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
煤炭学报JOURNALOFCHINACOALSOCIETY
Vo.l32No.12Dec.
2007
文章编号:0253-9993(2007)12-1340-05
供应链管理成熟度的评价体系与方法
汪莹,邓雪凤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基于对供应链管理涵义的认识,将供应链管理职能划分为5个部分: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创新,尤其是提出了创新职能.从五大管理职能出发,结合供应链管理成熟度的评价内容,分析、选择和定义了供应链管理成熟度的评价指标,给出了各个指标的衡量标准与方法.构建了供应链管理成熟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建议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组合评价模型对指标体系进行评价,以获得较科学的评价结果.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评价;AHP(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A
Evaluationsystemandmethodofsupplychainmanagementmaturity
WANGYing,DENGXuefeng
(SchoolofManagement,ChinaUniversityofMiningandTechnology(Beijing),Beijing100083,China)
Abstract:Basedonknowledgeoftheimplicationofsupplychainmanagemen,tsupplychainmanagementfunctionwasdividedintofivesectionswhichareplan,organizing,cooperation,controlandinnovation.Especially,innovationfunctionwasproposed.Combiningtheevaluationcontentofsupplychainmanagemen,tfromfiveperspectivesofmanagementfunction,analyzedandidentifiedeveryevaluationindexofsupplychainmanagementmaturityandpresentedtheirevaluatingstandardandmethods.Theevaluationindexsystemofsupplychainmanagementmaturity
wasestablished.Inordertoachievecomparativerationalevaluationresul,ttheevaluationmodelcompoundingAHPandfuzzymethodswassuggested.
Keywords:supplychainmanagemen;tmaturity;evaluation;AHP
供应链管理成熟度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分析供应链的管理绩效,以及管理投入所带来的效率、效益和效能
[1]
.供应链管理成熟度是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组成部分,通过建设和纳入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这一
[2]
指标,能够有效补充和完善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得出制约整个供应链运营的关键因素,从而为供应链的动态优化提供依据
,同时为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指标的选取和权重的分配提供参考.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供应链管理成熟度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对其指标的选取和模型的建立方面.国外代表性的研究有DouglasM.Lambert等(2000)提出从管理结构、管理策略和管理环境3方面衡量供应链管理成熟度;PMG(2001)将供应链管理成熟度分为关注部门职能阶段、内部整合阶段、外部整合阶段和跨企业合作阶段4个级别,并结合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对供应链进行综合绩效评价
收稿日期:2007-05-17责任编辑:柳玉柏
作者简介:汪莹(1973-),女,江苏徐州人,讲师,博士.Te:l010-62331949,
[3]
.我国对于供应链
E-mai:lwyzx1@sohucom
第12期汪莹等:供应链管理成熟度的评价体系与方法
1341
管理成熟度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如东南大学的赵林度教授不仅强调了设置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这一指标的重要意义,而且详细论述了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表现中的供应链柔性和敏捷性;同济大学的霍佳震教授在系统地论述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同时,把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这一指标也包含其中
[4]
.另外,杨军强
从运营过程、管理过程、运营及管理效果3个方面建立了供应链成熟度测评体系,并对各个指标进行了较
[5]
为详细的论述.赵道致、张强、孙建勇则将MICK-4FI资源运营模式引入供应链管理成熟度研究.
2构建供应链管理成熟度指标体系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将在深入分析供应链管理内涵的基础上,既考虑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衡量供应链管理成熟度的相应指标,又考虑供应链作为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所对应的供应链管理成熟度指标,进而得到关于供应链管理成熟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供应链管理的定义,目前存在着很多的观点,本文采用我国发布实施的物流术语 国家标准中的定义!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
[6]
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基于上述供应链管理定义的内涵,本文将从供应链管理的主要职能即计划、组织、协调以及控制出发,并在其中贯穿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具体表现,来研究供应链管理成熟度的指标选择问题.另外,鉴于创新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此也把创新这一职能考虑进去,衡量并选取相应的反映供应链管理创新的指标.21基于供应链管理计划职能的指标选择
(1)目标一致性.指供应链上各个节点制定计划时的目标一致程度.供应链上各节点所设定的供应链运作目标的一致程度能够体现供应链管理的成熟度.具体地,可以从是否以整体最优为首要目标和人员价值取向一致度2个方面来衡量供应链目标的一致性.人员价值取向一致度指的是各个节点的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在处理供应链条上的各种事务,包括矛盾、冲突、关系等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这是一个较为根本的问题,能从较为深层次的角度来反应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人员所持有供应链管理目标的一致性程度.其相关计算公式:人员价值取向一致度=具有一致价值取向的人数#员工总数.
