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食品中违禁添加的非食用色素检测技术进展

食品中违禁添加的非食用色素检测技术进展

来源:九壹网


2016年 第9期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novation┃科技与创新

文章编号:2095-6835(2016)09-0101-02

食品中违禁添加的非食用色素检测技术进展

邹 孝,邹春艳,马 丽,马 艳,李根容,李小辉,龙 梅,黄武平

(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重庆 401123)

摘 要:色素有可食用色素和非食用色素之分,非食用色素就是人类不能食用的色素,一旦它被人食用,将会严重影响饮食者的身体健康,所以,它一直都是国家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物质。因此,在食品检查中,要检测食品中的色素使用情况,如果发现食品中添加了非食用色素,严禁出售,并且还要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关键词:食品;非食用色素;添加色素;检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R15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9.101

和重晶石成分。曾有学者采用冷水洗脱和感官评审的方式判定食物中铅、铬的含量,从而准确判断出茶叶中是否添加了铅铬绿。如果观察的茶叶比一般茶叶的色彩要深,绿的不自然,那么,就需要测定茶叶中的铅、铬含量。如果铅的含量超过了0.8 mg/L,铬的含量超过0.1 mg/L,则可判定茶叶中添加了铅铬绿。也有学者采用微波的方式消解茶叶样品,利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茶叶中铅、铬的含量。其中,铅的波长为283.3 nm,通过灯的电流为5 mA,铬的波长为357.9 nm,通过灯电流为7 mA。在对比测定茶叶中的铅含量时,应当依照最新的标准。 3 食品中苏丹红的检测

苏丹红是一种偶氮化合物,它具有亲脂性。常见的苏丹红有4种,即Ⅰ,Ⅱ,Ⅲ,Ⅳ。在4种不同类型的苏丹红中,苏丹红Ⅰ颜色鲜艳,并且在应用后持续时间长,不易褪色。鲜艳的色彩不仅能够使食品看起来更加新鲜,而且能够引起人的食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食品的销售量。因此,在生产食品的过程中,一些不法商家将苏丹红Ⅰ作为添加剂使用。其中,比较常见的食品有辣椒油、辣椒粉和腐乳等。

苏丹红Ⅰ进入人体后,容易被人新陈代谢吸收,并且它带有一定的毒性,在动物或人机体内还原酶的作用下,会生成奶粉类和胺类等致癌物,同时,还极有可能使食用者患上高血铁症,导致呼吸障碍、组织缺氧,使人的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身体中的各部分气管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会使食用者患上不孕不育等病症。

检测食品中的苏丹红的方法有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电气化学法等。液相色谱法主要使用凝胶渗透—液相色谱法、LC-ESI/MS、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检测4种方法检测食品中的苏丹红Ⅰ;气象色谱法是要通过电解过程中获取到的点位—时间(电流—电压)曲线判断被测液体中苏丹红Ⅰ的含量,从而判定食品中是否添加了苏丹红Ⅰ。 4 非食用色素的检测技术及前景展望 4.1 非食用色素检测技术

目前,我国检测美术绿、苏丹红Ⅰ检测的方法比较多,但是,检测碱性黄Ⅱ等类型的非食用色素的方法相对比较单一。通常情况下,主要采用以液质联仪为主导的方式检测食品中添加的色素。虽然这种方法的灵敏度高,操作比价简单,但是,它的价格比较高,并不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在检测非食用色素的过程中,可采用色谱法将簿层分离。虽然紫外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相对较差,但是,设备简单,成本低,普及难度小,所以,

人们利用色素改变食品的外观和品种已有千年的历史,色彩鲜艳的食物不仅可增强视觉效果,还可以提高人的食欲。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采用先进的技术制作了更多的色素,这些色素具有着色能力强、价格低廉等优点。但是,它们并非食用色素,将其应用在食品加工中虽然可以大幅提高“经济效益”,但是,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为了保证消费者的权益和身体健康,必须要加强对食品中添加色素的检测。 1 食品中碱性橙Ⅱ的检测

碱性橙Ⅱ俗名为“块黄”,是一种带有绿色块光泽或红褐色的晶体,当其遇到浓硫酸后,会发生反应,呈黄色。这时,加水稀释反应后的物质,反应物质将会呈橙色;溶于水后也会呈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带黄的橙色;与相遇也会呈橙色。碱性橙Ⅱ冗余溶纤素和

乙醇中,难溶于苯,属于一种碱性染料,其在受到苯胺的重氮后,会与间苯二胺耦合,溶解之后进行结晶,干燥制取。

碱性橙Ⅱ是一种非食用性色素,其价格低廉,因此,经常会被一些不法商家用于为豆腐皮等制品着色——它可以使豆腐皮看起来更加有光泽,品质更好,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它还有一定的致癌性,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如果人过量地摄取碱性黄Ⅱ或与皮肤接触,将会中毒。

在检测食品中的碱性黄Ⅱ时,主要是利用无水硫酸纳、污水乙醇或者将两种化学物质结合起来对样品进行超声波辐射,从而完成对食品中碱性黄Ⅱ含量的提出。另外,也可以利用碱化甲醇或甲醇提取食品中的碱性黄Ⅱ,然后利用二氯甲烷弯逐个萃取碱性黄Ⅱ,并利用液质联仪检测。 2 食品中美术绿的检测

