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繁盛一时的隋朝
南北朝重归统一
581年 杨坚 建立隋朝 长安 隋文帝
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大运河的开通p.4
原因:加强南北交通、经济发展,巩固统治 时间:605
北---涿郡,南---余杭,中心---洛阳,全长2000km
意义:纵贯南北,古代世界最长运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第二课 贞观之治
唐朝的建立:618 李渊 唐朝 长安 唐高祖
贞观之治
道理:吸取隋亡教训。
1、统治者不过分压榨农民; 2、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3、皇帝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 4、大臣廉洁奉公。 措施:
1、减轻农民赋税; 2、戒奢从简; 3、革除民少吏多;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特点:社会经济繁荣,国力加强。“贞观之治”
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继续发展贞观之治
第三课 开元盛世
开元之治——开元盛世 改革措施:
1、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历精为治”;
2、重视地方吏治,下放优秀官吏,亲自考核县令; 3、不用奢侈物品。
盛世经济的繁荣
农业繁荣:积极抗旱,治理蝗灾。 1、修水利工程
2、农耕技术发展---江南地区是重要的粮食产地 3、蔬菜新品多—来自西域
4、江南---茶叶生产,饮茶全国盛行。
新农具:改进犁----曲辕犁
五大河流 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手工业繁荣:
丝织品---花色多,技术高
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越窑青瓷----胎质细薄,“类玉”,“类冰”。 邢窑白瓷----“类雪”,“类银。”
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世界工艺珍品。
商业繁荣
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长安:有坊—居民住宅区+市---繁华的商业区
长安城里人口上百万,边疆各族,世界各国——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国际性大都市
唐朝的衰亡
907 唐玄宗后期 安史之乱(史思明、安禄山)+农民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隋朝:科举制的诞生
隋炀帝 设置进士科 凭借才学做官 正式诞生
唐朝:科举制的完善
内容:常设科目多----进士,明经两科 人物: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武举、殿试:武则天
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
废除:延续1300多年,清末废除。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大昭寺 吐蕃人:藏族
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友好。
回纥的勃兴---回鹘 回纥人:维吾尔族
车书本一家 靺鞨族:东北
苍山洱海间的南诏---云南王 南诏人:彝族+白族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遣唐使和鉴真和尚---日本 遣唐使:中日
鉴真东渡----唐招提寺(在日本)
唐与新罗的关系---朝鲜半岛 1、学习中国文化
2、经商
3、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 4、引入中国医学、天文、历算 5、朝鲜音乐流入中国
玄奘西游—天竺(印度)---贞观时期 玄奘
《大唐西域记》意义---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地区历史,佛学的重要典籍。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高超的建筑水平
桥梁:李春---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跨度大,桥面平整,便于交通,造型美观
长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雕版印刷术
《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孙思邈--- “药王”--《千金方》
光耀千古的诗坛
李白---诗仙:豪放飘逸 杜甫---诗史:“三别”,“三吏”:气魄雄浑+沉郁悲怆 白居易---讽喻社会,同情人民,通俗易懂
第八课 辉煌的隋唐艺术 (二)
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书法:颜筋柳骨
颜真卿---颜体:雄浑敦厚。
柳公权---柳体:方折峻丽,骨力劲健,“笔谏”
绘画: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阎立本---人物画,人物身形兼备 吴道子---“画圣”,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后世写意画先河
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莫高窟:甘肃---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隋唐时开凿。
有大量精美的笔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彩色塑像。 大量佛经、文书
盛大欢腾的乐舞: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
音乐、舞蹈---气势恢宏,风格多样,优美和谐 《霓裳羽衣舞》
第三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
(1)10世纪初,阿保机统一契丹,他是辽太祖,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 (2)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2、辽、宋、夏的和战
(1)辽军进攻北宋,宋军打退辽军,宋给辽宋币,辽不进犯宋,史称“澶渊之盟”。 (2)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3、金和南宋的对峙
