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爬电距离和电器间隙

爬电距离和电器间隙

来源:九壹网


爬电距离和电器间隙

概要:

1、爬电距离:两导电部件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爬电距离是沿表面计算的,如果是孔的话要绕过去); 2、电气间隙:两导电部件之间在空气中的最短距离(空间直线距离)。

黄色路径是爬电距离,蓝色是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普通灯具交流(50/60HZ)正弦电压的最小距离(GB7000.1—2007表11.1)(普通灯具的爬电距离)

工作电压有效值/V 不超过 距离/mm 50 150 250 500 750 1000 爬电距离

——基本绝缘PTI ?600 0.6 1.4 1.7 3 4 5.5

<600 1.2 1.6 2.5 5 8 10 ——附加绝缘PTI ?600 — 3.2 3.6 4.8 6 8

<600 — 3.2 3.6 5 8 9 加强绝缘 — 5.5 6.5 9 12 14 电气间隙

——基本绝缘 0.2 1.4 1.7 3 4 5.5 ——附加绝缘 — 3.2 3.6 4.8 6 8 ——加强绝缘 — 5.5 6.5 9 12 14 1)PTI(耐起痕指数)按照IEC60112.

IPX1或以上灯具交流(50/60HZ)正弦电压的最小距离(GB7000.1—2007表11.2)(普通灯具的爬电距离和IPX1或更高的灯具)

工作电压有效值/V 不超过 距离/mm 50 150 250 500 750 1000 爬电距离

——基本绝缘PTI ?600 1.5 2 3.2 6.3 10 12.5

175?PTI ,600 1.9 2.5 4 8 12.5 16 ——附加绝缘PTI ?600 — 3.2 4 8 12.5 16 加强绝缘 — 5.5 6.5 9 12.5 16 电气间隙

——基本绝缘 0.8 1.5 3 4 5.5 8 ——附加绝缘 — 3.2 3.6 4.8 6 14 ——加强绝缘 — 5.5 6.5 9 12 14 1)PTI(耐起痕指数)按照IEC60112.

正弦或非正弦脉冲电压的最小值(GB7000.1—2007表11.3)(普通灯具的爬电距离和IPX1或更高的灯具)

额定脉冲电压峰值/KV

2.0 2.5 3.0 4.0 5.0 6.0 8.0 10 12 最小电气间隙/mm 1 1.5 2 3 4 5.5 8 11 14

额定脉冲电压峰值/KV

15 20 25 30 40 50 60 80 100 最小电气间隙/mm 18 25 33 40 60 75 90 130 170 耐起痕指数:指按照规定的方法试验,材料表面能经受住50滴电解液而没有形成漏电痕迹的最高电压值(在绝缘材料

商滴氯化铵溶液的同时施加一定的电压值V,在50滴溶液滴完前,电极之间没有出现闪络或击穿现象,

此时的电压值V就是耐起痕指数)。

试验方法:

a)爬电距离:对于基本要求的合格性通过在灯具的接线端子不接导体或接上最大截面积的导体进行测量来检验。可以用

游标卡尺、塞尺或塞规等量具加以检验。

1)小于1mm宽的的槽口,爬电距离仅计算其槽口的宽度,不考虑槽的轮廓,直接跨过槽加以测量;

2)不小于1mm宽的槽口,爬电距离不仅计算其槽口的宽度,还计算其轮廓;

b)电器间隙:1)小于1mm宽度的电气间隙,在计算总电气间隙时忽略不计,要求的距离是1mm或更小的除外; c)对于带器具插座的灯具,用适当的连接插入后进行测量;

d)测量绝缘材料外部部件内的槽或开口的距离,要用金属箔与可以触及表面相接触;

e)永久性密封件内部的爬电距离不必测量;

f)表中的数值不适用于有单独IEC标准的部件,但适用于灯具中部件的安装和可触及距离;

g)电源接线端子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1)电源接线端子的爬电距离应该从接线端子内带电部件测量至任何可触及金属部件;

2)电源接线端子的电气间隙应从输入电源线量至可触及金属部件;---(外部)

