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l6卷第4期 现代农业科学 V01.16 No.4 2009年4月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s Apr.2009 发展特色产业创建茶乡品牌 ——安溪推进新农村建设措施之我见 林庆祝,曾玉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茶叶经济在安溪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安溪茶产业的发 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安溪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面临哪些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又是该如何审时 度势、务实创新,将安溪茶产业发扬光大,走出一条富有县域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笔者提出了一些建 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特色产业;品牌;措施 中图分类号:F7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oOs一4650(2OO9)O4—026卜O4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Industries to Create Brand Tea —— r Suggestions on the New Construction in Rural Areas of Anxi LIN Qing-zhu,ZENG Yu-fin (Central South Forestr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siness School,Hunan Changsha 410004,China) Abstract:Anxi tea econom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has a pivotal position.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Anxi tea industry faces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In this pape ̄recommendations o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ofAnxi aI℃made which includes the -ae— ing of the factors htat impede economic development,how to size up the situation,pragmatic innovation,carrying forward Anxi tea indus- try and out of a rich feature of ht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y road. Key words:new construction in I'llral areas;features industry;brand;measures 1 安溪社会自然经济条件 元。产茶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大的乌龙茶产地,其中铁观音 乌龙茶全球闻名,被誉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安溪现 1.1自然经济条件 有茶树品种64个,其中铁观音、黄且、本山、毛蟹、梅占、大叶 安溪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上游。是泉州市辖下的一 乌龙6个品种于1985年被定为国家良种。其中,著名商标 个山区县,居山而近海,位于闽南厦、漳、泉中间结合部,距厦 “凤山牌”特级铁观音自1982年来已连续22 a荣获国家金 门特区85 km,行车至厦门机场仅90 min车程,离泉州55 质奖以来,2000年5月,被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指定为专用 km,至泉州后渚港、晋江机场仅需60 arin。厦漳泉铁路贯穿 茶,成为我国的国茶。2004年,安溪铁观音获得地理标志保 全境,是闽中与闽南重要的交通走廊。县境位于戴云山脉东 护,2005年底,“安溪铁观音”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正 南坡,地形以湖头一石坪为界,可分为:西部(内安溪)为戴云 式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中国涉茶的第一个驰名商标。 山脉的主体部分,地势高峻;东部(外安溪)以低山、丘陵为 1.2安溪茶叶市场 主,并镶嵌有若干向东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西溪自西北流 安溪乌龙茶的内销市场目前主要有闽南市场、广东市 向东南,在盆地内的沿溪两岸,发育了一片冲积平原,为主要 场、长江流域市场和北方市场4大销售市场,年销量约 农耕地区。西部气候属中亚热带,东部属南亚热带。气候非常 18 000 t。同时,安溪人也“走出去”,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开设 适合种茶,素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面积3 057.28 m2,人口 了茶庄、茶行、茶艺馆,“安溪茗茶”的招牌随处可见。