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政治学原理模拟试题二

政治学原理模拟试题二

来源:九壹网
模拟测试二 政治学原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 答案,多迭少选均不 能得分)

1.( )是多党制的典型国家。 A.法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答案: AD

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实行多党制,发达国家有法国、意大利。详见教材P129页

2.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指( )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 对应的一个群体。 A.文化 B.经济 C.政治 D.道德 答案:CD

精英是指道德上和政治上最优秀的人物,详见教材P276页

3.生态主义是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在发达工业化国家兴起的( )的意识形态

A. 倡导保护生态平衡 B.相信自然界为有机整体 C.倡导保护环境 D.提倡用温和的办法对待环境危机 答案:ABC

生态主义是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在发达工业化国家兴起的相信自然界为有机整体、倡导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意识形态,详见教材P234页

4.( )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A.君主制 B.贵族制 C.寡头制 D.共和制 答案:A

君主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详见教材P102页

5.第三次民主化高潮首先出现在( ) A.北美 B亚洲 C.南欧 D.中亚 答案:C

第三次民主化高潮首先出现在南欧,详见教材P292页

6.政治权力不具有以下哪一项特性( ) A.强制性 B.排他性 C.权威性 D.收缩性 答案:D

政治权力具有权威性、支配性、强制性、扩张性、排他性。详见教材P69页

7.社会监督的方式主要包括( ) A.司法监督 B.公民监督 C.监督 D.社会团体监督 答案:BCD

社会监督的途径与方式主要包括公民监督、社会团体监督以及监督,详见教材P1页

8.美国经济学家( )指出,民主本来是用来防止一切的,但是,如果多数人的统治不被,民主 这种理想就会成为一种新的权力的根据。 A.哈耶克 B.熊彼特 C.诺齐克 D.布坎南 答案:A

美国经济学家哈耶克指出,民主本来是用来防止一切的,但是,如果多数人的统治不被,民主 这种理想就会成为一种新的权力的根据。详见教材P287页

9. ( )是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 A.自由主义 B.福利社会主义 C.保守主义 D.“第三条道路” 答案:A

自由主义是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详见教材P215页

1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 )。 A.经济的集中体现 B.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 C.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D.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答案:ABCD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主要内容是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详见教材P12-P14页

二、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1.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________ 答案:无为而治 详见教材P34页

12、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________ 答案:秩序

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秩序,详见教材P253

13. ________为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答案: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为我国最高权力机关,详见教材P102页

14.所有的政治活动都是围绕 ________展开的 答案:权力

所有的政治活动都是围绕权力而展开的,详见教材P25页

15.全球化的内容以________为主 答案:经济领域

全球化的内容以经济领域为主,详见教材P259页

16.儒家政治学说以“德治”和“礼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________ 答案:仁政

儒家政治学说以“德治”和“礼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详见教材P34页

三 、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18分) 17.政治改革 答案: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详见教材P244-P245页

18.政治参与 答案: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过程的行为。详见教材P170页

19.总统共和制

答案:总统共和制是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首脑,直接领导,掌管最高行政权。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元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详见教材P103页

四、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20.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

(1)政治色彩浓厚;(3分)

(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分) (3)职能包罗万象;(3分)

(4)治理方法单一。(3分)

该题考的是古代社会的治理模式的特征,详见教材P163-P1页

21.宪政下,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

宪政下,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

(1)自由权,各国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自由权利既涉及政治方面,也涉及非政治方面;(4分)

(2)平等权,公民平等权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即公民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公民触犯法律时,受到同等的惩罚性对待,公民同等地具有遵守法律的责任。此外,在政治活动中公民资格、机会的平等,尤其是一人一票的权利,也体现着这种政治平等;(4分) (3)民主权,各国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政权上。(4分)

详见教材P79-P81

22. 宽容和理性精神在政治上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1)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在思想上,宽容和理性精神要求公民尊重他人所持的思想和信仰,对与自己思想和看法不同的人抱宽容态度。不过宽容是有限度的,它的限度在于要求对方必须尊重既有政治秩序,在政治上取得政治共识;(4分)

(2)妥协精神,在实践中,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利益冲突中相关的参与人,都必须抱着一种尊重,尊重他人利益的妥协精神;(4分)

(3)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4分) 宽容与理性精神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详见教材P255页

