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小:学校材料

四小:学校材料

来源:九壹网


给舞者搭建一个尽情舞蹈的台子

——学校课改十年回顾

奈曼旗第四小学

推动学校课改进程,继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是用课题研究的方法来进行的。

这样,我们就有理由邀请专家来引领教师进步,从而找到方向;就有理由邀请领导和主管部门帮助我们解决课改困难,从而找到机会;就有理由组织教师展开伙伴研修解决课改实际问题,从而找到方法,就有理由促使教师自己系统地思考一个问题,成为课改的行家里手,从而找到途径。

一、我们的课改经历

1、课改过程存在的问题:

课改已经进行一轮的2006年,如果用“课改纲要”衡量,问题依然很多。在这里对问题只列举一些现象:

一是教师讲的太多,学生以听为主,很少动口动手动心,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包办代替严重,以讲代学。二是课堂作业很少,课后作业一大堆,学生课后敷衍。三是教师课堂提问不断,以问代讲,学生没有多少意义上的收获,表面热闹,深层次的思维活动少。四是教师表演,学生配合,课堂虚假,学生学会了作假,学会了顺从,学会了“表演”,没有自己的方法,更没有自己的思想,学生被“奴化”。五是随着年级的升高直至到初、高中,相当数量的学生兴趣越来越淡,成绩越来越低,方法越来越少,习惯越来越差,觉得学习是一件无聊的苦差事,

1

学生苦教师累,师生关系不和谐,导致学生厌学,厌学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重病。六是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说,课堂“奴化、被动、虚假”充斥,看不见“民主、自由、人文”的影子,学生与生俱来的积极性、好奇心、创造性被湮灭,而“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存方式”,由此会导致国民“奴化、被动、虚假”和缺少“人文、科学、创新”。七是一谈到课改,在方法上就是在较浅层面集中学习、培训、念材料、看录像、教研活动。从教师的角度说这是被灌输而非自己的反思与改善。

归纳起来,课改存在的问题,是课堂上一定程度的“教师角色转型不到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不到位,三维目标落实不到位”。从而课改现状距课改目标距离还比较大。

2、课改行动:

课改初期几年没有实质改善,2006年,我们制定了《第四小学优化课堂教学24条规定》,并把它作为校教学工作的抓手,2007年,奈曼旗教研室布置在全旗开展“实效课堂”活动,在要求上、组织上、环境上情况好了一些,内容也系统了一些,也培养了多名典型教师,工作进展加快。当时存在的问题是:一是理论匮乏缺乏指导,没有方向一头雾水;二是想到什么做什么,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三是学校领导布置多,要求多,教师被动,缺乏教师的深层参与,教师的实践性智慧没有得到发挥和利用,是自上而下的而不是自下而上的,教学工作仍然缺少“以人为本”。2008年,到赤峰乌丹和通辽科区观察课堂教学,有所启示,邀请教科所韩立福博士观察我们的课堂教学,并做《观察与学习报告》,收获很大,也受到韩博士的肯定。由此,我们的“规定” 变成“活动”,“活动”又变成“课题”,于2012年“课题”又发展成“先学后导,合作学习,当堂达标”教学模式。目前,教学活动均在这一模式下展开,

二、我们的课改方法

1、全员——首先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2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苏格拉底;“教育理念是教育行动的灵魂,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动”——韩立福;“为学生的明天负责,就要改变学生今天的学习方式”——我校校园标语。为此学校对包括校领导在内的全体教师进行,每周进行教师集中学习、培训讲座、主题聊天,首先涉及的内容是教学理念。

这些理念主要有: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走下神圣的讲台;学生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与学生要交真正的朋友,改变“操纵+依附”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节目主持人”或“教练员+裁判员”的角色;教学要面向学生内心世界,培育学生完善的人格。

我们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合作学习,全面发展”。

2、“角色、方式、目标”——过程中必须落实的三个的问题。

一是课堂以学为主,缩短教师的讲授,教师不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角色转型是第一位的事情,也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大前提。在“儿童中心主义”与“教师主导论”中间,寻找一个符合《纲要》的点。

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变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本节核心问题,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形成合作学习机制。

三是教师角色由“知识讲授者”向“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变化。教师要“走下讲台闭上嘴”。教师的组织任务是调动和协调学生学习,教师的引导任务主要是制定“学案”和提供“学习提纲”,教师的合作任务主要是巡回个别指导、精讲点拨及练、测、评、导。