兴建的 108万人(2oo5年)。茶业是安溪的支柱产业,截至2005年 中国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占地10万m2,投资 底,全县茶园面积达到2.67万hm ,约占全国乌龙茶种植面 1.4亿元。是我国目前规模大、投资多、品位高,集茶业贸易、 积的30%;年产茶叶4.2万t,约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1/2; 信息、茶文化、旅游、科研为一体的茶业新都市,年交易额达 各类茶叶加工企业800多家,全县涉茶行业总产值45.2亿 5亿元。 收稿日期:2009—03—14 作者简介:林庆祝(1986-),男,福建安溪人,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通讯作者:曾玉林(1963一),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林业经济管理 262 现代农业科学 2009正 安溪乌龙茶的外销市场主要是日本、东南亚地区,近年 改善生活状况,进而才有可能实现农民“生活宽裕”,农村“乡 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可以说“生产发展”是新农村 来,乌龙茶的销售逐渐向其它周边国家辐射,并不断开拓欧 美市场,产品已销往五大洲6O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量约1 7OO0 t,每年为国家创汇近4 ooo万美元。 建设的首要任务。这足以说明只有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广 大农民才能实现生产宽裕,才有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精神文明 建设上来,到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效果,也只有生产发 展,广大农民的也才有精力关注政治、积极主动参政议政。才 能够实现管理民主。作为泉州的一个不发达“内陆地区”,如 何让农民实现生产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多 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只有因地制宜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 1.3安溪茶文化 安溪茶文化氛围十分浓厚,从1988年安溪县举办了全 国“铁观音杯”征歌大奖赛以来,茶乡民俗活动和“赛茶王”一 年比一年更有气氛,之后先后举办了“中国茶都f安溪)茶文 化旅游节暨铁观音乌龙茶节”活动,“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 会”等。县里还投资建设了两园:集中外名优茶53个品种于 一园的茶叶大观园;集休闲娱乐、历史古迹、茶园观光为一体 的茶叶公园,丰富了茶文化旅游的内容。安溪茶文化旅游已 被列为全国三大茶叶旅游线路之一。 2安溪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安溪茶产业近些年的发展让人高兴,但是如果我们对 其进行做深入的分析,就会发现当前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 题,有些问题甚至严重制约了茶产业的发展。 2.1产业化发展水平落后 安溪茶业企业虽然在当地遍地开花,但是大部分属于 各自为政的小企业,企业难以做大;很多“内安溪”茶农自产 自销,自己加工了茶叶后挑到县城的茶叶市场上卖,还停留 在低层次的生产经营状况中,经营缺乏一体化。当地茶叶企 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部分企业缺乏现代的设备,生 产效率低;规模普遍比较小,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不到6O 家,产品缺乏创新。 2.2品牌推广力度不够 安溪有众多的茶叶品牌,一些在本地和邻近地区出名 的牌子,却在省外、国外缺乏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品牌推广力 度明显不足。很多企业满足于传统的批发方式,认为做品牌 得投入很多广告成本,还没有形成一个知名品牌,甚至很多 茶叶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而是笼统称为“铁观音”。 2.3应对国外“绿色壁垒”乏力 茶饮料具有很多碳酸饮料所没有的独特功能,欧美人 也在慢慢的接受了茶饮料,因此有人预言:21世纪是茶饮料 的世纪。安溪茶叶的国际市场大有所为,但是,和很多中国的 农产品一样,安溪乌龙茶同样有个硬伤:农药残留超标。面对 发达国家筑起的“绿色壁垒”,安溪不少企业望而却步。因此, 面对发达国家市场还是缺乏一定的冲击力。 3安溪新农村建设中茶产业发展的措施探 析 3.1 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中茶产业发展的重要作 用 新农村建设需要产业发展作为支撑,新农村建设的二 十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 主”中的第一条就是生产发展,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只有 加快新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才能够实现生产发展,才能够加快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只有茶产业得到发展,才能解决农民就业和提高农民 收人。