(2)作业计划统一率.因供应链上各节点负责不同的工作,所以各自制定的作业计划难免在连接整个链条上的实际操作中出现冲突,这就要求各节点在制定计划时要考虑供应链的其他节点,以保证整个链条上作业计划的衔接性和统一性.计算公式:作业计划统一率=一致的作业计划#供应链上的所有作业计划.
(3)预测准确性.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在作计划时需要对未来的生产,顾客的需求及竞争对手、市场等外部环境进行预测.相关计算公式:预测准确性=1-偏差较大的预测#所有的预测.
22基于供应链管理组织职能的指标选择
管理中的组织有2个基本要求:∃按目标要求设置机构,建立一个统一的具有一定柔性的组织系统;%按实现目标的计划和进程,合理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
(1)组织变革度.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元素进行结构性变革,以适应未来组织的发展要求.计算公式:组织变革度=内外环境变化周期内组织变革的次数#周期时间.
(2)先进技术使用率.为保证供应链上的物流、资金流等的畅通,需很多的技术手段如网络、条码技术等作为支撑,先进技术使用率可衡量供应链组织设计和运行的先进性,越先进则意味着其供应链管理的成熟度越高.计算公式:先进技术使用率=某一定时期内使用的先进技术#该时期内所有在用的技术.23基于供应链管理协调职能的指标选择
协调是指使组织内部的每一部分或每一成员的个别行动都能服从于整个集体目标,是管理过程中带有综合性、整体性的一种职能
[7]
.协调也可以通过调整人际关系、疏通环节、形成共识等途径来实现平衡.
(1)节点间企业文化兼容性.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是企业行为与作风的
[8]
指导思想,若各个节点间的企业文化不兼容,则文化差异会转化为经营管理上的差异,加大管理难度.对于该指标的衡量则可设定不同等级,并对每一等级设定分值,然后请相关专家进行评估和打分.1342
煤炭学报
2007年第32卷
(2)节点间企业合作关系.现在的竞争日益表现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需要互相合作,将信息与资源进行集成与优化,才能获得竞争优势.而节点间企业合作关系主要体现在相互间的信任度和风险分享度上.信任度同样可以利用专家打分的方法进行评估.风险分享度的计算公式:风险分享度=节点间共同承担风险的次数#发生风险的总次数.
(3)沟通畅通性.节点间畅通无阻的沟通是供应链上的!三流∀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由于沟通和信息传递之间的密切关系,这里选取以下几个指标对其进行衡量:信息准确率、信息时效性、以及信息系统先进性.计算公式:信息准确率=信息正确传送次数#信息传送总次数;信息时效性=及时传送有效信息次数#传送有效信息总次数;信息系统先进性=该时段内总销售收入#该时段内对信息系统总投入.
(4)柔性.柔性可认为是供应链管理协调成熟度的主要表现.选取产品柔性、时间柔性、数量柔性和联接柔性4个指标对其衡量.其中,时间柔性反映了供应链对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数量柔性主要是顾客需求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反映了供应链对顾客需求数量变化的适应能力;而联接柔性反映了供应链所能规避节点间所发生冲突的能力.计算公式:产品柔性=新产品数量#产品总数量;时间柔性=对顾客需求的平均响应时间;数量柔性=可满足的需求#市场需求总量;联接柔性=1#该时段内发生冲突的次数.24基于供应链管理控制职能的指标选择
控制职能是按照既定的目标,对组织活动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和考察,使工作能按原计划进行
[7]
.这里主要从财务、产出和资源3个角度出发,选取相应的指标进行衡量.
(1)财务角度.财务直接关系到各节点的经济利益,所以有必要进行评估以找出那些偏差过大的指标,并分析其原因,以便及时纠正.成本和收益是2个比较重要的指标,且易于测量.成本表述为成本节省度,描述的是通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所节省的成本;收益则用净资产收益率来表示.计算公式:成本节省度=该段时间内节省的成本#该段时间内发生的总成本;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净资产&100%.
