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政治课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政治课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来源:九壹网
堕 墼! No.8 TIME EDUCATION Aum ̄t 政治课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吕光钰 摘要:创造性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主旋律,政治课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创 新能力。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8181(2009)08—0165—01 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 4鼓励学生提问,师生共同探讨 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能思考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任何创造总是从提出问题开 判断的有创造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可见创造性 始的。在教学中,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疑问,甚至是与教 思维是多么重要。 师、与教材不同或超出教师、教材的观点。教师应善于抓住这些 长期以来,广大中学生被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成为名符其实 疑问点、矛盾点与学生共同讨论,在共同探讨中激发思维热情,开 的被传道、被授业、被解惑的对象。为了应付高考,教师在不断提 阔思路,取长补短,明辨是非,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高学生应试能力,让学生成为应试“高手”的同时,却使学生经受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与学生情感交流的原则、鼓励的原则、 着“题海战术”式教学的摧残,在重复训练中强化线性思维、定式 宽容的原则,使学生感到与他人讨论,切磋,得到别人的肯定或接 思维、机械思维、从而使得具有思考能力,判断能力的学 受他人的意见的喜悦,并更加充满自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 生变为知识的容器,其个性受到压抑,形成了对老师严重的依赖 的敏捷性和创造精神。 性,何来独辟蹊径的创造性?为此,政治课教学必须走出创造性 5归类分析,验证结果 是“教”出来的、创造性思维是“训练”出来的误区,要使学生真正 思想政治课教师所讲授的理论,以及学生探讨得出的结论, 成为教育的主体,知识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相信“自己有创造 要入脑、人心,真正令学生信服,还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接受实践 力”。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造性思维? 的检验,并得到深化和发展。对一些较深奥的问题,要引导学生 1敢于怀疑权威 进行深入研究,以拓展知识、深化知识;对一些与学生思想实际密 一些观念之所以在我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常常是因为这些观 切相关的基本理论。要引导学生联系其思想实际进行探讨,答疑 念来源于某种权威,或名人说的、书本上学的、或老师讲的。教学 解难,提高认识。 中要让学生对课本中叙述的理论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或对课本的 6开展有序的训练 编排布局重新整合,消除学生将教科书奉为金科玉律的心理,培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从简单到复杂, 养学生不惟书、不惟上、要惟实的精神。 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作为教师要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训练的 2敢于否定常规 方法,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创造性思维的一个表现是,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政治课教学不要限于让学生听讲、记忆、复述,还要积极创设 例如: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 智力上有挑战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一系列思维的加工, 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又如高斯做数列连加,不是一个个逐 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次累计,而是创造性地用一种新方法来计算,常规中不少认识往 7传授必要的知识 往是片面的,政治课教学中要求我们对习以为常的问题重新审 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一个知识贫乏的人,不可能有较高 视。注重对事物作客观全面的考察。 的创新能力。因此,凡是学生不懂、难懂的知识,教师都要积极指 3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学生思维 导他们去学习、去钻研,政治课教学要将教学过程由传授知识、记 创新思维的兴趣从何而来?应该从问题情境中来。因为从 忆知识转变为发现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 本质上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孟子说:“君子引而不发,跃如 8开展课外活动 也。”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主要是引发学生的欲望,启迪学生的 课外活动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能力,让学生主 思维,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激发学生的学 动学习,大胆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接受锻炼,思想政治课要结合 习热情,责任感,成就感,以造成一定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接受并 教学实际,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演讲、调查、课外阅读、社会服务等 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鼓励学生形成思考的习惯,逐渐树立 活动。 创新意识,从而发展创造能力。 总之,创造性教育是2l世纪教育的主旋律,政治课教学中应 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在复习旧课的基础上,通过“以旧孕新” 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 来进行。教学之初,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例如,在教学“量变 的创新能力。 和质变”知识点时,先引导学生复习“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使之明 确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道理,为后续的 作者简介:吕光钰,女,成都双流人,大学本科学历,四川省攀枝花 学习奠定基础。 市米易中学政治一级教师,四川米易 617200 问题情境应该源于现实生活,紧扣教材,短小精悍,且具有启 发思维,或激发兴趣等功能。 —1 6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