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刘反操的思想倾向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5三
国演义
6评
析
杨
涛5三国演义6是我国最早的一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从汉灵帝元年至晋武帝元年近百年的跨度,着重描写了当时各方面割据势力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斗争。和5红楼梦65水浒传6
5西游记6代表着中国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
就。该书继承了历史上诸多史书、杂传、戏剧、小说,如陈寿5三国志6
5殷芸小说65三国志平话6等的故事题
材,着重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和兴衰过程,始于黄巾,终于西晋统一,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风云画卷,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全书使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摇曳多姿,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人物形象栩栩传神,刘备之仁,曹操之奸,孔明之智,关羽之忠,张飞之莽,赵云之勇,孙权之霸,周瑜之英,无不赫然在目。可以说没有哪一部小说能像5三国演义6这样对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尚产生如此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5三国演义6是一部古代军事文化的百科全书。它继承了自史传以来的军事文化。许多辉煌的战例描写得千变万化、错综复杂。那些层出不穷的奇谋胜算,使多少人交口称赞。不仅写出交战双方如何正确运用计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如何利用有利的地形,有限的兵力、物力、财力取得战争的主动权。最为可贵的是,把政治决策和战争决策结合起来,从宏观角度描写战争。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许,采取了/挟天子以令诸侯0的战略,高举讨逆的大旗,取得战争的主动权。当孙权劝他称帝时,他断然拒绝,终于吞并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原地区。曹操败走华容道一段,诸葛亮明明知道把关羽放在华容道会放走曹操,为什么还派关羽去,派张飞不行吗?其实,诸葛亮的用意有二:一是关羽始终不服他,关羽临行前立下军令状,华容道失守将要被杀。事后,诸葛亮赦免了关羽,从此关羽对诸葛亮心悦诚服。正如诸葛亮所说:/亮夜观天象,见操贼未何
孙建虎
身亡。留此人情,叫云长作了,亦是美事。0二是中原地区刚统一,百姓刚过上安定的生活,如果杀掉曹操这样的领袖人物,群龙无首,诸侯割据状态将会再持续下去。战争将连绵不断,国家永无宁日,百姓生灵涂炭,将会再现/千里无鸡鸣0的情景。刘备在孙刘两家同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弱弱联合,提出/联吴抗操0的战略方针,以三万的兵力打败了曹操八十万大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但是关羽违背了这一策略,致使荆州失守,败走麦城,命丧黄泉。刘备为了私仇,不顾当时的形势,兵发东吴,被东吴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0后,逃到白帝城,在白帝城托孤。难怪有很多统治者也学习5三国演义6中的兵法和谋略。
5三国演义6也是外交斗争的百科全书。在三国逐鹿的形势下,如何利用外交手段造成对自己有利的态势,三方的谋士审时度势、千方百计地利用谋略制造矛盾,争取时间,赢得战争的胜利。周瑜为得到荆州,劝说孙权假意把孙尚香许配刘备为妻,骗刘备到江东娶亲,伺机杀掉刘备或扣压刘备,用刘备换回荆州。诸葛亮在临行前给赵云的三个锦囊妙计,使周瑜的计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0的下场。周瑜被气死后,诸葛亮明知过江吊孝会招杀身之祸,但仍冒着危险去祭奠周瑜,是怕孙刘联盟遭到破坏。在灵堂声泪俱下的哭诉,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一场危机迎刃而解。5三国演义6的外交策略对后世影响很大,当代的企业家有的熟读5三国演义6,运用其中的战略战术于商战中,有的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5三国演义6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拥刘反操0的思想倾向。东汉末年,汉献帝昏庸,宦官当道,造成了汉朝的衰亡和人民的灾难。割据势力的混战与陆续失败,百姓希望有爱惜百姓、雄才大略的英雄出现,救他们于水火之中。刘备这样的仁义之君,新野惨败,带着十万百姓一起向江陵转移,
/日行十余里0,曹操追兵将至,诸葛亮劝说刘备
/不如暂弃百姓,先行为上0。刘备道:/若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何以弃之?0为了新野百姓,刘备牺牲
105
古代文学研究
了自己的妻子。因此,刘备是仁义的化身,是儒家仁爱思想的缩影。在操魏和蜀汉的矛盾斗争中,作者有意把刘备领导的蜀汉集团的兴衰,作为主线来写,刘备、诸葛亮等人作为小说的正面人物描写,把刘备的宽厚仁爱,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关羽的忠肝义胆,描写得淋漓尽致。而作为对立面的曹操,则是一个奸诈多疑、心狠手辣的乱臣贼子的形象。所以在作者的眼中,刘备胜则大快人心,曹操胜则痛心疾首。
人人都说5三国演义6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七分真实0是作品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是真实的,
/三份虚构0是指在事件和人物的处理上,尽量采
