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试题
【试卷整体分析】
考试范围:高考内容 难度:一般
题型统计(试题总量24) 单选题 综合题 实验题 推断题 20题 2题 1题 1题 难易度统计(平均难度:0.40) 容易 较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9题 7题 7题 1题 0题 知识点统计(考核知识点5个) 知识点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化学实验基础 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 数量 6个 4个 6个 6个 2个 试题数量 6题 4题 6题 6题 2题 试题数量比 25.0% 16.7% 25.0% 25.0% 8.3% 分数 0分 0分 0分 0分 0分 分数占比 0% 0% 0% 0% 0% 37.5% 29.2% 29.2% 4.2% 83.3% 8.3% 4.2% 4.2% 【题型考点分析】
题号 1 2 题型 单选题 单选题 知识点 次氯酸及其性质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单选题 单选题 实验题 综合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综合题 推断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乙烯的制备实验 溶液的酸碱性与pH 物质含量的测定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 乙酸乙酯制备实验的综合考查 电子排布式 物质制备的探究 同系物的判断 氨的物理性质 金属的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考查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 有机物的合成 有机推断综合考查 亚铁盐 自然界氮的固定 物质性质的探究 乙炔 氢氧化铝 能量的相互转化 物质的分离、提纯
上海市杨浦区2018届高三3月等级考模拟质量调研(二模)
化学试题
第I卷(选择题)
1.对铁及铁的化合物颜色描述错误的是( )
A.还原铁粉——银白色 B.Fe(OH)3——红褐色 C.Fe(SCN)3溶液——血红色 D.FeSO4溶液——浅绿色 【答案】A
【解析】A、单质铁为银白色,而铁粉为黑色粉末,故A错误。B、Fe(OH)3为难溶于水的红褐色固体,故
B正确。Fe(SCN)3溶液为血红色,故C正确。FeSO4溶液中有Fe2+,为浅绿色,故D正确。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2.常温下,Fe、Al在浓硫酸中钝化,浓硫酸表现了( )
A.难挥发性 B.吸水性 C.脱水性 D.强氧化性 【答案】D
【解析】Fe、Al在浓硫酸中钝化是因为在金属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阻止金属和酸的进一步反应。这表现
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故D正确。而难挥发性、吸水性表现的是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故A、B不正确。脱水性是浓硫酸能将有机物中的H和O按2:1组合成水而脱去,故C不正确。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点睛:本题要注意“钝化”的意思,这是Fe、Al在浓硫酸或浓中的一种现象。 3.与“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的原理相似的是( )
A.石油裂化 B.石油分馏 C.煤干馏 D.纸层析 【答案】B
点睛:要熟记几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及分离原理。 4.下图喷泉实验的现象与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
A.氨易溶于水 B.氨能与水反应 C.氨水显碱性 D.氨易液化 【答案】D
【解析】之所以能形成喷泉是因为烧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压强,水被压入烧瓶内,凡是能使烧瓶内气体减少,
烧瓶内压强就能减小,就能形成喷泉,A、氨极易溶于水,B、氨能和水反应都能使气体减少,都能形成喷泉,故A、B正确。喷泉呈红色,是因为氨水显碱性,故C正确。此反应与氨是否易液化没有关系,故D错误。本题正确选项为D。
5.常温下,表面能自然形成氧化层且使金属不被继续氧化的是( )
A.Au B.Na C.Al D.Fe 【答案】C
【解析】A项,Cu活泼性差,不容易被氧化,故A项错误;B项,Na非常活泼,虽然在空气中形成氧化
物,氧化物会继续与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反应,故B错误项;C项,Al在空气中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氧化,故C正确;D项,Fe易被氧化,表面形成的氧化物疏松,不能形成保护层,故D错误。本题正确选项为C。 6.下列有关乙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工业上制备炭黑的原料 B.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能发生氧化反应 D.分子中所有原子共直线 【答案】A
【解析】工业上用甲烷分解制炭黑,故A错。乙炔分子中的碳碳三键是非极性键,碳氢键是极性键,该分
子对称是非极性分子,B正确。乙炔可以燃烧被氧化,也可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C正确。乙炔是直线型分子,所有原子共直线,故D正确。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7.对碳原子核外两个未成对电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电子云形状不同 B.自旋方向相同 C.能量不同 D.在同一轨道
