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凤阳花鼓》教案

《凤阳花鼓》教案

来源:九壹网
 .

凤阳花鼓

黄玉

教学设计: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初中音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二)唱歌课《凤阳花鼓》。《凤阳花鼓》一曲选自安徽流传已久的民歌,旋律优美动听易上口。表达了当地老百姓以歌抒情,即兴演唱讨生活的一种心情。歌曲演唱形式是通过边歌边舞进行的,充满安徽凤阳地方民歌的风味特色,节奏平稳,略带有跳跃性,衬词非常有韵味特色。

这首民歌,曲调简单,很容易通过模唱或是多遍学唱让学生学会。怎样才能使学生较好的体会歌曲蕴涵的情感,通过演绎唱出来呢?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听赏新旧时期的凤阳花鼓并让学生用颜色区分歌曲的情绪。这种视听结合的手段,在感官上刺激学生,使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有鲜明的了解,演唱也随之生动起来。其次,《凤阳花鼓》是一种只用锣鼓不用丝弦伴奏的表演方式,我就用花鼓和锣加入学生的演唱,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创新。同时,做经典的传承者,时尚的代言人。

Word 文档

.

七年级下册《凤阳花鼓》教案

野马川初级中学:黄玉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凤阳花鼓》,演奏花鼓等乐器,对安徽民歌、乐器产生兴趣。

2、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新旧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和节奏,了解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比、演奏乐器、小组合作探究来学习《凤阳花鼓》。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歌曲《凤阳花鼓》中衬词的演唱及运用 2、难点: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伴奏

三、教学准备:锣 、鼓、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Word 文档

.

导入

 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跟我一起配合完成一组小游戏。  同学们伴奏,老师来唱歌。

 第一拍时击掌,第二、三、四拍的时候打在腿上。  一组的同学模仿锣的声音:呛呛呛呛  二组的同学模仿鼓的声音:咚咚咚咚

 请一位男同学带领的同学敲起锣;请一位女同学打起花鼓。教师配合着学生的伴奏唱起《凤阳花鼓》

 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刚才唱的这首歌叫什么名字么?《凤阳花鼓》

 是的,《凤阳花鼓》!

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安徽,领略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 新课教授

 (一)介绍凤阳花鼓

 1、这件乐器,跟我们平时看到的鼓有什么不同?(教师出示“凤阳花鼓”)

 (体积小,鼓棒有两根,像筷子)

Word 文档

.

 教师简介凤阳花鼓和花鼓表演。(师:鼓的体积较小不易敲打,为什么不做大一点呢?凤阳花鼓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  (二)对比新旧凤阳

 2、教师介绍旧时的凤阳(播放文字、图片),通过小故事来加深印象。

 3、聆听旧时的《凤阳花鼓》回答:

 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你会用哪种颜色形容它?  (凄惨、悲伤的。灰色、黑色或暗黄色)

 对比如今的凤阳城,教师介绍如今的凤阳城和花鼓表演  4、聆听新版《凤阳花鼓》回答:

 这时,歌曲的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哪种颜色可以描绘?  (变得欢乐、喜悦。金色、大红色、彩色等)  (三)学唱《凤阳花鼓》

 5、通过聆听解决歌曲的情绪,速度,衬词分别是什么。  情绪:欢快愉悦 速度:中速稍快 衬词:得儿  听歌曲边跟唱边找有没有什么地方是难唱或是唱不好的?  (1)找出大切分节

奏的三个地方:

 出示大切分节奏型:

Word 文档

.

  

拿

 分别带入歌词唱一唱  (2)找出衬词的地方:

的会

这里的“得儿另当飘一飘”都是衬词的部分,怎么唱才能唱出欢快的感觉呢?

Word 文档

.

的会

 伸出手指,跟着谱子中“箭头”的标记,来唱一唱这个部分。  (3)注意指出的难唱的地方,完整演唱歌曲。

 (六)合作表演

 请小组合作探究,分别分享属于自己新创编的带有伴奏或者舞蹈的《凤阳花鼓》  (七)课堂小结

 今天我们通过演唱歌曲《凤阳花鼓》,了解了凤阳,了解了花鼓文化,但是2007年以来,原生态的凤阳花鼓已经趋于衰亡,其中蕴涵的丰富艺术资源还远没有被挖掘出来,这份珍贵的民间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宝贵的遗产,老师希望这些民族音乐文化能够在你们这一代得到继承和发扬,然后代代流传下去,希望你们做好经典的传承者时尚的代言人!谢谢大家!

Word 文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