3)电源接线端子内部接线一侧,电气间隙应在接线端子的带电部件量至可触及金属部件---(内部) H)确定衬套、软线固定架、电线支架或线夹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时,测量时应装配有电缆。 合格判定:

1)对于表中列出的数值之间的工作电压,可以采用线性插入法算出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数值. 2)工作电压在25V以下的没有限值,通过“绝缘电阻和电器强度”的耐压测试足够;

3)起痕不会发生时,对PTI?600材料规定的爬电距离数值应适应用于与不通电部件或不打算接地部件之间的距离 (不管实际的PTI是多少);

4)承受工作电压时间小于60S的,PTI?600材料规定的爬电距离数值应适应用于所有材料; 5)对于不易受粉尘或湿气污染的,PTI?600材料规定的爬电距离数值应适用于所有材料(不管实际的PTI是多少); 6)既承受正弦电压又正弦脉冲电压的,要求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表11.1和表11.2或表11.2和表11.3中指出的最高

数值。

本标准要求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来源。

微观环境:指特别会影响确定爬电距离尺寸的绝缘的紧密(直接)环境.

宏观环境:设备安置或使用的房间或其他场所的环境.

污染等级1:无污染或仅有干燥的,非导电性的污染,该污染没有任何影响。

污染等级2:一般仅有非导电性污染,然而必须预期到凝露会而然发生短暂的导电性污染.

污染等级3:有导电性污染或由于预期的凝露使干燥的非导电性污染变为导电性污染.

污染等级4:造成持久的导电性污染(导电性尘埃或雨或雪所引起)

过电压类别:直接由低压电网供电的设备要采用过电压类别的概念----过电压是用数字表示瞬态过电压条件 过电压类别I:连接至建筑物固定电气装置的设备。在设备之外采用保

护措施,这中保护措施或者在固定装置中或者在

固定装置之间,将瞬态过电压到特定的水平(连接至具有瞬态过电压至相当低水平措施的电路

设备上承受的过电压----具有过电压保护的电子电路) 过电压类别II:连接至建筑物固定电气装置的设备(由配电装置供电的耗能设备上承受的过电压---家用电器、可移动

式工具及其他类似用途负荷);

过电压类别III:固定电气装置的一部分的设备以及期望有较高适用性的其他设备(安装在配电装置中的设备上所承受

的过电压);

过电压类别IV:用于建筑物的电气设备的起始端或附近,在电源配电板的前端(使用在配电装置电压端的设备上所承

受的过电压)。

a)电气间隙的确定原则

1)电气间隙应以承受所要求的冲击耐压来确定。对于直接接至底压电网供电的设备,其所要求的脉冲耐压是额定冲击电压。

2)电气间隙应从GB/T16935.1表2中选取,且必须考虑以下影响因素(冲击耐受电压、电场条件、海拔、微观环境) 3)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的电气间隙应按GB/T16935.1表2规定各自对应额定冲击电压和冲击耐受电压予以确定。 4)加强绝缘电气间隙应按GB/T16935.1表2对比基本绝缘的额定冲击耐压高一级之值来确定。如果基本绝缘要求的冲击耐受电压不是优先值,则加强绝缘应能承受基本绝缘要求的冲击耐受电压的160%来确定。 5)在绝缘配合的系统中,电气间隙大于要求的最小值对要求的冲击耐受电压而言没有必要,但是对于除绝缘配合以外

的原因增大电气间隙是必要的。在此情况下,试验电压仍应保持设备的额定冲击电压基础上,否则有关的固体绝缘可能出现过高的电场强度。

b)爬电距离的确定原则

1)爬电距离应从GB/T16935.1表4中选取,且必须考虑以下影响因素(电压、微观环境、爬电距离的方向和位置、绝缘表面的形态、绝缘材料、电压作用的时间。

2)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的爬电距离应根据GB/T16935.1表3a中的第2栏和第3栏和表b第2栏、第3栏和第4栏中以对应于底压网标称电压给出的合理化电压和额定绝缘电压从该标准4确定。

