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阶段性总结
转眼间,新学期已经开学一个月了,在短短的一个月教学工作中,我感触较多,现将自己在这一个月的教学工作中的点滴得失作一个反思。总结如下:
一、     加强口算练习
计算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从上学期开始就一直坚持课前三分钟的口算练习。上学期的口算练习还都是老师出题,这学期一开始,我就把这个任务分配到各个小组中。每天一个小组,每天10道口算练习(最近这一个月主要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加减法)。小组共同商量,确定要出的题,在课前板书到黑板上。在课堂上当小老师指引其他学生做题,要求自己出的题必须能够讲清楚过程。同时让学生注意板书时的规范及美观。
刚开始时,每天还都需要我提醒一下,现在已经不需要老师提醒了,课前小组内的成员会分好工,有人读题,有人板书,安排的井井有条,非常不错。孩子们也比较喜欢这个环节,都积极回答,跃跃欲试,当然口算训练也得到了巩固。但是,有的时候这个环节也会耽误太多的时间,感觉没有那么的紧凑,还需要引导和锻炼。
二、     小组合作的学习
开学第一周,我们班就重新进行了分组,三人一组,课堂上的问题都交给小组来完成。看整个班级,小组合作的气氛要比上学期好,但是走进他们,感觉合作的效率还不是很高,并不能够保证每个同学都可以发言,都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的组没有形成好的讨论、交流的习惯,把时间都浪费在无谓的安排任务上。所以回答问题的往往总是那几个较积极的同学。小组合作没有很好的利用,也一直是我比较头疼的问题,虽然经过一段时间
的磨练,有一些改善,但还是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反思之前,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课堂上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评价机制,大部分是我对各个孩子的评价,无论是表扬还是加星都是点的某一个孩子的名字,有点忽略他们是某一个小组的成员,没有让他们形成集体荣誉感。但是近期,我们又重新明确了小组整体的评价机制,应该会起到好的作用。除此之外,我也在反思自己的教学,是不是勾起了孩子回答问题,思考的欲望,是不是给了孩子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讨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反思,慢慢改善,细心观察,争取让每个孩子都投入到小组合作的学习中来。
三、     前置性作业的设计
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之前我们所理解的前置性只是简单的几道练习,起一个复习的作用,但是看了视频之后,才发现他们的前置性作业是起了整节课的主导,是一个节课的主线。虽然不同的课型,前置性作业的要求也不同,但也绝不是简简单单的起复习作用,如何体现前置性作业的低投入、高产出,还需要不断地思考。虽然现在还不能设计出比较好的前置性作业,但在我理解,只要能够吸引孩子去看书,去思考,对新授知识起一个引导,让学生通过前置性作业对新授知识有一个了解就可以了吧。看了视频,我理解的前置性作业是一个新授知识预习的框架。
四、     其它方面
1、书写与格式规范。新学期,我特别注意孩子的书写,对其要求也格外严格,所做的作业必须干净整洁,书写漂亮,而做题格式也必须规范。
2、课堂姿势与学习习惯。经过一个月的寒假生活,有些好的习惯已经消失殆尽,这一
个月主要帮助他们把这些习惯重新建立,包括坐姿、写姿、回答问题的语言等等。
3、家庭作业的检查交给小组。这只是我的一个想法,还没有实行,需要克服的困难也非常的多,比如检查时间、正确与否都需要慢慢的进行试验,但我相信,如果真的可以好好的利用,孩子们之间学习合作的氛围会更加好。
生本教育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需要我踏踏实实,耐心的去进行,更要多学习来充实自己,充实自己的思想,完善自己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