美术绿又被称为铅铬绿,它色彩鲜艳,所以,经常被一些不法商人用于为茶叶增色——它可以使茶叶看上去质量更好。但是,这种色素中含有大量的铬、铅,大量使用会使人精神出现异常、四肢麻木,而且它具有一定的致癌性。铅是一种重金属,一旦进入人体内,很难通过自然代谢排除,会损伤人体的脑细胞。如果人们长期饮用含有铅铬绿的茶水,将会损害肝脏、胃肠和造血等器官。

铅铬绿是一种混合物,在对其检测过程中,无法利用特定的化学物质对其含量定量和定性,因此,在检测方面还未形成统一的标准。部分研究人员在检测食品中的铅铬绿时,利用X荧光、X衍射、红外光谱预计拉曼光谱分析铬黄、铁蓝等5种铅铬染料。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不同色调的铅铬绿中换色燃料的比例不同,人们使用它时,还会向染色料中加入适当的助剂,其中含有石膏

·101·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novation

可以在日常检测工作中推广使用。其他的检测方法,例如电化学分析法、分子印迹法等在食品非食用色素的检测方面的应用还处于空白状态,相关人员应当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 4.2 非食用色素检测前景展望

分析现代非食用色素检测方法,掌握了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后可以发现,未来非食用色素的检测方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优化前处理,尽量缩短检测时间,使检测过程变得更加简单。②依据食品行业的发展情况,开发出不同检测速度和检测精准度的检测方法,以便快速完成市场筛选,提高检测效率。③向多种燃料同时检测的方向发展。免疫分析法集有机合成、免疫反应等多种优点于一身,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能满足现场筛选的要求,而且还能快速判定。④多分组同时检测。因为经常被用于食品添加的非食用型色素酸性橙色素和苏丹红2种物质的化学结构十分相近,吸收的波长也比较接近,检测中面临较大的困难,因此,研究人员应当不断完善和调整检测方法,并且建立多种燃料同时筛查的基础,以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的精准度。

(上接第99页)

2016年 第9期 综上所述,非食用色素的检测技术应当朝着低成本、污染小、低消耗、高效率、高精准度的方向发展。 5 结束语

非食用色素有剧毒,人食用后会危害身体健康。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商贩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色素。为了确保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保证食品质量,要检测食品中的色素使用情况,确保其中不含有非食用色素。 参考文献

[1]宋丹萍,张宏,李琪.国内外食用色素标准的比较及检测方

法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4(03):295-300.

[2]米建萍,徐远金,朱平川,等.液质联用技术在滥用食品添

加剂及食品中违法添加物测定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5(07):1579-1586. [3]张玉萍.食品中合成色素的应用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3(05):44-47.

〔编辑:白洁〕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图4 报警主机的软件流程图

4 软件实现方法

系统软件设计主要包括报警主机、转发分机、信号检测传 (上接第100页)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电器开关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汽车的报警功能、油泵等都是需要选择的内容,在越来越多电器开关种类增加的同时,其用途也不尽相同。本文以提高电器开关控制的可靠性为原则,介绍了直接控制方法和间接控制方法的相关内容。根据汽车结构的不同,间接控制方法可分为3种,即数字化电器开关控制、电阻编码电器开关控制和大小电流触点的电器开关控制。事实证明,只有提高电器开关设备的运行效率,保证其运行的稳定性,才能

感器三种设备的嵌入式底层软件设计。其中,报警主机是系统的核心设备,用于监视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以及辨识信号是列车接近还是离去,并作出相应动作——发出来车警报或关闭警报。报警主机的软件流程如图4所示。 5 结束语

便携式列车接近预警报警系统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主要用于铁路检修时的列车接近报警,可随身携带,安装方便。在设计该系统时,我们引入了节能设计理念——在正常情况下,使系统各设备模块处于睡眠状态;当有列车接近时唤醒,完成任务后重新进入睡眠状态。这样可以降低功耗,延长使用寿命。另外,为了保证各设备间的链路通畅,利用定时唤醒功能向上级设备定时发送握手信号,以便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 参考文献

[1]翟志伟.铁路道口安全监控系统[J].河南科技,2013(18). [2]何旭涛.单片机在铁路道口自动报警系统中的设计[D].

大连:大连交通大学,2009. ————————

作者简介:刘玉英(1983-),女,江苏丰县人,硕士,研究方向为智能监控、仪器仪表。

〔编辑:刘晓芳〕

使交通运输业朝着更长远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梁占飞,杨家亮,等.汽车电器开关的人机工程设计

[J].电子制作,2015(05):62-63.

[2]刘志英,赵路涛.汽车电器开关耐久试验台设计[J].汽车

电器,2012(12):63-65.

[3]田永,方瑛,廖兵.汽车电子电器件材料的选择与应用[J].

汽车与配件,2014(19):-67.

〔编辑:白洁〕

·1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