【答案】B
【解析】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2, 两个未成对电子处于P轨道电子云形状相同都为哑铃型。故
A不正确。两个电子占据两个P轨道自旋方向相同,故B正确。两个电子所处的轨道都为P轨道,所以具有的能量相同,故C不正确。两个未成对电子占据着两个P轨道,故D不正确。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xk^w
点睛:碳原子的两个未成对电子,根据鲍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就可以知道它的轨道,和自旋方向。 8.共价化合物不可能( )
A.硬度很大 B.常温下为气态
C.由一种原子直接构成 D.溶于水产生阴阳离子 【答案】C
【解析】A、共价化合物可以形成原子晶体如SiO2,硬度很大,故A错误。B、共价化合物也可形成分子晶
体,如HCl常温下为气态,故B错误。C、共价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构成,故C正确。D、共价化合物溶于水也可产生阴阳离子,如HCl溶于水产生H+ 和 Cl-,故D错误。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 9.属于人工固氮的是( )
A.4NH35O24NO6H2O B.2NOO22NO2
催化剂C.2N23H2【答案】C
催化剂加热加压2NH3 D.N2O22NO
打雷闪电【解析】氮的固定是指把游离态的氮元素转化为化合态的氮元素,有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A、此反应是把
氨气转化为一氧化氮,不符合氮的固定,故A错误。 B、此反应是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不符合氮的固定的原理,故B错误。C.2N23H2故C正确。D、N2O2打雷闪电催化剂加热加压2NH3 的条件是催化剂加热加压为人工固氮,
 2NO的条件是打雷闪电是自然固氮,故D错误。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
点睛:本题要抓住“人工”和“固氮”两个方面,就不难选出正确选项。 10.下列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图示一致的是( )
A.盐酸和NaOH溶液混合
B.CH4在空气中燃烧 C.Al与Fe2O3反应 D.电解水得到H2和O2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成物的能量高于反应物的能量,是个吸热反应。A.盐酸和NaOH溶液是中和反
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B.CH4在空气中燃烧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C.Al与Fe2O3反应成为铝热反应是个放热反应,故C错误。D.电解水得到H2和O2是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D正确。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点睛:本题要抓住图中生成物的能量比反应物的能量高,是个吸热反应这一点,就很容易选出正确选项。 11.涉及到Al(OH)3弱酸性的是( )
A.Al溶于强碱溶液 B.Al溶于强酸溶液 C.AlCl3溶液和氨水混合 D.Al(OH)3受热分解 【答案】A
12.对C2H6和C5H12的分析错误的是( )
A.互为同系物
B.C2H6失去1个H得到的乙基只有一种结构 C.C5H12的一氯代物可能只有一种
D.2,2-二甲基丙烷的沸点高于其同分异构体的沸点 【答案】D
【解析】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是相差一个或若干个
烷烃相差三个
原子团的有机物,C2H6和C5H12都为
是同系物,故A正确。C2H6中有两个C,并且这两个C一样所以失去1个H得到
的乙基只有一种结构,故B正确。C5H12有三种结构即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新戊烷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故C正确。同分异构体中分子中分支越多,沸点越低,2,2-二甲基丙烷中有两个分支,其沸点低于其同分异构体的沸点,故D错误。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13.实验室制备乙酸丁酯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导气管a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 B.反应后生成的乙酸丁酯仍在试管中 C.充分反应后在试管中得到纯净的乙酸丁酯 D.制乙酸丁酯的反应温度超过100℃不能用水浴加热 【答案】C
【解析】A、反应过程中反应混合物要挥发,导气管a可以使其冷凝回流到试管中,故A正确。B、反应后
生成的乙酸丁酯不能挥发到试管外,仍在试管中,故B正确。C、此反应是个可逆反应,反应后还有剩余的反应物,故C错误。D、制备乙酸丁酯的反应需要用酒精灯加热温度超过100度,超过水的沸点,不能用水浴加热,故D正确。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 14.侯氏制碱法,向母液中通入NH3,其目的不是为了( )
A.增大NH4浓度 B.生成NaHCO3 C.析出NH4Cl晶体 D.降低HCO3浓度 【答案】B
【解析】向母液中通氨气能增大NH4+的浓度,NH4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大,使NH4Cl更多地
析出,并且能使NaHCO3转化为Na2CO3,降低HCO3浓度,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故B错误,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点睛: 根据联合制碱法的原料为氨气、二氧化碳和饱和氯化钠,反应式为
