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艺术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的大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  一、抓课题提问。
课文题目是课文的眼睛,也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年的课堂教学,我喜欢从抓住课文题目来向学生提问,因为“问题”是教学的起点,是吸引学生到课堂的关键。抓住课题提问,有利于学生打开思维,思维不游离文章主题,全面把握文章的主旨。一次成功的教学,我认为不是老师让学生带着句号,带着答案走出教室,而是让学生带着成功的喜悦(感叹号)与新的渴望,走出课堂。
我在执教《金色的鱼钩》一课时,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学生问:“这鱼钩是什么做的?”“作者为什么说这是金色的呢?”“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一口气提出了7个问题,这么多问题,教师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一一解答,根据课文内容,只要抓住支撑性问题即“为什么说这是金色的鱼钩?”就可以了,这个问题解决了,其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上课时,我就抓住这个统领全文的问题,让学生找到文章的最后一段点名主题的部分。再由最后一段“反弹琵琶”向课文的纵深挖掘。学生时而读,时而说,时而划,时而写,课堂充满了情趣,洋溢着探究的快乐。 二、抓主要线索提问。
提问要沿着文章的思路,抓住主要人物、主要线索及主要特征提出关键性的问题,并能从一个问题引到另一个问题,使每个问题成为整个链条里的一环。例如小语第八册《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写的是飞机由于安装了雷达,夜航时能畅通无阻,从而彻底解决了飞机夜航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而雷达的发明又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文章的主要线索是:蝙蝠的启示→3次试验→揭开秘密→制成雷达。课堂教学时,我沿着文章的思路,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分析课文:开篇提问:这篇课文的题目是《蝙蝠和雷达》,蝙蝠和雷达有什么联系呢?问而不答,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在师生共同学习中设计若干个小问题:这篇课文先提了一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呢?(启示)科学家们是怎样弄清这个问题的?(3次实验)飞机在夜间为什么能安全飞行?(制成雷达)这些问题的总体设计,抓住了文章的主要线索,牵动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再如课文《可爱的草塘》有两条线索,一是草塘的可爱,这包括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二是作者感情的变化。通过朗读去品味草塘的美。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课前布置学生查找北大荒的资料;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重点通过朗读第五自然段“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及第十八自然段“草塘中的小河”这两部分景色的描写体会北大荒的景色优美;我还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哪一句,哪些字都考虑全面,并穿插草塘美景录像;我想虽然这节课可能无法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情感的变化,但能通过感悟、朗读来体会“景”与“情”的内在联系。
五、抓总结句提问。
《伟大的友谊》结尾:“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四十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在四十年里头,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他们建立了伟大的友谊。”这段话既深化了主题,又抒发了作者对“伟大的友谊”的赞美。在教本课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探究课文,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更重要的是在事业上互相合作。他们合作了四十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在四十年里头,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他们建立了伟大的友谊。他们都为对方的成就而感到骄傲。我们应提倡这样的友谊值得大家去提倡与学习。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加强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十分重要。如果能够在教学中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就可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显示教师的教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