(1)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金太祖)起兵抗辽,并在会宁称帝,金 (2)金先灭辽,再灭北宋。赵构定都临安(杭州),称南宋。 (3)岳飞抗金遭杀害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收入来自南方(东南地区)
1、南方农业的发展 (1)太湖流域,“苏湖熟,天下足” 水稻+棉花+茶树
2、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南方丝织业,海南棉织业
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2)浙江哥窟冰裂纹,江西景德镇瓷都 (3)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3、南方商业的繁荣
(1)设立市舶司,加强管理
(2)中国商船近至朝鲜,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宋真宗,四川出现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1、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1)衣:妇女缠足,劳动者穿胡服 (2)食:羊肉多,南方人吃鱼
(3)住:多为茅屋,稍富裕的茅瓦结合 (4)行:缺马,用牛车,驴车
2、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瓦子是娱乐场所
圈出的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卖艺谋生
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春节—元旦:桃符+守岁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206年, 蒙古国建立,成吉思汗 大汗---铁木真。 1271年,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忽必烈是元世祖。 1376年,南宋灭亡。
文天祥被杀---《过零丁洋》《正气歌》
元朝建立后措施:
1、发展农业,推广棉花 2、治理黄河 3、开凿新运河 4、开辟海运
5、大都—政治中心+商业大都市
马可.波罗---意大利:《马可.波罗行纪》
元世祖在设立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 正式成为行政区 加强琉球管辖
大量外来人口逐渐融合,形成回族。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四大发明:
北宋 毕升 发明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 (又名司南) 火药 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沈括 《梦溪笔谈》---涉及数学、天文历法、地理、物理、化学——北宋科学家 石油---一词来自于沈括
郭守敬 《授时历》——元朝天文学家和水利学家,测定一年,与公历基本相同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 (二)
司马光 《资治通鉴》---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苏轼:豪放,雄浑,《念奴娇.赤壁怀古》
关汉卿 《窦娥冤》---元曲
绘画:山水画,花鸟画,风俗画 郭溪(北宋):山川自然
宋徽宗(宋):花鸟画 李公麟(宋):宋画第一 张择端(宋): 《清明上河图》 赵孟頫(元朝)---神品
书法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四家 元:赵孟頫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1368年, 朱元璋 以应天为都城,改成南京。朱元璋---明太祖。 设立直属的三司。 设锦衣卫 八股取士 靖难之役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和冲突
郑和七下西洋 (刘家港) 最远到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 抗倭英雄 戚继光
葡萄牙人占领澳门---澳门妈祖阁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
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皇太极是清太宗。 14年, 清军入关。
设立军机处,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标志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第18课 收复和抗击沙俄
郑成功击败荷兰,收复。——开辟荆榛逐荷夷 1662年回到祖国怀抱。
雅克萨之战,沙皇入侵,受到清军顽强抵抗。 《尼布楚条约》——规定领土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顺治帝赐予“喇嘛”
康熙帝又赐予“班禅额尔德尼” 1727年,清军设驻藏大臣。
清朝设立伊犁将军,管辖整个地区。
土尔扈特回国,首领渥巴锡。--蒙古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苏州是明代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制瓷---青花瓷器
明清商人:山西晋商,皖南徽商
机户出资——资本家,机工出力——雇佣工人,是资本主义的萌芽——明朝中期后
闭关锁国,与世隔绝
以农为本,重本抑末——抑制工商业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宫城+皇城+京城=紫禁城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6000多公里。——完善
古典科技巨著:
李时珍---《本草纲目》:药物学
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界的工艺百科全书:农业和手工工场 徐光启---《农政全书》:农业百科全书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罗贯中---《三国演义》——小说 施耐庵---《水浒传》——小说 吴承恩---《西游记》——小说
曹雪芹80+高鹗40---《红楼梦》——古典小说的高峰 四大家族:贾、王、史、薛 贾宝玉、林黛玉
汤显祖---《牡丹亭》——戏剧
书法:董其昌——颜骨赵姿 绘画:
徐渭泼墨
扬州八怪:郑板桥《兰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