NH3+H2O+CO2+NaCl=NH4Cl+NaHCO3↓;主要的副产物为氯化铵,需要考虑氯化铵的回收利用,要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可以循环使用的方法等知识点来解题。 15.有机物M:
可用作涂料。对M的分析错误的是( )
A.M中含酯基 B.M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
C.NA个M水解得到nNA个RCOOH D.M的水解产物中仍有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C
【解析】有机物M是由丙烯酸和R-OH醇先酯化再加聚得到的,其中含有酯基,故A正确,B正确。水解
后为聚丙烯酸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D正确。M 水解得R-OH 不能得到RCOOH,故C错误,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
16.用图中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现象与预测不一致的是( )
A B C D ①中的物质 饱和亚硫酸 饱和氯水 浓双氧水 浓氨水 ②中的物质 蓝色石蕊试液 湿润红纸条 H2S溶液 浓盐酸 预测现象 ②中溶液先变红色又褪色 ②中红纸条褪色 ②中有淡黄色沉淀 ③中有白烟 【答案】A
【解析】A.饱和亚硫酸不稳定分解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不能漂白指示剂,所以(2)中溶液只变红不褪色,
故A错误。饱和氯水能挥发出氯气与布条中的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所以②中红纸条褪色。C项中浓双氧水也具有挥发性,并且具有强氧化性,能将H2S氧化成单质,硫现象是②中有淡黄色沉淀,故C正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氯化氢和氨气相遇产生白烟氯化铵,所以D正确。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17.84消毒液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其主要成分是NaClO。对84消毒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ClO能转化为具有杀菌消毒能力的HClO B.加少量NaOH可提高其杀菌效果 C.应低温、避光、密封保存 D.使用时空气中的CO2会参与反应 【答案】B
【解析】A、HClO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杀菌消毒能力,故A正确。B、加NaOH能把HClO中和,会降低
其杀菌效果,故B错误。C、HClO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分解,应低温、避光、密封保存,故C正确。D、NaClO是一种强碱弱酸盐,因为碳酸的酸性比次氯酸强,所以NaClO容易和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HClO,故D正确,本题正确选项为B。
点睛:本题要抓住HClO的强氧化性,使其具有杀菌消毒能力和漂白能力,不稳定性容易分解等来分析试题。 18.实验室用浓硫酸和乙醇制乙烯的装置如图所示,对下列操作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圆底烧瓶中先加浓硫酸再加入乙醇
B.实验得到的气体能使溴水褪色说明有乙烯生成 C.反应中圆底烧瓶内会产生黑色固体 D.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乙烯 【答案】C
【解析】实验室制乙烯药品滴加顺序是将浓硫酸滴入乙醇中,也就是将密度大的滴入密度小的溶液中去,
这样有利于液体的充分混合,故A错误。B、在反应过程中浓硫酸被还原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也能使溴水褪色,故B错误。C、反应过程中浓硫酸可能会氧化乙醇生成单质碳,会产生黑色固体,故C正确。D、乙烯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但密度比空气稍小,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误。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
19.对金属腐蚀及防护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金属腐蚀的本质:金属失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B.牺牲阳极的阴极保:被保护的金属应做负极 C.外加电流阴极保:被保护的金属应与电源正极相连 D.金属表面涂油漆:可避免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答案】D
【解析】金属腐蚀的本质就是金属单质变成金属阳离子的过程,在腐蚀过程中金属只能失电子发生氧化反
应,故A错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应在被保护的金属上连上更活泼的金属,此时被保护的金属应做正极。故B错误。如果用外加电流阴极保对金属防护,应使被保护的金属做阴极,应与电源负极相连,故C错误。金属表面涂油漆:可避免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故D正确。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20.25℃,有两种盐的稀溶液,分别是amol/L NaX溶液和bmol/L NaY溶液,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若ab,测得cXcY,则溶液中的cHXcHY B.若ab,测得cHXcHY,则溶液中的cXcY C.若ab,且pHNaXpHNaY,则酸性: HXHY
D.若ab,并测得acXcYcHY,则HX是强酸,HY是弱酸 【答案】B