“加快农村产业发展,特别是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 不同阶段,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企 业,吸纳劳动力就业和提高比较受益的优势,充分发挥离农 产品近而且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达到提高农民收入、促进 农村经济增长、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目的。在农村产业发 展的同时,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也将相应加快,带动企业和人 口由分散走向集中,并逐步形成规模,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 非农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三大产业均衡发展进而实现扩大 就业和增加农民收人的目的。” 只有茶产业发展,才能促进农村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 与城市相比,农村的落后不仅表现在经济上,更体现在观念 和文化上。通常经济越贫穷的乡村,村民的思想和文化观念 通常越落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缺乏竞争的落后生产和 生活方式,局限了农民的视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仅 仅追求经济发展,而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 社会建设的协调统一。新农村建设要求改善村容村貌,就要 改变农民的精神面貌。不能将村容整洁仅仅理解为修水泥路 等,只有重视改善农民精神面貌,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村容村 貌。加强农村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发展农村产业 和农村经济。在农村产业加快发展的基础上,依托产业发展 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 训,逐步改变农业生产方式,进而改变农民思维方式、生活方 式,使广大农民成为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 农民。 3.2创建产业品牌,促进经济发展 3.2.1进行产业规划,实施品牌战略 发展农村产业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系统工程,新 农村产业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是推进 新农村产业发展的指南针,在创建产业品牌过程中起到统 筹、先导作用。在进行产业规划和实施品牌战略过程中,首 先,要统一组织、科学论证、准确定位,把握好发展方向,突出 规划的前瞻性。要与国家产业、宏观等相一致, 把农村产业发展与“十一五”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这关系到规 划实施后的发展前景。其次要有战略眼光,注意规划中的产 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可持续性。在次,要通盘考虑产业项目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规划的可行性。 一个好的规划要取得好的效果,还离不开、细致、具体 第4期 发展特色产业创建茶乡品牌 263 的实施方案。所以在制定好规划的同时,必须制定相应的工 作方案。一是加强规划实施的领导;二是加强规划的评估与 考核;三是强化品牌意识;四是要引导、上下联动,突出 规划的带动型。安溪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 的“龙头”;三是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用产业集群的理念把 分散的、零星的区域组建成规模较大的商品生产基地;四是 要加强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确保产品卫生安全,形成规模化 和专业化的品牌产品生产。 安溪茶业产业集群…安溪县是名茶铁观音、黄金桂 针,规划先行,试点引导,深入实施“四大家园”建设计划,扎 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四大家园分别是:建设富庶 家园、建设绿色家园、建设文明家园、建设和谐家园。坚持因 地制宜,突出特色,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特色分成工业企业 的发源地,茶业产业集群发展已初具规模,涵盖农业、加工 业、包装业、运输业、旅游业等多种行业,目前有茶叶精制加 工企业4OO多家,其中规模加工企业50多家,涉茶人员达 70万人以上。安溪茶业产业集群有生产优质铁观音的自然 带动型、商贸流通带动型、茶产业带动型、生态茶园观光型、 新村建设精品村、以及少数民族聚集村等六种类型,同时要 加强品牌的建设和维护。 3.2.2培育茶乡龙头企业 农业走向现代化必须要解决“两进两出”的问题。“两 进”是农业技术信息、农业投资要进农村,“两出”是农产品、 农业富余劳动力要出去,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解决这 2个问题的最奏效办法。在创建新农村产业品牌的过程中, 必须坚定不移地发挥龙头企业在市场开拓、技术创新、资金 融通、品牌建设等方面举足轻重的作用。