五、论述题(20分)

23.试述我国当代宪政建设包括的内容。 答案:23. 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宪政的功能在于将政治文明转化成法律价值使之能够得到程序性保障,它是实现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在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4分)

(1)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并且通过立法的完善,形成法制体系化的权利保障网络。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政建设的根本要求。我国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内容十分广泛。但应看到,某些基本权利的细化和实施上仍然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宪政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阶段,而应当在各种普通立法中体现基本权利;(4分)

(2)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之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政政治理念,成为社会中各种利益集团解决政治纷争的主要渠道和场所。在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并使之上升到保障的高度。完善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厘清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真正作到“党必须在宪

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使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实现政治法律化、制度化,体现出政治文明的内在题旨。另外,完善的选举制度、罢免制度和质询制度以及人民代表的构成、职权也是完善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逐步推广直接选举、差额选举以及竞选人资格的逐步开放、罢免提议条件的逐步放低,是当前扩大人民民主的重要步骤。只有民主权利得以真正确立,公民的自由才可能得到保障,而两者的统一是在宪政的框架下才能实现的;(4分)

(3)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志相统一的体现。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而宪政就是实现这三者统一的基本路径;(4分)

(4)坚持和完善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在我国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和建设中,在中国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政权的组成,参与重大国策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支不可或缺的政治力量,也是宪政建设的重要内容。(4分)

详见教材P255-P258页

模拟测试二

政治学原理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 AD 2. CD 3.ABC 4. A 5.C 6. D 7. BCD 8.A 9. A 10.ABCD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1.无为而治 12.秩序 13. 人民代表大会 14.权力 15.经济领域 16. 仁政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18分)

17、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详见教材P244-P245页 18、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过程的行为。详见教材P170页

19、总统共和制是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首脑,直接领导,掌管最高行政权。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元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详见教材P103页

四、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2O.(1)政治色彩浓厚;(3分)

(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分) (3)职能包罗万象;(3分) (4)治理方法单一。(3分)

该题考的是古代社会的治理模式的特征,详见教材P163-P1页

21.宪政下,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

(1)自由权,各国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自由权利既涉及政治方面,也涉及非政治方面;(4分)

(2)平等权,公民平等权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即公民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公民触犯法律时,受到同等的惩罚性对待,公民同等地具有遵守法律的责任。此外,在政治活动中公民资格、机会的平等,尤其是一人一票的权利,也体现着这种政治平等;(4分) (3)民主权,各国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政权上。(4分)

详见教材P79-P81

22. (1)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在思想上,宽容和理性精神要求公民尊重他人所持的思想和信仰,对与自己思想和看法不同的人抱宽容态度。不过宽容是有限度的,它的限度在于要求对方必须尊重既有政治秩序,在政治上取得政治共识;(4分)

(2)妥协精神,在实践中,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利益冲突中相关的参与人,都必须抱着一种尊重,尊重他人利益的妥协精神;(4分)

(3)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4分) 宽容与理性精神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详见教材P255页

五、论述题(20分)

23. 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宪政的功能在于将政治文明转化成法律价值使之能够得到程序性保障,它是实现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在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4分)

(1)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并且通过立法的完善,形成法制体系化的权利保障网络。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政建设的根本要求。我国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内容十分广泛。但应看到,某些基本权利的细化和实施上仍然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宪政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阶段,而应当在各种普通立法中体现基本权利;(4分)

(2)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之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政政治理念,成为社会中各种利益集团解决政治纷争的主要渠道和场所。在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并使之上升到保障的高度。完善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厘清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真正作到“党必须在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使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实现政治法律化、制度化,体现出政治文明的内在题旨。另外,完善的选举制度、罢免制度和质询制度以及人民代表的构成、职权也是完善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逐步推广直接选举、差额选举以及竞选人资格的逐步开放、罢免提议条件的逐步放低,是当前扩大人民民主的重要步骤。只有民主权利得以真正确立,公民的自由才可能得到保障,而两者的统一是在宪政的框架下才能实现的;(4分)

(3)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志相统一的体现。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而宪政就是实现这三者统一的基本路径;(4分)

(4)坚持和完善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在我国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和建设中,在中国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政权的组成,参与重大国策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支不可或缺的政治力量,也是宪政建设的重要内容。(4分)

详见教材P255-P25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