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诗经经典篇目

诗经经典篇目

来源:九壹网


诗经经典篇目选读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共收录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1、《周南·桃夭》:寥寥几笔,桃花的神意情韵便勾勒出来。更值得一提的是接下来的联想,第一章最为有名。

桃之夭夭1,灼灼其华2。之子于归3,宜其室家4。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5。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6。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1夭夭:花朵怒放,茂盛美丽,生机勃勃的样子。

2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华:同“花”。

1

3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

4宜:和顺、亲善。室家:家庭。此指夫家,下文的“家室”“家人”均指夫家。

5有蕡(fén):即蕡蕡,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蕡,果实硕大的样子。

6蓁(zhēn)蓁:树叶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全诗语言精练优美,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复用一“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邶风·燕燕》:出色的送别之作,情感哀婉,深沉动人。

燕燕于飞⑴,差池其羽⑵。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⑶,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⑷。之子于归,远于将之⑸。瞻望弗及,伫立以泣⑹。

2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⑺,其心塞渊⑻。终温且惠⑼,淑慎其身⑽。先君之思⑾,以勖寡人⑿。

⑴燕燕:即燕子。 ⑵差(cī)池(chí)其羽:义同“参差”,形容燕子张舒其尾翼。

⑶瞻:往前看;弗:不能。 ⑷颉(xié):上飞。颃(háng):下飞。 ⑸将(jiāng):送。

⑹伫:久立等待。⑺仲: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妹。任:信任。氏:姓氏。只:语助词。 ⑻塞(sè):诚实。渊:深厚。 ⑼ 终…且…:既…又… ;惠:和顺。

⑽淑:善良。慎:谨慎。⑾先君:已故的国君。⑿勖(xù):勉励。寡人:寡德之人,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国风·邶风·燕燕》是先秦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国风·邶风》中的一篇, 是先秦时代的民歌,是中国诗史上最早的送别之作。诗歌采用重章复唱的手法,既易辞申意,又循序渐进,且乐景与哀情相反衬;从而把送别情境和惜别气氛,表现得深婉沉痛,不忍卒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3、《邶风·式微》:失意人欲归的心情。前两句被大量引用。式微,式微,胡不归?这句想必很多人都见过。王维的“怅然吟《式微》”就是“胡不归”的意思。

式微①,式微!胡不归?

微君②之故,胡为乎中露③!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④,胡为乎泥中!

①式:作语助词。微:(日光)衰微,黄昏或天黑。②微君:非君,要不是君主。

③中露:露中。倒文以协韵。④躬:身体。

《国风·邶风·式微》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歌。采用反问、隐语、互文等多种修辞方式,情感表达宛转而有情致。重章换字,押韵和谐。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韵律和谐优美,用词异常精巧。式微也成为后世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对后世古典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邶风·静女》:构思灵巧,人物形象刻画生动,通篇以男子的口吻来写,充满了幽默和健康快乐的情绪。

4

静女其姝⑴,俟我于城隅⑵。爱而不见⑶,搔首踟蹰⑷。

静女其娈⑸,贻我彤管⑹。彤管有炜⑺,说怿女美⑻。

自牧归荑⑼,洵美且异⑽。匪女之为美⑾,美人之贻⑿

⑴静女:贞静娴雅之女。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女,犹云淑女、硕女也。”姝(shū):美好。 ⑵俟(sì):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城隅:城角隐蔽处。一说城上角楼。 ⑶爱:“薆”的假借字。隐蔽,躲藏。 ⑷踟(chí)躇(chú):徘徊不定。

⑸娈(luán):面目姣好。 ⑹贻(yí):赠。彤管:不详何物。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同类。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

⑺有:形容词词头。炜(wěi):盛明貌。 ⑻说(yuè)怿(yì):喜悦。女(rǔ):汝,你,指彤管。 ⑼牧:野外。归:借作“馈”,赠。荑(tí):白茅,茅之始生也。象征婚媾。

⑽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洵:实在,诚然。异:特殊。 ⑾匪:非。 ⑿贻:赠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风·黍离》:一唱三叹的深沉亡国之痛。“黍离”也成为国家衰败的代名词。