龙头企业的健康发 展,对于改变农业产前、产后开发的薄弱状况,对于提高整个 农业体系的竞争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是要在财政资金、税收、融资渠道等方面的 向龙头企业倾斜,加快支持和培育龙头企业;二是要引导龙 头企业实行股份制或股份经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广泛吸收农民参股入股,使龙头企业与农民真正结成利益共 同体;三是要推进龙头企业集团化发展,优化生产要素组合, 提高龙头企业综合带动功能和增强竞争力,组建区域性企业 集团,增强企业联合的规模效益。中国茶都——安溪全国茶 叶批发市场,被省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评为福建省“十 佳龙头企业”。国家农业部正式公布《第三次监测合格农业产 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安溪茶厂有限公司榜上有名。 这是该厂自2000年人选首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以来,连续三次监测合格。安溪两大茶叶龙头企业———铁 观音集团与八马茶业有限公司,已被安溪县定为2008 年年重点扶持上市企业,目前已进人上市辅导期。为了鼓励 这两家公司上市,县还出台了相关资金扶持。对于 挂牌上市的茶企,当地将给予250万元的财政资金扶 持,用于科技研发等。 3.2.3发展产业集群 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是具有优势 农业资源的区域经济实现飞跃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发 展大农业的一种趋势。特别是中国加入wro后,更需要发 展产业集群。产业集群能够加强龙头企业问及龙头企业与中 小企业的联系,形成紧密合作关系,从而促进产业化的加快 发展。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从已下几方面多加关注。一是要 从当地资源、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统筹规 划、突出特色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从优化资源配置入手, 因地制宜地选择好市场空间大、经济效益好的特色农产品作 为支柱产业,开发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二是在发展特色产业 集群的基础上,加快培育龙头企业,使之真正成为产业集群 条件,产业文化和技术设备优越,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3.2.4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分工与协作 进入21世纪。加人世贸组织,农业发展必须面对经济 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各国、各地区之间生产要素千差万别, 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如何适应国内外市场经济的发展,抓 住机遇发展自己相对有利的产品和产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 占有一席之地,专业化发展是必然的方向。要坚持以国际市 场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立足点,从农产品的生产人手,实行 专业化生产,参与国内外市场的专业化分工。生产的分工越 细,专业化程度越高,企业的规模经济也就越明显。那么要加 快发展农村产业,创建产业品牌,参与国内外的分工与协作, 一是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优势,实行区域化 布局;二是要调整农产品贸易,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贸易 的金融支持体系,建立符合76I'0的规则;三是要培育具有 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提高专业化水平,减少内部的交易费用, 降低交易的机会成本。 3.2.5加强科研,促进产业发展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科研的作用,进一步 提高茶叶的质量。控制茶叶卫生指标,严格控制茶叶农残超 标问题;推行加工全程清洁化生产,探索建立茶叶初制加工 集中区(场、点);充分发挥2个国家级茶叶检测机构作用,加 大检测力度;注重保护安溪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保持安溪 铁观音传统“音韵”个性;建设国家级安溪茶树良种繁育基 地;依托安溪铁观音研究院,推进涉茶科研成果转化应用;鼓 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生产加工、产品研发 等关键环节的技术攻关,建设先进精加工生产线;支持全国 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乌龙茶工作组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参 与制订、修订茶叶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 加强茶叶采制机械设备研究和推广,不断提高茶叶做青、剔 梗、包装、保鲜等方面技术水平;深入开展“科技入户”活动; 多层次多形式举办茶叶初制技术大赛、审评技术大赛、拼配 技术大赛、烘焙技术大赛;提高“茶业万人培训工程”实效;推 行茶叶职业资格和技能认证,强化科技对茶产业发展的支 撑、带动和引领作用。 