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6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课中案

2.6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课中案

来源:九壹网
济阳区第一中学学生课堂导学提纲 DLTG-必修1 使用时间:2019.11 编制人:张倩 审核人:高慧 领导签字:_____________

2.6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课中案

班级 姓名 小组 课标要求 影响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 和土壤动物,它们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者,是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最 的因素。 3.气候

气候影响土壤的 状况,而土壤的水热状况决定了土壤中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过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程,影响土壤形成的 和速度。气候影响岩石矿物 强度。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 和分解起重要作用。 4.地形

【自学流程】

一、土壤及其物质组成

1.定义: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 、能够 的疏松表层。 2.组成:由 、 、水分、空气、土壤生物等组成。 二、土壤剖面

1.土壤剖面指从 的土壤纵切面。

2.有机质层:一般出现在土壤表层。依据有机质的集聚状态,分为 、 和泥炭层。

3.淋溶层:因淋溶作用而使土壤物质发生迁移和 的土层。 4.淀积层:土壤物质积累的地方,往往和淋溶层相伴存在。

5.母质层和母岩层: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质称为 ,简称母质。母质层和母岩层是土壤形成的原始物质基础,与其上的淀积层是逐渐过渡的。 三、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1.成土母质

母质是土壤形成的 ,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母质的特性决定了土壤的性质,包括土壤的 和酸碱度等。 2.生物

1

地形可以通过控制 、气候及生物因素,对土壤的发育和特性产生强烈的间接影响。地形对土壤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坡度和坡向上。 5.时间

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等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是随着时间的 而加强的。 6.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可以通过改变某一种成土因素或各因素间的 ,来改变和控制土壤发育和演化

的方向。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的影响是双向的,既可通过合理利用土壤使之向 ________循环的方向发展,也可由于不合理利用引起土壤 ,如土壤侵蚀、沙化、荒漠化、次生盐渍化和土壤污染等。 四.土壤的养护

(1)注重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 (2)养护常用的方法有休养,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 (3)改良红壤的措施:添加熟石灰、增施有机肥等。 (4)改良盐碱地的措施

①引淡淋盐:引淡水灌溉,降低作物土壤根区含盐量,使土体脱盐。 ②井灌井排:抽取盐水、补充淡水,使咸水淡化。

③覆盖:选择适当覆盖物,抑制蒸发返盐,控制耕作层盐分含量。 ④农业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果椿、棉间作等,巩固水盐调节效果。

济阳区第一中学学生课堂导学提纲 DLTG-必修1 使用时间:2019.11 编制人:张倩 审核人:高慧 领导签字: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 为什么我国东北地区有肥沃的黑土地?

2. 我国南方的湿热地区植被茂密,但发育的土壤反而有机质含量较低,比较贫瘠,其主要原因是

什么?

3.观察土壤的内容

一般从土壤的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方面进行土壤的分类 (1) 按土壤颜色分为:黑土、红壤等

(2) 按土壤质地颗粒分为:砂土、壤土、黏土

类型 形成或组成 特征 砂土保水保肥能力较差,养分砂土 砂粒可达比重较大 含量少,土温变化较快.但通气透水性较好,并易于耕种 通气、 透水性能良好;保温、壤土 黏粒、粉粒、砂粒比例适中 保水、保肥性能强,适于种植作物 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黏土 黏粒比重较大 保肥性能强,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3)按照土壤剖面构造分为: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

类型 形成或组成 特征 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剖面构造分为有机层、腐殖质黑色;淋溶层:溶解于水的矿自然土壤 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物质随水下渗,矿物质流失,母岩层 颜色较浅;淀积层:矿物质在此层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母岩层:坚硬的岩石 耕作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耕作土壤 剖面构造分为耕作层、犁底层 例高,颜色较暗;犁底层:土层自然土层 紧实, 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4.我国集中典型土壤的分布地区及其特点 类型 分布地区 特点 黑土 东北平原北部 土壤中富含腐殖质.比较肥沃 土层深厚,但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氮,还有不少盐碱地、沙黄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地。需要增施有机肥,补充磷肥、氮肥,防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旱、涝、碱、沙 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红壤 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 强,土质黏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加以改造 自然肥力高,富含各种盐类及多紫色土 四川盆地 种微量元素,酸碱条件适中,可在风化母岩上直接刨耕引种 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长在人类生产活动(长期种植水水稻土 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稻)中形成的特殊土壤。土壤中川盆地和西部平原 有机质含量丰富,较肥沃,多呈青灰色

四.土壤的养护

(1)注重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 (2)养护常用的方法有休养,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 (3)改良红壤的措施:添加熟石灰、增施有机肥等。 (4)改良盐碱地的措施

①引淡淋盐:引淡水灌溉,降低作物土壤根区含盐量,使土体脱盐。 ②井灌井排:抽取盐水、补充淡水,使咸水淡化。

③覆盖:选择适当覆盖物,抑制蒸发返盐,控制耕作层盐分含量。 ④农业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果椿、棉间作等,巩固水盐调节效果。

2

济阳区第一中学学生课堂导学提纲 DLTG-必修1 使用时间:2019.11 编制人:张倩 审核人:高慧 领导签字:_____________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