(2)产出角度.主要涉及产品和客户2个方面.产品主要包括质量可靠性和准时交货率2个指标.而客户主要选取客户满意度这一指标.对于其测量,可通过在一定时期内对顾客进行顾客满意度的回访,并纪录其评分,然后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公式:质量可靠性=1#该时段内发生质量问题的次数;准时交货率=该段时间内准时交货的次数#总交货次数;客户满意度=所有客户的评分之和#回访的客户总数.
(3)资源角度.供应链的各个节点都拥有很多资源,这些资源须在合理计划的基础上进行合理配置,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浪费或过度消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供应链管理的不成熟性.这里主要选取资源利用率这一指标对其进行衡量.计算公式:资源利用率=合理利用的资源量#所拥有的资源总量.25基于供应链管理创新职能的指标选择
创新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对旧的管理方式、制度等进行改良、改造和更新的过程
[7]
.鉴于供应链管
理成熟度的评估有一定的时间,而制度、观念等的创新则需要较长时间,所以在此只考虑技术创新.其具体衡量指标则选取研发投入回报率和新技术采用率这2个指标.相关计算公式:研发投入回报率=研发产生的回报#研发的总投入;新技术采用率=新技术产品产值#产品总产值.指标体系构建见表1.
3基于供应链管理成熟度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首先,对指标体系的各个指标值进行测量,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指标的相应权重,然后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那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指标如目标一致性、节点间企业文化兼容性等进行定量化,最后通过对各指标和相应权重的乘积进行加总得到最终指标值,即综合评价指标值=∋单指标值&相应的权重.评价方法的主要步骤:
(1)根据各指标间的关系,建立目标指标的评价体系(表1).本文将选择其中一个指标集,如表2所示,即以从协调角度出发的指标为例来对余下的步骤进行说明.
(2)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层次分析法(AHP)是通过分析复杂系统所包含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要素,并将这些要素归并为不同的层次,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第12期汪莹等:供应链管理成熟度的评价体系与方法
表1供应链管理成熟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Table1
一级指标
1343
Evaluationindexsystemofsupplychainmanagementmaturity
二级指标
目标一致性(B1C1,1)
三级指标
整体最优(B1C11,11)
人员价值取向一致度(B1C12,12)作业计划统一率(B1C2,2)预测准确性(B1C3,3)
组织变革度(B2C11,11)先进技术使用率(B2C21,21)节点间企业文化兼容性(B3C11, 11)信任度(B3C21, 21)风险分享度(B3C22, 22)信息准确率(B3C31, 31)信息时效性(B3C32, 32)信息系统先进性(B3C33, 33)产品柔性(B3C41, 41)
柔性(B3C4, 4)
时间柔性(B3C42, 42)数量柔性(B3C43, 43)联接柔性(B3C44, 44)
财务角度(B4C1,!1)
成本节省度(B4C11,!11)净资产收益率(B4C12,!12)质量可靠性(B4C21,!21)
产出角度(B4C2,!2)资源角度(B4C3,!3)
准时交货率(B4C22,!22)客户满意度(B4C23,!23)资源利用率(B4C31,!31)研发回报率(B5C11,∀11)新技术采用率(B5C21,∀21)
研发回报率(B5C1,∀1)新技术采用率(B5C2,∀2)
计划(B1,)
计划统一率(B1C2,2)预测准确性(B1C3,3)
组织变革度(B2C1,1)先进技术使用率(B2C2,2)节点间文化兼容性(B3C1, 1)
组织(B2,)
供应链管理成熟度综合指标体系A
节点间企业合作关系(B3C2, 2)
协调(B3, )
沟通畅通性(B3C3, 3)
控制(B4,!)
创新(B5,∀)
表2协调层指标体系
Table2Indexsystemofcooperationdimension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B3C1, 1)(B3C2, 2)
三级指标(B3C11, 11)(B3C21, 21)(B3C22, 22)(B3C31, 31)
(B3C3, 3)
(B3, )
(B3C32, 32)(B3C33, 33)(B3C41, 41)
(B3C4, 4)
(B3C42, 42)(B3C43, 43)(B3C44, 44)
构模型,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
法.判断矩阵是AHP的关键一步,判断矩阵表示针对上一层次某一因素而言,本层次与之有关的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假定A层中因素Ak与下一层中因素B1,B2,(,Bn有联系,则构造判断矩阵见表3.
