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英语主题式阅读教学与文化品格培养

高中英语主题式阅读教学与文化品格培养

来源:九壹网
教学研究

英语教学高中英语主题式阅读教学与文化品格培养

吴玉玲

(厦门市禾山中学,福建厦门

361009)

摘要“整合性、对比性、体验性”是培养文化品格的主题式阅读教学原则,即采用整合文化话题、比较文化异同、体验文化内涵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扩大跨文化视野,加强跨文化理解,提高跨文化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形成文化品格。高中英语;主题式阅读;文化品格关键词一、引言《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1]法治国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的考查。主题式阅读是以教材主题为中心,以学生认知能力为半径,以文本特质为基础,通过精读、泛读、自读等多元丰富的阅读实践,学习中西方文化知识、理解中西[5]方文化异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主题式阅读文化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卷注重渗透中外文化知识,考查教学应遵循“整合性、比较性、体验性”三个原则。整合性原则是指根据教材中某一个关于文化的主题,把教材中不同单元中相同主题的文章整合起来,或者针对某一主题把教材文章与课外相关文章结合起来,进行精读和泛读教学,引领学生整体阅读多篇中外文化同题异质的阅读材料;比较性原则是指组织学生阅读某一主题的中外文化内容的文章,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感知、文化理解、文化比较和文化鉴别,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认识中外文化的差异或共性,从不同角度分析造成文化差异的原因以及产生文化趋同的成因;体验性原则是在处理中外文化题材的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品味、观察、接触”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中外文化互动教学,通过感官与心灵接触中外文化信息、亲身经历中外文化活动,体验和感悟中外文化内涵,从而增强跨文化理解和交往的能力。“整合性、比较性、体验性”三要素是层次性、渐进性、在循环往复中螺旋上升的过程。发展文化品格的途径很多,以主题式阅读进行中外文化整合、比较和体验是本文讨论的焦点。考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力,如试卷I第二篇阅读理解材料,选用一篇“美国社会对老人帮忙带孩子现象的反应”的报道为素材,展现发展变化中的美国家庭文化,考查考生对异国社会文化现象的理解力;第四篇阅读理解材料,选用一篇介绍“沉默在不同国家文化中的含义和用途”的文章作为素材,直接考查考生理解中外文化差异的能力;试卷III中语法填空题选用了介绍筷子历史的文章作为素材,通过讲述筷子的演化历史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华夏文明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广泛影响。这说明,外语学习不仅要了解外面的世界、扩大国际视野,而且要展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发展成就。二、文化品格内涵及主题阅读教学原则文化品格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文化意识、文化修养和行为取向,文化品格的培育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学会做人做事,[2]成长为有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Brislin认为“文化是大多数说同一种语言和住在一起的人们所分享的价值和观念,这些价值和观念[3]是世代相传的而且为人们提供对日常行为的指导。英三、指向培养文化品格的主题式阅读教学(一)整合阅读材料,扩大跨文化视野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编写很多文化知识话题,其中英语国家、非英语国家和中国文化等跨文化内容各占一定的比重,如必修一Englisharoundtheworld、必修二Culturalrelics、Music、必修三Festivalsaroundtheworld、必修四AtasteofEnglishhumour、必修五TheUnitedKingdom等。每个模块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要话题,教学时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进行语教育肩负着输入目的语文化和输出母语文化的双重使命,在发展文化品格过程中,既要注重学习外国文化知识、理解和尊重异域文化习俗,也要增加民族文化元素,注重介绍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取得的成就、对世界的影响和做出的贡献等内容(张卫,[4]2017)。基金项目:厦门市湖里区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基于学科素养的高中英语主题阅读行动研究”(项目编号:15-013)。

􀀲2017·08􀀧

适当的取舍或调整,利用教材话题功能的特点,开展主题式文化阅读。如把必修一Unit5Elias’story、必修四Unit1goodofwork?Astudent、Unit2ofAAfricanpioneerwildlifeforall、peopleWhynot、carryonher物”nonverbal为主题的阅读,humour的阅读文章整合起来Unit3学习如何描述他人情况、,开展以Amaster

介绍人物“人

品质,探讨伟人和名人之间区别以及中外评价人物的标准,如不论国籍、性别、职业,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伟大人物?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搜集一些伟人的排行榜,引导他们分析伟人异同特征。了解人们崇拜的英雄或伟人的品格,在很大程度上理解了一种文化的价值取向。根据整合性原则,把教材中模块1-8各单元中相同文化主题阅读文章整合起来(如下表),在教学中扩大学生的跨文化视野。

(二)比较文化异同,加强跨文化理解

跨文化对比在文化教学中极为重要。各民族由于地域、生态环境、政治制度、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的不同,其文化特征也不一样。“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之间异同,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加深对中外文化理解。根据比较性原则,高中英语阅读可以在一个话题下进行中外文化对比教学。如教学必修四Unit4时,对比几个国际学生由于其文化背景差异,Bodylanguage阅读课文Communication:no在初次见problem面时互相问候的方式迥然不同,引导学生关注体态语与文化背景的密切关系,对身势语的文化差异及其意义进行积极的思考,提醒学生了解身势语的不同文化涵义并正确地加以运用。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去比较中国人与外国人交谈时的身体接触、谈话距离及体态语表意的差异,因为“如果让学生自己比较,其结果是