【解析】A、NaX的浓度大于NaY的浓度,但X-的浓度等于Y-的浓度,说明NaX水解,NaY不水解或是
NaX水解程度大于NaY,酸越弱,越水解,所以酸性HX<HY,溶液中的c(HX)>c(HY),故A正确。B、NaX的浓度大于NaY的浓度,且HX的浓度大于HY的浓度,说明X-水解程度大,Y-水解程度小,酸越弱,越水解,所以原溶液中X-应大于Y-的浓度,故B错误。C、根据酸越弱,越水解可以知道,若a=b,则pH(NaX)>pH(NaY),则酸性:HX<HY,故C正确。D、若a=b且a=c(X-)=c(Y-)+c(HY),则HX是强酸,HY是弱酸,酸性HX>HY,故D正确。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点睛:本题要注意NaX和NaY两种盐溶液的水解情况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越弱,越水解,越水解溶液碱
性越强。
第II卷(非选择题)
21.氮化钠(Na3N)和叠氮酸钠(NaN3)是氮和钠的两种重要化合物。Na3N能与水反应:
Na3N3H2O3NaOHNH3。
(1)写出该反应产物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
(2)写出Na3N与足量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该反应中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按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四种元素中的三种,能组成一种在水溶液中显酸性的盐,写出该盐的化学式:______。 (5)O元素的非金属性比N元素强,请用一个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叠氮酸钠(NaN3)受撞击会分解: 2NaN32Na3N2,故NaN3可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若产
生67.2L(标准状况下)氮气,则该反应中转移电子______________个。
(7)叠氮酸(HN3)是弱酸,酸性与醋酸相似,写出HN3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将NaN3
水溶液中的离子按浓度由大到小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Na[:O:H] Na3N+4HCl=3NaCl+NH4Cl N3->O2->Na+>H+ NH4Cl H2O的热稳定性比NH3
+-强等,合理即可 2NA HN3
H++N3- c(Na+)>c(N3-)>c(OH-)>c(H+)
由盐的水溶液显酸性可知不能是钠盐,只能是一种强酸弱碱盐即铵盐,可是此盐为氯化铵NH4Cl ( 5)O元素的非金属性比N元素强可从H2O的热稳定性比NH3强等方面来考虑。(6)2mol叠氮酸钠反应生成2mo钠和3mol氮气转移2mol电子。若产生67.2L(标准状况下)氮气,即3mol,则该反应中转移电子2mol即2NA个。(7)叠氮酸(HN3)是弱酸,在溶液中不能全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N3
H++N3-。
NaN3水溶液中N3-要水解,离子浓度减小,使溶液显碱性所以c(Na+)>c(N3-)>c(OH-)>c(H+) x$k!w 22.SO2的催化氧化: 2SO2O2催化剂加热2SO3,是工业制取硫酸的关键步骤之一。在容积都为2L的a、b、
c、d、e五个密闭容器中,投入相同的催化剂,并均充入1mol O2和2mol SO2,控制不同的反应温度
进行反应,反应进行到5min时,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 容器温度 物质的量(mol) O2 SO3 a容器 400℃ 0.8 0.4 b容器 425℃ 0.6 0.8 c容器 450℃ 0.3 1.4 d容器 475℃ 0.5 1.0 e容器 500℃ 0.7 0.6 (1)计算5min内a容器中SO2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进行到5min时, b容器中的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_______(填“已达”、“未达”)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右图中画出e容器中SO3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____________
(4)工业上常用Na2SO3溶液来吸收S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Na2SO3和NaHSO3混合溶液的pH随Na2SO3和NaHSO3比例的不同而不同,数据如下:
序号 ① ② 1:1 7.2 ③ 1:91 6.2 nSO32:nHSO3 pH 91:9 8.2 表中第________组(填写序号)数据,可判断NaHSO3溶液显_______性(填“酸”或“碱”)。
(6)NaHSO3既能和强酸反应也能和强碱溶液反应。用平衡移动原理说明NaHSO3能和强碱溶液反应的原
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0.04mol/(L∙min) 未达 SO2的催化氧化是放热反应,温度越高,K值越小,5min时c容器中
SO2转化率高于b容器,因此b容器中的SO2还能继续转化 图略 SO32-+SO2+H2O=2HSO3- ③ 酸 NaHSO3溶液中HSO3-发生电离:HSO3-H++SO3-,电离出的H+与强碱溶液中的OH-发生反应,其浓
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使反应能持续进行
【解析】(1)a容器中氧气起始浓度=1mol,5min末浓度为08mol,V==0.020 mol/(L∙min),而二氧化硫的速
率是氧气的二倍故氧气的速率为0.040mol/L∙min;(2)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氧气的物质的量呈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越高,K值越小,5min时c容器中SO2转化率高于b容器,因此b容器中的SO2还能继续转化 ,未达到平衡状态。