3

四是教学任务由“知识与技能”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转变。学习任务的完成,由主要依靠课后作业向主要依靠当堂训练转变。

3、“学习、方法、学案、机制”——日常要做好的四件事。

一是理论学习。我们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系统论”为支撑,以“新课程指导纲要”和 “课程标准”为依据。以韩立福博士的“相关话语”为行动策略。使教师学习成为学校最具个性化、常态化的一件事。没有教师不断的学习,就没有真实的课改。

二是建立方法。在我校教学模式“先学后导,合作学习,当堂达标”的基础上,形成“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走进文本、呈现问题—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回扣目标、小结归纳—达标检测、导学评价”的教学流程。

三是设计学案。教师设计可供学生使用的“怎样学”的“学案”,学案由“我的任务、小资料、我的预习、我的合作学习、我的训练”板块组成。我们编写的这套丛书叫《导学探究方案》。

四是建立学生合作学习机制,这是重中之重。

在组织方面,主要是分组、分工、培训。在习惯方面,主要是在交流中倾听、追问、讨论、异议、表达的习惯。在方法方面,主要是预习、阅读、思考、观察、记忆、笔记、合作、倾听、表达的方法。在能力方面,主要是按照学习目标的限定和自学提示或导学案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的相关能力。在机制方面,主要是小组内的分工、职责、纪律、合作要求、默契合作等。在心理方面,主要是心理安全,快乐平等,自信心,进取精神,完整人格等。

4

为此,我们制定了《课堂教学操作规程》和《课堂学习行为规范》,一个解决学习方法问题,一个解决行为习惯问题。

4、“两个结构化”——先学后导的基础。

实行教师结构化备课,当前我们的主要内容是:从学生、课程、情景、自己、设计五个角度,从时间、知识、环节、师生活动预设、期望学生行动五个方面,按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备课。学生结构化预习,当前我们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我的资料、我的收获、我的问题”五个内容。

三 、我们的组织工作

1、我们以“以生为本,先学后导,全面发展”为基本理念开展工作。

2、我们成立了课改工作领导小组、课堂教学指导小组、学科教学示范小组。

3、我们的工作方法是:“专家引领,伙伴研修,培养典型,以点带面,各有特点,全面铺开”。

三、我们的课改收效

1、核心收效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逐步实现课改目标。

2、在学校课题《问题发现—合作学习—问题评价》的基础上,形成了学校“先学后导,合作学习,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并总结形成了“第四小学3521教学模式”。我们认为,从依靠模式到超越模式,最后走向教学的个性化,是提升课堂教学品位的必经之路。要实现从“依

5

靠模式”到“超越模式”的转型。目前我们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到目前,像我校语文学科的张丽敏老师、杨艳玲老师,数学学科的赵风云老师、杨桂欣老师、英语学科的白艳梅老师、周凤娟老师以及其他学科的几位老师,在“先学后导,合作学习,当堂达标”教学模式下,都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学科模式。

3、其他收效,大概有:

(1)师生关系得到改善,由原来某种程度的“猫鼠关系”变成现在的朋友关系,教室充满和谐和绿色。(2)教师校本研修得到真正落实,教师为了搞课题、搞课改主动学习。这种人本化的学习,目的上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内容上瞄准最新课改成果,形式上随时随地不拘一格,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可以说,如果不搞课题、和课改,第四小学的教师整体素质可能不及一个村级小学。(3)教师专业成长成为现实,他们的进步真是相当快,老师们的教育理念,也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岗位研修意识比较强。多名教师被评为“全国有效教学高级指导教师”,学校成功地承办了两次“奈曼旗中小学教学现场会”,还应邀到本旗其他乡镇、外旗县送课,还应教科所及房山区教育局的邀请,到北京燕山二小做示范课和举办讲座。教师参加各级教学能手比赛,均获“优秀教学能手称号”。(4)学生人格得到丰满,他们快乐,他们真诚,他们努力,他们自信,他们心里安全,比原来懂事儿多了,综合素质提高多了。他们也更会学习了。(5)建立起了自己学校的教学模式。一所学校全体教师都能够运用同一模式进行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成熟的标志,也是学校重要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产,最终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6)家长与社区的认可得到提升。(7)教师职业幸福感得到加强,职业倦怠有所削减,老师们说“很忙很充实,很累很成长”,教师工作更加主动,在教学研究上,过去领导督促教师,现在教师督促领导。

如果我们学校的师生是舞者,我们学校的任务就是:给舞者搭建一个尽情舞蹈的台子。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