只见其同,不见其异”[6]。

又如教学必修三Unit2Healthyeating时,比较中外饮食习俗和观念的异同。中国人使用筷子而西方人使

英语教学教学研究

用刀叉,中外的宴请习俗及餐桌礼仪,如餐具的摆放、上菜的顺序、就餐时的举止等有很多不同。西餐餐具的摆放有一个规则,简称为BMW,即左边是面包(bread),中间是主菜(maindish),右边是酒(wine)。左手边是叉子,右手边是刀和勺子,横在前面的是吃甜食的叉和勺。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中国人进餐方式普遍采用会食制,大家围坐一起共享摆在餐桌上的每一份菜肴,而西方采用分餐制,既有正式的宴请,也有非正式宴请如自助餐、鸡尾酒会(cocktailparty)和聚餐(potluck)。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这种价值理念的差别形成了中餐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注重饭菜的意、色、形、香、味,很少考虑饭菜的营养性。西餐重科学,注重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搭配是否得当,提供多少热量,重视食物对人的健康。

(三)体验文化内涵,增强跨文化能力

体验文化内涵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品味、观察、接触”活动中感知、理解、比较和鉴别中外文化的内容和意义。“品味”是以视听方式学习中外文化,视听材料真实地记录中外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及自然环境等文化信息。如必修四Unit3AtasteofEnglish题,课堂上欣赏憨豆先生和卓别林视频片段,humour针对DifferenttypesofEnglishhumour观看赵本

话山的小品和郭德纲的相声表演片段,引导学生关注幽默的文化内涵:把缺陷和完美、荒唐和合理、愚笨和机敏等两级对立的属性不动声色地融为一体。

“观察”是指组织学生上网查阅中外文化素材,通过在线阅读感知文化世界中的形象画面、现象和事物。观察不是思维,但观察使人不断从阅读文本中获取丰富的感性材料并形成理性的认识,而且在观察中能够培养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观察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教必修五Unit2“TheUnitedKingdom”精读课Puzzlesingeography时,指导学生从地理、历史、政治以及文化等层面了解联合王国的形成;然后呈现《悦读联播》高二上Mycultureshock章,设置inEnglandWhydoes和cultureExplainingshockBritishalwayscustomshappen等阅读文whenyougo的例子toadifferent,思考文化冲突背后的原因country?等问题,让学生举出,养成留意文化细“文化休克”节、细察文化习惯、思考文化意义的习惯。

“接触”是让学生置身于文化氛围中,亲身参与中外文化交流,体验跨文化交际的收获。在教学Festivalsaroundtheworld课文时,让学生亲身体验西方“圣诞节”

2017·08􀀧􀀳

教学研究

英语教学的经历。如在教室内装饰圣诞树、圣诞老人、圣诞贺卡等实物或图片,并刊出节日期间西方人购物、家人团聚、饮食习惯和休闲方式等知识专栏,拓展阅读一些描写圣诞故事的文章,使学生亲身感受西方最主要节日的文化气氛。同时,鼓励学生通过与外国网友交流,或与英美“老外”面对面交谈,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相关文化,讲述过年的来历、象征物、活动方式等。在与外国人接触中理解异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感受跨文化交际的意义。

阐释文化内容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不仅能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国际理解和国家认同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姜钢.扎实推进高考内容改革助力提高教育质量[J].中国考试,2017(1).

[2]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

[3]祖晓梅.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243-249.

[4]张卫.如何构建我国高考外语考试评价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7-04-20.

[5]李霞.初中英语主题式阅读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9).

[6]吕叔湘.中国人学英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19.

四、结语

在教学实践中,整合性原则是教学基础,为外语文化教育提供素材;比较性原则是教学方法,旨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体验性原则是教学路径,目的是在文化教学过程中身心投入,在身体接触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总之,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不仅表达了文化价值观。以英语阅读培养“文化品格”,是把中外文化知识融入阅读素材中,引导学生理解和判断文化差异,分析和

(责任编辑:周大明)

(上接70页)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重难点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按7:2:1设计易、中、难测试题,以个人完成、小组合作、小组竞赛等多样化的模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测试。测试完成后,系统自动分析,给出测试题的成绩,给予及时的反馈。通过Storyline2软件实现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合作评价、以及竞赛式评价,不仅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而且形成了浓厚的自主学习的氛围。通过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及时反馈,教师和学生能获得比较准确的信息,这都有助于提升教学过程的成效,同时,通过检测也可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利于课堂教学效能的提高。

再如,应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实施过程性评价,可以实现评价考核内容的多元化。从“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课后作业、期中、期末成绩”等元素考虑,应用数字化教学平台,把学生各项成绩都汇合到一起,按照课堂参与程度10%、课后作业30%、期中20%、期末成绩40%的比例折算成总评成绩,可以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同时,可以运用数字化教学平台中的家校帮,分享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操作能力、社会实践报告等。将学生学习情况记录上传微信

群、QQ群中,可以让教师和家长能通过微信群、QQ群,全程跟踪,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结语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结构理解教学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还有助于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从而显著增强数学课堂的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贾景会.信息技术下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5.

[3]周丽娟.“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研究,2016(20).

[4]石磊.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J].中学数学参考,2016(2).

[5]曾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化学教学效益[J].中学理科园地,2016(4).

(责任编辑:王钦敏)

􀀪2017·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