彼黍离离1,彼稷之苗2。行迈靡靡3,中心摇摇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5!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1、黍(shǔ):北方的一种农作物,形似小米,有黏性。离离:行列貌。

2、稷(jì):古代一种粮食作物,指粟或黍属。

3、行迈:行走。靡(mǐ)靡:行步迟缓貌。

4、中心:心中。摇摇:心神不定的样子。5、悠悠:遥远的样子。

6、噎(yē):堵塞。此处以食物卡在食管比喻忧深气逆难以呼吸。行迈靡靡,中心如醉:讲的是一位周朝的大夫路过故宫,看见满目衰败景象时的心情。这位大夫经过的故宫指的是今天的西安。

《国风·王风·黍离》是东周都城洛邑周边地区的民歌,是一首有感于家国兴亡的诗歌。

6

全诗三章,每章十句。此诗由物及情,寓情于景,情景相谐,在空灵抽象的情境中传递出闵意情怀,蕴含着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和凄怆无已之情。其主要特点是用重叠的字句,回还反复地吟唱,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

译文: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心里只有忧和伤。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魏风·硕鼠》:与《相鼠》、《伐檀》鼎足而三的控诉统治阶级剥削劳动人民的诗篇。沉痛而不满的情绪洋溢其中,不妨仔细品味一下。

硕鼠硕鼠⑴,无食我黍⑵!三岁贯女⑶,莫我肯顾。逝将去女⑷,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⑸。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⑹。逝将去女,适彼乐国⑺。乐国乐国,爰得我直⑻?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⑼。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⑽?

7

⑴硕鼠:大老鼠。一说田鼠。这里用来比喻贪得无厌的剥削统治者。

⑵无:毋,不要。黍:黍子,也叫黄米,谷类,是重要粮食作物之一。

⑶三岁贯女(rǔ):侍奉你多年。三岁,多年,说明时间久。三,非实数。贯,借作“宦”,侍奉。女,同“汝”,你,指统治者。

⑷逝:通“誓”。去:离开。女:一作“汝”。⑸爰:乃,于是。所:处所。

⑹德:加恩,施惠。 ⑺国:域,即地方。

⑻直:王引之《经义述闻》说:“当读为职,职亦所也。”一说同“值”,报酬。

⑼劳:慰劳。 ⑽之:其,表示诘问语气。永号:长叹。号,呼喊。

译文: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黍!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照顾。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土有幸福。那乐土啊那乐土,才是我的好去处!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麦!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优待。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国有仁爱。那乐国啊那乐国,才是我的好所在!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苗!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慰劳!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郊有欢笑。那乐郊啊那乐郊,谁还悲叹长呼号!

7、《秦风·无衣》:激励士气的军歌,相当大气。

8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⑴。王于兴师⑵,修我戈矛,与子同仇⑶!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⑷。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⑸!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⑹。王于兴师,修我甲兵⑺,与子偕行⑻!

⑴袍:长袍,即今之斗篷。 ⑵王:此指秦君。一说指周天子。于:语助词。兴师:起兵。

⑶同仇:共同对敌。 ⑷泽:通“襗”,内衣,如今之汗衫。

⑸作:起。 ⑹裳:下衣,此指战裙。 ⑺甲兵:铠甲与兵器。 ⑻行: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

孔子: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对于它的特点,则“温柔敦厚,诗教也”(即以为诗经使人读后有澄清心灵的功效,作为教化的工具实为最佳良策)。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并常用《诗》来教育自己的弟子。显示出《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诗的作用:“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术之名。”

9

孟子:孟子论诗,谓“说诗者不以问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司马迁:《太史公自序》中两次提到《诗经》。一次是与上大夫壶遂讨论孔子续《春秋》之精神时:《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纲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第二次就是很有影响的论“发愤著书”'《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董仲舒:“诗无达诂”正是此人作为理论明确提出来的。原话是“所闻‘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从变从义,而一以奉人。’”

梁启超:“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鲁迅:根据《风》《雅》《颂》三部分的实际内容,认为《诗经》是“中国最古的诗选”,“以性质言,风者,闾巷之情诗;雅者,朝廷之乐歌;颂者,宗庙之乐歌也。”

19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的专论《从诗经古代的风俗民情》明确说明:《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的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