3)双重绝缘的爬电距离是基本绝缘之值与附加绝缘之值的和。

4)加强绝缘的爬电距离应按GB/T16935.1表中规定对应于基本绝缘所确定的电压之二倍。

C)对于普通灯具,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确定原则

表11.1和表11.3规定的最小距离除了考虑上述a)和b)的原则外,还要基于以下原则: 1)污染等级2;

2)对基本绝缘,用过电压类别I;

3)对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用过电压类别II;

4)对于分类为IPX1或分类更高的灯具,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确定原则。

表11.2和表11.3规定的最小距离除了考虑上述a)和b)的原则外,还要基于以下原则: 1)污染等级3

2)对所有绝缘,用过电压类别II

3)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关系。

表11.1和表11.2要求值的使用方法(使用步骤如下):

a)明确测试的部位;

1)不同极性的带电部件之间;

2)带电部件和可触及金属部件之间,以及带电部件和绝缘部件的外部可以触及表面之间; 3)II类灯具中由于功能绝缘损害而成为带电的部件和可触及金属部件之间;

4)软缆或软线的外表面和可触及金属部件之间,该软缆或软线用绝缘材料的软线固定架、电线支架和线夹固定 5)带电部件和其他金属部件之间,它们和支承面之间,或带电部件和中间无金属隔板的支撑面之间。 b)根据测试部位、工作电压和灯具的防触电型式,查表11.4(本标准附录M),以确定防触电保护的绝缘种类,是基本绝缘还是加强绝缘;

C)根据防触电保护的绝缘种类和工作电压,查表11.1或11.2得到要求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最小值。

表11.4 关于表11.1和表11.2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确定指南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mm I类灯具 II类灯具 III类灯具 最大工作电压/V(不超过) 24 250 500 1000 24 250 500 50 1)不同极性的带电部件之间 2)带电部件和可触及金属部基本绝缘 基本绝缘 基本绝缘 件之间,以及带电部件和绝爬电距离或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或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或电气间隙 缘部件的外部可以触及表面PTI ?600或PTI,600 PTI ?600或PTI,600 PTI ?600或PTI,600 之间;

3)II类灯具中由于功能绝缘 附加绝缘 损害而成为带电的部件和可爬电距离或电气间隙

触及金属部件之间; PTI ?600或PTI,600

4)软缆或软线的外表面和可 附加绝缘 触及金属部件之间,该软缆爬电距离或电气间

或软线用绝缘材料的软线固PTI ?600或PTI,600

定架、电线支架和线夹固定

不使用

5)带电部件和其他金属部件附加绝缘 加强绝缘 基本绝缘 之间,它们和支承面之间,

或带电部件和中间无金属隔

板的支撑面之间。

1)在本文中功能绝缘被理解为基本绝缘

定义:

1)额定电压(Nominal voltage/rated voltage):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额定电压是电器长时间工作时所适用的最佳电

压)。

2)电气设备(Electrical Equipment):电力系统中对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断路

器等设备的统称。 3)电压等级(voltage class)电力系统及电力设备的额定电压级别系列。额定电压是电力系统及电力设备规定的正常电

压,即与电力系统及电力设备某些运行特性有关的标称电压。

4)电压等级(voltage class)电力系统及电力设备的额定电压级别系列---中国电压等级:220V、380V、6kV、10kV、

35kV、110kV、220kV、330kV、500kV(电力系统一般是由发电厂、输电线路、变电所、配电线路及用电设备构成)

备注:

线性插入法:第一个数5的值为0.3,最后一个数15的值为0.7,求中间任意数8的值C,则 c=0.3+((0.7-0.3)/(15-5))*(8-5)=0.42,或是C=0.7-((0.7-0.3)/(15-5))*(15-8)=0.42.

按工作电压等级可分为高压电器和低压电器两大类。

a)3KV以上电路的电器统称为高压电器。

b)低压电器是用于交流50Hz或60Hz、额定电压在1200V及以下、或直流1500V及以下电路中的电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