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小教理09邹忠梅  学号200913405162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课内容是在前几册直观认识角、线段以及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老师和学生一起认识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理解掌握周长的计算。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小组一起讨论学习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兴趣和合作学习能力,为后面学习周长公式的变式运用及拓展和四五年级的长、正方形的面积等的学习作铺垫,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从心理特征和族状况来说,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知识
储备,对未来世界充满着更多的猜想和探索欲望。他们的年龄特点主要还是以直观教学为主,通过动手实践测量,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丰富学生的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课的设计就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为主线”,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借助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手段,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在学习交流中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获得成功体验。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测量、讨论的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重难点确
定如下:
1、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根据这一理念,本课教学力求放手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运用故事情境教学法、引探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练习教学法等方法为学生找寻良好的教学平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测量、交流、总结等教学活动,并以小组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自由探索、发散思维,从而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本节课在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更侧重于过程性电影票的落实。
六、说教学过程
1、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导入  我将这样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好不好?喜羊羊和灰太狼在赛场上赛跑,跑道分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出示课件)大家快看,喜羊羊获胜了,灰太狼气急败坏地跳起来喊:“不公平,不公平,我的跑道长!”喜羊羊也急了:“我的跑道才长呢!”看来没有人帮忙他们俩可能会无休止的争吵下去了。同学们来猜一猜,谁的跑道长呢?灰太
狼可不是光凭我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才能让它心服口服。那么你觉得他们赛跑的路线和我们所学的什么知识有关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问题。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人物,喜羊羊和灰太狼赛跑的故事进行导入,既直观形象又易理解,引发学生们的兴趣,进行提出问题:谁的跑道长呢?从而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个课题。故事的最后设置悬念,告诉学生学习了本节课就能揭开谜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导入环节让学生从“玩”中切入问题,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
(1)教师提问: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喜羊羊和灰太狼解决周长问题吗?教师顺势引导:如果用尺子量,需要量出几条边呢?
(2)(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6米和4米,正方形边长是5米。)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出的数据,小组合作动手实践,帮助喜羊羊和灰太狼解决周长问题。
(3)交流个性化方法。
师: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出了长方形的周长呢?
6+4+6+4= 20(米)      即:周长=长+宽+长+宽 6×2+4×2 = 20(米)即:周长=长×2+宽×2 (6+4)×2 = 20(米) 即:周长=(长+宽)×2
老师通过提问,上面三种方法中,同学们最喜欢用哪种方法?为什么? 板书: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
(设计意图:在谈感受中优化算法,体现出学生的思维方式,认识上的差异,培养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引导学生来求正方形的周长。学生得出两种计算方法 就是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即:5+5+5+5=20(米)
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用边长乘4就行了,因为正方形的边长都一样长。即:5×4=20(米)    问:你们喜欢哪一种方法? (比较取优,归纳方法) 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想法,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主动与老师同学一起交流学习情况,老师也可以据此了解学生的动态,学生是否掌握了计算正方形周长的这两种方法,从而改进改进教学方法。另外,由结果可知喜羊羊和灰太狼的跑道一样长,呼应导入)
问: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对长方形来说:长和宽;对正方形来说:边长)
(设计意图:学生逆向思维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3、巩固新知,应用于生活 1、做练习十第1题的第(1)、(2)小题 ,先量一量,再计算它们的周长。 2、(一张相片长5分米,宽3分米)要给相片做一个相框,至少用多长的木条?  (5+3)×2=16(分米)
3、用两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 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长:1+1=2     周长:(2+1)×2=6(厘米)
4、一个长方形的水池,周长是56米,水池的长是18米,它的宽是多少米? 56÷2-18=10(米)
(设计意图:练习巩固新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练习的难度层层递进,解决生活问题。)
4、巧设总结 争谈收获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学会了求周长的好多方法!我最喜欢的方法是: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 ×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自己所获取的知识进行反思和疏理,为牢固建构知识提供坚实的保障,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不仅是获取知识的场所,更是产生思想的源头。) 5、作业设置:教材练习十1,2题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简洁有效,重点突出,让学生看了一目了然,使教学内容在学生的头脑里留下极其鲜明深刻的印象。基于这一理念,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4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米                                5米
            6米
方法1  6+4+6+4=20(米)        方法1  5+5+5+5=20(米)
长+宽+长+宽=周长              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                   方法2  6×2+4×2=20(米)     方法2  5×4=20(米)                          长×2+宽×2=周长               边长×4=周长                    方法3 (6+4)×2=20(米)                           (长+宽)×2=周长