(3)e容器比d容器中温度高,所以反应速率大,到达平衡所用的时间短,但是不利于生成二氧化硫,平
衡时生成的二氧化硫少,对应的图像为:
(4)Na2SO3还可以和SO2反应生成NaHSO3对应的方程式为:SO32-+SO2+H2O=2HSO3-
(5)③溶液中存在SO32-和HSO3-两种离子,SO32-要水解使溶液显碱性,HSO3-既能水解又能电离,水解使
溶液显碱性,电离使溶液显酸性,而此混合溶液显酸性,就说明NaHSO3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6)NaHSO3溶液中HSO3-发生电离:HSO3-H++SO3-,电离出的H+与强碱溶液中的OH-
发生反应,其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使反应能持续进行。 23.实验小组按如下流程,进行海带中碘含量的测定和碘的制取等实验。 I.碘含量的测定
(1)步骤①是将海带置于__________中(填仪器名称)进行灼烧。 (2)步骤④是将溶液转移至________________(填定容仪器的名称)。
(3)取20.00mL 上述海带浸取原液,加稀H2SO4和足量KIO3,使I和IO3完全反应
(5IIO36H3I23H2O)。再以淀粉为指示剂,用2.0103mol/L的Na2S2O3溶液滴定(I22S2O322IS4O62),当I2恰好完全反应时,用去Na2S2O3溶液20.00mL。
(4)判断用Na2S2O3溶液滴定恰好完全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计算该干海带中碘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 II.碘的制取
另制海带浸取原液,按如下方案制取碘:
(1)补全步骤a的反应方程式,配平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
__H2O2__I_________I2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c加入足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后,油层在_____(填“上”或“下”)层,呈____色。 (3)步骤e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坩埚 500mL容量瓶 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振荡,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无明显变
化 0.053 H2O2+2I-+2H+→I2+2H2O,【解析】I.
上 无 过滤
(1)用于灼烧的仪器是坩埚,可以直接加热。(2)此过程配成了500ml溶液,所以所用仪器为500mL容
量瓶。(3)滴定到终点时碘单质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的蓝色褪去,所以现象为: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振荡,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无明显变化(4)由题中数据可知n(S2O32)=2.0103mol/L20.00mL10=410mol.由I22S2O3可知n(I2)=210mol m(I2)=210mol25425=0.127g
再由5I3I2可知m(I-)=0.106g, 由此可知质量分数为0.105/20.00=0.053 2e
-
35255
(1)H2O2 + 2I-+2H+=I2+2H2O(2)油层密度比水小应该在上层,由于碘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油层为无
色。(3)将固体和溶液分开用过滤操作。
24.惕格酸(C5H8O2,分子中有两个甲基)可用于制备香精,由烃A生成惕格酸的反应如下:
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反应类型。反应I:_____________反应、反应V:_______________反应。 (2)写出反应II试剂和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III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检验中的溴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惕格酸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与惕格
酸
含
相
同
官
能
团
,
且
也
有
两
个
甲
基
。
溴代甲基环己烷(也可表示为)可通过反应合成1-甲基环己烯(也可表
示为)
(6)设计一条以溴代甲基环己烷为原料合成1-甲基环己烯的合成路线。(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
甲乙反应条件反应试剂反应试剂反应条件目标产物)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加成 消除 NaOH水溶液,加热
取样,向其中加入
NaOH溶液,加热;再加稀至溶液显酸性,加AgNO3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该有机物中含溴元
素,反之则无
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再加稀至溶液显酸性,加AgNO3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该有机物中含溴元素,反之则无。
(5)惕格酸中含碳碳双键和羧基且有两个甲基,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为:
(6)有卤代烃到烯烃可以经过消去-加成-消去的方式得到,过程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