3.2.6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创建农村产业品牌,必须重视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努力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给新农村建设植入“内核”。这是农村 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增强农产品综合竞争力,提高内生 比较优势的重要途径。当今农业的竞争力,与其说是单个产 品的竞争,不如说是集良种、生产、加工、储运、保鲜、包装、营 销、科技等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在内的整个农业产业体系的 现代农业科学 2009矩 竞争。农业产前、产后系统,是我们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薄弱环 节,要把加强农业产前特别是产后开发、科技创新,作为增强 4总结 我们农业竞争力优势的重点。一是中国茶叶商城网站建设 在新时期的发展中,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茶乡一发展 (http:/1www.teasm.conr)。开展茶树栽种与加工技术的网上发 特色产业、创建特色品牌,使应有的茶叶产业发展优势得到 布、茶文化推广、不同季节茶叶市场参考价格、网上茶叶销售 继续发挥,还需要部门的规划和引导,企业家的资金投 信息发布,已加入网站的茶叶企业近30家。二是加强网络信 入,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撑,广大茶农的积极参与,以推动茶叶 一息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茶叶门户网站(中国茶叶商城网)建立 产业走上产品品牌化的发展之路,使茶叶产业真正成为农业 企业自助网站近3O个,并开通网上商城为企业提供商务、科 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技信息等方面服务。三是技术管理培训中心建设。依托安溪 设添砖加瓦。 职业中专学校、安溪慈山农业学校等2所星火培训学校,开 展制茶技术、营销理念和农药安全使用等农民工和管理人员 培训活动。全年组织举办10期培训班,培训农民工3 000多 参考文献 [1】1 王振忠,杨忠耿.闽南乌龙茶 .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人次、技术骨干280多人次,不断提高产业人员素质。四是引 2005:12-l8. ’ 导安溪铁观音集团有限公司、安溪八马茶业有限公司等20 [2 季玉琴,2]陈霄雄,愈永明.说茶饮茶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 多家企业建立品牌茶叶网站。 1-9. 【33】 蒲善新.新农村建设导读【M】.jE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4]李佐军.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叭】.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上接第206页) 2预防对策 添食解毒。 2.4饲喂良叶、适时添食 2.1彻底消毒、预防蚕病 ’ 桑树施肥要合理,施氮、磷、钾肥不能偏,施氮肥过多, 在养前、养中、养后,要做到对蚕室、蚕具及蚕室周围环 会产生氮肥过多桑叶,造成叶质不良,饲喂后幼虫出现肥胖 境彻底消毒,消灭病原,切断病毒传染途径,除采用常规的药 不结茧现象,即使幼虫吐丝结茧,其茧层率也低,造成茧质下 物消毒外,也可采用含有1%有效氯的漂白粉液或1%一2% 降。对幼虫添食脱皮激素过多或添食时间不适宜,也易出现 新鲜石灰水上清液喷雾消毒。在饲养过程中一旦发生蚕病, 不结茧现象,因此在使用脱皮激素时要适时、适量添食。 必须隔离饲养,及时淘汰病蚕,防止病原蔓延。对病毒性病 2.5饲养温度 害,要每天采用石灰粉消毒蚕座,对细菌性病害要采用氯霉 1龄期饲养温度要控制在28℃,湿差1℃,2—3龄温度 素添食,进而提高幼虫的抗病性能。同时也要采用防僵粉对 控制在26—27 ̄C温差3.5 ̄C,遇到闷热气候时,对养蚕室要 幼虫体消毒,预防僵病的发生。 及时通风、换气、排湿。大蚕期饲养温度为24℃,温差1~ 2.2加强管理、空气新鲜 1.5 ̄C。同时要做到室内养蚕架排放要稀、养蚕架上面的蚕匾 根据不同饲养品种的特征和要求,加强幼虫期的饲养 排放要稀、蚕匾内的幼虫数量要稀。 管理,稀放稀养薄饲,良桑饱食Ill。促使幼虫健康生长发育, 科学管理、上蔟合理:要适时上蔟,操作要合理,上簇时 以增强幼虫体的抵抗力。同时要保持饲养室的适宜温湿度, 动作要轻,要细致,同时要注意簇中换气。熟蚕程度要均匀, 室内空气要新鲜,蚕座要均匀、稀薄、清洁,要避免闷热天气 不偏生;上蔟密度要均匀,不偏密;上蔟老熟要均匀,不偏老。 对蚕室的不良影响。在幼虫期添食氯霉素,每mL中应含氯 蔟具、蔟室、环境要干燥,光线不要偏亮。 霉素500单位,每龄添食1—2次。 2.3预防中毒 参考文献 在饲养过程中要预防农药和不良气体,要禁止接触过 [1】王海清.中秋蚕大面不结茧的发生原因分析硼.北方蚕业,2007 农药的人及携带农药的工具进入养蚕室嘲,要防止饲喂农药 (1):24—25. 污染过的桑叶。养蚕室、养蚕用具不受农药污染。养蚕室周围 [2 王宏芳.关中地区夏秋蚕防病技术要点阴.2]北方蚕业,2007(4): 不得释放影响幼虫生长发育的不良气体,要创造良好的饲养 57—59. 环境。幼虫一旦发生微量中毒时,应立即打开门窗保持新鲜髑, 【3】丁福成.桑蚕病害防治技术要点们.特种经济动植物2008(1): 51 同时要及时采用阿托品、解磷定、肾上腺素针剂500稀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