表3判断矩阵Table3Judgmentmatrix
AkB1B2#Bn
B1b11b21#bn1
B2b12b22#bn2
(((#(
Bnb1nb2n#bnn
其中,bij是对于Ak而言,Bi对Bj的相对重要性的数值表示,bij的取值根据所选择标度的不同而不同.通常人们所采用的标度为1~9标度法.其含义:bij=1,表示Bi与Bj一样重要;bij=3,表示Bi比Bj稍微重要;bij=5,表示Bi比Bj明显重要;bij=7,表示Bi比Bj强烈重要;bij=9,表示Bi比Bj绝对重要.它们之间的数2,4,6,8及各数的倒数具有相应的类似意义.
在1~9标度下,判断矩阵见表4.请专家根据各指标的相对重要度,对照表所列出的标度得出相应数值,按1~9标度进行打分,并将比较结果填入权重调查表.对调查表进行处理后,得到判断矩阵,并1344
煤炭学报
2007年第32卷
运用AHP求得指标权重.本文从协调角度出发的矩阵见表5,其中B3表示从协调角度出发,B3Ci为其二级指标层.表5中aij即为其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另外,在一致性检验时采用如下公式:CR=CI/RI,其中CR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I为判断矩阵的一般一致性指标,具体计算公式:CI=(∃max-n)/(n-1),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RI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当n=1~9时,RI=0,0,058,094,112,124,132,141,146.当CR<01时,可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否则应重新调整判断矩阵中的元素.
表41~9标度判断矩阵
Table4Judgmentmatrixof1~9scale
程度一样重要稍微重要明显重要强烈重要绝对重要
一样重要
13579
稍微重要1/31357
明显重要1/51/3135
强烈重要1/71/51/313
绝对重要
1/91/71/51/31
B3B3C1B3C2B3C3B3C4
表5B3~B3Ci判断矩阵Table5JudgmentmatrixofB3~B3Ci
B3C1a11a21a31a41
B3C2a12a22a32a42
B3C3a13a23a33a43
B3C4a14a24a34a44
(3)建立模糊评语集合V=(v1,v2,v3,v4)分别表示指标的评语为!优、良、中、差∀.
(4)确定评价指标隶属度,并建立隶属度矩阵Ri.隶属度矩阵Ri可通过专家调查法或德尔菲法得到.(5)模糊矩阵运算.首先对各子因素层指标B3Cij的隶属矩阵Ri作模糊矩阵运算,得到二级指标B3Ci
对于评语集V的隶属向U3i= (bi1,bi2,bi3,bi4),则一级指标隶属矩阵R=(U31,U32,U33,ijRi=U34),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的一级指标权重矩阵A3=( 1,2,3,4),然后按模糊关系运算式U=A3R=(b1,b2,b3,b4)进行运算,最终得到目标层指标B3对于评语集V的隶属向量U,即认为该供应链管理协调功能为优的比例为b1,为良的比例为b2,其他以此类推.
(6)综合评价.对于每一级评语Vj(j=1,2,3,4),赋予一个分数值fi=(10,7,5,3),由此求出U中各分量bi的加总分值(记为M),即M=b1&10+b2&7+b3&5+b4&3.根据M的分值确定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对于其他的各个职能的指标值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用相应的指标值乘以其权重,由此即得出基于供应链管理职能成熟度指标的最终测评值.
T
4结论
在理解供应链管理内涵的基础上,从供应链管理职能出发构建了供应链管理成熟度的指标体系.需要指出的是,创新作为供应链管理职能之一被提出并对其设置了评价指标.由于评价指标有些是数值难以量化的定性指标,并且评价指标数据采集有一定的困难,本文建议考虑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运用AHP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组合评价模型对供应链管理成熟度指标体系展开评价.参考文献:
[1]ShoshanahCohen,JosephRousse.lStrategicsupplychainmanagementthefivedisciplinesfortopperformance[M].Bei
jing:Posts&TelecomPress,2006.
[2]赵林度.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赵道致,张强,孙建勇.基于MICK-4FI资源运营模式的供应链管理成熟度研究[J].管理技术,2006(11):98~
101.
[4]霍佳震,马秀波,朱琳婕.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杨军强.供应链成熟度测评方法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6,20(12):[7]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张阿娟.一体化供应链管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88~91.
[6]施先亮,李伊松.供应链管理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