电子上 D.该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
【答案】D
【解析】原子是由据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由图可知,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选项D正确。 【考点】原子
3. 有些物理量与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关。为了研究不同物质的密度与其内部粒子排列紧密程度的关系,小伟通过查阅资料,得到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密度关系是ρ甲>ρ乙>ρ丙,及其内部粒子排
列的模型如图所示。
.①根据以上信息,关于物质的密度与其内部粒子排列紧密程度的关系,小伟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张从其他资料中查到了与上述情况不符的实例,与小伟一起思考分析并查找原因,合理的选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物理量都与物质的微观结构无关 B.物质的密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C.由少数研究对象归纳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意义
【答案】不同物质,内部粒子排列紧密程度越低,密度越小;B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粒子排列得越紧密,物质的密度越大,所以可得结论:不同物质,内
部粒子排列紧密程度越低,密度越小;
小张与小伟的观点不同,这说明物质密度不仅与内部粒子排列的紧密程度有关,还应与其他因素有关,而且通过少数现象不能得出普遍结论,所以B、C是合理的,A是不合理的,不能根据两份资料的说法不同就认为物理量与物质的微观结构无关。 【考点】科学探究方法
4. 为了揭示微观世界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B.查德威克通过实验发现了中子
C.盖尔曼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 D.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西瓜模型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应掌握: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在此基础上,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查德威克通过实验发现了中子;盖尔曼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
解:A、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此项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B、查德威克通过实验发现了中子,此项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C、盖尔曼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此项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D、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而不是西瓜模型,故此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发展史,从原子一直到夸克,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了解物理学史才能正确解答此题.
5. “俄罗斯 ——土壤”火星探测器在地球近地轨道上因主发动机启动失败而无法变轨。经查,是太空中的带电粒子对机载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程序出错。下列粒子中,首先可以排除对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的粒子是(   )  A.电子 B.质子 C.中子 D.氦核
【答案】C
【解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下列粒子中,首先可以排除对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的粒子是中子,故选C 【考点】原子的组成及带电性
6. (4分)宇宙大千世界,从宏观到微观,从天体到原子,似乎都有那么多惊人的相同规律.如图所示,是太阳系模拟图,行星们在各自的固定轨道上围绕恒星太阳运转,这与   的核式结构模型十分相似,其中,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绕核运动的   就相当于行星.
【答案】原子;电子.
【解析】卢瑟福提出的核式结构模型为: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及核外绕核转动的一定数目的带负电电子组成的;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电子相当于绕太阳运行的行星. 【考点】原子的核式模型.
7. 下列原子模型按照建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原子行星模型  ②原子葡萄干蛋糕模型  ③原子电子云模型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答案】C
【解析】汤姆生发现电子后,最早提出原子葡萄干蛋糕模型;卢瑟福在α离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又提出原子行星模型;现在科学家认为原子电子云模型更符合实际。故选C 【考点】物理学史
8. 原子中不带电的粒子是    。在太阳系中,地球是   星。宇航员在太空中通过     把信息传输到地面指挥中心(选填“无线电波”或“声波”)。 【答案】中子;       行;         无线电波。
【解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在太阳系中,太阳是恒星,地球绕太阳做椭圆运动,是行星。宇航员在太空中通过无线电波把信息传输到地面指挥中心,因为无线电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考点】原子的组成;无线电波和声波的传播
9. 2013年以来灰蒙蒙的天气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公众注意到PM2.5细颗粒物。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以下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PM2.5原子夸克细菌 B.PM2.5细菌原子夸克 C.夸克原子细菌 PM2.5 D.原子细菌夸克 PM2.5
【答案】B
【解析】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又由夸克构成。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属于物体,因此它的尺度最大,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选B。 【考点】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10. 下列各种粒子,不带电的是(   )  A.原子核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答案】C
【解析】原子核带正电荷,故A错;质子带正电荷,故B错;中子不带电,故C正确;电子带负电荷,故D错误;应选C。 【考点】原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