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七年级美术上册美术与环境第3课空间的魅力教案1赣美版

七年级美术上册美术与环境第3课空间的魅力教案1赣美版

来源:九壹网


空间的魅力

1教学目标

初步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原理。 2学情分析

没有知识体系的支撑,学科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另外初中阶段的学生也开始逐渐重视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没有知识体系支撑的学科,会让学生觉得简单,没意思。所以,虽然提倡以审美教育、情感教育为主,但帮助学生建立最基本的知识体系框架,与此并不矛盾,反而是有益的。

3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实际认识方形物体透视规律及画法。

难点:熟悉、理解生活中和绘画作品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提高审美能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欣赏视频、导入新课

提问:通过观看2012年中国阅兵仪式视频,让同学们说说纵深整齐的队列越往远处感觉怎么样?(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答:近的宽、远的窄;近的大、远的小·····

教师总结物体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赏析图片、讲授新课

1 / 3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画面,让学生分析课本左上角四个图形的例外状态,并联系生活中例外物体(如:书本、写字台、房间等等)。通过师生问答,对照课文阐述,归纳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原理,结合教材图例,阐明知识点。

活动3【讲授】师生合作、释析难点

透视现象的概念:物体在空间中近大远小的视觉变化,即透视现象。 1、透视术语:

(1)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2)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在开阔的野外,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

(3)主点:由视点向正前方延伸一条视中线,与视平线相交的一个点(亦称“心点”)。

(4)余点:方形物体的两组水平平行线向左右两边分别聚集并在视平线上消失的两个点。

2、平行透视:

方形平面的两对边线,一对平行于画面,另一对垂直于画面,故平行透视又称直角透视。

3、成角透视:

方形平面的两对边线,同画面所两个夹角相加为90°角,两角互为余角,故成角透视又称余角透视。

4、归纳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区别: 平行透视

正方体的一面与眼睛正对 与画面垂直的线都消失于主点

2 / 3

有一个消失点 成角透视

正方体的一棱与眼睛正对 两直立面上下边线分别消失于余点 有两个消失点

活动4【活动】课堂实践、教师指导

试画出立方体或一本书,感受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书本摆放参考

教师出示范画,并巡回辅导。 活动5【活动】交流评价、展现自我

通过学生、师生评价,讨论改进方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态度、参与意识和热情提高,使学生心爱校园,心爱祖国,心爱大自然。

活动6【作业】课堂小结

1、针对学生作业,指出优缺点,总结本课内容,阐述严重知识点。 2、指导学生整理本人学具,注意班内卫生。

3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