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思维教学法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年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在新技术的严峻挑战面前,我们要大力发展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适应形势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关键词]创造思维 教学法 创新素质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己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崇尚创新己成为奔腾全球的滚滚潮流。那么政治教学如何融进知识经济发展的大潮,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就摆在了我们教师的面前。教学方法是老师培养学生的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传统的教学方法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应采用以创造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一、“创造思维教学法”和现阶段政治课教学的现状
创造思维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告诉我们教学方法是老师培养学生的手段,而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大弊端之一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突出表现在以教材为主线,按部就班,面面俱到,结构严谨。用大部分时间讲解各种理论和方法,学生被动听讲。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无法摆脱书本教学的框框,变成了创新思维的枷锁。这样学不到真正的知识,不利于素质教育、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适用创造思维教学法。
二、怎样运用创造思维教学法
教师在采取的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时,要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接受知识的水平能力,要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和课程中不同的内容采取四步法,以达到创新思维的教学的效果。
(一)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有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
(二) 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动脑思考。
创设问题意识环境,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然后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例如针对经济常识价值规律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的教学,设置的情境是:“不找找市场”,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无情的,但也充满了魔力,把握好市场脉搏,经济就快速发展,当前过市场关需要强化三种意识,即开放意识、法制意识、竞争意识。试问:“看不见的手”为什么能逼“过关”?“过市场关需要强化三种意识”,反映了市场经济什么特征?为什么要强化这三种意识?问题提出来后,同学们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答案进行评议、争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最终达成共识掌握知识。
(三)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多提一些发散型问题,因为这类提问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想象力,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解决问题。例如对美国火星探测器的成功飞行这一事件,我要求学生分别从经济常识、政治常识的不同角度去分析说明,绝大多数初三学生能从经济上说明,这一事件对人类开发太空资源具有深远意义;从政治上看,则反映了美国继续维持其世界霸权的;从而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规律认识和改造世界。
三、在应用创造思维教学法时教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要树立新型教学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能把学生看作被动的认知体,而要把他看成完整人的生命体。从而树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的新型教学目的观。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分析、归纳,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体验。使自己执教的每一节课都能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做到全员参与、师生互动、相机诱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 要认真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
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并从结构出发,明确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依据结构,设置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设置,必须符合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大量素材的基础上,广泛深入地了解学生,使问题情境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和朴实性,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三) 要加强指导性的备课。
在认真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备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在课堂上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创设态度民主型、思维开放型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精心设计悬念和联想的空间,在课堂上通过点拨,
暗示体现出来,使学生在创新思维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四) 要融入教师情感。
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积极情感。而良好课堂教学环境的形成,教师是关键。因此,教师要以自己饱满的教学激情和对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激励学生的情感,从而使科学理论成为学生行动的指南。
总之,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创造思维是学生应具有的诸多素质中最重要的综合素质。我们要努力寻找课程中创新思维的契机,有意识地激励学生对课程的热爱,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浙江省泰顺县西部中学)
编辑 张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