用民间传说的片段加以想象和整理,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稍微懂些历史的人就知道,在历史上曹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开创了屯田制度,他选拔人才时能做到纳贤举能,他具备一个统治者和政治家几乎所有的优秀素质,并且在文学上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辞赋别具一格,开创了/建安文学0。可见,丑化大部分都是为神化做映衬的。
5三国演义6类型化的典型人物塑造方法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人物形象有一个重要的、单一的特征,绝大多数人物特征明显,如刘备的仁义、诸葛亮的聪慧、关羽的忠贞、张飞的勇绝、周瑜的狭隘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关羽被曹操围困时,张辽来劝关羽降操,关羽与张辽约法三章。关羽曰:/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作为历史小说,作者在艺术上正确的处理了二者的关系,/失街亭0和/斩马谡0在正史中有确切记载,只是作者把空城计穿插其中,这样一来既淡化了诸葛亮的失误,又塑造了诸葛亮做事果断、智慧绝伦的典范形象。虚构,使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哪段史实就可以拿来虚构的。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件事。又如,关羽单刀赴会见鲁肃,史书上写的是鲁肃单刀赴会见关羽。类似的例子当然是数不胜数。读过之后,稍作分析,可知这些虚构的情节,大部分是为小说描述的一个个人物做铺垫的。因为如果仅仅是像正史中所说的塑造真实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观相违背了。而且作者在虚构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而不是生硬的虚构,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过之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当成功的,虽然这些情节也表现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观愿望。5三国演义6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正史上真实的人物,而是正史中经过加工后的人物,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0,刘备被神化的地方是/忠厚仁义0。
下面,笔者简单比较一下作者为什么着重的神化这两个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认为三国之中蜀汉是正统。而朱熹以前的观点,从陈寿开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为正统。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百姓也开始接受朱熹的观点,原因就是这种观点是符合儒家思想,并能被统治阶级所接受的。罗贯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观点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汉室0的。这其中,作者又把诸葛亮写成了/智0的化身,至于丑化,基本是对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在苏轼的5念奴娇赤壁怀古6中是何等的潇洒,/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撸灰飞烟灭。0可惜英雄早逝,
5三国演义6却把他描述
成了一个嫉贤妒能的人。刘备是大汉皇叔,所谓的/正面人物0,而曹操则是大白脸的奸臣。小说中截取了太多刘备的忠厚、仁慈、待人友善,俨然一副古代圣贤的形象。而对曹操的描写则更多是虚伪、狡诈、多疑、狂傲。其实
106
CHANGCHENG/2010/4
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只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0降汉后,曹操见关羽的绿锦战袍破旧,做一新战袍赠予关羽。/关公受之,穿于衣底,上仍用旧袍罩之。0关羽知道刘备去处后,挂印封金,辞别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投奔刘备。可见关羽对/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0的异姓兄弟何等的忠贞。后世把关羽看成/忠0和/义0的化身。在民间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广。明、清的统治者曾经几次封其为/大帝0,到处为其立庙。道光年间的统治者曾给关羽长达三十余字的谥号了。
5三国演义6对人物刻画另一个不尽如人意之处就是对人物的某些性格特点的夸大。如长坂坡/赵云单骑救主0,刘备接过阿斗,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0刘备摔阿斗,作者的原意是要说刘备对手下大将关爱的程度超过了自己的孩子。但却分明让读者感到刘备的做法很虚伪,是在收买人心。难怪赵云泣拜曰:/云肝脑涂地,不能报也!0而对孔明的描写就更离奇了,从草船借箭到三气周瑜,孔明每一步都神机妙算,步步都牵着别人的鼻子走,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天算不如孔明算。鲁迅也因此批评5三国演义6说:/刘备忠厚而近伪,孔明神机而似妖。0
[参考文献]
[1]李正学.毛宗岗小说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2]郝威,管仁福.毛宗岗评点5三国演义6的叙事结构理论新探[J].作家,2009(04).
[3]游国恩.中国文学史(四)[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4]罗贯中.三国演义[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作者简介]
杨涛(1982)
),在职研究生,河北大学工商学院人文学部助教,
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孙建虎(1968)),在职研究生,保定学院中
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